侯门娇香 第122章

作者:李息隐 标签: 天作之和 种田 爽文 甜文 古代言情

  如今新朝已立,新帝若是能再得一个可以辅助他的贤内助,朝局必然稳妥。只是,宫里并非一般高门贵邸,这脚踏了进去,再想出来,就没可能了。

  他们赵家也不想送女儿去稳固权势,所以,老太君想,最后明霞归宿于何,还是得她自己拿主意才是。

  承德二年末,又是一年年关。过去几年接二连三发生了许多事,甚至先帝和先太子走的那一年正好也是年关,当时年都没有过好。而去年过年又在国丧期内,新帝有旨,为表对先帝和先太子的尊重,仍旧过年不许大宴,以他为表率。

  至此,京城的百姓倒有两个年没有过好了。

  如今大丧期早过去,又是新帝新朝局,可不得可着劲儿热闹,把过去两年没热闹的气氛都热闹回来。

  新帝仁慈,颁了旨意,从年三十起,至上元节止,期间都取消宵禁,算是还了大家之前未过好的两个新年,让他们好好热闹热闹。

  明旨一颁,阖京百姓都赞新君仁厚。

  从年三十除夕夜起,整个京城昼夜不息的,就没停过热闹。

  日日夜夜,人群熙攘。白日喧闹,夜间歌声,不绝于耳。

  赵映月是最喜欢凑热闹的性子,如今有这等好事,她自然是第一个想往外面跑的了。只可惜,如今卢氏临产期降至,明霞难免要分心多照顾紫玉阁一些,府上其它诸事,她无心多管,只能把这些事尽数交于姑母赵映月打理。

  为了这件事,赵映月都不知道发起过多少次抗议了。但明霞任她软硬兼施,她皆不理睬。总之交代于她的事没做完,她自有法子不放她出府去。

  没办法,赵映月为了能够早早做完事后早早出门玩,只能在做事时竭尽所能去提高效率,尽力去沉下心来。几日一下来,习惯养成了,她对此倒是习惯了。

  这日赵映月打理完自己手上的事,向明霞汇报了情况走了后,望着赵映月比从前稳重些的背影,尹嬷嬷笑着和明霞说:“还是大姑娘有主意,能管得住月姑娘。”

  当时老太君说大小姐能管得住她姑母,她还不信呢。如今被老太君拨来侍奉在大小姐身边,见到了她的行事手腕后,不信也得信了。

  不由又感慨,赵家出了这样一位奇女子,当真是祖上积德啊。

  卢氏于正月初八这日诞下一名男嗣,赵侯爷为儿子取名“瑜”字。赵家长房得男丁,阖府都很高兴,老太君忙差派了人去各府报喜。

  卢氏因是三十之龄生子,虽说没什么大碍,但身子多少也有些吃不消。所以,这几日,明霞昼夜不离陪伴在母亲身边。

  弟弟是侯府嫡出长子,又是父亲壮年所得。不管因为哪一处,弟弟的满月酒,肯定是要大办一场的。

  眼下年还未过完,又要着手忙起弟弟满月酒的大事。所以,明霞这些日子也是连轴转。

  赵映月虽玩性重,但毕竟过完年也十六了。所以,玩归玩,该她做的事她定还是会好好去做的。更甚至,见侄女这般小的年纪都能承受这么多庶务,她便是再心向着外面的街市,也是不好意思再日日出门了。

  赵映月也是个聪明的,凡事只有她想不想,没有她会不会的。所以,只要她收了心,愿意全心全意扑在宅内庶务上,便也什么都能做好。

  姑侄二人携手,凡事按部就班遇难思变,也就是每日时间紧凑一些,倒也还好,并不会多累着。

  等忙完过年的事又忙完赵瑜的满月酒后,赵映月正想着可以松一口气好好歇着去了,却听明霞说:“婶娘的临盆期也不远了,听宫里的妇科圣手章御医说,婶娘肚里怀的可能是两个。若是怀的双胎,那也是我们赵家的福气,到时二位弟妹的满月酒排场,势必是不能比瑜儿的排场小的。所以,姑母这口气还不能松,需得再吊着才好。”

