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世家 第34章

作者:夫子红颜 标签: 朝堂之上 科举 宫廷侯爵 古代言情

  她本来想,谢棠未来会有姨娘的。

  毕竟他从未给过自己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不过纵然他给了, 自己也是不会相信那种所谓的承诺的。

  可是嫁到谢家已有半年, 她瞧着对方, 也着实没有那方面的意思。对她又是十分的温柔体贴,让她触动心弦。

  谢棠今日着鸦青色箭袖,外罩一件墨蓝色狐狸皮大氅。头戴玉冠,腰环玉带。手臂上放着嵌宝嵌玉的护臂。

  他握着手中的弓对着奔跑的黄羊。弓如满月, 箭如闪电。离弦之箭射死了奔跑的黄羊。谢棠吹了声口哨,天目隼从天空之中俯冲而下,抓起了那只黄羊向他飞来。

  谢棠下马,牵着马到了孔

  令华身边。笑道:“今晚我们吃锅子。”孔令华握住了谢棠的手,两个人往院子里走。

  厨娘早就煮好了热热的骨头汤。厨上的婆子片好了羊肉,薄如蝉翼。谢棠把羊肉鱼丸下到锅子里,笑道:“等一会子就能吃了。”

  冬日严寒,没什么蔬菜。温泉庄子这里温度高,却是可以种些瓜果。此时桌上就放着切好的小黄瓜和甜瓜。

  肉煮好了飘了上来,谢棠把肉用铜制漏勺把肉和下进去的菜捞出来。然后又盛了些汤。笑着递给了孔令华。孔令华接过道了谢,给谢棠奉上了一瓯清茶。

  谢棠笑道:“你且尝尝,好不好吃?”孔令华夹了一口,却不知为何有些恶心的感觉。因不忍拂了谢棠的兴致,强忍住了。吃了一口,咽下去后忍不住地想要呕吐,忙出去把东西吐了出去。

  孔令华漱口后回来,谢棠看她脸色有点白。问道:“怎么了,不舒服吗?”

  孔令华摇头道没事,谢棠却喊了孔令华的贴身丫鬟玉竹。吩咐她去找外面的护卫,让护卫去请大夫。又吩咐厨上的人熬了一锅稠稠的白粥来。

  等到那粥和清爽小菜被端上来的时候,谢棠和孔令华一起用了饭。孔令华吃着粥倒是有些胃口,就着小菜吃了。谢棠倒是因为孔令华苍白的脸色有些心神不宁,晚饭只是草草地吃了几口就住了筷子。

  大夫很快就被请来了,隔着帘子给孔令华把脉。这老大夫本来对要去郊外庄子看诊颇有微词,但是终于还是被白花花的银子晃了眼,答应跟着亲卫一起去一趟郊外。

  老大夫把了一会儿脉后抬起手,笑道:“恭喜这位老爷,这位夫人了。贵夫人这是有喜了!”

  谢棠听了老大夫的话有点懵,好大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手抚上了孔令华的肚子:“令华,棠有儿子了。”

  孔令华这时眉眼中都透露着喜意,柔声道:“是啊,夫君。你要当爹了。”

  谢棠回过神后,恭恭敬敬地给老大夫作揖道:“多谢大夫。”

  老大夫笑道:“哪里当得起老爷这样。”谢棠见天色已晚,忙不迭地命令下面的人为老大夫准备房间膳食,又给对方封了一封极厚的红封。

  第二天早上,天气骤晴。

  谢棠带着孔令华回京。孔令华如今怀孕,这庄子上又没有能够照顾的了孕妇的人。谢棠觉得还是早点回家为妙。

  回到府里,徐氏和杨氏知道孔令华怀孕,都高兴地很。亲自带着婆子来到桥松院把所有不适合孕妇的摆设都撤了下去,又送了好些补品来。

  孔家那边儿得到孔令华有喜的消息,也很欢喜,又是送了好些东西过来。

  这个年谢家的仆妇们算是过的极好,新年一次赏赐,大少奶奶有孕又是一次赏赐。真真地过了一个富裕新年。

  谢棠儿子的这一辈,谢迁这一支的辈分排到了水字辈。谢迁已经给孩子起好了大名,上谢下涟。小名儿也由谢正起了,叫平哥儿,是平平安安的意思。

  翻过年去,又是无数举子进京赶考。谢丕也开始和友人一起出去参加文会,以造声势。

  今年会试的时间定在了二月初九,谢丕早早地起来前往贡院。今天来送他会试的是谢豆和谢亘。

  “棠儿早上上朝前,让我把这个笔给二哥。”谢豆拿了一个木盒子,打开后,只见里面是一根极好的狼毫笔。

  “这个笔是当年李老大人用过的,棠儿求了来。祝二哥科举得中。”

  谢丕笑着接过了盒子,放到了考篮里。他道:“棠儿和我亲,我是知道的。”

  他说完后,谢豆和谢丕都大笑。唯有谢亘默默,他无意之间得知了当年的事情。自己的姨妈因为恼恨父亲和自己的亲生母亲,竟去害怀孕的大嫂!

