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再婚夫妻 第265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励志人生 爽文 年代文 现代言情

  二壮道:“她再高也不可能有我高。部队学校食堂又不是饭店。”

  “那就是邵同志的工资高。可工资高也不能这么花啊。”

  二壮笑道:“你就别替她操心了。春分姐有钱。等过些日子你就知道了。”

  “过些日子是啥时候?”

  这也是邵耀宗想知道的。

  杜春分道:“老杜的事我哪知道。”

  邵耀宗不禁说:“你不清楚还跟村长和二壮说过些日子回去?”

  不这样说,村长肯定问个不停。

  能从吃饭问到她走。

  杜春分:“我只说年后,可没说年后一个月,还是年后十个月。”

  邵耀宗服了。

  杜春分见他一脸无语,忍不住笑了:“想知道?回去问老杜呗。”

  邵耀宗确实有这个打算。

  翌日早上,两人乘公交车到车站。

  傍晚抵达宁阳。

  甫一进干部大院,邵耀宗就意识到气氛不对。

  寒冬腊月外面零下二十度,白天有太阳还好一点的,傍晚冷的能把人冻僵。往年这时候下午三四点外面就没人了。

  现在都六点多,每个路口都有人。

  邵耀宗纳闷,杜春分也怀疑出什么事了。

  疾步到家,杜家堂屋里也很热闹。

  杜春分和邵耀宗互相看了看,三步做两步走,进去就看到左右邻居都在。

  “小杜回来了?”

  贺伟的妈听到声音,扭头一看是她就起身:“刚刚还在说你。可真不禁念叨啊。”

  杜春分不禁问:“说我什么?”

  “说你厉害啊。四个闺女四个大学生。”

  每个字她都能听懂,合在一起糊涂了,啥叫四个大学生啊。

  甜儿给她搬两个板凳。

  平平去倒热水让他们洗手。

  安安去拿碗筷,给他们盛饭。

  老杜解释:“你们走的这两天,通知书几乎都下来了。她们四个的成绩上首都的学校都没多大问题。”

  杜春分不信,“咋可能?安安还没到三百呢。”

  安安:“爷爷说的首都的学校,不是全国最高学府。要上全国最高学府,也就甜儿的成绩够。”

  甜儿提醒:“我是你姐!”

  安安别过脸装没听见。

  杜春分忍不住说:“可是光宁阳就有几个比甜儿考得好的啊。”

  甜儿点头:“全省比我考得好的正好就是宁阳那几个。帝都大学就算在咱们这边招五个人我也能去。”

  杜春分怀疑她耳背,忍不住看邵耀宗。

  邵耀宗也懵了,“满分四百分,你不才三百二十多?”

  甜儿再次点头。

  邵耀宗转向他岳父:“我记得早些天的报纸上说这次考试的总人数有五百多万?哪怕帝都大学这次招一两千也轮不到甜儿吧。”

  贺伟的妈笑道:“不止你,大伙儿都这么想的。我前天还跟贺伟他爸说,贺伟这次没戏。谁能想到,话音落下,邮递员就来了。”

  杜春分忙问:“贺伟考上了?”

  贺伟不好意思说:“吊车尾进的宁阳师范学校。”

  杜春分想起另一个同样报宁阳师范学校的陈森:“你考多少?”

  甜儿道:“两百出头,三分之一来自数学,三分之一来自语文。另外两门都没及格。”

  贺伟的脸红了。

  杜春分:“那你去吗?”

  贺伟连连点头:“去。杜爷爷说,这次考成这样,是因为时间太短,很多人都没时间复习。我今年不去,等明年四门都考及格,也不一定能上宁阳师范学校。”

  杜春分闻言不禁后悔:“早知道这样就让你们填志愿了。”

  甜儿:“真填志愿,我们四个得四个学校。安安也别想去她喜欢的学校。”

  听到这话,杜春分又不后悔了,“那你们回头可得加把劲。”

  甜儿点一下头:“你们先吃饭吧。”

  左右邻居起身告辞。

  杜春分和邵耀宗回到自己屋里,想想高考成绩,又忍不住感慨:“那么多学生,甜儿居然能考全省第四。”

