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小姐 第148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第一百八十一章 闹腾

  潘小姐要离开了吗?

  王晞听着有点怅然,但还是很高兴地答应了她的邀请——潘小姐的母亲来了京城,母女团聚,可是件好事。

  不过,潘小姐既然要走了,她们也就有很多的话要说了。定了什么时辰搬走?要不要帮忙?搬到哪里去?和刘家的婚事准备什么时候办?

  潘小姐来京城原就是为了和刘家相亲,出阁才是最重要的事。她有些羞涩地一一答着王晞和常珂的话,外面由小变大地传来了阵喧嚣声,声音大的都能打断她们谈话了。

  王晞皱眉,打发白果去看看出了什么事,白果回来禀道:“是晴雪园,施小姐说要搬出去,侯夫人奉了侯爷之命帮着施小姐搬家,太夫人也过来了。谁知道打头去施家收拾的单嬷嬷回来说,施家被大理寺封了,暂时不允许住人。施家从前在府里服侍的仆妇也都被绑起来带去了顺天府,要等着大理寺发配。施小姐这个时候搬出去,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太夫人听着昏了过去。晴雪园也乱成了一团麻,侯夫人正喊人去请御医,侯爷也过来了,商量着怎么办呢!”

  这么快吗?

  刚听说施家被人弹劾了,施家在京城的大宅子就被封了。

  王晞和潘小姐、常珂几个面面相觑。

  潘小姐不由庆幸,道:“还好我准备搬出去了,不然这样闹腾起来,我们家又帮不上忙,只会让人觉得尴尬。”

  不是帮不上忙吧?刘侍郎是正三品大员,又是文官,若是愿意帮忙,别的不敢说,打听点消息还是能行的。

  可潘家凭什么帮施家呢?

  姻亲之间也要讲走动,有亲疏的。

  王晞心里明了,道:“要不,我们还是别聚了。等你搬了新宅子,我们总是要去给你暖房的。不如我们去给你暖房的时候我们再聚好了。我们也好趁机看看你的新宅子。”

  潘小姐也觉得她搬家的事宜早不宜迟,点头应下,匆匆回了春荫园,和身边的人商量着提前搬家的事。

  侯夫人身边的潘嬷嬷赶了过来,见潘小姐这边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心中大定,忙道:“侯夫人说了,让您今天就出府。也别讲究什么吉时不吉时了,能和施家甩掉干系比什么都强。何况您还没有嫁到刘家去,刘夫人也不是那宽厚的人,太夫人要是真的求到您面前来,只会让您为难。”

  潘小姐听了这话,想着永城侯府这会儿正乱着,也不麻烦永城侯府了,直接跟兄长说了一声,去街上叫了靠得住的车行,立刻就开始搬起东西来。

  王晞和常珂得了信,总觉得这样匆忙地出了府毕竟不太好,带了人手和吃食过来帮忙,潘小姐感激不尽,走的时候写了张新宅子的地址给两人,拉了王晞和常珂的手不住地叮嘱她们到时候一定要去她那里玩。

  两人笑盈盈地应了,在门口遇到了来接妹妹的潘公子。

  潘公子看着富贵花般的王晞,眼睛一亮,等接了妹妹上了马车,不由道:“刚才那个穿红衣服的女子是谁?王家的那位表小姐吗?”

  他来京城之后就在国子监读书,并不常来永城侯府走动,男女有别,还没有见过王晞。

  潘小姐点头。

  潘公子道:“她订了亲没有?”

