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有疾奴家有药 第102章

作者:沧海明珠 标签: 古代言情

  那丫鬟看了看窗外,笑道:“外面阳光正好,姑娘出去走走对身体也有好处,奴婢陪你去花园子走走吧,我们王府的梅花正是盛放的时候呢。”

  忘忧心想这丫头寸步不离,看来自己偷偷离开的可能性也不大了。

  赵祯连续两个夜晚都没睡好,然而却依旧精神奕奕。除了眼底的淡青色,丝毫看不出他这两天的殚精竭虑。

  早膳后,赵祯叫了一个宫女进来,给了她一样东西让她去宁寿宫找福音,并传达一句话,让福音到紫芸落水的地方去见圣驾。

  宫女离开后,宋嬷嬷担心地问:“陛下,她敢去吗?”

  “这个香囊是她的死穴,她肯定会来的。”赵祯冷冷的看着大红泥金的窗棂,皱眉问:“我让你准备的东西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宋嬷嬷伸出右手,她的中指上多了一枚指环,攥拳的时候,她的大拇指在手心里按了一下手指内侧的机关,指环上镶嵌的一枚绿松石忽然弹开,里面探出一根钢针。说是钢针,其实更像是一根钢钉,钉尖上泛着盈盈的紫色,看上去很是诡异。

  “针上的毒是张先生精心配制的,可以让人停止心跳两个时辰,状如死亡,多高明的太医都诊不出来。两个时辰之内用上解药,人就能醒过来。否则就永远醒不过来了。老奴算过了,时间足够了。”

  赵祯点了点头,说:“朕知道,她早就没了家人,所以没有人给她收尸。到时候你安排人把她弄出去。”

  “陛下放心,这些事情老奴已经安排好了。有沐公子在外面接应着呢。”

  “他办事还是妥当的。”赵祯满意的点了点头。

  赵祯缓缓地闭上眼睛把自己的计划又过了一遍,大概一炷香的功夫后,他睁开眼睛说:“差不多了,走吧。”

  “是。”宋嬷嬷陪着赵祯出乾元殿,一路往御花园的莲池走去。

  紫芸被推下去的地方是一座观鱼的小水榭,上有先帝题写的匾额“子非鱼”。

  赵祯站在亭子里吹着湿冷的风,心想着不知道忘忧在贤王府怎么样了。

  半柱香的功夫之后,福音果然如约而至。

  “老奴参见陛下,请陛下圣安。”福音说着,便要跪拜。

  “免了。”赵祯抬了抬手,说:“嬷嬷每日服侍母后,也多有辛苦。就不必多礼了。”

  “谢陛下隆恩。”福音果然就没有跪下去,只是深深一福,然后缓缓起身。

  “朕给你送去的东西收到了吗?”赵祯淡淡的问。

  福音把那个香囊的抽绳拿出来托在手心里,平静地问:“收到了,不知陛下是什么意思?”

  “这个抽绳你不认识?”

  “这虽然是宫制的绦子,但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东西,宫中常见的。”

  “哦?”赵祯张开手,托着一个宝蓝色金线绣西番莲花的香囊,问:“那这个东西呢?你可认识?”

  “这这是太后娘娘用过的东西,不知道如何会在陛下的手中。”

  “可朕这么记得这是你的东西?”赵祯盯着福音的眼睛问。

  福音依旧不慌不忙,平静的回道:“是,这香囊原本是太后娘娘的,因有些旧了,太后赏给了老奴,但老奴不小心弄丢了,难道是陛下捡到了?”

  “你扯谎话的水平真是越来越高了。什么丢了?那天早上朕去给母后请安顺便说要出宫去看看的时候,这个香囊还在你身上带着呢!”赵祯冷笑道。

  福音的眼神恍惚了一下,忙说:“是啊!就是那天丢的。”

  “丢的?还是推紫芸下水的时候被她撤掉的?”赵祯上前一步逼视着福音。

  福音往后退了两步,低头说:“陛下恕罪,老奴年纪大了,可禁不起这样的吓!”

  “你就不想知道你这香囊掉在哪儿了吗?”赵祯又往前走了一步。

  “陛下,不过是个香囊而已,老奴还没那么小气,丢了就丢了,也没想着去找”福音再往后退,她人已经靠在了栏杆上。

  “那朕告诉你呀,这个香囊被紫芸死死地攥在手里!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它拿出来!”赵祯猛然伸手。一把抓住福音的衣领,“你说她为什么死死地攥着这个香囊?是不是想告诉朕是你杀了她!”