  “啊?”赵映月脸皱成了苦瓜,她绝望道,“不会等二嫂生完后大嫂又怀了吧?那这样的话,我还有没有清闲日子可过了。”说完身子一瘫,软在圈椅内。

  明霞却望了她一眼,道:“姑母放心,你在赵家的劳累日不会多久了。不过……”

  “不过什么?”见她语气不妙,赵映月虎躯一震,立即弹坐起来。

  明霞却笑,继续说了下去。

  “不过近来叔祖母一直在十分勤快的替姑母您相看婆家,挑挑选选的,听说好像是有了满意的人选了。我想,要不了几日姑母的亲事就得定下。等你嫁了人,以后受累也是去婆家了。”

  赵映月知道这事,可她真的不太想嫁人。她觉得在娘家这样的舒坦日子,到了婆家肯定不会有。

  而且,她娘给她挑的那些人家其实她没一家有兴趣的。都是些文邹邹的读书人,有甚意思?日后夫妻不睦,吵架了,想打一架消气都打不起来。

  婚姻大事,岂是儿戏?她可不想以后一辈子和一个不爱的男人过。

  “我娘做不了我的主。”赵映月浑然不在意,“她选的那些个郎君,最终还是得我点头才行。我不点头的话,她也不能怎样。”

  明霞既然提起这个,就不会是无端提的。早猜到她要这样说,所以,明霞堵她道:“叔祖母也知道她管不了你,所以,早前几日就给叔祖父和二位堂叔去信了。我想,早则这个月,下则下个月,他们三人就得回来。”

  赵映月沉默一瞬后,转身就走了。

  尹嬷嬷却问:“依姑娘之见,二老夫人为月姑娘筹谋的婚事,可能成。”

  明霞想了想,而后摇了摇头。

  “姑母乃是随叔祖父和堂叔们上过战场的巾帼英雄,那些文邹邹的儒雅男子,她怕是瞧不入眼。偏叔祖母不希望她日后舞刀弄枪,就希望她可以嫁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婚后好好相夫教子,过安稳日子。母女意见不一,迟早得是要闹一场的。不如让姑母早早知道这些。早点闹出来,母女之间把话摊开了明白说,总好过一个强按头另一个,从而母女间生了嫌隙。”

  尹嬷嬷回头去就把这些和老太君说了,老太君倒是并不意外。

  “这丫头自小聪慧,她能说出这些,能有这些筹谋,都是意外。”老人家如今都是近九十的高寿了,近来最是嗜睡,常常和人说着话的功夫就能睡过去,她老人家这会儿也是舒服的躺在榻上和尹嬷嬷说话的。

  “别看她才十一岁,但其实心理的年纪未必比月丫头小。她‘算计’月丫头,再正常不过了。”

  尹嬷嬷最是知道老人家心中所想了,忙凑近了去问:“天子如今十五了,已是午象之年。他又是君王,皇家最重子嗣。天家不会在迎娶咱家大姑娘前先娶几位妃嫔吧?”

  她说:“老奴这些日子呆在碧桐院,也常去紫玉阁。偶尔的,听侯爷和夫人提起过,说是朝中诸臣奏请天子娶妃充盈后宫呢。”

  老太君一时没说话,半饷才问尹嬷嬷:“侯爷夫妇如何想的?”

  尹嬷嬷道:“侯爷和夫人自是不愿的,但这种事情……”这种事情还不是天家说了算。

  便是日后大姑娘做了皇后,也阻止不了天子纳妃嫔充盈后宫啊。

  可后宫女人一旦多起来,势必少不了尔虞我诈。到时候,便是大姑娘为后,想必也是不会过得有如在家中这般潇洒自在。

  何况,赵家男子自老侯爷来,皆没有纳妾的先例。便是最不成器的先侯爷,那也是在先侯夫人走了后,才续娶的小郑氏。

  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女孩子,便是嘴上不说,心中又如何能不在意自己的夫婿宠幸旁人?

