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村致富日常 第109章

作者:曲流水 标签: 现代言情

“妈,承毅,你们喝吗?”她随口问了一句。

李玉英摇摇头,念叨道:“这天还不是很热啊,女孩子不要喝冰的东西,这样对身体不好。”

“哎呀,妈,你放心,我会放一会,等不冰了才喝,这方面我会注意的。”杜善薇见覃承毅把自己的水杯端过来,就给他倒了一杯。

覃承毅不怕冰,看着那杯透明的果汁,水中还有两片青色的柠檬片上下沉浮,一口喝下,发现口感是甜的,还带着两分酸气,香甜酸爽,味道竟然不错。

“这种果汁我也能配。”他小声说道。

“下次轮到你配。”杜善薇毫不客气,“我敢说我调配的这种果汁可以拿出去卖了,我实验了好多次才找到合适的比例。”

三爷爷杜庆民家的院子有棵青柠檬树,是她很久之前种下的,后来建房也没有把它砍掉。

昨天杜善薇去老宅那边看工程进度,见柠檬树上的果实可以摘了,就顺手摘下几个,今天正好用来调配果汁。

这种柠檬果的表皮是青色的,成熟后也不会变成黄色,一般用来做调料,或者用来腌制,比如做什么柠檬鸭、柠檬鱼之类的,不能直接当水果吃。杜善薇一向喜欢它的酸味,这不,等它一成熟,就赶紧摘几个回来品尝。

把青柠檬切成薄片后加入冰水,再放进适量比例的蜂蜜,如果还嫌不够的话,可以再加点薄荷,适合消暑解渴。

杜善薇上网查过,说是有美容养颜降火去热的功效。以前在省城,她也曾经亲自动手做过,现在看来,用家里的材料来调配才是最好喝的。

“好,下次轮到我调配。”覃承毅点点头,丝毫不觉得有什么可为难的。

李玉英见小两口在讨论什么比例问题,不耐烦了,正好杜善薇回来,连忙问她:“薇薇,我刚还在和承毅说起花圃的事,你真的要做那个什么花圃?”

建花圃的话,肯定要有一笔钱投入,而且种花不像种果,万一卖不出去,那些花又不能吃。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蒲公英的卷卷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欢欣鼓舞、桃之夭夭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1章 修缮

杜善薇一愣,随即点点头,回应道:“是啊,妈,你有没有发觉,来过我们客栈的客人,在离开前,有大半的人都想把房里摆设的盆栽带走,特别是水仙花、重瓣太阳花和驱蚊草?”

她种的驱蚊草,可能是变异过,驱蚊的效果极强,那股淡淡的清香并不难闻,在房里养一盆能有效减少蚊子的侵扰,加上房内装有纱窗,入住的客人中很多人都不乐意点蚊香。

很久以前她有过建花圃的想法,但那时的她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现在多了一点不同,她觉得在满足自己的爱好之时,如果能增加收入,那样会很好。

这样的心态比较佛,就算亏本,种的花卉卖不出去,她也不会太失落。

李玉英一听,回想起杜善薇说的,的确是有这回事。因为客人实在热情,他们最后根据彼此的交情,半卖半送,把客栈的盆栽卖了两轮,钱都在她手里收着,数一数,应该有三四百元,所以现在被女儿一提醒,她突然觉得这个想法可行。

当然,前提是不要花太多钱。

“那你打算投资多少?”李玉英忙问道,尽管女儿真要做的话,她是阻挡不了的,但这不妨碍她去询问。

“最多种一亩左右,有部分会种在温室大棚里,有部分会露天种植。”杜善薇笑道,“妈,我现在还没有做好计划,不过大概的预算不多,最多三万元搞定。”

她要种的花并不名贵,甚至很好养活。比如驱蚊草、三角梅、月季花、重瓣太阳花等等,这些都是她一直养的,已经有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再拉上钟文聪入伙,有技术指导,一个小花圃就这么建成了,到时还能卖点花肥。

