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有疾奴家有药 第173章

作者:沧海明珠 标签: 古代言情

  “县主可别这么说,可折煞奴婢了。奴婢服侍您更衣。”银环说着,上前把忘忧的发髻散开,又帮她褪去外裳。

  忘忧舒舒服服的躺在床榻上,看着银环把帐子掩好,方缓缓地闭上了眼睛。在她闭上眼睛的那一刻,这一天发生的事情扑面而来,像是一台大戏,在她眼前又重演了一遍。

  原本,忘忧以为自己独自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会彻夜难眠,但是她很意外,等她被鸟儿叽叽喳喳的声音吵醒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身上被绳子捆过的地方依旧隐隐作痛,但疼痛也刚好提醒她生活在这个世上该有的警惕和承受的勇气。

  “嗯”忘忧忍着疼痛大大地伸了个懒腰。

  守在外面的银环听见动静立刻掀开珠帘进来,轻笑着问:“县主醒了?昨夜睡得可还安稳?”

  “真的是好久都没睡得这么沉了,我好想连个梦都没做呢。”忘忧推开身上的薄被坐起来,转身下了床榻。

  “这行宫的水土果然是养人,夫人昨夜睡得也很好呢。”银环拿了衣裳来给忘忧穿好,再有丫鬟端着洗脸水进来。忘忧梳洗之后来见沈夫人。

  沈夫人已经在院子里练过一套剑法,此时正坐在廊下喝莲子羹。见忘忧出来,忙笑着招呼:“快来,御厨房送来的银耳莲子羹,味道很是不错。”

  “是吗?看来这行宫的御厨倒是有些手艺的。”忘忧坐下来,接了银环地上的银耳羹尝了一口,又笑道:“这个不好,今晚我给义母炖一盅保管比这个更好。”

  “我知道你厨艺好,熹年没回在家吃放都念叨你的厨艺。不过你这几天还是要多休息,身上的伤也要按时擦药。”沈夫人说着,抬手从旁边的丫鬟手里拿过一个瓷盒,“这跌打损伤膏用来活血化瘀是极好的。你也别伤神自己去配了这原本就是你父亲的方子,我们家一直用着的。”

  “居然是父亲留下来的方子?”忘忧接过瓷盒来,惊喜的打开闻着里面的味道。那淡淡的药香于她而言更像是亲人的味道,令人沉醉,留恋。

  沈夫人笑道:“好啦,该用早饭了。饭后,我带你去给太后请安。”

  “啊?”忘忧立刻垮了脸,皱眉问:“为什么?”

  沈夫人抬手抚了抚忘忧的脸颊,轻声叹道:“你若想跟天子在一起,那么就要学会跟太后相处。否则,只能让天子夹在中间为难。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一道难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法,这里面的学问可深着呢。”

  “母亲”忘忧羞涩地低下了头。

  沈夫人笑道:“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男婚女嫁人之大伦也,你今年已经十七岁了,若非在天子身边耽搁着,早就该嫁人了。”

  忘忧觉得这个话题实在难为情,于是拉着沈夫人说:“义母,我饿了,我们先吃饭吧。”

  “走,先吃饭。”沈夫人拉着忘忧进了小偏厅。

  半个时辰后,宋嬷嬷悄声对赵祯说:“陛下,沈夫人带着明嘉县主去鹤鹿同春给太后娘娘请安去了。”

  “现在?”赵祯惊讶地问。

  “是,刚刚她们正好在老奴面前过,老奴上前打招呼,沈夫人亲口告诉老奴的。”

  赵祯立刻坐不住了:“走,我们也去。”

  “陛下。”宋嬷嬷忙劝道:“有沈夫人在呢,您有什么不放心呢?老奴瞧着,沈夫人像是有备而去的。您若是这个时候过去,只怕会让双方都”

  赵祯转念一想,也笑了:“也对,沈夫人女中豪杰,太后一向是怵她的。如今忘忧是她的女儿,她身为一品诰命夫人带着女儿去给太后请安,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朕就不去添乱了。”

第181章 含沙射影,杀人灭口

  刘太后听闻于沈夫人和忘忧来请安,一时很是意外,捏着茶盏愣了一会儿才说:“请她们进来吧。”