  “没有!”潘小姐说着,警惕地望着自己的兄长。

  她兄长可是订了亲的。

  潘公子狠狠地在自家妹妹的头顶撸了一把,道:“我是看她和你玩得好,又长得十分好,想着我有个同窗不错,还没有订亲,可以帮他们做个媒。”

  潘小姐忙道:“你可别乱来。王小姐家中是蜀中巨贾,等闲人家肯定瞧不上,你别媒人没做成,反而成了仇人。”

  潘公子一听更感兴趣了,笑道:“量媒量媒,我这同窗也不差,总之不会委屈了王小姐。你且等着,我先探探口风再说。”

  潘小姐觉得不妥当,又劝不动潘公子,决定等王晞上门来家里做客的时候提醒她一句。若他哥哥的这位同窗真的不错,倒也不是不可以。

  两兄妹各自思量地去了新租的地方,侯夫人醒过来想起潘家的亲家来,已经是掌灯的时候,潘小姐早搬了出去。

  太夫人气得直抖,叫了侯夫人进来骂了起来:“你这个黑心肝的,生怕我们家沾了你似的。要不是我们家,你们潘家能有今天吗?难怪当初你们家落难连个伸手的人都没有,原因根子里就是个不要脸的……”

  劈头盖脸的一顿,又是当着身边的下人,把侯夫人骂得脸色通红,恨不得跳河,还是三太太,想着当初常珂的婚事侯夫人曾经出手相帮,出来帮着拦了拦。

  她端了碗冰糖燕窝莲子羹坐到太夫人的床边,低声劝道:“母亲暂且息怒。潘小姐搬家,是早就定下来了,看了日子的。谁也没想到施小姐也今天搬家,这才有了这样的误会。人家潘夫人过几天还准备来给您问安呢,您这么说大嫂,让潘夫人的脸往哪里搁?您年纪大了,受不得气,先喝点甜羹,有什么话,和大嫂好好地坐下来说。大嫂这么多年在您跟前什么时候说过一个‘不’字?”

  说完,又给施嬷嬷使眼色,示意施嬷嬷劝劝太夫人。

  施嬷嬷却被吓傻了。

  在她心里,施家那是顶顶好的人家,一帆风顺地就没遇到过事。突然间大船翻了,把她打得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好在是她跟着太夫人来了永城侯府,永城侯府还金汤永固的,她这才能回过神来,词不达意地劝着太夫人。

  太夫人则是想到了那句“潘夫人还准备来给她问安”的话,觉得是不能太逼迫侯夫人,终于消了消气,不冷不热地对侯夫人说了句“我这是气糊涂了”,算是赔了礼,可侯夫人心里却凉飕飕的,觉得婆媳就是婆媳,再好也不是亲生的,对太夫人的恨意反而淡了些。

  她回过头去就向永城侯诉苦:“我这是为了谁?也是为了我们永城侯府。刘家虽说是姻亲,我侄女还没有嫁过去,情份还浅。我们家这样,也不知道会不会被施家牵连,到了要用人情的地方,可不得紧着我们府里用吗?这个时候给施家用了,以后我们想再求人家的时候怎么办?”

  永城侯这两天看着朝堂上你来我往,精彩纷呈,吓得瑟瑟发抖,就怕永城侯府翻船,能抓着条绳子是条绳子,能抓着根稻草是根稻草,不怨恨施家连累他都是好的了,还救施家,想都不要想。

  因而他闻言冷笑道:“这件事你不必管了。舅夫人那里,也不必领家里来。就说太夫人病了,最近不见客。”

  侯夫人心里落定,嘴角含笑地问:“那施小姐那里?搬是不能让搬的,不然我们家成什么了?还有施小姐的婚事,毕竟是宫里指的,可镇国公也不是吃素的,还不知道能不能成……”

  永城侯也正为此伤脑筋,他道:“你有什么主意没有?”

  侯夫人想了想,道:“要不,让施小姐去给太夫人侍疾?她刚来那会儿,不是住在太夫人那里吗?正好,和太夫人做个伴。”

  两人都明白这个“作伴”是什么意思。

  永城侯连声称好。

  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了,侯夫人出面哄着施珠去照看太夫人几天,趁机把施珠的箱笼也搬到了太夫人那里,等施珠回过神来的时候,侯夫人已派五大三粗的健妇看着她们,还道:“那晴雪园是王小姐出钱修缮的,之前就打算把正房全都铺上地龙的,是小姐过来了,王小姐又看中了柳荫园风景好,这才停了下来。这都入秋了,再不盘这地龙就来不及了。小姐到太夫人这里住几天,正好让工匠来帮着盘地龙。”

  施珠气得半晌都没有说话。

  可人在屋檐下,施家那位黄先生一直找不到人,也不知道是跑了还是去了榆林,她不听永城侯府的安排又能怎样?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粉基地】,免费领!

