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闲食饭 第33章

作者:静安路1号 标签: 现代言情

  后来他已经开始不太在意食物好吃与否,能饱腹就好。即使是最喜欢的甜食,他也要求自己克制。

  李均意回答她:“我习惯了。”

  易慈叹了口气,拍拍他的肩:“以后跟着姐,姐带你吃香的喝辣的。”

  “哦。”他说。

  那天李均意把那根烤肠吃完了,并不是因为喜欢,只是想回馈她的分享。毕竟,朋友之间总是会分享,她说的。

  跟她有关的记忆,似乎大多跟吃的有关。

  牛杂摊、糖水店、炸物店,她带着他大街小巷地寻觅小吃。那些食物的味道,李均意其实没多大印象了,但他记得她喜欢的吃的东西,还有她每次看向食物的目光。那是一种不加掩饰的开心,很单纯的快乐,李均意觉得羡慕。

  她很迟钝。

  明明告诉过她,自己爱吃甜食,可她似乎没想通为什么自己会愿意帮她喝凉茶,帮她吃苦瓜。他对苦味的接受程度很一般,绝对没到喜欢的程度,他以为她能察觉到什么。可她似乎没感觉到什么,看见自己在饭桌上频繁夹苦瓜时还会问:“李均意,你觉得苦瓜好吃吗?”

  他心里说,不好吃。答的是,好吃。

  她信了,把盘子移到他面前,在林老师和易叔叔谴责的目光中贼兮兮地说:“喜欢吃就多吃点,多吃苦瓜,去热气啊。”

  我没有热气。李均意在心里答,梦里倒是有一场大雪。

  能一起坐在桌子吃饭,帮她吃点苦瓜也无所谓。更何况,他喜欢易慈的家,到后来甚至会期待去她家吃饭,那感觉实在太温暖。

  她家的门很像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兔子洞,走进去,他眼花缭乱。

  是很好的一家人。虽然偶尔吵闹、争执,但他们可以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说笑,聊各种各样的事情,分享、交流一天的见闻。李均意没有感受过这些,和父亲吃饭时,他甚至不能说话。

  他大多时候是羡慕易慈的,她有一个完整的家,父母用不同的方式爱着她。她回家后可以乱丢书包,被林老师骂过后能得到易叔叔的零花钱和摸摸头安慰,可以在家里大声说话,可以在房间墙上贴科比的海报……她甚至可以离家出走。

  那么好,让他那么羡慕的一个家,她居然想离开。

  因为不放心,他跟了她一路。

  到了地方,李均意在地图上研究了很久。心情不好的话……她会想看看海吗?反正他心情不的时候,会想要坐车去海边叹一口气。最后,他选了一趟通向海边的公车。

  在公车上,她突然对他说一句:“喂,你好似那片云。”

  她平时不会说出这种这种话来,倒是喜欢拿事物跟食物类比。所以为什么是云?云是漂泊的。

  他转头望了望天边,没找到她说的是哪一片云,但在车窗上看见了她的倒影。他望着她,一言不发。像那种时刻,他会有一些不太健康的念头涌现,觉得她的样子太鲜活,太美好,很适合做成标本。

  后来陪她看了海,吃过饭,去宾馆开房间。第一次出来开房,他很难为情。房开好,他又陪她去理发店剪头发,她说想剃光头,真荒唐。当时是傍晚,急急来了一场雨。他站在屋檐下,看着雨珠,思考一些荒谬的可能性,如果她不回去怎么办,如果她真的拒绝回家,自己能陪她多久?结论很悲观。可转念想了想,他发现自己似乎也好奇那种逃离的生活。

  如果真的逃离,去哪比较好?

