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村致富日常 第12章

作者:曲流水 标签: 现代言情

李玉英腿上的石膏已经卸除了,杜善薇前段时间搭她到市人民医院看,医生说暂时还不能下地走动,不过愈合情况良好,接下来再继续养着,等过段时间再去拍片,应该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这让杜家人十分兴奋。

杜善薇家里额外的收入不是个例,眼看着游客一天天变多,她花了半天时间,走完整个村子来了解情况,再和杜积明等村干部商量,第二天就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号召整个村委的村民们把自家能卖钱的东西都准备好,争取在“五一”的三天假期里卖出更多的东西,增加家庭收入。

为此,村委特意在南山村大的大榕树广场划定好摊位,让村民们提前预定。

眼看着还有两天时间就是5月1日,得知这个消息,半信半疑的村民们立马忙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清秋止雨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wsq 68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章 高兴

五月初,乡下能卖出的东西是什么?积攒已久的干菇、土鸡蛋、鸭蛋、各类咸菜、新鲜的枇杷、酸甜的杨梅、黑红的桑葚、野生的山茶油、纯正的农家蜂蜜……村民们尽管对村委的安排心有疑虑,可赚钱的渴望压倒一切,这让他们很快付出行动。

反正如果没有生意的话,最多是浪费一个白天。

这点时间他们还是浪费得起的。

对于南山村想发展成为旅游景点,村委早已在会上通过气,村民们自然知晓,也知道最近南山村的确来了不少陌生人。

“那些杜鹃花有啥好看的?”村尾的杜九爷,不对,有二级路通后,他家就是村头了,不解地问道。

“九爷,杜鹃花当然好看啦,一开就是一大片,一眼望去红的粉的都有,咱们山上的杜鹃花集中在山顶上,虽然才八亩这么大,可它们聚在一起就显眼了,只是路不好走而已。”杜善薇耐心解释。这次来找杜九爷就是想请他当导游,引领游客上山。

当然,这是提前准备。万一真的有人出钱请导游呢?杜九爷常年上山采草药,对南山村附近大大小小的山几乎了如指掌。

除了他之外,村里还提前和几个熟悉地形的人说好了。

南山村的杜鹃花面积不大,全部长在高达八百米的海拔上,从山脚爬到山顶起码要一个多小时,现在还处于未开发状态,想让游客们找到目的地,那他们就得事先开辟一条小山道,这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所以村民代表大会一结束,村干部就立即召集各个村的男人上山,主要是劈砍出一条比较容易走的小径,要求每户出一名劳动力。

村委在村民眼中还是很有威望的,尽管其他自然村的村民觉得这是在为南山村干活,但想到南山村一旦出名,会有众多游客到来,他们同样获得好处,也就不再计较。

“好吧,我是乡下人,不懂城里人的想法,为了看那几朵花就大老远从市里开车过来,真是看不懂啊。”杜九爷摇摇头,他今年不到六十岁,平时很少看电视新闻,都是听他喜欢的粤剧。

“哎呀,差点忘记问了,三妹,昨天大牛家是不是生了个闺女?”讲完正事,杜善薇刚准备离开,就听到杜九爷询问。

杜善薇不解地点点头。

“生闺女好哇,我就是觉得生闺女比儿子有用多了,你让大牛不要太计较,儿子还可以再生,闺女也要好好对待,大不了多交计生费。你看看,你就很孝顺,你妈折了腿不就是你回来照顾的?要是儿子,他能回来?”杜九爷说到得意处,整个人眉飞色舞。

又来了,又来了!杜善薇暗暗叹了口气,无奈地抿嘴一笑。

“像我,当年一下子生了四个闺女,人人说我要绝户了,让我把闺女送人,我和老婆子不愿意,愣是咬牙自己养了。后来终于得了个儿子,那个时候多难啊,闺女们读书都没有钱交学费,到处去借,不知受了多少白眼!现在好了,村里人谁不羡慕我?嘿嘿,早知道我就多生几个闺女了。”

果然,杜九爷又开始吹嘘他当年的英明神武了。

此时,在大榕树下纳凉的人听不下去了,有人就讽刺道,“你现在是这么说,闺女孝顺,当年你生不出儿子,闺女一个接一个地生,那时你愁得头发都白了,整天唉声叹气的,恨不得天天带着老婆到山上的观音庙去拜。”

他们这里的后山上有一座观音庙,庙很小,族谱上记载是第一代老祖宗带着子孙来到这里后建立的,一百多年过去了,历经风雨,观音庙依旧发挥着作用,只是不知怎么回事,慢慢地就成为附近几个村的村民们来这里求子的庙宇,据说还挺灵验,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有人来上香。