  太夫人生怕儿子赶了施珠出去,如今施珠能在她身边,她觉得这是件好事,心情都好了几分。

  倒是常珂的未婚夫温征,听说施家出了事,悄悄地派了贴身的小厮来问三老爷,问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得上忙的。

  三老爷既欣慰这个未来的女婿仁义耿直,又害怕未来的女婿不知道轻重真帮什么忙,忙叫了温征来,把两家的关系委婉地告诉了他,最后还道:“你是小辈,怎么也轮不到你出头。若是有人找你,你一律装着不知道,全推到我身上就是了。”

  温征连连点头,回到衙门就得知陈珞一人兼了金吾卫四卫的都指挥使。

  这可是从来没有的事。

  他目瞪口呆。

  他身边的同僚却羡慕道:“一个人统领四卫啊!他今年还没及冠呢!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到处丢啊!”

  温征笑笑没有议论。

  羽林卫的人如今都在担心皇上会怎么处置他们。

  虽说他们是看虎符听命行事,行事也是为了救大皇子,可到底这虎符不是皇上发出来的,犯了大忌。但温征并不担心,他在羽林军只是个小卒子,有江川伯做靠山,他觉得自己不会有什么事。

  他在旁边听了会八卦。

  大伙儿一会儿说陈珞命太好了,投胎做了皇帝的外甥不说,如今还救了大皇子。那些文臣都说他赤胆忠心,是年轻臣子的榜样。一会儿说陈珞肯定会继承镇国公世子之位:“陈璎的未婚妻可是施家的姑娘,罪臣之女怎么能做世子夫人呢?除非镇国公毁婚。可他这门亲事又是皇上和皇后赐的,不好办啊!”

第一百八十二章 夜话

  施珠还没有出阁,按理她就是施家的人。若是施家出事,她也逃不了。

  端看这门亲事镇国公府怎么处置了。

  温征在旁边听着,想着那天去江川伯府听了一耳朵的话:“镇国公原本就瞧不上施家,施家出事,说不定最高兴的就是镇国公了,不落井下石都是好的,施家想把姑娘嫁过去,那是做梦!”

  不过,这件事不管怎样都与他无关,他也只是个看热闹的人罢了。

  温征没有多想。

  没过几天,大皇子和陈珞就被皇帝接回了京城。

  大皇子因为伤势颇重,暂时闲赋在家里,陈珞则很快就掌管了金吾卫,还把从前在龙骧卫的旧属魏槐也带到了金吾卫。

  二皇子不好明着恭喜陈珞,写了信给陈珞。

  陈珞这两天被前来探病、问候的围得水泄不通,看了二皇子的信嗤笑不已,对以长随身份跟在他身边的刘众道:“我要是皇上,也瞧不上他。皇上把金吾卫丢给了我,那是器重我吗?那是没有办法只好捏着鼻子认了罢了。皇上不等大皇子的事平静下来再找借口置办我都是好的了,二皇子还做梦我能升迁呢!”

  刘众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道:“若是二皇子真的做了皇上,那也是臣子的福气。”

  的确。皇帝要是傻一点,做臣子的也自由些。

  陈珞没说话,把二皇子的信烧了,让刘众给二皇子回了封信,问二皇子有什么打算。

  二皇子现在的确很为难。

  淑妃娘娘不知道怎么想的,以为大皇子折了,二皇子被皇上不喜,三皇子的机会就来了,这些日子上窜下跳的,皇上也睁只眼闭只眼的,让二皇子凉透了心的同时心生不安,甚至和皇后娘娘商量,要不要逼着皇上立他为太子算了。反正庆云侯府的势力已暴露一角,被皇上抓住了把柄,与其被动被皇上责罚,不如主动出击。

