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有疾奴家有药 第256章

作者:沧海明珠 标签: 古代言情

  忘忧叹了口气,把书稿放下接了何妈妈手里的粥,说:“晏先生回来了。陛下在跟他秉烛长谈,我想陛下这次是要从科举开始实行一番改革。而这一部千金方想要大力的推广,最好还是借着陛下改革的这一股春风,才能更快的在地方展开来。这是当初祖母在世的时候想要做的事情,如今兄长已经把书稿整理出来了,我得赶紧的看一遍。再想办法快些的刊印两万册出来。”

  “这事儿并不难,您也犯不着为这事儿着急上火的。”何妈妈劝道。

  忘忧吃了两口粥方叹道:“这事儿我已经有了打算。只是有件事情比我预料的要坏一些。”

  “娘娘是说关于韵姑娘身世的那些流言吗?”

  “姜兰跟你说的?”忘忧心想姜兰这丫头的嘴巴什么时候这么快了?

  何妈妈愣了一下,反问:“姜兰也知道这事儿?”

  “刚才我们从乾元殿回来的时候听见了几句闲话。”

  “老奴是下午去御膳房的时候听见两个粗使的婆子闲着没事儿凑在一起嚼舌根子,因想着这事儿总要查个根源,就没打草惊蛇,想回来讨娘娘个主意再做打算呢。想不到娘娘居然也听见了。”

  “你也觉得这是有人故意为之?”

  “是的,只是这事儿查起来怕是不容易。”

  “我也知道。流言蜚语从来都跟风中飞絮一样,无孔不入,不处不在又轻飘飘的让人摸不着抓不住。”忘忧抬手揉了揉眉心。

  “娘娘也别烦恼,其实老奴有个法子让这流言不攻自破。”

  “哦?什么法子?”忘忧忙问。

  何妈妈笑了笑,低声说:“娘娘何不借助神灵?”

  忘忧看着何妈妈含蓄内敛的眼神,片刻便懂了她的意思。于是轻笑道:“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那咱们择个吉日,请暮云观的慧慈道长进宫一趟吧。”

  忘忧点头说:“陛下的生母李宸妃的灵位在暮云观里供奉着,我小时候也在暮云观住过几年,如此说来慧慈道长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就有劳妈妈替我走这一趟吧。”

  “娘娘放心,老奴一定把这事儿办的妥妥的。”何妈妈说着,又劝忘忧:“就这么一小碗粥,娘娘好歹吃完了吧。”

  忘忧无奈的笑了笑,把剩的半碗粥都吃干净方把碗还给何妈妈,又叮嘱她早些歇息。

  何妈妈下去之后姜兰进来,把炉火拨旺一些,又往香炉里加了两块香饼。

  二更天过,张四平来了。说天已经很晚了,陛下就不过来叨扰皇后娘娘歇息了,陛下说,请娘娘早些歇息。

  忘忧点头答应着,又吩咐姜兰:“让白芷去装几块芙蓉卷给张四平拿去做宵夜吧。”

  张四平忙躬身谢恩,然后跟着姜兰退了出去。

  忘忧抬手揉了揉酸痛的眼睛,又反手给自己揉了揉脖颈,然后起身下了坐榻伸了个懒腰,然后拿了自己的斗篷裹在身上,往偏殿去看两个小娃娃。

  灵熙和灵韵都已经熟睡,两个乳母分别侧卧在床边睡得也很安静。

  屋里值夜的小宫女看见皇后过来忙揉了揉眼睛起身行礼,忘忧按了按手,示意她们都不必声张。

  两个小娃睡得很是安稳,灵熙比灵韵胖一些,圆嘟嘟的脸蛋儿泛着健康的红晕。灵韵像是在做梦,小嘴巴忽然撇了一下,忘忧以为她会哭,没想到却咯咯的笑了两声,又咕哝了两声。乳母在半睡半醒之间拍了拍她,她又继续睡了。

  已经是夜深人静时刻,外面的风吹着窗户纸,呜呜咽咽的宛如母亲低柔的歌声。

  忘忧看着屋子里的孩子,乳母,小宫女等七八个人,一身的疲惫渐渐地散去。每个人生来都有自己的责任,而她身为皇后,身为国母,肩上担负着的不仅仅眼前这两个小娃的平安幸福,更是天下万千百姓的平安康顺。

  跟天下人相比,眼前的这点烦恼算得了什么呢?