  “这或许是她捡到了这个香囊,觉得好很珍惜吧。这这仅凭一个香囊也不能说明什么啊”福音死死地抓着身后的栏杆。

  “不能说明什么?单凭这个香囊朕就可以把你送去宫监,交给那些掌刑的老太监们,把宫监的刑具给你一样一样的试个遍,你信不信?!”赵祯厉声喝道。

  “陛陛下!你你不能这样你放开老奴,老奴还得伺候太后娘娘”福音这回真的慌了,她甚至忘了规矩开始撕扯赵祯。

  宋嬷嬷立刻上前去抓住她的手腕用力一扭,同时,指环上的绿松石忽然弹开。

  “你竟敢跟陛下动手?!真是找死!”宋嬷嬷一拳打在福音的胸口。

  “呃”福音觉得胸口像是被针刺了一下,微微的一疼,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儿,人已经被推进了莲池。

  听着“扑通”一声,赵祯忙伏在栏杆往下看,但见薄薄的冰面被砸了一个窟窿,赵祯心里的那口恶气总算是吐了出来,他拍拍手对宋嬷嬷说:“等朕走了再喊人把她捞上来。”

  “是。”宋嬷嬷应了一声,先护着赵祯离开。

  一盏茶的功夫之后,有人高声喊:“有人落进莲池里了!”

  值守的护卫们急急忙忙的跑过来,冒着严寒跳进池子里去捞人,这时,福音已经凉透了。

  太后听说福音落水而亡的消息时正在看奏折,当时就觉得气血上涌,眼前发黑,,张嘴就是一口血喷在了奏折上。旁边伺候笔墨的掌案太监顿时吓得魂飞魄散,一迭声的喊:“传太医!快传太医”

  “闭嘴!”刘太后顺手拿起砚台朝着那太监砸了过去,斥道:“慌什么?哀家还死不了!”

  “是,是”掌事太监这才定住了心神,忙倒了一盏温开水送过来,“太后娘娘您别着急,这事儿也不一定是真的。”

  “人命关天谁敢开这样的玩笑?”刘太后比了比眼睛,咬牙说道:“扶哀家起来,哀家要去看看。”

  “哎呦喂我的娘娘!”掌事太监立刻跪在了地上,抱着太后的腿哀求道:“老奴替您去看成不?这大冷的天儿,您这个样子可不能出去啊!”

  “陛下驾到!”外面的太监喊了一嗓子。随后赵祯就进了门。

  “母后?”赵祯一眼看见那些铺满书案的奏折上的斑斑血迹,惊慌地上前问:“母后你你这是怎么了?”

  看见赵祯进来,刘太后的心反而慢慢的定下来了。她抬手用衣袖抹去嘴角的血渍,冷笑道:“无妨,六郎别急。哀家一时半刻还死不了呢。”

  “太后都吐血了,为何还不宣太医?!”赵祯立刻骂掌事太监,“要你们这些狗奴才何用?!”

  “是,是!”掌事太监忙至门口招呼人去宣太医。

  刘太后忍着心头的怒火,平静地问:“六郎,你怎么来了?”

  “母后,福音嬷嬷失足落水,殁了。儿臣听说之后亲自赶过去,人已经捞上来了,但已经没没了气息。儿臣想着,她服侍母后的日子最长了,母后知道这件事情一定心痛不已,所以过来瞧瞧您母后啊!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儿臣,请您务必保重凤体啊!”赵祯跪在刘太后的膝前,万分诚恳地劝着。

  “福音在哪里?”太后看着门口问。

  赵祯朝宋嬷嬷挥挥手,宋嬷嬷欠身出去,须臾,便有两个太监抬着一个架子进来,上面是用一块白布盖着的福音。

  刘太后缓缓起身,一步一挪走过去。看着那薄薄的白布覆盖的模糊的五官,她伸出手去,想要掀开却似乎又不敢,手指就停在一寸之外,许久没动。

  “母后莫怕。”赵祯跟过来,替太后把白布掀开,露出福音的面容。

  太后看清那张脸之后,一个趔趄往后退了几步,险些跌倒在地。

  赵祯忙伸手拉了一把并关切地问:“母后!您没事吧?”

  “是谁发现她落水的?她在何处落水?我记得早起是乾元殿的宫女过来给了她一样东西说了几句话她才出去的。你”刘太后忽然推了赵祯一把,指着他,咬牙问:“你究竟做了什么?!”

  赵祯恳切地躬身说道:“母后明察,儿臣也是听说有人落水才赶过去的。发现她落水的是御花园负责洒扫的一个老太监。要说这落水的地方倒是很奇怪,就是前天宫女紫芸落水的地方。母后,儿臣觉得这事儿真是邪性得很,两个人先后从同一个地方落水,是不是这水里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咱们得找几个道行高深的法师来宫里做一场法师,驱一驱邪祟。不然这年怕也过不好啊!”