  邵耀宗也觉得不可思议,“若是能先出分数再填志愿,陈森说不定能上个本科。”

  杜春分点头:“是呀。可惜这是不可能的。”顿了顿,“既然帝都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那么低,小美再努力半年说不定也能上。”

  邵耀宗道:“咱们又不指望她光宗耀祖,也不需要她赚钱养家,她喜欢最重要。安安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比起小美,安安确实难办。

  杜春分:“你想个办法。别回头到了大学上一年上不下去,回来再考的话,中间隔这么久也不好考。”

  邵耀宗也没什么好办法,翌日就把这事告诉他岳父。

  杜厅让邵耀宗先回去,留杜春分娘几个住几天,他带几个孙女各单位逛逛,看安安对什么感兴趣。

  “回去”两个字让邵耀宗想起昨天因为高考成绩而遗忘的一件事:“爹,春分说你年后回老家。具体什么时候回去?要不要我们陪您一起去?”

  杜厅想也没想就说:“不用。等你们有时间天就热了。那么热的天,我才不回去。”

  邵耀宗:“那你什么时候回去?”

  杜厅算一下他的日程表:“三四月份可能下去调研。到时候抽出一天半天来过去看一下。”

  “你一个公安厅的调研?”杜春分打量她爹:“你有啥好调查研究的?”

  甜儿道:“爷爷除了厅长还挂着好几个职位呢。”

  杜春分不禁问:“革命委员会没人了?”

  “有人。可惜都是些秋后蚂蚱,不敢再蹦跶。”杜厅想想自从上面宣布历经十年的革命结束,有些人一个比一个孙子,“都怕秋后算账,现在是能躲就躲。我不出面都不行。再说了,早晚得回去一趟。”

  有些账也该算算了。

第111章 回老家

  来年开春三月,除去一冬的厚棉袄厚棉裤,换上单薄的棉衣,老杜带着秘书、警卫以及陪同人员南下。

  辗转几地,三月底来到滨海。

  他此番不是微服出访,所以滨海市的官员便早早等在火车站。他甫一下火车就坐上前来接他的车。

  火车站离市区有段距离,赶到那儿已十一点半。

  拜这场历经十几年的革命所赐,省里有几年不曾下来过人。革命委员会的这些人又怕上面领导秋后算账,自然是不敢怠慢。

  抵达滨海市最好的宾馆,老杜稍作休息,市革命委员会主任便请他去滨海饭店用餐。

  奔波半日,老杜一行也饿了,便由着他安排。

  昨日就有人通知滨海方面他今日便会过来。所以主任既能及时派车接他,也能早早把饭店那边安排好。

  今儿不是周末,按理说该有厨师轮休。为了给老杜一行服务,所有人员都在岗。

  滨海饭店二楼有包间,只是自打革命开始这包间就很少有人在用。为了迎接他,昨天特意收拾一下,通一夜风。

  主任引他到整洁干净的二楼,就把菜单递给他。

  老杜只需一眼,便知道那菜单是连夜新拟的。

  这里是闺女以前工作的地方,主厨之一还是她徒弟杜二壮,老杜就算想显摆一下官威,也不敢在这儿作。

  挑最上面几个菜——清蒸加吉鱼,韭菜炒肠子、海鲜焖子和白灼大虾,就把菜单递给东道主。

  主任不禁问:“再点几个?”

  老杜道:“离家多年,不知道味道变没变,你点吧。”

  主位微微点头,忽然脑袋僵硬,试探着问:“杜老是滨海人?”

  老杜颔首:“我老家就是咱滨海小河村的。”

  小河村离这边很近很近,从饭店门口往西不过三里就到了。他也没比他大多少,他怎么不知道小河村出了这么一厉害人物。

  主任再次试探,“杜老离家有些年头了?”

  老杜佯装边回忆边说:“若从第一次离家开始算,快五十年,半辈子了。”

  这就难怪了。

  半个世纪之久。

  官做到滨海一把手的位子,自然是个机灵的,“杜老要不要回去看看?”

  老杜叹气:“过几日吧。总有种近乡情怯的感觉。”

  主任不好再问立即转移话题,“那咱先用饭。这个饭店的厨师不比宁阳的差。”

  “我知道。”老杜顺嘴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