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工具人男配觉醒了 第52章

作者: 夹心棉花糖 标签: 种田文 现代架空 现代言情

第84章 供应

  咬咬牙, 齐伟问道:“你那儿还有风扇票吗?或者?其他大件儿的票也行。”

  “你的意思是?”梁永柱只是迟疑了一瞬间,便把兜里的票都掏了出来。

  他们出差,厂里是给?补贴的, 但是,除此以外,大家愿意跑这一趟,更重?要的原因还是能寻摸些当地?特有的东西, 带回沪市去赚个差价。

  正因为如此, 梁永柱是把大部分票证都带在?身上?了的,这会儿拨拉了两下,总算是找到了那两张票。

  “喏, 一张风扇票, 还有一张手表票, 你要把哪张挪给?他啊?”

  这年头, 运输队的司机工资绝对不低,因为这份工作是有危险性?的, 难保中途不会碰上?一伙儿人拦路。

  所以,卡车司机这份工作,都得是体格高大威猛的男人才?能做的,而?车上?也总是备着大砍刀。

  除此以外, 出一趟远门, 从中能捞到的油水也不少, 因此,梁永柱没用这两张票, 倒不是不舍得买这样的大件儿, 而?是他早就备齐了。

  眼下,瞅着齐伟有意再给?徐元一张票, 梁永柱倒是也没什么意见,一来,是觉得徐元这人能处,二来,也是知道,齐伟总不会叫他吃亏的,这就够了。

  齐伟的手在?两张票上?方停顿了两秒钟,这才?拿走?了那张手表票,即便沪市有手表厂,而?且,牌子在?全国也都是响当当的,可是,论?起价格来,一张手表票少说也得二十块钱呢。

  “亏了亏了!本来以为,好不容易碰上?个老实人,能小赚一笔,这下可倒好,兜兜转转,赚的那点儿差价,又得贴进?去了!

  唉,我以后再也不动这种心思了,也怪不得人家都说,占小便宜吃大亏呢,可不就是这样吗?”

  齐伟嘴里嘟囔了好一阵儿,见徐元端着两碗凉皮快要走?过来了,却自动止住了声。

  梁永柱瞥了他一眼,心里倒是颇觉好笑,他就知道,齐伟这人吧,虽然?偶尔有些小心思,但总归不是什么大恶之人,要不然?,他们俩这一路,也不会处出几?分交情来了。

  “齐伟哥,柱子哥,你们先吃,我再去端剩下的那一碗!”把碗朝桌子上?一放,徐元说了一声,便又去窗口端自己那一碗了。

  只不过,再过来的时候,他手上?还多了个用藤条编的馍盘子,里面摆了三个肉夹馍。

  “动筷子啊!尝尝,我们秦省吃凉皮,就得配肉夹馍,一个不够的话,待会儿我再去窗口买。”

  徐元带了点儿并?不让人反感的热情笑容,招呼二人道,该花的钱都花出去了,他自然?不可能因为舍不得钱而?吊着脸,否则,便成了出力还不讨好了。

  见状,齐伟就更不会犹豫自己刚刚做出的决定了,徐元可比他小好几?岁呢,他总不能还占一个弟弟的便宜吧。

  更何况,人这是第一次跟沪市的人打交道,他不大方点儿,让徐元误会沪市的人都精于算计,岂不成了他的罪过?

  如是想着,齐伟也不再纠结,十分自然?地?参与到了徐元和梁永柱两个人的对话当中去。

  三人聊着沪市和秦省、以及两家厂子的情况,共同话题不少,年龄差距又不算太大,自然?,越是聊下去,便越发觉得投缘了。

  末了,齐伟把那张手表票掏了出来,推到了徐元面前,抬了抬手里的油纸包,说道:

  “小徐,谢谢你给?我们俩准备的东西,只不过,我这趟出差,确实没带什么好东西,找了半天,就把这张手表票留给?你,做个纪念吧!

  诶,别推拒啊,这可是回礼,礼尚往来,才?是长久的相?处之道,你要是不收下,那就是不想跟我多来往了?”

  徐元哭笑不得,倒是多少猜到了些齐伟会这么做的缘由,不得不说,他们这个年代的人,虽然?少不了老奸巨猾之辈,但更多人,都还是很?淳朴的。  怕是齐伟觉得接受了他这么多好意,为前两天多要的票钱感到了愧疚,这才?借着“回礼”的名?义,弥补他一二吧!