  他知道这与他无关,他当年只是一个无辜的孩子。

  可是一想到因为自己,让大嫂遭遇了无妄之灾。要不是棠儿命大,恐怕现如今早就魂归黄泉。他就无法平静地面对大哥这一房。

  就算如今他已经被过继出去了,也是一样。

  会试的九天很快就过去了。到谢丕考完的这一天,正是朝廷休沐的日子。

  谢棠前去接谢丕。等到谢丕从贡院里出来的时候,只见他连站都快站不稳了谢棠立刻上前扶住他。谢豆和谢亘上来帮忙,把他扶到了马车上。

  谢棠立刻从马车里面小柜子的夹层里拿出一个小盒子,小盒子里面放着几片切好了的参片。

  谢棠拿了一片参片放到了谢丕口中,然后把大氅盖到了他身上。

  等到谢豆把热茶倒出来的时候,谢丕已经睡着了。他眼下青黑,让人见了都觉得心疼。

  到了谢府,谢丕还是没有醒过来。谢棠也没叫醒他,直接把他抱回了他的院子。谢豆吩咐管家去请太医。谢亘则是跟着谢棠去帮忙了。

  陈氏看到昏睡着的憔悴的谢丕,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谢迪和谢棠平素习武,喜欢打猎。身体比谢丕要好得多。考完后哪里有谢丕这般憔悴?因此陈氏一见到谢丕这样,就忍不住想要流泪。

  “二婶放心,三叔已经派人去请太医了。”

  陈氏擦了擦泪,然后笑道:“多谢棠儿了。今天真是麻烦你和三叔、四叔。”

  谢棠笑道:“哪里,当日我考完,也是二叔前来接我。”

  不大会儿后,太医来了。把脉后道只是有些劳神体虚。喝点药,多休息也就好了。最后开了一个方子,吩咐了两句就去了。

  陈氏拿到方子后忙不迭地吩咐丫鬟去煎药。想了想后自己也出去了,这药还是自己亲自盯着丫鬟煎比较好,让她更放心些。

  放榜的当日,谢家上下得知谢丕考了第四,又是一阵欢欣。

  复试后谢丕去拜访老师。此科的主考官是左春坊大学士杨廷和,是御前数一数二的人物。

  这人和谢棠也算相识。同为太子师,一个是自太子年幼就教导太子,另一个与太子有救命之恩。都是极受皇家信重的人。

  当日谢丕去了杨府,回来的时候红光满面。

  原来是杨廷和收了他为入室弟子,已然是相亲师徒。他直言从未见到过杨廷和那般风流人物,能成为他的门徒,真是三生有幸。

  而谢迁却在想,这位杨石斋收自家儿子为徒,到底是真的相中了自家儿子的才干,还是别有所图?

第76章

  在谢丕殿试前, 谢迪,谢正和谢棠几个已经考过殿试的人为谢丕进行最后一次突击特训。

  谢丕这些天就在学习面君礼仪和写文章中度过。要是用三老爷谢迪的话来说,这样苦行僧的生活简直是苦不堪言。

  不过还好, 谢丕此人手不释卷, 最喜读书。因此也并不觉得十分辛苦。

  很快, 殿试的这一天就到来了。

  谢丕殿试那一日的具体情景谢棠也是不知的。

  那一天谢棠正在户部处理条陈和批复拨款。

  如今已经到了春播的月份,春播、凌汛救灾等等问题都要户部来忙。因此谢棠这些时日回府的时辰也是越来越晚。

  等到下衙回府的时候,谢棠几人就从谢迁口中得知谢丕已经被点为了探花郎。

  据说是因为自家二叔美姿仪、风度翩翩, 才被提了一名。特意被点了探花郎。

  谢丕打马游街的这一日,谢棠和韩涛一起去太白楼看谢丕打马游街。

  “当日你谢伯安打马街头, 我们三个就是在这间包间看你的英姿!”韩涛调笑道。“我自从知晓你二叔高中鼎甲, 就包下了这间房。如今旧地重游, 可谓感慨万千。”

