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世家 第124章

作者:夫子红颜 标签: 朝堂之上 科举 宫廷侯爵 古代言情

  “近来身体日乏,时常贪睡疼痛。年已古稀,颇觉死生一瞬。若我走后,五娘莫要悲伤烦扰。子孙绕膝当顺心如意才好。五娘总道吾乃世间少有之为人夫者,道己之幸运远胜于人。吾每每听闻,颇觉惭愧。吾常劳于案牍之间,忧心于天下之事。故少有陪伴吾妻。然五娘将近六十载之陪伴付出,温柔款款,才是吾之大幸。吾若至黄泉,唯有妻娘子安好于世,方能放下心来。愿吾妻永远无忧无患,享得清欢于人间。”

  谢家池阁:可是最后的时候,孔夫人还是没有走出来。也没有像棠公期待的那样,顺心如意,清欢尽享。

  长梦:涟公的文集里面写到过,棠公去世之后,若是没有棠公的那一封遗书孔夫人只怕当时就会陪他去了。因为棠公的遗书,孔夫人没有死,但是夜夜都会做噩梦,梦到的都是棠公离她而去的场景。

  风云正起:你们说,棠公和孔夫人明明甜甜蜜蜜地到了白头,比所有人过的都幸福。怎么现在这么虐呢?

  ......

  谢瑛合上了信,在香炉里面点上了心字香。低声喃喃道:“或许就是因为太过相爱,所以天人永隔才显得那般让人痛苦吧。不过,他们的确是那个时代的荣光。”

第221章

  谢棠, 字伯安。浙江余姚人。祖大学士谢迁,父工部侍郎谢正。少聪颖绝伦,迁尝云:“阿子聪慧远胜于吾少年。”年四岁, 师从于西涯先生。西涯先生,李茶陵也。

  弘治十年, 棠归乡县试。时有谢家族人为利与海匪勾结,棠献计于官兵。借谢家罪人之手送信于海匪之手, 道有大商经余姚。海匪果动心, 中计。

  棠令官兵佯做商人引海匪入觳。火烧海匪柳三部。其立身持正, 以甿隶之身上书于帝王告之谢家诸事, 一一详尽无一言隐瞒。

  谢家事, 寿宁侯设计也。帝心知其内里, 故道谢家忠臣。当是年, 棠举秀才, 为案首。余姚各地,皆有才名。

  棠借此整饬家务,整肃谢家家风。越明年,至杭州府举试。作钱塘赋,后人言此赋有王子安风骨。棠专心读书, 勤于五经律法以求举。果得诸举人之首。青词公与之谈, 为友。棠自杭州归京。

  越明年,棠游学于北疆。入市井,见陇亩。始知物力维艰,百姓艰难。故立济世安民之心。当是是,北疆大寒,百姓深受其苦。棠市其周身财物,唯一衣是存。以此籴米放粥。

  小王子犯边, 宣府告急。总兵府征召举子入军为主薄,棠立应召。因术算优长,为保国公所重。

  后出奇计,由明军伪瓦剌间谍惑达延汗。达延汗信之,误以为明军兵力强盛。借而凭口舌退边。棠之计策,可比甘罗口舌夺城也。归京,帝破制,封棠金紫光禄大夫。入国子监读书。

  明年元夕,救皇太子兼破贩人案。帝厚赏之。弘治十三年,叔祖父迪举二甲。同年,唐寅案发,程敏政为之所牵,致仕。

  弘治十六年,为鼎甲。入翰林,妻孔氏。讲学弘文馆,为太子师。棠为帝开边贸、改田制、开海禁、改税制诸事屡出奇计,凭功累迁翰林侍读学士,户部郎中。未几,升户部侍郎。国朝以未冠之龄当此高位者,唯棠一人也。

  棠经由出海航船在番邦寻海外良种玉蜀黍、番薯等。经培育,此良种之产量倍于国朝之稻菽稷麦黍五谷。百姓种之,得高产之粮。解饥馑之困。棠之此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弘治十九年,弘治帝崩。临危托孤于顾命大臣。棠在其列。帝留言道:“太子年幼,托付诸君。诸君为太子师,当教导太子为君之道。”众大臣掩面而泣。