  徐元心里猜测着,面上?却是说道:“齐伟哥,你瞧,这正话反话都叫你给?说了,我还能说什么呢?那就谢谢你留给?我的这份儿礼物?了!”

  “诶,这才?对嘛!”心里的愧疚感总算是消散了大半,齐伟眉开眼笑,拍了拍徐元的肩膀道:

  “沪市的东西还是很?不错的,你要是有什么缺的,就写信给?我,当哥哥的一定尽量替你寻摸着,反正,通信地?址你刚刚也都记下了,以后时常联系着,别忘了我们俩就成。

  等你哪天有机会去沪市出差,记得提前说一声,到时候就该轮到我和柱子做东道主,带着你在?沪市玩一圈儿了!”

  “行,要是有机会的话,我一定去看望你们!”徐元一口应下。

  眼下的政策,依旧是去任何地?方都得开介绍信,但是,徐元可是知道,再过上?几?年,政策放开以后,出一趟远门就没那么困难了。

  到时候,哪怕不是因为食品厂的任务而?出差,徐元也有法子去一趟沪市看望他们,所以,这话还真不是为了暂时应付他们而?随口编的。

  齐伟和梁永柱是第二天大清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出发回沪市的,徐元原本想着起早一点儿去送送他们呢,却被拒绝了。

  毕竟,他们有两辆车要开回去呢,还得顾虑到另外两个人的时间安排,哪怕徐元过来,也说不了几?句话,还是不折腾了。

  徐元也只好作罢,对于齐伟还塞给?了他一张手表票的事情,他只跟曾书瑶还有家里人说了,林东正并?不知道。

  所以,乍一看到徐元手腕儿上?戴着一只上?海牌的石英表,表情有多么惊讶,那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了,惊讶归惊讶,林东正也没傻到在?办公室里问个究竟,他既是徐元的表姐夫,也是他的好兄弟,见他把三转一响几?乎凑齐了,自然?也只有为他高兴的份儿。

  “小徐,你买手表了?”别误会,这可不是林东正或者?田家瑞嚷出来的,一听对徐元的称呼,就该知道,这是杨科长问的了。

  他是徐元的领导,问句话而?已,自然?没有那么多顾忌,而?他的声音,也让整个办公室的人都不由得把视线移到了徐元的手腕儿上?。

  “对,我爷前几?天跟人换到了一张手表票,就卖给?我了,我自己工作这几?年,也攒下了些钱,想着手表早晚都是要买的,就没等着票过期,挑时间去百货公司买了。”

  这是徐元跟家里人商量好的说辞,钢厂和食品厂有一段距离呢,财务科的人也不可能跑到钢厂车间去问一问徐来福、是跟谁换的手表吧!

  果不其然?,听徐元说是从他爷那里“买”到的票以后,众人心里的疑虑尽去,只剩下了羡慕。

  好歹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了四年时间呢,徐元的家庭条件,大家伙儿多少也是了解的,都知道他是家里的独生?子,爷爷是六级工,他爸还是科长呢。

  不包括票,一只上?海牌的石英表得一百块钱,他们或许要攒上?小半年,可对于徐家来说,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攒够了。

  至于徐元说的“买”来的手表票,大家伙儿也就当听个乐呵,说句不好听的,他们一大家子攒下来的家底儿,到最后不都是徐元的吗?

  而?且,当爷爷的,还会跟自己的亲孙子明算账、连一张手表票都要收钱?他们可不信!

  事实上?,徐元还真跟他爷做了桩买卖呢,只不过,交易的东西,是那张风扇票。

  没错,在?黄卫英从百货公司把电风扇提回来以后,享受着凉风的于晚菊,时不时地?就要在?老爷子耳边念叨几?句,感慨一番,果然?还是自家大孙子最孝顺了。

  这不,接受不了被比下去了的徐来福,就在?徐元回家的那天晚上?,悄悄地?把他拉到一边去,硬是要跟他买下这张风扇票,好对着老太太表功,这台风扇,他也是出了力的!