  第二日一早,赵祯赶过来陪着忘忧用早膳,又兴冲冲地说:“一会儿你跟朕一起出宫去,晏先生在他府中摆了小宴,邀请了几位远道而来的饱学之士,朕要去跟他们畅谈一番。”

  忘忧给赵祯添了一勺汤,方柔声说:“昨儿中午兄长把千金方修改过的书稿送过来了,昨儿看了大半夜才看了一小半儿,这会儿头有些晕呼呼的。而且还要照顾灵熙和灵韵,我就不陪陛下一起出宫了。陛下不如带贵妃同行,她熟读诗书,见识才学不比那些学子们差,或许能帮上陛下。”

  “算了吧,朕自己去就可以了。”赵祯笑着捏了捏忘忧的手指。

  “也好。陛下要记得早些回来,政事虽然是及要紧的,但不能不顾身体。另外,晏先生刚回京也不宜太过劳累了。”忘忧叮嘱道。

  “嗯,朕记住了。”赵祯拿了帕子擦了擦嘴角,起身说:“朕回来的时候路过大相国寺的集市,可以给你带羊肉酥饼回来。你叫小膳房做个酸汤鱼,朕一定回来陪你用晚膳。”

  “好。”忘忧擦了手起身,接过何妈妈手里的斗篷披在肩上,然后绕到他面前为他系好了丝绦。

第308章 踏月寻梅惹嫉恨

  忘忧送赵祯出了未央宫,转身便对何妈妈说:“你今儿就出宫一趟,先去见见兄嫂,然后在去暮云观。”

  何妈妈忙答应一声,回自己的屋子里换了衣裳,收拾了一个小包袱,过来跟忘忧说了一声便出宫去了。

  没多会儿功夫王樱过来请安,见忘忧忙着看书稿,便去照顾两个小娃娃。午膳十分张俞颖亲自送了一道八仙补汤来。忘忧心中虽然不喜,但想着将来的日子还要一起过,没有张俞颖还会有旁人,反正帝王的后宫绝不可能只有一个皇后和一个贵妃。于是把这些小烦恼抛到一旁,叫了王樱过来一起用午膳,又吩咐姜兰:“把张昭仪带来的汤盛上来吧。”

  张俞颖见忘忧这般给面子,忙上前拿了汤匙说:“我来吧。”

  姜兰也不跟她客气,把汤勺地给她后便自去摆放别的菜肴。

  王樱过来的时候便看见张俞颖捧着一碗汤送到忘忧的面前,一时之间有些诧异,暗想这个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恭顺了?

  忘忧微笑着朝王樱招招手,让她在自己的左手边坐,又对张俞颖说:“你也坐吧。今儿咱们三人一同用膳。”

  张俞颖忙福身谢坐,然后在下手坐下来,又拿了筷子给王樱布菜。

  王樱半开玩笑似的说:“妹妹这样客气,我可有些坐不住呢。咱们是一样的人,一起服侍皇后娘娘也就罢了,我可不敢劳动你。”

  张俞颖轻笑道:“姐姐既然叫我一声妹妹,就别跟我见外了。”

  忘忧尝了一口汤,赞道:“这汤极好,贵妃快尝尝,别辜负了张昭仪的一番心意。”

  王樱听说,也端起汤碗来尝了一口,细品了滋味后方赞道:“的确鲜美。想不到张昭仪还有这样的手艺。”

  “嗨!说出来也不怕皇后娘娘和贵妃姐姐笑话,其实我在家里的时候一直也没能静下心来学一学这厨艺。还是进宫之后才慢慢学起来的,这道八仙汤我反复做了十多次,今儿才敢端到皇后娘娘这里来,是想请娘娘指教一二。”

  忘忧笑了笑,说:“俗话说,各花入各眼。这饮食也是如此,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的。比方这道汤,我觉得味道极好,但陛下不一定喜欢。其实陛下喜欢的膳食里,有一些我也并不喜欢。或许你们二位的喜好有跟陛下相通的地方,但也难说他喜欢的你们也都喜欢。”

  王樱笑道:“陛下喜不喜欢我不知道,但我挺喜欢这汤的,我得再添一些。”

  张俞颖的小心思被忘忧道破,一时心中有些恼,但脸上却不敢带出来,只讪笑道:“皇后娘娘惯会取笑人的。臣妾这道汤是做给您的,自然是您喜欢就好。”

  “你有心了。这道汤我很喜欢,尤其是这里面的松蕈对身体可是大有裨益呢。”忘忧轻笑道。

  张俞颖闻言忙说:“这松蕈是我娘家哥哥托人送来的,他在蜀州赴任,那里的百姓们在秋忙之后会进深山采集这些,晒干了冬天炖汤吃,味道极其鲜美。皇后娘娘喜欢的话,我回头给您也送一些来。”

  忘忧摆摆手说:“罢了。这东西多半不为人所识,而且极其容易跟别的蕈菇混为一谈,若混了有毒的蕈菇就麻烦了。而且此物生于深山松林之中,只有七日的寿命,采摘极为不易。别因为本宫的一句话,让蜀州百姓无端吃苦。”

  张俞颖愣了一下,方笑着应道:“臣妾谨记皇后娘娘的教导。”

  忘忧笑了笑,说:“夸吃饭吧,一会儿汤就冷了。”

  张俞颖没再多说什么,安安静静地低头用了一顿食不知味的饭。然后又扯了几句闲话便告退离去。

  王樱看她的背影消失在门帘之外,便轻笑一声摇了摇头。

  “有话就说罢。”忘忧笑道。

  “说起来这是前朝政事,臣妾若是多嘴就是犯了国朝的忌讳。但这几句话臣妾实在不想憋在肚子里了。”

  忘忧把手里的书稿放到一旁,看着王樱的眼睛说:“所以我才让你有话直说嘛。”

  “之前就一直听说张祺府中穷奢极欲,但是有太后护着,又加上他只享富贵不掌权柄,所以就算言官们弹劾,也没掀起什么风浪来。如今看张俞颖的做派,果然是家学渊源。”

  “既然是积弊,那就急不得。陛下这几日为改革科考的事情忙着,等过了春闱之后再跟他提这事儿也不迟。”

  “娘娘所虑甚是。这个时候不应该拿这些小事惹陛下烦心。”王樱忙应道。

  “不过,前朝的事情咱们不好插手,后宫的事情却不能听之任之。”忘忧冷笑道。

  “娘娘的意思是?”

