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有疾奴家有药 第118章

作者:沧海明珠 标签: 古代言情

  “恐怕也只有太后了吧。”沐霖轻笑道。

  “所以呢?”忘忧笑问。

  “已经安排人暗中盯着宗正寺了,放心。”沐霖笑道。

  “还是哥哥聪明果断。”忘忧挽着沐霖的手臂笑道。

  坐在车尾的何妈妈笑道:“许久没见着公子跟姑娘一起说笑了,恍惚中老奴还以为自己是在梦里呢。”

  “我已经另选了吉地,正在修坟茔,今年清明就给祖母和父亲他们迁坟。”

  忘忧听了这话不由得红了眼圈儿,满是歉意地说:“哥哥说的是,比重修府邸更重要的就是这件事,只是我帮不上什么忙。”

  沐霖按了按忘忧的手,安慰道:“这些事情本来就不该你一个小姑娘家操心。你只管照顾好自己,等到了清明跟我一同去祭拜就行了。”

  “嗯。”忘忧点点头,她自然是一定要去的。

  忘忧在秀林居带到天黑,赶在宫门下钥之前进宫。到了乾元殿发现赵祯还在跟赵承泓商议事情,再问宋嬷嬷,说陛下晚膳还没用。于是换了衣裳洗了手,去小厨房端了两碗八宝酥酪送进了书房。

  赵祯看见忘忧时愣了一下才察觉肚子饿了,因对赵承泓笑道:“只顾着跟大哥说话,竟忘了时辰。大哥也饿了吧,先吃点酥酪。”

  赵承泓起身谢恩,又劝道:“陛下勤于政务废寝忘食是社稷之福,但也要爱惜龙体。”

  “朕知道,只是这户部的事情千头万绪,实在让人头疼。”赵祯抬手请赵承泓去茶案跟前吃酥酪,又对忘忧说:“今晚朕留大哥一起用膳,你去准备一下。”

  忘忧答应着去小厨房安排。

  当晚,赵承泓跟赵祯议事到三更时分,宫门早就下钥,赵祯便安排陈常禄带着他去听雪阁歇息,自己方回了寝殿。

  忘忧伏在寝殿的榻上等的迷迷糊糊,恍惚感觉身上一沉,立刻睁开了眼睛便见赵祯手里的衣领斗篷尚未完全盖在自己的身上,于是揉着眼睛问:“陛下回来了?”

  “以后朕三更天不回来的话你就自己先睡,不用等了。”赵祯说。

  “这怎么可以?服侍陛下是奴婢的职责呢。”忘忧忙起身服侍赵祯脱去外袍准备歇息。

  赵祯也是累得很了,此时躺在床上竟不能眠。忘忧打了个盹儿被吵醒,一时也难以入睡,又听见帐幔里翻来覆去的动静儿,因小声问:“陛下怎么了?”

  “身上酸痛,睡不着。”赵祯低声叹道。

  忘忧起身,拨亮了油灯,行至龙榻跟前缓缓地掀开帐幔,小声说:“想来是因为今日陛下在书房坐了一天,身上气血不通,不如我给陛下捏捏肩背,松松筋骨吧。”

  “也好。”赵祯说着,也起身盘膝坐好。

  忘忧上了龙榻,跪坐在赵祯身后给他揉捏着肩颈的穴位,赵祯顿时觉得肩颈酸痛之余又有些说不出的畅快。

  “朕发觉,一天也离不得你了。”赵祯叹道。

  忘忧只当这是他的褒奖,轻声笑道:“陛下说笑了。”

  “今日见着沐霖了?”

  “多谢陛下挂念,见着哥哥了。只是有一件事很蹊跷。”

  “何事?”

  “翡翠就是福音跟韩恪的女儿,由丁巍夫人养在身边的那个姑娘,竟不见了踪迹。哥哥派人去查,说是在丁府被抄家的前一夜离开了丁府。而且她不在奴籍,此时竟查不到她。”

  “这也难怪,她对我们来说是个意外,但对早就知道她身世的人来说却是一个留在暗处的棋子。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反正你跟丁素云都认识她,想必这颗棋子暂时也没什么用处。我们只需小心些就是了。”

  “陛下说的是。”忘忧说着,从赵祯的肩膀捏到手指,然后细细的捏过每一个关节。

  赵祯舒服地叹了口气,闭着眼睛说:“你家府邸的事情怎样了?”