  越明年,改元正德。帝年幼,性喜玩乐。屡建行宫、豹房,称病不朝,欲加赋税。棠言语谆谆,劝阻皇帝。帝听之。

  帝信重八虎,尤以刘瑾为甚。瑾甚狂狷,党张彩,焦芳。对峙于内阁。首辅刘健、户部尚书韩文、大学士谢迁深恶之,欲除逆瑾。然帝不允,竟逼迫诸公致仕。

  韩文去,举棠户部尚书。帝允之。瑾欲构陷谢迁,棠阻之。然经此事,君臣之情不复往昔。正德三年,逼迫于棠前往北疆退敌。棠应之,然道前往北疆需夜不收,以此救牟斌于危难之中。瑾欲暗杀棠,然事不成。棠深入草原,围魏救赵大败瓦剌。归京,经廷推入阁。

  正德四年,棠大母徐氏病逝,棠庐居茹素三年为大母守丧。其间与诸大儒相交,建明谨学院。收弟子徐驿梨。

  正德七年,棠孝期满,复职。为内阁辅臣,转兵部尚书。查定国公勾结宁王案。

  正德八年,宁王、楚王反。朱麟、王守仁等平定叛乱,履立奇功。时有大臣建议于君,为守仁封爵。实则阻守仁入阁之路也。棠借此令守仁封伯爵,可世袭。同年,平允安、楚恩波入阁。

  越明年,君上欲削爵。引沈、蜀、周、唐、齐五王乱。帝令朱麟,英国公,仇钺,王守仁等平叛。令诸王世子入京读书。有流言道君王有疾,故无子,国本争起。帝始信仙道以求子,愈发厌恶诸王。

  沈、唐二王为利而忘家国廉耻,勾结鞑靼瓦剌部。仇钺背腹受敌,为敌夹击。棠前往西北襄助仇钺。谢棠部佯作散兵游勇诱瓦剌攻击。伯颜果中计,引兵出动。棠射杀瓦剌首领伯颜,西北军趁瓦剌所占城池空虚,收失地。

  棠散播反王流言,道其与异族私结。未几,唐王军败。佯作诱鞑靼之空城计,实则剑指玉门。暗调文北词兼仇钺部携新式武器攻玉门。玉门下,谢棠、仇钺固守玉门关。异族被围于城中,不得已而和谈。

  越明年,杨廷和因父去世,回乡守丧。首辅位空悬。棠感己之年少,不得人信重,故推任芳为首。任芳当权,荐棠为次。沈玉借媚上而得中旨入阁也。

  帝杀宏王世子,寻下郑王世子等诸位世子于诏狱。引发四王之乱。朱麟平定周王乱尚未归京,转至平定四王之乱。

  时,达延汗病重,有归漠东之意。然棠令达延汗归还所得一切明人之财务。达延汗不允,棠则关闭玉门关,与之对峙。

  僵持之时,棠平定瓦剌残部。达延汗病愈重,忧心明军之盛及草原之危。遂应棠之所求,终归草原也。

  棠欲下沈王,故以木鹊及滑翔翼于西北城池散发沈王勾结鞑靼之消息于众。散播流言道沈王无道,苍天弃之。又以重利离间沈王亲信。未几,沈王被俘。

  邹王世子、瑞王世子欲得九鼎,故于诸勋贵大臣朋比。沈玉进献仙丹于上,实则下毒也。邹王世子,瑞王世子星夜攻陷明宫。次日诸大臣朝,为其所控。

  两世子约共分九鼎,故结盟。以手中诸大臣兼伪造帝令以窥伺帝位。棠子涟私觉此事,交由亲信送信于北疆。

  棠得消息,携西北诸部进京靖难。斩杀邹王世子,瑞王世子。帝崩,迎庆王为君。因庆王为长者也。

  庆王即位,棠当国。推行新法新制,诸大儒兼各地主官皆响应。斩杀贪官污吏,发展民生科技。改税制、刑罚、刑不上大夫等,以民为本也。改君主以人治国变为以法治理九州,启宪政之端。又令男女平等、四民不分贵贱兼扬百家之学。国朝因此物阜民丰,百姓和乐。

  棠公开启宪政新制,为国朝劳形于案牍。才高德深,人品贵重。为四海敬仰。鸣凤三十一年薨逝,年七十。谥文正,配享太庙。天下缟素,皆为一人也。

第222章

  浅淡的白色烟雾在小楼里缭绕, 主持人甚至能够闻到香炉里面传出来的清冽香气。

  谢瑛在离开这间装满了资料的屋子里面之后熄灭了香炉里面正在燃烧的香篆,然后关上了这间装满了历史的屋子。

  他小楼的走廊里面走着,后面的摄像机照射着他的背影。一瞬之间, 竟好像是穿越到了几百年前,那个惊才绝艳的男人穿着一身浅色直裰, 走过这条泛着竹香的长廊。

  谢瑛推开了另一间屋子的门,那扇门也是竹子制成的。经历这这么多年的风霜, 却还能够正常使用。

  谢瑛对着镜头道:“这间竹楼建造的时候虽然没有用到各种名贵的木料和石材, 但是应用的建造技术却是一流的。应用的是当时将作坊里面的最高工艺和棠祖通过《天工开物》与公输后人一起探讨研制出来的最新的榫卯结构。”

  “而且这些年来, 谢家每一代的子孙都会对这间竹楼进行保养和维修。因此它还是很坚固的。”

  大尾巴松鼠:我大中华的技术就是与众不同!

