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再婚夫妻 第58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励志人生 爽文 年代文 现代言情

  “那得看看副食厂的人有没有出海。”杜春分收起碗筷泡水里。

  邵耀宗跟去厨房倒热水给孩子洗脸洗手。

  孩子吃满脸油,不用温水洗不干净。

  邵耀宗忽然想起一件事:“我昨天趁老蔡的娘不在跟前提醒老蔡,孩子那么小,离不开娘。要是把孩子抱过去,哭的哇哇的耽误学生上课,家长可能会有意见。老蔡说他娘胡闹。”

  杜春分擦擦手:“咋了?”

  “老蔡家兄弟多事多。老蔡说他们暂时领小石头一个。他比我大,可能撑不到团长和我上去就得转业。转业后什么情况他也不知道,不敢领那么多。”

  杜春分不禁问:“他说不要就不要?”

  邵耀宗想说什么,见她不像开玩笑,“你不知道?”

  “啥?”

  邵耀宗干咳一声,压低声音:“计生用品。”

  “那玩意?”杜春分恍然大悟,“听说过,没用过。”

  邵耀宗顾不上尴尬:“不是你用,是男人用的。”

  杜春分还是不懂,因为没见过:“咱家有吗?”

  邵耀宗被问住,耳朵慢慢红了。

  杜春分的眼直了:“我还没害羞,你不好意思?邵耀宗,你是男人吗?”上下打量他一番。

  邵耀宗无语,这个杜春分,就不能有点女人样儿。

  “是不是你以后就知道了!”邵耀宗气得说完端着盆大步出去。

  杜春分撇一下嘴,怕你啊。

  抹布扔绳上,找到钥匙,杜春分靠墙等爷几个洗好。

  一家六口出了家门,邵耀宗直直地往东去,杜春分带着孩子往南。

  没到副食厂,杜春分就看到门口围满人,大人小孩,老的少的,对着副食厂的墙指指点点。

  杜春分发现刘翠华,冲她招招手。

  刘翠华挤开人群过来。

  “出啥事了?”杜春分朝人堆努努嘴。

  刘翠华很意外:“你不知道?”

  “我该知道?”

  刘翠华:“后勤贴一张告示,”顿了顿,“我不认识字,听人说跟学校食堂有关。开学后想上食堂吃的,就找,找你换饭票。”

  “找我?”杜春分吃惊。

  围观的人转过头,一看是她,都朝她走来。

  杜春分赶忙说:“慢点,别挤着甜儿她们。”

  众人停下。

  杜春分道:“食堂的事我不知道。后勤昨天才把锅碗瓢盆买齐。既没说馒头多大一个,也没说一两米饭多少钱。不是没算好,就是饭票还没印好。”

  “你真不知道?”有人问。

  杜春分:“我知道还用问翠华嫂子?现在只知道我是食堂的厨师。食堂要请几个工人,请谁,每天做啥菜,我也知道。”

  “那你看我合适不?”又有人问。

  杜春分不认识她,估计刚搬过来,不想跟她说太多。以免找到池主任说她答应了什么什么,“你去食堂做饭,你家孩子咋办?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一顿饭一斤米,再加上菜,得好几毛钱。一个月下来好几块。”

  姜玲的婆婆颠小脚跑过来,正好听到这句,“几块钱哪够。半大小子光吃米能吃一盆。”

  人多力量大,没事可劲生。

  在这个家属区,两个孩子的人家寥寥无几。一个孩子的人家屈指可数。三个四个最常见。

  老大吃食堂,不让老小去可说不过去。

  那人越算越不合算。

  一斤青菜两分钱,两毛钱买十斤青菜,光做菜也够孩子们吃。

  蔡母一看有人动摇,继续说:“小杜是大饭店的厨师,做饭好吃,孩子去食堂得敞开肚皮吃。”

  刘翠华脸上露出犹豫之色,无意识地点点头:“婶子说得对。”

  “对吧。”蔡母很得意。

  杜春分看在姜玲和蔡副营长的面上没拆穿她,现在告诉她真相,她可能误以为姜玲懒。

  由着她瞎忙活,杜春分挤开人群,带着孩子去买菜。

  海鲜贵,买的人少,部队食堂不去拉海产品,副食厂的职工也懒得去安东县海鲜市场批发。

  杜春分没看到海鲜,看到一些河蟹。

  买六个螃蟹和一条鲈鱼,杜春分就带着孩子们回去。

  甜儿看着乱动的螃蟹,小手痒痒的一会儿伸一会儿缩,跃跃欲戳螃蟹。

  杜春分:“别碰,能把你的手指的夹掉。”

  小孩吓得左手包住右手,抬头看她娘,怀疑她娘糊弄她。

  杜春分笑道:“要不你试试?”