  想看一次蝴蝶大爆发。

  看一次动物大迁徙。

  看一次极光。还有,看一次雪。

  他发现自己内心深处其实有一种躁动和渴求。一趟陪伴叛逆少女逃家之旅,隐隐约约复活了他心里的一些东西。如果,如果她真的对自己说——我们逃跑吧,李均意。他觉得自己会跟她走,只要她提议。

  回程路上,她很失落。他不知道该怎么安慰,索性给她讲了个《圣经》里的故事。

  听完,她感慨一句:“如果你是我哥就好了。”

  他在心里对她翻了一百个白眼,很想使劲拍拍她的头把她拍醒。

  可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说,什么都没有做。

  只是带着她回家,帮她说通林老师,让她可以去做想做的事情。他认为,她的梦想应该被珍视。

  她给自己的报答是蛋糕,糖水,葡挞,都是甜食。李均意没有挑剔蛋糕用的是植物奶油,很给面子地吃了一大块。因为摄入量超过了他给自己定的标准,等她走后,他需要为自己的暴食行为忏悔半小时。

  那是第一次有女生来参观他的‘家’。她在教堂里有些拘束,说话的时候很小声,凑近才能听清。她靠近时,他感觉到她温暖的体温,那让他觉得平静。

  他带她参观了自己这个‘家’里最值得一看的地方,那个小小的杂物间。他给她介绍自己种的植物,小雏菊,白玫瑰,绣球,葱兰。她指着那盆葱兰质疑:“李均意,你确定这是什么……葱兰?你别搞笑了,这就是葱吧!”

  他摇头,说这就叫葱兰,是一种花,开花的时候很好看,花语是纯洁的爱。她不信,说他乱讲。

  他们蹲在那盆葱兰面前争辩很久,她突然笑起来,对他说:“行行行,就当它是葱兰吧,哈哈,还纯洁的爱……我不知道花的花语,但我知道吃的东西有什么花语。我来考考你,你知道土豆的花语是什么吗?”

  他答:“薯仔怎么会有花语,薯仔不是花。“

  “难道只有花才可以有花语?”

  他被问住,一时无言。心说,不然呢。

  “我没骗你,真的有,薯仔的花语是希望。”

  他说哦,不信。

  她又道:“还有很多蔬菜也有花语,只是你不知道而已。知道西兰花的花语是什么吗?”

  他摸摸面前那盆葱兰的叶尖,配合她继续问:“什么?”

  她信誓旦旦道:“生命。”

  他说哦,是吗。

  她突然凑近他,神神秘秘地问:“那你知道杏鲍菇的花语是什么吗?”

  因为突然拉进的距离,李均意不小心扯下了一截葱兰的叶子。

  他小心地收拢手指,问:“……什么?”

  很烦,是可以接吻的距离。可这种时候,这人居然在问自己杏鲍菇的花语。

  她望进他的眼睛,笑着说:“宇宙。”

第32章

  之前看易慈在教堂里很拘束,以为她不会再来。但跟她提过一嘴没有人来教堂找自己玩过后,她只要有空就会带着吃的来教堂看望他。

  可她总是挑自己要干活的时间来。不让帮工也不听,人家袖子一撩就加入了打扫卫生的大部队,开开心心地和大家一起做事。她实在是一个太健谈的人,来了没多久就跟教堂里常驻的几个义工混得很熟。

  做完事情,他们会一起分享她带来的吃食。每次都让她带习题来顺便就给她讲了,人家偏不带,只带吃的。李均意告诉过她,可以在小花园里坐着吃,或者其他可以坐的地方,她偏不,要求他最好躲到房间里偷偷摸摸吃,不然就去教堂外面那个墙角蹲着吃,理由是:“我不好意思在这种地方大开吃戒,而且我怕你爸爸看到了骂你。”

  那些和她偷偷摸摸凑在一起吃糖水的记忆实在难以磨灭。

  某天晚上,做完晚祷正准备睡觉的李均意听到了敲门声。他愣了两秒才起来开门,父亲一身黑袍,背着手,问他:“我们可以聊聊吗?”

  他请父亲进来坐。房间里没有多余的椅子,李均意本来想坐床上,但感觉有哪儿不太合适,索性一直站着。父亲打量他一会儿,笑着说:“我只说要跟你聊聊,没有让你罚站。”

  他只好坐到床上。

  父亲问他:“小慈最近经常来教堂找你,是吗?”