  东风过客:古代的建筑也的确是一门艺术啊。

  狸花海棠:啊啊啊!你们看到那个门上的字和画了吗?!

  芸芸:怎么了?那个门就是一闪而过, 没看清啊。

  狸花海棠:那个门上画了好多小动物和小人, 到底是什么啊?好奇ing。

  ......

  谢瑛走进了这间屋子, 然后道:“这间屋子是用来存放棠祖生前的一些物品的房间。有好多的檀木箱子。我们今天在这间屋子的参观, 颇有些开盲盒的意味。”

  “你们问门上的小动物和小人是什么啊?”谢瑛看了一眼弹幕, 然后笑道:“那其实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就是涟祖的幼子焕祖捣蛋画的画。涟祖在《三儿记》里面写过‘三子焕促狭,幼时常于四处涂画。吾每每训斥之,焕则躲与大父之后高呼祖父救命。吾父心爱三儿,故救之’。”

  “门上面的是焕祖养了一群小白兔然后抱着兔子睡觉不读书, 然后涟祖很生气他不务正业, 要请家法。焕祖被揍得很惨,然后兔子也被涟祖抓走了的“悲惨”故事。”

  “棠祖的日记中也记载了这件事情。说那时他与腾龙帝一起私下江南,回来了之后就看到门上有这么一幅画。看明白了之后问焕祖怎么了。焕祖说涟祖说他每天就知道抱着祖父哭着告状没出息。于是他就想出来一种其他的方式来告状,还问棠祖他是不是特别棒。棠祖的记载是‘长孙二孙皆持重老成,唯幼孙天真烂漫、可怜可爱。每每见其行为,不禁失笑’。”

  川渝火锅:天啊,谢焕那个美术生心中的魔鬼。每天逼着我们去分析他的素描油画山水花鸟的大佬小的时候居然这么蠢萌, 2333,笑死我了哈哈哈!

  新村长庆:谢焕万万没想到,几百年后他的黑历史会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长林玄策:讲真,谢涟好惨一男的,天天被儿子告黑状,然后自己亲爱的爸爸还帮着倒霉儿子。

  菡萏香飘:真的是哦,谢涟写他们一家人的散文里面三分之一是他爹,三分之一是他娘和他老婆顾氏,剩下的三分之一是他们家的所有人。但是谢棠的散文里最多的是老婆,然后是谢焕,之后才是谢涟。然后倒霉儿子还老是告状。这么一想,就觉得谢涟好惨来着.....

  皮卡丘:不过不得不说,在门上画画告状,这也太可爱了。告状都这么有创意!

  ......

  谢瑛打开了一个箱子,箱子里面有许多小盒子,每个也就巴掌大。那些盒子的盖子都是琉璃的,让人能够清楚地看到里面是什么。

  “这个已经十分接近现代玻璃的琉璃是当初大明的工厂建造的。”谢瑛道。“是把古法琉璃的制作方式和西方舶来的玻璃制造技术糅合之后新创出来的制造方法。盒子里面的种子是当初大明的船队在外面航海时带回来的种子。这里就有玉米和番薯的。上面贴的标签上写了名字和发现他们的时间。”

  “正是因为弘治航海大发现,才让当年那么多的百姓脱离饥馑,也让很多人脱离饥馑。根据资料记载,当时每隔一两年都会有饥荒发生。每次饥荒又会死掉数不尽的人。你们一定想象不到,亩产千斤就能够让当时的老百姓泪流满面。”

  五谷杂粮:所以说,真的很伟大啊!

  零食最棒:所以说玉米和番薯真的是救人命的利器啊。

  追书追到死掉:这难道还不能证明谢棠是个穿越人士吗?他的这一生简直比小说还精彩。

  ......