  “兄长说清明节快到了,活着的人都还好说,要先为死去的人考量。”

  “这也是对的,如今家仇得报,修祖茔,祭家人是应当应分的事情。到清明之前的几日你便出宫去,帮着沐霖料理祭祖的事情吧。”

  忘忧扶着赵祯伏在榻上,开始揉捏他的小腿。赵祯的身体渐渐地放松下来,人也开始犯迷糊。

  原本忘忧想说脱离宫籍出宫的事情,但听见赵祯渐渐地睡着了,便没再多说什么

  出了正月,冰雪消融,春日渐暖。御花园里开始破土,首先是那片被刘少奢祸害的湘妃竹拔了去,工匠新建了一个小巧精致的六角凉亭,按照布局,四周除了重新栽种湘妃竹之外刘少奢又把自家府邸里的几块玲珑石搬了来跟竹子搭配,力求做到一步一景。对此,赵祯心里还算满意,遂在处理政事劳累之际过来看看,也算是监督。

  “陛下,您看这块石头像不像一柄如意?”刘少奢讨好地问。

  赵祯眯起眼睛欣赏了一会儿那块石头,点头说:“嗯,这应该是舅舅五十岁寿辰时湖州刺史孝敬的吧。你就这么搬进了御花园,你家老大人不心疼的跳脚?”

  “给旁人他自然会心疼,但送进御花园他自然是乐意的。承恩公府里的一切不都是陛下的嘛。”

  “你什么时候也学会了油嘴滑舌?”赵祯围着凉亭转了一圈,心里还算满意,又问:“这亭子花了多少银子?朕回头让他们补给你。”

  “陛下说笑了,实不相瞒,这修亭子的钱原本也是您出的。”

  赵祯挑眉问:“这话又怎么说?”

  “这修亭子的钱是我偷偷把您之前赏赐的那幅吴道子的真迹拿出去从一个富商手里换来的。”

  “哈哈!”赵祯闻言忍不住大笑,点着刘少奢的胸口说:“一会儿朕让人去库房找两块皮子。”

  刘少奢纳闷地问:“陛下是要赏赐吗?可是天气渐暖,若要赏赐也该是绸缎,要皮毛作甚?”

  “若要做护膝,自然还是要皮毛。省的舅父罚你跪的时候,你跪瘸了双腿,朕这御花园修缮到一半就停工了。”赵祯说完,带笑离去。

  刘少奢看着他挺拔的背影,渐渐地收敛了笑容。

  “我是这世上最愚蠢的人了吧?居然奢望跟天子有什么兄弟之情。”刘少奢怅然叹息。

  这个曾经挥洒肆意的少年郎如今也学会了讨好和算计。

  ------题外话------

  今天必须还有一更,这几天太懒散了,再此立个fg,督促一下懒癌的自己。

  嗯,么么哒!

第108章 危机至,少年心事(二更)

  赵祯以为,接管政务之后最让人头疼的应该是户部的事情。民以食为天,国富才能民强。之前每回上朝听政都是刘太后跟户部的官员们掰扯还觉得是妇人当家斤斤计较,如今亲自拿主意了,才知道户部的事情固然重要,但比这些更难拿捏的却是兵部。

  这两年边关平稳,并无战事,但兵部依旧有许多事情要头疼。首先是军饷,其次是军粮,军械等,但凡跟兵部牵扯的事情便都是大额的银钱。虽然还是要转过头来跟户部交涉,但赵祯忽然发现这并不件件是银钱能够办到的事情。如今的兵部,在刘太后十几年的苦心经营下,竟然如铁通一半,油盐不进。

  “仅仅是调动一下驻守在庆山军营的这支军队去守备皇陵而已,朕的旨意居然不管用?!”赵祯瞪着赵承渊,一脸不可思议地问。

  赵承渊劝道:“陛下,庆山军营的守备将军马汉栋是一名悍将,不但战功赫赫,而且治军严明。连呼延将军都要卖他几分颜面。陛下要调他去守皇陵,若无兵符,只怕是不行的。”

  赵祯冷笑道:“你的意思是朕要去宗正寺恭迎太后娘娘回来临朝听政了?”

  “臣不是这个意思。但陛下应该想办法拿回兵符。”

  “这还用你说吗?”赵祯烦躁的起身在殿内来回的踱步。

  “陛下!”沈熹年一脚迈进来,看见赵承渊在,忙躬身行礼:“参见陛下。”

  “你不是请旨为太妃守灵一个月吗?怎么现在就回来了?”赵祯皱眉问。

  沈熹年来不及解释,只焦急地问:“臣收到家书,说辽东驻军的粮草已经延误了半月,陛下可知此事?”

  “什么?!”赵祯顿时懵了。辽东十万驻军,若是缺了粮草会怎么样?想想就觉得可怕。

  “陛下还不知道?!”沈熹年也懵了,原本他急急赶回来是催促粮草的,却没想到天子尚且蒙在鼓里。

  “军报为何会延误?!”赵祯愤怒的拍着桌案问。

  沈熹年忙劝道:“陛下,问责的事情容后再查,当务之急是要征调粮草。还是赶紧的传户部尚书觐见吧。”

  赵祯点了点头,朝外面喊:“陈常禄!你亲自去把户部尚书给朕请来!”