  他说是。

  父亲盯他半晌,目光意味不明,让李均意觉得不太自在。

  半晌,父亲开口,语气带着责备。

  “我的意思是,你们如果想吃东西,可以找个地方坐下慢慢吃,以后不要躲在墙角吃东西,人家是女孩子。”

  李均意:“……”

  他心说就是那个女孩子拉我去墙角吃的。但也没还嘴,嗯了一声。

  之后他们沉默了一会儿。神父开始打量他的小房间。因为父亲几乎不会来这个阁楼,李均意莫名感觉像被抽查作业,不自觉看了眼自己桌子是否整齐。

  看了会儿,神父问他:“你保送的申请已经交上去了吗?”

  李均意说是,都快出结果了。

  “之前问你有没有兴趣去上神学院,你说不太想去,没告诉我原因。后来是听你老师说才知道,你很喜欢物理,现在看来,是因为想学物理才那样回答我?”

  “是。”

  “你不想跟我一样,服务于主吗?”

  李均意犹豫片刻,答他:“我信仰主,起初是因为你,后来,是因为习惯,到今天,仍旧有一些不解的地方。”

  神父又问:“那为什么会喜欢物理?今天我们聊一聊。”

  李均意想了想,答他:“接触这个学科之后,我好像有了另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物理让我觉得似乎能够无限接近一些未知的东西。”

  偶尔他也会觉得自己矛盾。从小就和父亲一起信教,生活在一个笃定这个世界有神的环境里,每天说些天主保佑之类的话,可身体里另一种理性思维告诉他那关于“神”的领域有太多东西无法解释。科学的尽头真的是神学吗?或许只有钻研过才能有答案,怀着这种好奇心,李均意选择先将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交给物理这种硬科学。

  神父下了结论:“你对主有怀疑?”

  诚然,这样的话对父亲而言,似乎是大逆不道的。可李均意选择诚实告知:“我辩证看待自己的信仰。”

  本以为会被说教,但父亲只是沉默了一会儿,看着他,然后缓缓笑起来。

  “你成长得很好,很优秀,懂得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已经不需要我再嘱咐什么了。”神父把一个大信封和一张纸条递给他,“明天我有事要外出,你帮我把这个寄出去,地址在纸条上。”

  说完,父亲又递给他另一个信封,说:“高考完你有空可以回香港一趟,里面有一个地址,我在那放了一些东西,算是送给你的成人礼。”

  李均意接过东西,再抬头,父亲已经离开了房间。关门的动静很轻,几乎听不到声音。

  他不知道为什么父亲要寄东西去一个那么遥远的地方。收件人的名字是林家理,没听过。有点奇怪,但李均意没想太多,周一放学后帮父亲将东西寄了出去。

  两周后,李均意在教堂见到了那位林家理。

  是周六的下午。不是弥撒时间,但有人走进了教堂,说要找李初神父,正在打扫的李均意接待了他。

  来人是个中年人,微胖,说话有浓重的北方口音。指节熏得发黄,李均意能闻到对方身上很浓的烟草味。对方上下打量他,像是审视。问他多大,在哪上学。

  之后,那人又问了李均意很多奇怪的问题,基本跟神父有关。问完,他拍拍李均意的肩膀,说等神父回来,麻烦转告一声,林家理来过。说完,转身走了。

  第二次见到那位林家理,是平日弥撒的一天。

  高三后课业繁重,李均意没办法参与教堂更多的活动,只能挤时间偶尔做几台弥撒。那天正好上午不用上学,他起床晨练,看了会儿书后就早早在讲堂里等待。

  一股烟味擦过鼻尖,身边有人落座。李均意扭头,又看见那张见过的脸。

  他跟自己打招呼:“小帅哥,早上好。”顿了下,“哦,你们这里,好像要喊靓仔。”

  李均意微微朝他颔首,询问:“您来望弥撒?”

  对方笑:“我是党员,不信鬼神。”

  “是来参观教堂?”

  对方摇头:“我找李初神父有些旧事。”

  李均意颔首,转过头,打算做自己的事情。可那人指了指他膝盖上那本书,又搭话道:“这是什么国家的语言?没见过。”

  李均意答他:“是希伯来语。”那是老先生送他的礼物,一本希伯来语《圣经》。

上一篇:冬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