  沈夫人带着忘忧进来,以国礼向刘太后请安。

  刘太后见着沈夫人倒是十分客气,抬手说:“靖西候夫人不必多礼,请起,赐座。”

  沈夫人听太后不提忘忧的事,便没有起身,又行礼请罪:“昨日因为小女而坏了太后乞巧宴的兴致,臣妾今日特意带着她来向太后请罪的。”

  “昨天的事情怎么也怪不到明嘉县主的头上,她是受害者,说起来是哀家想的不够周到,让乞巧宴出了这样的事情。回头等天子那边把事情问明白了,哀家一定会给你靖西候府一个说法。”刘太后又问忘忧:“明嘉县主没受什么伤吧?可叫了太医来看诊?”

  沈夫人伸手拉了忘忧起身,方回太后:“谢太后挂念,但这孩子身上是外伤,女孩子家请太医看诊不方便,臣妾从小摔打惯了,对如何养外伤算是熟手,亲自照顾她就是了。”

  这样的话,听起来很是客气,但字字句句都带着不满。既挤兑了太后,又让她无法反驳。

  “都是哀家识人不明,竟不知道陈常禄那混账东西藏着蛇蝎心肠,敢在皇帝的饮食上动手脚,幸亏明嘉县主心细如发,否则竟不知要酿成什么大祸!说起来,明嘉县主救了天子,对社稷有功,哀家不能辜负。”刘太后说着,扭头对泽慧说:“你叫人回城,去哀家的小库房里把那颗百年辽参拿来,给明嘉县主养身子吧。”

  “多谢太后盛恩。辽参珍贵难得,她一个小孩子,怕是受不得这样贵重的补品。”

  “靖西候夫人太客气了。靖西候最近可有家书回来?”刘太后说着,抬手请沈夫人用茶。

  沈夫人端起茶盏只闻着茶香却并不入口,回道:“侯爷并无书信来,若无战报,想来边疆是平安的。”

  忘忧坐在沈夫人身后,听着太后跟她说一些边疆的战事,有些听得懂,有些听不懂,有点无聊。

  忽然,沈夫人扣住了她的手,说:“紫苏的生日是八月初五,今年她已经满十七周岁了,却没有办过及笄礼。想想这孩子也是可怜。恰逢天子和太后垂爱,给了她县主的封号。我想着过几天她生日的时候给她半个及笄礼。虽然迟了,但到底也要对得起她泉下的父母家人。也不枉她叫我一声母亲。所以,今日专门带了她来跟太后辞行,等这件事情结束了,我要接她回家了。”

  “姑娘家这一辈子最重要的除了婚礼便是及笄礼,这及笄礼可以迟来,却不能缺。靖西候夫人要给自己的义女举办及笄礼是人之常情,哀家没有不允的道理。这及笄礼上需要什么,靖西候夫人尽管跟哀家说,到时候哀家会准备一份厚礼,去给明嘉县主庆祝及笄之礼的。”刘太后心里早就想着把忘忧从宫里赶出去,但是天子那一关难过。如今靖西候夫人这么说,倒是给她解了一个难题。

  沈夫人拉着忘忧起身向太后行李谢恩:“臣妾就不打扰太后娘娘了,臣妾告退。”

  “好。”刘太后面带微笑看着沈夫人带着忘忧出去,之后方对泽慧说:“这个秦桑玉还跟年轻的时候一样,这么得理不饶人。”

  “沈夫人是见过血雨腥风的人,身上那股煞气多少年也抹不去。娘娘不必跟她计较。”

  刘太后微微蹙着眉尖,叹道:“秦家虽然不如从前了,但在武将世家的威望还在。林逸隽娶了秦青茵,算是多了一重靠山。况且,我听说因为这次赈灾中的表现,林逸隽在江宁一带威望甚好。军中,民间都积攒了极高的声望,如今看来这个医家之子将来也是不可限量啊!”