  平平一把把她扯开。

  杜春分乐不可支:“娘这次没吓唬你。不信回头问你爹。”

  小美也想玩螃蟹,不禁问:“爹啥时候回来啊?”

  “晚上。”杜春分看了看鲈鱼——很大,决定一鱼两吃。

  鱼头鱼尾鱼骨鱼皮煮汤,中午吃鱼汤面。

  厨房煮汤,杜春分在堂屋打鱼丸。鱼丸做好,鱼汤熬成乳白色。

  杜春分把汤过滤出来,鱼肉挑出来扔汤里,就把炉子封上。

  太阳升至头顶,杜春分把挂面下了,然后放一把她发的豆芽。

  午饭后,杜春分看着几个孩子睡觉,就纳鞋底。

  学校开学忙起来,没空给孩子做。现在做好,省得周末休息还得做鞋。

  刚吃过饭容易犯困,杜春分打算睡一觉,门被敲响。

  不是李慕珍就是刘翠华,反正不可能是要照顾孩子的姜玲。

  杜春分趿拉着鞋开门,结果是李慕珍和刘翠华两人。

  “咋这么巧?”

  李慕珍:“巧啥啊。我俩商量好的。”到堂屋看到小桌上的鱼丸,铺席上的鞋,“上午没出去吧?”

  杜春分点头,又出啥事了不成。

  丁点大的地方,每天净事,快跟小河村一样了。

  思及此,杜春分想想这些军属,很多人大字不识一个,除了丈夫是军人,不论出身还是学识,跟村里的婶子大娘一样一样。

  难怪鸡毛蒜皮的事那么多。

  杜春分给她俩板凳。

  李慕珍:“十点左右池主任去副食厂门口,让想去食堂上班的去他那儿报名。他根据个人和家庭情况录取。”

  杜春分顺嘴问:“你们报名了?”

  “报了。”李慕珍点头,“还问我父母多大,老余的父母多大。我们负担重,我肯定能去。”

  杜春分点头:“好事啊。”看向刘翠华,“嫂子呢?”

  刘翠华吞吞吐吐说道:“我爹娘去世早,婆婆走得早,就剩一个公公,不要我们照顾。我觉得玄。”停顿一下,“不去也好。我家那三个吃得多。一个月省不了几个钱。”

  那杜春分就想不通这两人找她干啥。

  “慕珍嫂子,报名的人多吗?”

  李慕珍摇了摇头:“不多。我以为陈月娥那伙人会报名。结果一个没有。我觉得翠华嫂子也能去。”

  杜春分只关心一件事:“池主任有没有说招几个人?”

  李慕珍不禁问:“这事你也不知道?”

  杜春分摇头。

  李慕珍:“不算你三个。烧火洗菜,帮你打下手刷锅洗碗。”

  算上学前班顶多八十个学生,四个人忙得过来。

  杜春分颔首:“还行。”拿起她的鞋底开始纳鞋。

  两人习惯了边做事边唠嗑,眼睛不看鞋底也不会纳错行。空着手干聊天总觉得别扭,两人互相看了看,到家把针线筐拿来。

  杜春分正好犯困,很欢迎她俩陪聊。只是看到刘翠华的针线筐,不禁睁大眼睛。

  刘翠华一个农村人,且不识字,居然会绣花。

  杜春分指着黑色鞋面上黄色小花,“嫂子,你绣的?”

  刘翠华点一下头,见她还盯着她的鞋,不甚好意思道:“不好看,胡乱绣的。”

  “不不,你太厉害了。”杜春分只看那密密麻麻的线就头疼。

  刘翠华诧异,因为她说的很真情实感,不禁问:“你喜欢?”

  “这么好看谁不喜欢。”杜春分看向李慕珍。

  李慕珍笑道:“我娘家有个人婶子会,我以前也想学,可惜我的手指头太粗。”

  刘翠华顺嘴接道:“那我回头给你绣一双?”

  李慕珍:“我就算了。这么大年纪穿这种鞋不够人家说嘴的。这鞋也不是你的吧?”

  刘翠华点头,她闺女的。发现杜春分纳的鞋底很小,像孩子的,“我改天给甜儿她们绣一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