“就是,不要以为我们忘记了,我还没老呢,记性好得很,你第四个闺女出生时,你就在门前的那棵荔枝树下抱头痛哭。”另一个老人接着说道。

“没有!哪有那回事,我对我家闺女一直很好,她们出生我高兴得很。”杜九爷不承认,怒目圆瞪,脸涨得通红。

杜善薇趁着一群老头老太太吵嘴的功夫,赶紧偷偷溜走了。话说,杜九爷最近的确是春风得意,因为他家准备建楼房了,最令村里人羡慕的是,建房的钱全部是他的四个女儿出。

杜善薇倒是觉得这是种善因得善果。九爷当初是穷,是对儿子更好,可他对女儿也没亏待,从小到大除非做错事,否则很少打骂,夫妻俩还全力送女儿们去读书,放话说只要女儿能念书,他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

在当时重男轻女的环境中,他们的举止是比较难得的。

结果,他家女儿长大后,一个读了硕士,现在是市医院工作,一个是本科,在邻省工作,一个是大专,最后一个是幼师中专,都跳出农门,现在嫁人后还会时常给父母生活费。现在她们唯一的弟弟还在上大学,学费和生活费都是姐姐们出的。

杜善薇回家后又和李玉英他们说起杜九爷在与别人吵嘴的事,大家一听,忍不住笑了。

“有时候这种事得看当地的风气,风气好,人就好,风气不好,人心也跟着坏了。”杜庆国总结道,他一边磨着菜刀,一边说道,“像咱们村就不错,有你大爷爷看着,大都是明事理的,这就少了很多乌七八糟的事。”

杜善薇点点头,村子的风气好,有些事情的确容易解决。比如这次,涉及到摊位分配,关键时刻,他们村干部就解决得颇为顺利,调解起来简单,不用花费多大心思就把事情办好了。

要是风气不好,估摸着早就为了摊位的位置争吵起来,不知又会积累多少矛盾!毕竟地方有限,不可能有很大的空间,村民们都是几家的东西合起来卖,还自行商量好价格,就比镇上的价格低一点。

当然,也有可能是大家不看好的缘故。

南山村自认做了充足的准备,比如准备好要卖的东西,把地清洁干净,把家里打扫干净,把村中的美景美食上图编辑好发到朋友圈,并让人请朋友转发,甚至镇政府在知道他们村的打算后,党委书记和镇长都亲自带头转发朋友圈……该做的做了,剩下的只有等待。

在杜善薇他们的忐忑不安中,5月1日终于来临。

这三天假期,对于整个南山村委的人来说无疑是热闹的,是美妙的。第一次,南山村来了这么多客人,第一次,南山村的魅力展现在这么多人面前。无论是遍镶嵌在山谷间、如云蒸霞蔚的杜鹃花,还是鲜美嫩滑的泉水鱼、潺潺流动的溪水、郁郁葱葱的群山……都让人流连忘返。

杜善薇和杜积明等人一整天都在村里看着,就怕发生什么意外。

“大伯,垃圾桶得多买几个了。”刚吃过午饭,杜善薇撑着伞在人群中穿梭,手中提着保温杯来到他们自己设立的“咨询台”,见伞下的杜积明正在喝水,就低声说了一句,说完还看向地面,只见地面上有着零零碎碎的垃圾,而竖立在路边的两个垃圾桶早已积满。

今天来的游客出乎他们的意料,还是比较多的,差不多有两三百人,她还见到部分熟客。

“是得多买几个,现在先用几个竹筐应付,薇薇,你回村委用电脑打印几张写着‘垃圾筐’的白纸出来,我这里先叫人去把垃圾给倒了。”杜积明很快就安排好。

从去年开始,全省就开展轰轰烈烈的“美丽乡村”工程,各村都能有一笔经费,用于购买垃圾桶、建造焚烧炉、聘请保洁员等,南山村也不例外,以前的垃圾是各家自己处理,不是烧了就是自己掩埋掉,现在每人每月上交两元的垃圾费,垃圾就统一有专人处理。

杜善薇应了一声,她倒是不用去村委办公室,直接在家里打印就行,前不久为了方便,她买回一台彩色打印机。

忙完垃圾的事,他们村干部还不能闲着,因为时常会有小状况发生,不是村民听不懂普通话,就是游客一个劲地朝他们抱怨山上的路太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