  赵映月的父兄是三月初抵的京城,入了京后,第一件事自然是入宫去见过新帝。

  萧衍在勤政殿见了赵志义父子三人,又问了些有关边境战事方面的事情后,这才说起一些私事来。

  “忠勇将军既然回京了,北境又暂无大事,在京内多留几日也无碍。朕听说……”萧衍略思忖一瞬后,还是笑着说,“原是将军的家事,朕不该管的。不过,朕也算是见过令千金的,知她是个无拘无束的女子,也曾随将军上过战场,乃是巾帼女英雄。”

  “此等奇女子,若是就这样埋于后宅内,倒是屈才了。”

  因赵侯是帝师,所以,萧衍继位后这两年,也没少往赵侯府跑。所以,对于赵映月,自然不陌生。

  近来,他也是从明霞那里得知了赵映月母女为说亲一事关系不睦的事的。他听明霞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对赵映月的支持,故而才有今天这一番天子干涉臣属家事一事。

  赵志义忙抱手应下:“臣明白,臣遵旨。”

  赵家父子走后,萧衍便从勤政殿出来,往太后宫里去。却被太后宫里的宫娥告知,太后此番呆在太皇太后那儿,所以,萧衍又往太皇太后宫里去。

  太皇太后住在寿康宫,正在和太后一起替天子选妃。瞧见孙儿来了,忙笑着招手示意他过去。

  “衍儿来的正好,哀家正和你母后帮你挑了几个姑娘。这是她们的画像,你过来瞧瞧看。”太皇太后十分高兴。

  如今圣上年有十五,也该为皇家开枝散叶了。

第122章 番外-明霞vs新帝②

  萧衍闻声, 却是眉心下意识轻蹙了下。但转瞬便又恢复了往日的温和,轻轻说了个“好”字后,朝太皇太后走了过去。

  “坐。”太皇太后示意婢女拿软垫来。

  太皇太后与太后面对面坐于矮几两边, 几上呈放着几张女子的画像。婢女拿了软垫来搁在二人中间, 萧衍跪坐了下来。但,心思却是不在这些画像女子身上的。

  “你瞧瞧看,可有喜欢的?”太皇太后为新帝张罗娶妃的热情十分高涨,她总想着让新帝尽快诞下子嗣,这样新帝有了后,这帝位也算是彻底坐稳了。

  不然的话,新帝的那些个皇叔, 虽说如今都去了封地,但保不齐他们一直存着反心呢。

  她也是真怕新帝会像他父亲一样,身子羸弱活不长。若真如他父亲当年一样的话, 趁早留下一二个男嗣来, 日后也好早做筹谋。

  当然,若是新帝能长命百岁, 那自然是更好的。

  她就是怕。

  “这些女孩子,都是我和你母后精心挑选出来的, 年岁都和你差不多大。”太皇太后边说, 边拿眼神示意太后也说几句。

  太后接了暗示后,便也加入到太皇太后阵营中去,劝着儿子说:“娘知道你心中只有赵家的明霞姑娘,娘也知道, 赵大小姐是个顶好的女子,值得你一辈子待她好。只是,她毕竟还小, 不能即刻入宫成婚。你若等她到及笄之年,那也还有好几年呢。”

  “娘和你皇祖母都说好了,这次只是给你选妃,那后位,是肯定留给赵家那丫头的。”

  太皇太后点头:“是啊,这也是哀家当年对那赵侯爷的承诺,哀家必不会食言。且,那赵大小姐的品性才学,还有名声,都堪当母仪天下之重任。衍儿,不论你如今先娶谁为妃,都是不会影响到那赵家大小姐的位置的。”

  萧衍却说:“朕不过才至午象之年,尚未及冠,此事论此事,怕是为时尚早。”

  “不早!”太皇太后说,“你父皇当年娶你母后时,不过也就你这般岁数。你自小受你父皇教诲,该事事以他为表率才对。”

  说到此,萧衍却望向了一旁太后,问:“母后当年诞下孩儿后,一直再无所出。皇祖母心急,便又做主替父皇选了几个侍妾。那几日,母后是如何夜夜抹泪度日的,可还记得?”

