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民国文豪的文盲妻子 第119章

作者:容默 标签: 穿越重生

林灯点点头,正要回房间,忽然瞥见林修诚对她露出了欲言又止的表情。

林灯最受不得这个,连忙回过身问道:“怎么了哥哥?”

林修诚犹豫了一下,低声道:“灯儿,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多了,我好像发现了一件有点奇怪的事情。”

“什么事?”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我这段时间,不是去姑姑家比较频繁吗?我发现宛娜表妹的举止和说话的声音,都变得和你越来越像了……”

“啊?”林灯满脸问号,“是吗?我怎么没发现。”

她前段时间去徐家的时候,还给徐宛娜讲了两道数学题。她们都离得那么近了,她也没发现徐宛娜在模仿自己啊?

林灼原本正在客厅温习功课,没有参与到哥哥姐姐的谈话之中。不过听他们说到这个,林灼可算是忍不住了:“姐!你也太迟钝了吧!连哥哥都看出来了,你还看不出来?你没发现宛娜表妹的辫子和你一样,都是扎得松松的,还有一些碎发嘛?还有她那个刘海儿,完全就是照着你剪的好吧。”

林灯费力地回忆了一下徐宛娜的打扮,结果什么都没想起来:“额……有吗?”

林修诚颔首道:“有的。说起来我今天忽然觉得她像你,倒不是因为衣着打扮,而是因为她说话时的表情,和你真的好像。你刚才这个疑惑的表情,我刚刚就在她脸上看到过。”

林灯忽然觉得后背毛毛的,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怪异感:“不是巧合吗?”

林修诚摇摇头:“不好说。不过姑姑姑父总是表扬你,责骂她,如果她无意识地模仿你的话也不奇怪。只是她毕竟不是姑姑亲生的,你们又是一个学校的学生,还是小心一点为好。”

经过林修诚的提醒之后,第二天林灯上学的时候,只要走出了班级的门,便忍不住观察四周,搜寻徐宛娜的痕迹。

说真的,她和这个表妹虽然说是一个学校的,但是不在一个年级,除了偶尔上体操课会在操场上偶遇之外,两人几乎没有什么交集。

如果不是林修诚和林灼说起这件事情的话,她压根就没把徐宛娜这个透明人放在心上。

张文茵见她东张西望,似乎在找什么人的样子,便问她怎么回事。

林灯觉得这只是件小事,说出来好像显得有点自恋,就没有说。

张文茵也没放在心上,而是笑吟吟地和林灯说起另外一件事来:“对啦小灯灯,上回你送我的香水好好闻啊!昨晚我二姐姐闻到了,说是想跟我借。你送我的东西,我没舍得借给她,让她自己买去了~”

经过几个月的朝夕相处,林灯每天和张文茵呆在一起的时间比家里人还多,两人已经十分亲密了,经常会互相送一些礼物。

林灯现在手头宽裕了,前些日子张文茵过生日的时候,她便送了她一瓶价值不菲的法国香水作为礼物。

要说起来买香水,还是林灼给的林灯灵感。先前林灼想买花露水,可是没有钱。林灯领了第一个月的工资之后,就悄悄地给林灼买了一瓶花露水,可把小姑娘给高兴坏了。

林灼很喜欢花露水的味道,不仅天热的时候抹,天冷了还不舍得收起来。林灯见了,便又给妹妹买了一小瓶香水。

想起妹妹收到香水时兴高采烈的样子,林灯觉得工作再辛苦都值了。

能够经济独立的感觉可真好。

现在除了周末在百货公司上班之外,林灯还多了另外一项工作,就是给杂志社供稿。

先前她投了很多稿子出去,不过都石沉大海了。

只有一家名为《中华工业志》的杂志给她回了信,采纳了她的一篇文章,并且给林灯邮来了三角钱的稿费。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掉落10个红包~

蹭课

第七十八章蹭课

这年头报纸、杂志给新人的稿费基本上都是千字一毛钱左右, 低一点的一千字只能拿到五、六个铜元。

林灯发表的这篇文章两千多字, 拿到了三毛钱,可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价格了。

当然对于林灯来说,以这样的方式赚钱还是有点慢, 毕竟构思、动笔、润色、抄写一篇文章的时间,她卖电器都能赚上好几倍的钱了。

不过林灯还是决定继续写下去。因为现在她写文章不光光是为了赚钱, 还是想要养好“夜雨寒灯”这个笔名。

她倒不用非得有多大的名气, 只要手上能握有一些作品,将来她找工作的时候,应该多少能派上一些用场。

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 这还是林灯第一次在正儿八经的刊物上发表文章。

收到《中华工业志》寄来的样刊时, 林灯很激动。

她很想向亲人、朋友分享自己的喜悦,像萧凯那样送他一本发表了自己文章的杂志。

可是现在还不行。

她没有办法向别人解释, 自己为什么会知道那么多东西,有那么多超前的想法。

林灯只好写日记,将所有的喜悦都以书信的形式, 和另一个自己分享。

她在日记里称呼对方为林小姐。

“林小姐,不知道你现在过得好不好?和你分享一个好消息吧, 我的文章在《中华工业志》上发表了!看着自己写下的文字被印成铅字,这种感觉真的很神奇……”

林灯现在已经习惯手写字了,写完一篇日记之后, 她的手也没有很酸。

她好像开始渐渐适应了这个时代。

林灯微微牵起嘴角,将日记本锁在了抽屉里。

……

十月份的一个周二,林灯一放学便冲出校门, 叫了一辆黄包车载她去复旦。

萧凯果然提早和门卫说好了,林灯自报家门之后,便顺利地进入了校门。

和震旦相比,此时复旦的规模要小上一些。不过一想到这里的老师和学生大多都是为了光复震旦精神、从震旦独立出来的爱国青年,林灯就觉得他们好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