  皇后娘娘也有此意。

  她原来就不太瞧得上皇上,觉得他没有德行。几十年夫妻过下来,就更觉得皇上是个忘恩负义之辈,夫妻感情早已成了笑话。

  皇上的死活她都不关心,只想让儿子能继位,免得薄家这么多年的付出白白浪费,自己这么多年忍气吞声没有了意义。

  她去商量庆云侯。

  庆云侯却觉得还不是时候。他道:“大家都觉得三皇子有机会,可你我都知道,皇上是想立七皇子的。不然他也不会心心念念地要折了大皇子,还把陈珞也拖下了水。淑妃这样蹦跶不了多久了,你们千万要沉住气,不可自乱了阵脚。

  “至于私下调兵的事,我们好歹是救了大皇子,皇上不会在明面上追究的。

  “况且皇上不喜薄氏,不管我们有没有私下调兵遣将,他都不会喜欢薄家,既然如此,不如大家各凭手段,看谁斗得过谁?”

  说这些话的时候,庆云侯神色坚毅,目光冰冷,有种志在必得的气概,让皇后娘娘不由信服有加,回去之后告诉二皇子:“只要薄家还在,你就没事。你若是乱了,薄家肯定得乱。”

  二皇子颔首,准备冷眼旁观,看其他人汲汲营营。

  倒是原金吾左卫都指挥使石磊带了重礼笑嘻嘻地来向陈珞辞行。

  “真是没有想到啊!”他摸着头顶道,“我自诩是你的老大哥,没几天,你居然就把我给顶走了。不过这样也好,我正好离京,讨了个广西总兵的差事,去广西呆上几年。说不定我乐不思蜀,就不回来了。”

  陈珞越发觉得如今的皇家亲卫是一团糟了。

  不然石磊也不会离京。

  要知道,他的胞弟在阎诤那里当差,闽浙边境就靠着阎诤这根定海神针在那里镇着了。皇上再糊涂,也不可能不顾及闽浙那边的战事。

  石磊能抽身离开,肯定是得了高人指点。只是不知道其他人会不会也趁机离开?

  陈珞把四个卫所的事交给了魏槐,自己则带了大栅栏的烧饼和王二麻子辣酱去了王晞那里。

  王晞被窗户上石子的撞击声惊动,推窗看见陈珞忍不住抱怨:“你就不能正常点。总是这样半夜的翻墙,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梁上君子呢!”

  “我这不是白天没空吗?”陈珞说着,把烧饼和辣酱递给王晞,并道,“我还没有吃晚食,你要不要加一点。这王二麻子家的辣酱是我刚听人说的。说这人是贵州那边的人,做的一手好吃食,也是家传了几代的手艺。在那边得罪了人,跑到京里来开铺子,不过短短几年,已经名声在外了。他那铺子靠近金吾卫的衙门,金吾卫的人常去光顾,我这才知道的。”

  王晞把酱给了白果,让她去装一些过来,还吩咐她去把炖在灶上的人参乌鸡汤端碗过来给陈珞,还道:“吃饼怎么能没有汤?这汤我让人在灶上炖了七、八个时辰了,撇了鸡肉,只要碗清汤,味道非常的鲜。”

  陈珞和王晞坐在院子的葡萄架下,鸡汤端了上来,陈珞却没有像往常那样端了鸡汤就喝,而是道:“我小的时候,母亲隔三岔五就进宫,父亲呢,一年四季见不到几面,都是府里的仆妇们服侍我。我记得当时我有个小厮,不过五、六岁的年纪,被挑到我身边,做事都做不好,常常被我屋里的嬷嬷训斥。他母亲就常常偷偷来看他,不是怀里兜几块饼给他,就是悄悄地带碗汤给他,每次见了还安慰他,让他好好当差,用心当差,等长大了就好了。

上一篇:芜卦

下一篇:乌衣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