  被老爷子磨得实在?没办法,徐元只好哭笑不得地?成全了他这番非要较上?劲儿的小心思。

  当然?了,他总不至于在?这个上?面,还赚他爷的钱吧,票价就只收了一张大团结。  而?这台费了老大劲儿才?买到的电风扇,实际上?也只用了不到两个月,在?入秋后,天气渐渐转凉,于晚菊便将电风扇用干抹布擦拭了一遍、好好地?收起来了,打算等明年入夏的时候,再让它重?新发挥作用。

  同时,因着天气转凉,徐元在?食品厂的“家当”,自然?也得适当补充些许,比如说,长袖的衣服,以及稍厚一些的被子。

  毕竟,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句谚语可不是作假的,徐元可不想半夜被冷醒过来。

  饭桌上?,在?徐元说起被子的时候,黄卫英也像是被提醒了什么似的,抬头道:

  “妈,我们柜台上?最近要添一批新棉花,咱们家还有几?张棉花票啊?到时候我都买了,给?我爸做一件新棉衣吧。

  他那件棉衣也穿了好些年了,缝缝补补的,早该不暖和了。”

  作为售货员,对于商品供应这方面的消息,黄卫英往往是最灵通的,这不,早在?从主任口中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她就已经琢磨起来,今年的棉花票该给?谁用了。

  是的,因为每年城市人均棉花供应量都不多,要做成一件棉衣,往往得用上?两三个人的供应,要是想弹一床棉被,需要的棉花就更多了。

  所以,基于现实考量,黄卫英才?会提前计划好,今年的棉花给?谁用。

第85章 约见

  “我在车间干活儿, 其实也不冷,还是?给你和进生各做一身棉衣吧!”徐来福眼看着也到退休的年纪了,觉得自己到时候整天窝在家里, 不怎么出?门,就更?用不着做新?棉衣了。

  之所以没提到徐元,只因为徐元的棉衣,是?去年新?做的, 哪怕以他们家的条件, 也没有?阔绰到每年都给孩子做新?棉衣啊!

  还是?那句话,不是?钱的事儿,而是?供应短缺的问题, 供不应求, 这才造成?了眼下连一件棉衣都要推来让去的局面?。

  “不用了, 爸, 我跟卫英的棉衣才做了没两?年,连个补丁都没有?呢, 哪儿至于就换新?的啊?还是?给您做一身棉衣,再给您和我妈的被子里添点儿新?棉花,估摸着,今年的棉花票, 应该也就够用了!”

  关于棉花的分配, 那是?徐进生跟黄卫英早就商量好的了, 眼下,也没打算改变主?意, 给妻子使了个眼色, 黄卫英顿时心领神会,出?声岔开了话题:

  “对了, 元元,你看要不哪天,让我们都见见书瑶,赶在入冬之前,我们两?家商量好,然?后,把?你们俩的事儿给办了?

  结婚以后,她就跟你住在食品厂的筒子楼里,那边第一年通暖气,肯定?是?比住老?平房要暖和许多?的,天冷了,人?也不至于太遭罪。”  提到徐元的婚事,一家子人?的眼睛都亮了亮,老?徐家就这么一个孩子,他什?么时候成?家,自然?是?一家人?都在心里挂念着的事情。

  其实,就算黄卫英不提,徐元也有?意跟曾书瑶商量上门做客的时间呢,毕竟,他们俩谈对象的时间,比起其他人?来说,已经是?长了不少。

  再者?,他都去过曾家了,迟迟不让人?家姑娘登门、不让两?家开始商量婚事,曾家那边,心里怎么会不打鼓呢?

  “成?,我明晚就不回来吃饭了,找她商量一下来咱们家的时间,爸,这周末你应该不用开会学习吧?”

  徐元倒不担心别人?,他爷礼拜天肯定?是?放假的,他妈的工作走的是?服务岗,通常情况下,周末都是?可以休假的,即便不能?,也可以跟别人?换班,把?时间调整过来。

  他奶就更?不用多?说了,唯独他爸,作为宣传科科长,上头有?个什?么精神或者?指示给到了钢厂,厂里领导肯定?是?得及时开会讨论一番的。

  倒不是?每次的事情都紧急到不能?搁在周一上班的时候说,只是?,这不是?要给上面?领导表示一番积极学习的态度吗?