前几天钟文聪已经回学校,她打电话和他说起这事,自家表弟是极为乐意的,反正他都习惯和她合伙了。

这让她想起了八大爷杜庆林的孙子杜善谷,去年复读一年后,高考成绩还是不佳,他最终去读了一所大专,专业是园艺专业,说不定等他春节或暑期回家,可以询问一下他的意见,说不定有什么好的见解。

对面的李玉英听到这个投资数字,顿时松了口气,考虑到今年三月到四月下旬,自家苗圃所赚的钱,她觉得杜善薇投入花圃的钱并不算多,他们家能亏得起。

杜善薇是同样的想法,今年的百香果苗,他们家大赚一笔,卖掉30万棵苗,所得利润达到48万元,她个人独享一半的利润,也就是24万元。

有了这笔钱,她自觉自己的荷包再次鼓起来,终于不用考虑花覃承毅的钱。如此一来,覃承毅才有钱跟罗星明入股搞餐厅。

见李玉英没有问题,杜善薇拿着自己的保温杯准备到隔壁值班,一边说道:“我还得去干活,我今天下午要写出一份捐款的方案,这样早日让大家捐款,早日修缮好土地庙。”不用再吵。

她说的是土地庙和祠堂修缮的事,按照先前和ZF商量的方案,土地庙会是南山村推出的一个游览地点,因为土地庙的面积虽然很小,看起来颇为破旧,但在本地的香火是越来越旺盛了,特别是有对夫妻婚后久久没有孩子,来拜过一次,不久就有孕后,更被认为是灵验的证明,连那对夫妻本人也是这么认为。

杜善薇对此是保持怀疑态度的,但想到自己手腕上的木串,这点怀疑赶紧压在心底。

不管如何,她必须牵头做好修缮一事,就算要捐的钱多,她也不在乎。

根据方案上的内容,他们村要负责出钱修缮土地庙,毕竟这小庙太小太破旧,最起码也要把庙前的土地平整一下吧?

村委没有钱修缮是肯定的,令村干部们高兴的是,在开完南山村的户主会议后,大家都同意捐款修缮土地庙,甚至连隔壁的祠堂都会一起修。

杜善薇他们对此没有意见,反而高兴得很,毕竟大家的热情很高嘛,说明大有可为。

“土地庙修缮?”李玉英一听来了劲,“我听说你们要在土地庙那里设个摊位卖香烛这些东西,是不是真的?”

杜善薇一囧,颇为无奈地点头:“是有这回事,妈,你从哪里听来的?”她记得自己只在私底下和杜积明、覃承毅说过此事,没想到竟然流传出去了。

覃承毅见她看向自己,忙摆摆手:“我没和其他人说过。”

“你大伯母说的。”李玉英翻了翻白眼,“这个有什么好保密的?”

“不是保密的问题,是我们还没有想好该如何做。妈,你想想,这个摊位是租给别人经营呢,还是留着给村里卖东西?这个别人会是谁?是价高者得,还是给家庭困难的人?而且要不要请一位庙祝?”

其他的先不说,起码要有人负责打扫卫生吧?总不能每次都让自家大爷爷无偿清扫。

就算这个摊位只能在初一或十五摆摊,但以目前的情势来看,以后应该不会遵循这个原则,毕竟外来的游客一多,土地庙应该会跟着改变,可能会每天都开放。

李玉英一听,微微一怔,随即郑重点头:“对的,这个庙祝一定要找对人,否则一个不好,得罪土地爷,那就好事变坏事了。”

杜善薇和覃承毅对视一眼,忍不住想笑,但见李玉英不再纠缠,她赶紧脱身离开。至于土地庙的事?这种事不能只靠村委来决定,关系到这片土地上的群众信仰问题,还是得召开会议来问问大家。

她听到风声,很多村民听到土地庙要重新修缮,都有慷慨解囊的想法,特别是那些常常来祭拜的中老年妇女,一向精打细算的她们,这次格外拥护村委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