  “哼!天子自幼读圣贤书,也该知道子不语怪力乱神。如今说这样的混账话,还要在大内做什么法事,我看不是御花园里邪性,是你被什么邪风扑了,昏了头吧?!”太后怒声骂道。

  “儿臣明白母妃失了福音嬷嬷犹如失了臂膀,这心里自然是又悲又痛,又怨又恨。儿臣年幼也没办法为母后分忧,刚才那些话不过是随便说说,来安慰母后罢了。若母后不愿意听,儿臣就不说了对了,要不,儿臣吩咐他们好好地操办福音嬷嬷的丧事,再叫人给她挑个风水宝地做墓穴”

  赵祯的这些话在太后听起来越发的可恶,一时间她的胸口恨意滔天,一张嘴又喷出一口血来。

  “太医?!太医呢?!”赵祯跺脚喊道。

  宋嬷嬷低声劝道:“陛下,还是先把福音嬷嬷的尸身抬出去吧,免得太后见了越发的伤心。”

  “快,快,先抬下去!”赵祯忙挥挥手。

  太后此时摇摇欲坠,站都站不稳,那里还顾得上福音的尸首。

  “太医来了!张太医来了!”掌事太监急匆匆的进门,眼见着太后面前又多了一滩血,顿时慌乱的喊着:“我的娘娘嗳!您要保重凤体啊!”

  张太医这两天忙得很,先是吴王,之后是贤王府,现在又是太后。各处都是要紧的人,都点名要他这位太医院医正来诊治,他的两条老腿都要跑断了。

  “娘娘这是急火攻心,吐了两口血倒也不算是坏事,总比压在心里强些。待老夫施针,再给娘娘开一服汤药。只是有一件事情极为重要万不可再动怒伤心了。要安静的修养才好。”张太医如是说。

  赵祯焦急地叹道:“那就请太医速速施针吧,母后的身体是第一要紧之事。幸亏要过年了,各处的厌衙门都将要封印,除了紧急军务之外也没什么大事。母后正好趁着过年的这个把月好好地休养身体。”

  刘太后想要挣扎,但张太医的银针扎下去,她便昏昏沉沉的睡过去了。

  赵祯吩咐宋嬷嬷:“为了不在让母后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伤心,你赶紧的去把福音嬷嬷的后事料理了。”

  宋嬷嬷忙答应着出去,叫人把福音的尸首抬出去找了一领草席卷起来送出了宫去。

  太后针灸完毕悠悠醒转之后,赵祯亲自奉上一碗汤药,且诚恳地尝了两口,方说:“母后,良药苦口利于病,儿臣已经尝过了,不烫不凉,请母后用药吧。”

  刘太后看着那碗汤药又想起福音来,心里越发的堵的难受,便说:“放着吧,哀家一会儿就喝。你在这里守了半日了,回去吧。”

  “母后有疾,做儿子的理应在床前侍奉汤药。”赵祯说。

  “你如今是真孝顺啊!”太后冷冷的笑了笑,看了一眼侍立一旁的丁素云,摆摆手说:“都出去吧,哀家跟自己的儿子说几句体己话。”

  丁素云躬了躬身,带着几个宫女出去并关上了房门。

  太后长长的吐了一口气,悠悠地问:“赵受益,你究竟想怎么样呢?”

  赵祯勾了勾唇角,拱手说道:“儿臣不敢,这一切自然还是听母后的安排。”

  “好啊!”太后冷笑一声点了点头,说:“真好!你真是好极了!”

  赵祯再次拱手躬身,手:“儿臣能有今天都是母后细心教养的缘故,儿臣心里感恩呢!”

  “说的是呢!哀家这些年细心教导你,也该让你一试身手了。”刘太后用眼睛的余光扫了赵祯一眼,叹道:“哀家身体不适,是要好好地休养一阵子了。自今日起,朝中之事你自己拿主意吧。”

  赵祯故作惊慌地站起身来,躬身说道:“这如何使得?儿臣如何能挑得起这样重的担子?”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刘太后说完,转身向里,说:“你去吧,哀家实在是乏透了!”

  赵祯躬身说道:“母后请好好休息,儿臣晚些时候再来昏定。”

  ------题外话------

  亲爱滴们,码字匆忙,有许多错字。改了一遍,眼睛实在疼得厉害。先这样,有实在看不下去的,请在评论区捉虫,谢谢!

第096章 祭奠,朝会危机

  赵祯从宁寿宫的寝殿里出来,站在廊檐下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丁素云上前来福了一福,低声问:“陛下,臣女有一事想问陛下。”

  “你是担心吴王吧?朕今天一早问过史太医,他已经醒过来了,只是失血过多,好好地养几日就没事了。有沈熹年照顾他,你也无需担心。这几日太后身边没有可心的人服侍,就有劳你了。朕会派人去府上告知你的父母,多留你在宫中住几日。等太后身体好转些再送你回去过年。”赵祯说。

  丁素云忙福身应道:“是,请陛下放心,臣女一定尽心尽力服侍太后娘娘。”

上一篇:皇姐为妻

下一篇:承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