  “凭他如何,有这样的出身将来也难出将入相。娘娘何必担忧?”泽慧低声劝道。

  “罢了,不说这些了。哀家去看看天子。”刘太后说。

  泽慧忙伸手扶着太后起身,叫人撑了伞,一行人往清露轩去。

  赵祯一夜没睡,早膳之后刚好得空靠在榻上眯了一会儿,便被突然到访的太后给惊醒了。宋嬷嬷知道太后这个时候来是有话说,便亲自上茶并把立在门口的宫女都打发到外面去。

  “外面下着雨,还劳动母后过来看朕,朕真是不孝。”赵祯抬手揉着眉心,一脸的厌烦,这一声“不孝”说的一点诚意都没有。

  “哀家心里记挂着你,一早便想着过来瞧瞧。熟料靖西候夫人带着明嘉县主过来请安,唠叨了半日。想不到这会儿来了,碰巧六郎正在补眠,倒是哀家来的不是时候了。”刘太后自嘲地笑了笑。

  赵祯打了个哈欠,起身说道:“母后说这话便是责怪朕失礼了。朕刚睡得迷迷糊糊,失了礼数,请母后见谅。”

  太后看着赵祯憔悴的容颜,叹道:“哀家是真的担心你的身体。为了明嘉县主的事情陛下连自己的身体都不顾了,这可不是为君之道啊!”

  “朕彻查这件事情也是为了自己的身体着想。忘忧是因为发现他们在朕的膳食和汤药里做手脚才去查的,他们不但不知收敛,竟还设计害她!这般胆大包天,若朕还轻轻放下,不但对不起为朕受苦的人,只怕用不了多久便死于非命了。”赵祯冷笑道。

  “有吴王和沈熹年两个人办差,再有李舒协助,你还有什么不烦心的?你是天子,天大的事情都无需亲力亲为。你要懂得用人之道。”太后劝道。

  “多谢母后教诲。”赵祯干巴巴的说道。

  “哀家身为太后主理后宫事宜,出了这样的事情自然难逃干系。所以,哀家今日也不敢跟你说要亲自过问这件事情了。你只管找你信得过的人去查,只是哀家得劝你一句这件事情不宜拖沓得太久,各家诰命夫人们虽然走了七七八八,但王妃,侧妃以及宗室的夫人们还住在行宫里,人多嘴杂,若尽管拖延还不知道会生出什么事端来。”

  “母后放心,这事儿今天一定有个结果。”

  “那就好。”太后点了点头,又说:“还有一件事儿哀家得跟六郎说清楚刚刚靖西候夫人来给哀家请安时,说下个月初五要给明嘉县主办及笄礼,这次要接了她回家去准备。哀家已经准了。”

  “及笄礼?”赵祯心想自己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呢。

  “是啊,靖西候夫人把明嘉县主当亲女儿看呢。”太后轻笑道。

  “及笄礼对一个姑娘来说是大事,自然马虎不得。都按靖西候夫人的意思办吧。只是及笄礼成之后便是议亲了。朕曾经跟母后说过,要娶她为皇后。母后觉得提亲的事情是由您出面好,还是朕直接下圣旨好呢?”

  刘太后轻笑道:“靖西候夫人只是林紫苏的义母,尚且会为她前后操持。六郎虽然不是哀家亲生的,但哀家怎么说也是你的嫡母。身为嫡母为子女张罗婚事是应该的,若六郎直接下圣旨,可是在天下人面前打哀家的脸呢。”

  “那就有劳母后了。”赵祯向太后躬身一礼。

  “哀家是真心顾念着这一份母子的情分罢了。”刘太后站起身来要走,却又回头说:“等娶了亲,陛下便是大人了,肩上还压着江山社稷的担子,以后做事还是要稳重些。”

  “谢母后教诲,朕会谨记在心。”赵祯起身相送。

  宋嬷嬷看着太后的背影消失在花木之中方才转身回来,见赵祯靠在榻上想事情,便悄声笑道:“老奴先恭喜陛下了。终于要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别高兴得太早了,朕总觉得她还藏着别的。”赵祯皱眉说道。

  “只要明嘉县主是正宫皇后,其他的陛下可以不必较真了。”宋嬷嬷随口劝道。

  “其他?”赵祯忽然想通了,忙直起身子问:“你是说,太后还会安排别的女子进宫做朕的妃子?”