  “查一查张昭仪的日常用度。若有逾矩的,都详细的记下来,等过了上元节再说。”

  “好,我明白了。”王樱欠身答应着。

  忘忧看着雕花窗棂沉默不语,心里却暗暗地思量着一些事情。

  王樱看她心事重重的样子想要询问,话到嘴边又觉得还是不问的好,于是起身告退。

  忘忧恍然回神,吩咐姜兰:“替我送一送贵妃。”

  姜兰答应一声陪着王樱出了内殿。至未央宫门外,王樱方问:“皇后娘娘是有什么烦心事吗?”

  “贵妃不必担心,皇后娘娘这两日一直看那千金方的书稿,早起还说头有些发晕,此时午膳之后没精神也是正常。”姜兰如是说。

  王樱一想也是,便没再多问,带着弄墨回凝萃宫去。

  姜兰回来时,见忘忧已经坐直了身子在看书稿了,便上前劝道:“午后本就容易困乏,娘娘昨夜熬到了四更天,不如小憩一会儿再看吧。”

  忘忧摇了摇头,又问:“贵妃走了?”

  “是。”

  “她说什么了吗?”

  “贵妃看着您精神倦怠,还以为是有什么烦心的事情。奴婢回说是昨夜看书稿太晚了,许是困倦了。”

  “嗯,她去查张昭仪衣食奢靡之事,你刚好可以借此机会查流言之事。你们二人一明一暗,正好事半功倍。”

  姜兰忙应道:“娘娘所言极是,奴婢明白了。”

  “下去吧。”忘忧说完,又继续低头看书稿。

  当晚,赵祯果然带了大相国寺集市上的羊肉酥饼回来,忘忧亲自下厨做了一道酸汤鱼并几个清淡的小菜。二人相对而坐,安静的用了晚膳之后又把灵熙和灵韵抱过来逗了一会儿。

  赵祯忽然说:“今晚多吃了半个酥饼,有些积食。忘忧陪朕出去走走吧。”

  “好。”忘忧把怀里的灵韵交给乳母,又叫姜兰拿了一个八宝琉璃灯来亲自挑着,陪赵祯二人出未央宫往御花园去散步。

  半月挂在天边,月光洒在尚未融化的片片积雪上,泛着清泠莹润的玉光。正月里的天气依旧寒冷,夜风吹过带着梅花的香味。忘忧一手挽着赵祯的手臂,一手提着琉璃灯盏。两个人缓缓地走了一段路。赵祯忽然把自己的手臂从忘忧的怀里抽出来,一抬手揽住了她的肩膀,轻声问:“冷不冷?”

  忘忧仰头看着他,甜甜一笑,说:“不冷。”

  赵祯抬手轻轻地拂过她的眉眼,叹道:“咱们好像许久没这样出来走动了。”

  “陛下为天下苍生谋福祉,日夜忙于政务着实的辛苦。臣妾身为皇后,自然应该多支持陛下勤政爱民。但私底下,臣妾还是您的妻子,忍不住要劝陛下一定要劳逸结合,好生保养身体。臣妾和灵熙的后半生可都仰仗着陛下的疼爱呢。”忘忧再次挽住了赵祯的手臂,拉着他继续往前走。

  “你放心,朕一定会为了你和咱们的灵熙而长命百岁的。再说了,朕的身边有你这位身怀绝世医术的贤妻,何惧病痛?”赵祯轻笑道。

  “陛下不要说这样的话!”忘忧蹙眉嗔道:“大正月里也没个避讳。”

  “瞧你还是医家之女,竟也相信这些。”赵祯伸手接了琉璃盏,又绕过另一边攥住了忘忧提琉璃盏的手,自责道:“瞧这手冷的跟冰块一样,怪朕疏忽了。”

  “不过些许小事而已。陛下不必介怀你握着我,我就不冷了。”说着,忘忧又反握着赵祯的手用了用力。

  “嗯。朕会紧紧地握着你的手,这一辈子都不放开。”赵祯说着,把忘忧的手凑到唇边轻轻地吻了一下。

  忘忧的脸倏地一下红了大半儿,低声嗔道:“怎么忽然说起这样的话来。”

  赵祯看她娇羞模样,顿时想起少年时跟她一起踏雪寻梅煮酒烹茶的趣事,于是拉着她紧走几步说:“走,我们去摘梅花儿。”

上一篇:皇姐为妻

下一篇:承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