  “陛下,户部尚书前阵子就卧病在床起不来了。现在户部的事情由左侍郎李珙迪督办,还是传他来吧。”赵承渊低声提醒道。

  “朕真是糊涂了!”赵祯抬手敲了一下自己的脑门,吩咐陈常禄去传李珙迪。

  “陛下,就算李珙迪来了,从京都城调集粮草运往辽东,只怕还需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下去,十万大军只怕早就”赵承渊低声提醒道。

  “说的不错!”赵祯心如油煎,贴身的中衣已经被汗湿透。

  赵承渊看着赵祯焦躁地转来转去,等他转了十几圈之后,方躬身说道:“陛下,臣愿为陛下效劳。”

  “你?有什么想法赶紧地说。”赵祯皱眉催促道。

  赵承渊躬身说道:“臣愿快马加鞭去燕州,从燕州整掉粮草去辽东,只需十日便可到达。”

  “可是燕州有粮吗?”赵祯皱眉问。

  “燕州官仓只怕没有多少屯粮,但我们可以从粮商的手里买。”赵承渊说。

  沈熹年皱眉说道:“吴王别做梦了!商人逐利,这种时候从商人手里买粮,怕是要花掉两倍以上的银子吧。”

  “商人逐利是不假,可商人也各有不同。小商小贩追逐的是一季一年的利益,而大商人追逐的是长远的利益。臣认识一个粮商,此人的商号遍布大江南北,若陛下许以未来,他应该可以为陛下所用。”

  “有这样的人?”赵祯皱眉问。

  沈熹年沉吟道:“如今的处境,跟户部那些老奸巨猾的东西们纠缠,不如另辟蹊径,解决燃眉之急要紧。”

  赵祯略一沉思,也觉得这的确是一个救急的办法,遂自嘲道:“朕身为天子,竟然沦落到跟商贾筹谋的地步,只怕也是亘古未有的事情。”

  “这种事情自然无需陛下出面。臣愿做马前卒。”沈熹年忙说。

  赵承渊又躬身说:“臣的封地囤积了二十万石粮食,此人的商行只是应急,随后臣便去封地,把这些粮食捐作军粮,亲自运送至辽东,必不会让辽东十万军士受苦。”

  这回,赵祯盯着赵承渊沉思了良久,方伸手握住他的手,叹道:“四哥,这份情,朕记在心里了。”

  “陛下言重了,臣之所有都是天子所赐。臣为天子分忧是分内之事。”赵承渊忙跪下去。

  “好了,你们二人速速去办此事。记住,且不要声张,先把事情办妥了再说。”

  沈熹年在赵承渊跪下,二人齐声应道:“臣遵旨。”

  忘忧在偏殿的廊檐下抱着猫儿晒太阳,眼见着赵承渊和沈熹年神色凝重地匆匆离去,心知必定又是有什么棘手的事情。于是丢开猫儿,去洗了手,往厨房去端了一碗沙参百合跟无花果炖的糖水送进了书房。刚一进门便听见“砰”的一声,忘忧吓得一个哆嗦,手里的托盘差点丢到地上。

  “陛下?”忘忧顿住脚步低低地唤了一声。

  赵祯刚摔了一个青玉香炉,听见忘忧的声音便把顶到脑门的火气压下去,沉声说:“进来吧。”

  忘忧转过屏风便看见地上被摔成粉碎的青玉香炉,再看看赵祯气得雪白的脸色,暗暗地叹了口气,劝道:“陛下消消气,天大的事情也总有解决的办法。”

  朝臣懈怠政务,玩忽职守固然可气,但吴王封地居然囤积二十万石粮草,此时又如此轻松的拿出来给朝廷解忧,可见二十万石粮食对吴王来说只是冰山一角,根本不算什么。

  若是再加上吴王自幼在京都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呢?吴王封地原本就是富庶之地,地域广,物产丰盛,之前由老王爷经营,现在是太妃和赵承汶在那里以守孝为由盘踞。若将来赵承渊有什么想法,又有谁能牵制?这样的事情让赵祯心惊。然而这些烦恼赵祯只能按在心里,不能轻易说出口。

  忘忧见赵祯沉思不语,知道不能多问,便只劝道:“这是刚炖好的百合无花果甜汤,陛下尝尝口味如何。”

  赵祯接了汤盏喝了两口,悠悠叹道:“君弱臣强,非长远之道啊!”

  “这好端端的,陛下怎么说这样的话?”忘忧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劝了。

上一篇:皇姐为妻

下一篇:承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