  “天子后宫,除了正宫皇后之外,另有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四个位份。下面还有各级嫔御。礼制如此,太后就算在天子娶皇后之后再选其他女子进宫服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啊。”

  赵祯又缓缓地躺下去,叹道:“话虽如此,但忘忧肯定会不高兴的。”

  “陛下多虑了。明嘉县主知书达理,怎会不高兴呢。”宋嬷嬷笑道。

  “陛下!”沈熹年在外面喊了一声,话音未落人已经进来了,“臣找到陈常禄了。”

  “人在哪里?!”赵祯忙起身问。

  沈熹年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已经死了臣是在一口井里把他捞上来的。”

  “死了?!”赵祯惊讶地瞪着沈熹年。

  “他应该是被人勒死的,脖子上有明显的痕迹,之后被人丢进了井里。如此看来,陈常禄背后的人十分狡猾,而且”后面的猜测沈熹年没说。陈常禄在深宫几十年,能操控他的生死,这幕后之人绝非寻常之辈。

第182章 不问真相,妄言欢喜

  赵祯沉默了半晌,方说:“如此说来,这条线索算是断了。我们想要追查幕后之人就只能从福音的女儿韩翠身上下手了?”

  “韩翠的嘴很硬,她认定了忘忧是杀她父母的仇人,所以不会招供的。”沈熹年无奈地叹道。

  赵祯自嘲地摇了摇头,叹道:“其实,她招不招又有什么区别呢?她若是真的招了,只怕朕也没办法把那人怎么样。”

  “那陛下是准备就这样结案了吗?”沈熹年心里有点失望,但理智上也知道此事也只能到此为止了。

  “对外,先这样吧。但事情还是要暗中追查的,即便查不出来也不能放松。”

  “是,臣明白了。臣这就去办。”沈熹年答应着,要转身出去。

  “你等一下。”赵祯又把沈熹年叫住。

  沈熹年回身看着赵祯犹豫不决的样子,狐疑地问:“陛下还有什么吩咐?”

  “你母亲沈夫人跟太后说要接忘忧回去给她办及笄礼。这件事情结束之后,你休息几日,帮着沈夫人操持一下吧。另外,忘忧的及笄礼,沐霖夫妇也该回来了,嘉宁伯府修建的进度你也要去督促一下。”

  沈熹年听到这话,既高兴又感慨,叹道:“她都满十七岁了,及笄礼再不办就成此生遗憾了。陛下放心,这些事情臣一定料理妥当。”

  赵祯满意的点了点头,看着沈熹年的背影消失在假山石子之后,方悠悠的叹了口气。

  宋嬷嬷舒了一口气,笑道:“这件事情了结了,陛下该松一口气了。等明嘉郡主的及笄礼办了,太后替陛下和明嘉县主赐婚,咱们可就等着吃陛下的喜酒了。”

  “嬷嬷,这次的事情让朕很惭愧。朕有些没脸见她。”赵祯吞吞吐吐的说。

  宋嬷嬷忙劝道:“陛下这又是何苦?这事儿怎么怪也怪不到您的头上呀。”

  赵祯懊悔地低下了头,自责道:“可是朕没有保护好她。她在朕的身边,朕都不能保护好她,将来朕又怎么敢许诺给她一个无忧无虑的将来?”

  “陛下无需这般自责,人这一生,谁也无法许谁无忧无虑。佛家说,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若想无忧无虑,必须绝情断爱,陛下和明嘉县主互相牵挂,互相爱慕,所以才会互相忧虑。陛下为了她这样自责,让她知道了又该如何自处?陛下听老奴一句劝,为了让爱您的人安心,您得先保证自己身体康健,心情舒畅。您一切都好了,牵挂您的那个人才会安心呢。”

  赵祯细想此番言语,轻笑道:“嬷嬷的话真的宽慰了朕。”

  宋嬷嬷也笑道:“俗话说,旁观者请。陛下和明嘉郡主身在情网之中,又一心想着对方,自然不如老奴这个局外人看得清楚。”

  一天紧锣密鼓的审讯之后,沈熹年和赵承渊把拘押的人分成了三类,一类是跟这起事件有直接关系的人,一共五个,都是在乾元殿当差的,全部押进死牢等着问斩。其次是跟着五个人往来关系的,同样关进大牢候审,其他的背着莫须有罪名的全部流放到苦寒之地适逢任何大赦都不赦免,永远不许回京。

上一篇:皇姐为妻

下一篇:承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