  谢瑛关上了那装着种子的箱子之后又走向了另一个红木架子。那个架子上面堆满了盒子。

  冬雪未迟:兴奋ing,这里面有什么呢?我爱盲盒,看着这一堆盒子我就好兴奋。

  龙须酥:大家安静,谢老他开盒子了。

  谢瑛打开了一个盒子,那个盒子里面装着一把硬弩。谢瑛费了好大力气才拿了起来,他道:“这把硬弩是棠祖随身带着的硬弩。当年平定五王之乱和瓦剌鞑靼乱华的时候,棠祖就是用这把弩射下了瓦剌右贤王之子伯颜和反王唐王的头颅。”

  “后来大学士杨慎曾写文道‘昔有李广,今有伯安’。这里面的伯安就是在说我们棠祖。”

  他谢瑛又打开了一个盒子,那个盒子里面是一把匕首。这把匕首十分精致华美,匕首的把上面雕刻了层层叠叠的蔷薇花。刀鞘上面镶嵌了各色宝石。花哨得很,但一打开那刀鞘,匕首却是开了刃的,现在还寒光湛湛。

  “这把匕首是棠祖的心爱之物。棠祖素来喜欢清虚,不喜浮华。但是这把匕首却格外地打造的华丽绚烂,这也是一个未解之谜。”

  长安长安:或许是谢棠他其实本人就十分喜欢浮华,但是为了保持住人设,特意制作了这么一个小匕首纪念自己来不及品味的爱好。哈哈哈哈!

  洛阳洛阳:首先声明,名字是看到楼上的名字好玩才改的。楼上的猜测好像真的啊,又透着一股子诡异的萌。不过我的猜测是可能是谢棠特意把这个匕首装饰的这么华丽。这样的匕首不打开谁能想到它会是一件利器呢?大概都以为这是大家公子的玩器呢!用来迷惑敌人扮猪吃虎保护自己不是最合适?

  奇思妙想:说不定有一位美丽的异族公主......

  谢瑛这时已经走过了武器架,走到了另一边的一个多宝架。他拿出了一个玉带钩然后道:“这个是谢家家主的信物,最开始是京中流行在饰品上面刻名字之后迁祖在他喜欢的玉带钩上面刻上了名字。后来迁祖把这件东西传给了棠祖,棠祖又传给了涟祖。就这么一代代地传了下来。”

  然后他拿起了几套极其华美的衣裳一一展示:“这是棠祖元服的时候穿的礼服。棠祖加冠是穿过一次后就把这衣服收起来做纪念了,涟祖也把它收到了竹楼里。当初棠祖加冠时,以弱冠之龄官居三品。满朝文武皆拜之。”

  飒飒:呜呜呜,好好看啊!感觉古代的手工作品一点也不必现在的工艺差!真的是太漂亮了。

  抉择:加冠要换三次衣服!好累......咸鱼已死jpg.

  ......

  谢瑛最后给大家看的东西是一副画。这是一副挂在这间屋子东面占了半面墙的油画,画的角落上写着西洋画师安德烈于腾龙二年谢家拙园留。

  这幅画足足占了半面墙,之前一直被锦布蒙着。现在一揭开,众人就感觉自己是遭受了美颜暴击。

  安德烈西洋画走的是写实风格。追求的就是一个像字。

  只见画中央的谢迁整个人笑眯眯的,慈祥到不行。但他眼中却有着锐利的精光。一旁的谢迪谢正谢丕等人全都如同玉树芝兰,谢家的众位夫人们更是如同华茂春松。

  但是最吸睛的还是站在谢迁之后的谢棠夫妇。谢棠在画中穿了一件素白色长袍,衣上绣着青青翠竹,发上也是竹簪。当真是郎艳独绝,世无其二。而孔令华一身浅绿色流仙裙,一套蝴蝶花样的翡翠头面。更显得人物清灵,恍若神仙妃子。

  而谢涟谢松谢杨他们这些青葱少年郎,尽是烈烈红衣,宝蓝骑装,赏心悦目。鸳姐儿则是抱着一只雪白色猫咪,坐在了谢迁脚边的小凳子上面,笑容清浅。

  他们身前是拙园大开的竹门,身后是拙园的影壁。

  上面写着:风流推宋玉,更有乌衣门第旧琅琊。珠帘璧月宾徒盛,多少繁华。

  谢瑛看着那影壁,轻轻地念了出了声。而那珠帘璧月,乌衣繁华,终于是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但却始终璀璨夺目。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就是彻底完结啦!爱大家呀(≧ω≦)。

  感谢在2021-01-28 12:04:51~2021-01-31 19:59:1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勿忘我 5瓶;桂花不弄 2瓶;川柏、仙人掌与蔷薇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上一篇:表小姐

下一篇:被迫和亲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