  太皇太后知道自己儿子身子不好,便筹谋希望他能够多诞下几个男嗣。但当年太后诞下长子后,便再无所出,太皇太后难免心急,于是又替儿子纳了几个侍妾。

  可能是先帝子嗣缘薄,除了太后诞下了一个儿子外,便再无子嗣。

  太皇太后后来也知道,多半是儿子生不出孩子来,不怪女人们。所以后来,太皇太后也没再折腾了,只死死护着自己孙儿,生怕他会出一点纰漏。

  但如今圣上身子骨比他父亲当年好多了,虽也文弱,但却不至于病弱。他不至于生不出孩子来。

  太后被自己儿子问得说不出话来,太皇太后却接了话去说:“生在皇家,嫁进皇家,本就是许多事情都身不由己。身为帝王,肩上担负的可是万民,身为皇后,也该思帝王所思,虑帝王所虑。自古以来,皇帝三宫六院是再寻常不过的了,这又是什么棘手的事?”

  “你皇祖父当年,那般宠程贵太妃那个贱人,哀家心中虽气,可也阻止不了什么。因为哀家知道,身为皇后,身为正宫,是不能有嫉妒之心的。”

  萧衍却听不进这些,只说:“皇祖父宠妾灭妻,那是他的错。祖辈们做的好的地方,朕会虚心学习,若是明知是陋习,朕定然不会效仿。”

  “你……你这孩子。”太皇太后一面觉得他说的对,一面又觉得他说的不对,想了想,就说,“哀家也没让你日后学你皇祖父宠妾灭妻,你该纳妃拿纳妃,日后只一心一意对皇后就行。衍儿,皇嗣为重,皇祖母做这一切,也都是为了你好。”

  萧衍却起身,深深鞠躬道:“孙儿多谢皇祖母好意。孙儿也知道皇祖母的担心所在。孙儿请皇祖母放心,孙儿身子很好,也有日日练习骑射之术,分毫不敢懈怠。如今,虽不能说是身强体壮,但至少比父皇当年好得太多。”

  “孙儿还有许多奏折未看,就不打搅皇祖母和母后谈话了,孙儿告辞。”说罢,萧衍直接转身就走了。那些所谓的画像上的美人,那些高门贵女,官家千金,竟是一眼都未看。

  “衍儿!”太后大声喊,却也不见新帝回头。

  太后的态度倒没那么坚定,想全太皇太后几句的,但目光触到她脸色时,嘴里的话又咽了回去。

  太皇太后却先开口说:“哀家这么做,也是为了他好,为了大晋江山好。赵家本就权势滔天,等他家姑娘入了宫里为后,再没几个后妃分她权势的话。届时赵家必然更家壮大。”

  太后说:“儿媳不懂这些朝政之事。不过,儿媳也是见过赵家俩兄弟的,他们瞧着,并不像那等玩弄权势之人。”

  “知人知面不知心呐。”太皇太后叹息,又望向太后道,“再说,便是他们兄弟二人不会,保不齐赵家宗室的人不会怂恿。这人的心都是贪的,权势一旦大了,就会想要更大。为了咱们大晋的萧氏江山好,哀家不得不替圣上筹谋。”

  事关国家大事,太后也不好再多言什么,只能说一切听从太皇太后安排。

  皇帝不肯听她这个皇祖母的,太皇太后便让太后去找皇帝打感情牌。天黑后,萧衍还在勤政殿处理奏章,连晚膳都没用。

  太后带了晚膳送过来。

  萧衍听御前伺候的太监报说太后来了,忙搁下笔,亲自迎了出来。

  “儿臣见过母后。”

  太后关心说:“国事是大,可你的身子更大。没了好身子,怎么打理好这万里河山。以后再不准不吃饭。”太后训斥。

  萧衍忙说:“儿臣谨记母亲教诲。”

  母子二人坐了下来,萧衍开始吃母亲带来的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