  说完后他又有一些伤感:“只是此时文省和寒清都不在。要不然我们四个也能把酒言欢。”

  “我不久前收到了文省的信,他的长官曾是先徐公的门生。对他很是照顾。寒清上次来信,说他为百姓开荒、带着百姓修渠。地方百姓很是爱戴他,他做的也欢喜。”

  “他们都好我也就放心了。”韩涛喝着茶道。“我是知道的, 他们给我写信,为了让我放心, 只会写好听的话。但是我们几个里,你是拿主意的那一个。他们给你的信里,总是会说一些自己真实的情况。因此我还是问问你才能安心。”

  谢棠笑道:“好你个韩涛!居然学会来和我套话了!我该怎么罚你呢?!”

  韩涛无奈地看着他, 只见对面已经长大、已然是一个青年的谢棠仍旧有着少年时狡黠的笑。

  他道:“韩涛, 我就罚你好好地照顾我二叔。你在翰林院的这几年和掌院学士的关系好极, 我是知道的。你照顾照顾朋友家的长辈,可以吧?”

  韩涛笑道:“你和我什么关系,居然拿这个来罚我?!你二叔就是我二叔。我一定会关照他的。”

  谢棠笑道:“你是不是忘了我二叔的年纪?还我二叔就是你二叔?”

  韩涛的笑容有点儿绷不住了,谢丕这位二叔的“高龄”, 和他韩涛一模一样。

  弘治十八年恩荣宴的时候,谢棠和几位同僚坐在一起,看着前面谢恩的新科进士,未免有些感慨。

  当年自己也是站在那里和众人寒暄,今日已经身入官场三年。当真是时光匆匆,岁月无情。

  时不时有人前来奉承,无非是些什么恭喜谢家一门四进士变成了一门五进士,或是什么恭喜府上又添了一鼎甲。

  谢棠想着左右今日自己也不是主角,倒是可以享受一把当年没敢做出的当庭醉酒。

  因此他今日颇有些来者不拒。不过因在坐之人都讲究分寸、且谢棠自己的酒量又好,因此到了最后也没有实现当庭醉酒的目标。

  不过这样也好,御前失仪也是大罪。

  谢丕被授翰林院编修的官,正七品。假期过完了就直接走马上任。

  韩涛因谢棠的嘱咐对谢丕很是照顾。但是到了最后他帮助谢丕倒是全都是出自真心。毕竟谢丕此人说话和风细雨,为人风雅润泽,很容易就能得到别人的好感。

  因为两个人颇为投契,也成了不错的朋友。

  如今正是春耕时节。谢棠在去年从湖广回来后,在皇帝的要求下帮弘治帝看完那封与改革有关的折子。

  在他看完折子没过多久后,高隆盛就向皇帝上书,。奏请摊丁入亩、丈量土地、杂项赋税归于银两三项事宜。

  这封折子上的意见甫一提出,就遭到了无数世家大族的反对。

  他们中不知有多少人虚报土地亩数。除此之外,地方属官谎报人头换得白银无数也是常态。而通过苛捐杂税收各种名目的税银的行为更是数不胜数。因此这一封折子不知道动了多少人的蛋糕。

  但是弘治帝变革之心坚定不移,无论是谁去和皇帝劝说都动摇不了他的决心。

  众人知晓弘治帝不是宋神宗,而是北魏孝文帝。

  皇帝的决心,在他们派人暗杀高隆盛却一次都没有成功。而派去的人都死在了锦衣卫手里就可以略见一斑。

  自然有许多州府长官现在还想着要瞒上欺下。他们私自勾结在一起,妄想着通过不作为来反对改革。

  却没有想到他们还没有等到开始行动。锦衣卫就已经上门。

  到了二月末,诏狱里已经住满了中央地方的许多大臣。

  皇帝没有一丝一毫对于因为没有这些官员而导致国朝无法运转的担忧。抓了知府和知县后就由当地同知补上知府和知县的官位。想要升官补职的人数不胜数,那些妄图违反皇帝意志的官员未免有些把自己看得过于重要。

  有了前面进入诏狱的榜样,剩下的官员一定会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皇帝满意。

  而这一年科举的新科进士,更是皇帝的马前卒。

  他们中的不少人了无根基。为了前程,他们会义无反顾地成为皇帝改革的先行军。

上一篇:表小姐

下一篇:被迫和亲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