  如此一来,徐进生自然?也逃不过周末开会的命运了,毕竟,虽然?说,宣传科科长也只能?算是?中层领导,但是?,别人?都在你不在,这是?诚心想把?自个儿显出?来吗?  察觉到一家人?的目光似乎一下子都落在了他的身上,生怕他给徐元“拖后腿”似的,徐进生一个激灵,赶忙道:

  “肯定?不用开会的,就算要开会,我也肯定?能?克服困难,在家等着招待小曾同志的。”

  于是?乎,第二?天下午,徐元跟曾书瑶提起这一茬儿的时候,问的时间便是?这个礼拜天中午了。

  尽管徐元去曾家拜访也有?一阵子了,而刘爱芳也时常会问她,什?么时候去徐家认认门,但是?,曾书瑶都没有?主?动问过徐元。

  倒不是?出?于女同志的矜持,只是?,她心里却是?没怎么做好结婚的准备,这才抱着能?拖一阵儿就是?一阵儿的想法罢了。

  眼下,突然?听徐元提起去他家的事情,曾书瑶还有?些愣神儿,当然?,也并未迟疑,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这个礼拜天啊,可以!不过,爷爷奶奶和叔叔阿姨有?什?么喜欢的东西吗?我到时候过去,总不能?两?手空空的吧!”

  不得不承认,她没有?迟疑便答应了这件事,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自认识徐元以来,他的表现的确令人?满意,也让她心里一直以来的顾虑,被打消了大半。

  既然?已经认定?了会和徐元结婚,那么,拜访徐家的长辈,这就是?早晚的事情了,曾书瑶思考得很清楚,自然?也不会因为自己毫无准备,就推迟了这一次的见面?,给徐家人?在未曾见面?之前,便先留下了不大好的印象。

  “我奶喜欢吃甜的,你到时候记得拎上一份儿点心,至于我爷还有?我爸妈他们,其实并没有?特别偏好的东西,你按惯例再带上两?样东西就行了。”

  徐元并没有?哄着曾书瑶,说些“你什?么都不用带,他们也会喜欢你”之类的话,虽然?这是?事实,但是?,第一次上门做客,该有?的礼数还是?要尽到的。

  这礼数不单单是?让徐家长辈们对曾书瑶更?满意的,也是?做给外人?看的,否则,曾书瑶上门后不超过两?天,筒子楼里肯定?就会有?许多?议论声的。

  “行,我记下了!”徐元的态度,让曾书瑶说着话的时候,眼睛不自觉地弯成?了月牙状。

  说实话,她很喜欢和徐元之间这种平等对待、有?商有?量的相处方式,倘若徐元把?所有?事情都挡在了她前面?,曾书瑶其实并不会有?多?么高兴,她只会觉得自己是?被轻看了。

  大概,不同于这个时代大部分男同志的做法,才是?曾书瑶会渐渐喜欢上徐元的原因所在吧!

  转眼间就到了礼拜天,徐元在昨晚下班后就回到钢厂来了,大清早的起来以后,吃了早饭,帮着他奶摘了会儿菜,看着时间差不多?了,这才跟家里人?说了一声,出?门去接曾书瑶了。

  从纺织厂到钢厂,说近也不算近呢,让曾书瑶一个人?拎着几样东西,再走上这么长的一段路,别说曾家人?了,估计就连于晚菊和黄卫英婆媳俩,都要骂徐元几句“不会体贴人?”了!

  所以,徐元早就跟曾书瑶商量好了,到时候他骑着自行车,会去纺织厂接她的,这不,东西都已经收拾好了,曾书瑶还在家里稳稳坐着呢,等着徐元来接她。

  说真的,自打徐元来曾家拜访过一次之后,和曾书瑶出?去吃饭、再送她回来的时候,往往都会估摸着时间,进来和曾长林夫妻俩打声招呼。

  刷脸的次数多?了,再加上遇到节日,厂子里发福利的时候,徐元都不会忘记给曾家也送来一份儿,曾长林夫妻俩便越发严格贯彻“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这句话了。

  只不过,再是?喜欢,那也还是?没结婚的未来女婿呢,刘爱香可不傻,趁着徐元还没过来的时候,一个劲儿地跟闺女传授起第一次上门做客要注意的技巧来。

  譬如,再好吃的菜,筷子也不能?一个劲儿地落在同一个盘子里,显得没有?吃相,让人?看了笑话;吃完饭以后,要勤快着点儿,别嘴一抹就下桌了,留下空盘子,只等着让别人?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