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媳的秀色田园 第121章

作者:暮夜寒 标签: 现代言情

撇开寡妇的身份不谈,单单这模样,这性情,竟是觉得没有哪里配不上自己的儿子。

在媒婆的主持下,双方当场缔结了婚书,交换了定亲信物。郑家的信物是孟氏家传的玉镯,桑家的信物则是一块玉佛配饰。单从大小和玉质来看,玉镯比玉佛要贵重许多。

要知道这块玉佛品相只是中下品,也花了将近五两银子。当初桑家给长媳于氏的定亲信物,也就一根价值不过三钱的银簪。当然,那会儿桑家的条件不好,那支银簪已经是最能拿出手的东西了。

木氏不想女儿被郑家看低,于是狠心花了大价钱买下了玉佛。只是没能料到郑家的手笔更大,竟然把祖传的玉镯拿出来了。

在孟氏拿出玉镯的时候,桑叶几不可见闻的“咦”了一声。她见过的好东西不知凡几,这玉镯不是她见过的最好的,却也不是庄户人家随随便便就能拿出来的。

得知这是准婆婆祖上传下来的宝贝,桑叶的心情就有些复杂了。

农家媳的秀色田园 第120节

自从知道了郑凛一路成长的经历,桑叶心里就对郑家二老十分膈应。看在郑凛的面子上,在这之前她说服自己会维持表面上的和谐,日后嫁到郑家做到身为人媳的本分。

只是刚才亲眼见过他们对待桓儿的态度,足以看出他们对郑凛这个儿子还是看重的,不论这份看重有多少愧疚的成分,总归发自内心实在教人厌恶不起来。

这一次孟氏把祖传的手镯拿出来当信物,桑叶知道无论真实原因是什么,对方是真把她当未来的儿媳妇看了,不然她一个“寡妇”,给一只银镯子当信物就不错了。

桑家其他人知晓了玉镯的贵重性,对待郑家的态度又热切了几分。

不是桑家人势利眼,他们在意的是郑家二老对女儿(妹妹)的态度。未来的亲家没有嫌弃女儿(妹妹)寡妇的身份,愿意接纳外孙(外甥)不说,还得到如此看重,他们自然就拿出最大的诚意对待郑家二老了。

互换定亲信物后,双方又互换了庚帖。

互换庚帖同样是走过场,就算最后卜卦算出男女双方八字不合,男方也能请专人做法“治一治”,确保日后婚姻和谐。

这两件事情做完,两家算是正式结亲了,只等两家协商好大致日期后,由郑家另外挑黄道吉日定下迎亲的日子,就能过大礼正式办喜事了。

到了正午,郑家二老和媒婆理所应当的留下来吃午饭。

木氏对桑叶说道:“今儿个是你伯父伯母第一次登门,你去厨房露一手,拾掇一桌好饭菜上来。”

桑叶愣了愣,很快就应了下来。跟郑老头和孟氏打了声招呼,就随于氏和刘氏两个嫂子去了厨房。

姑嫂三人离开后,木氏就对孟氏“抱怨”道:“我这闺女不在我跟前长大,除了会洗衣做饭,女红和地里的活计都不熟练,真是愁死人了。”

孟氏哪里听不出木氏的话外音,连忙说道:“不打紧不打紧,日后小叶过门了,我定把她当亲闺女疼,不会让她下地干活。”

原来的两个儿媳妇都很少下地,就连洗衣做饭也是她来做。老大回来后,家里的地更是全部请人种,两个儿媳妇就跟大门里的太太一样。

这老大媳妇儿能洗衣烧饭就很好了,只要她能照顾好老大,今后给老大添个一儿半女,别的一切都好说,她又不是苛待儿媳妇的恶婆婆。

木氏听罢,脸上的笑意加深了几分,感慨的说道:“有你这样的婆婆,当你家的媳妇儿可是有福了。”

孟氏笑着谦虚了几句,心里期待起老大瞧中的媳妇儿能做出啥好饭菜来。

厨房里,桑叶正在配菜,于氏和刘氏给她打下手。

于氏一边洗蒜苗一边问道:“叶儿,娘早上还说不让你下厨,咋又改主意了?”

本来双方定亲,为给男方父母留下好印象,女方会主动下厨烧饭,以示贤惠。

只是桑家不一样,担心郑家看低桑叶,今日早上木氏还提醒桑叶中午不要进厨房,目的就是要让郑家二老知道,她家的闺女金贵的很,日后就算嫁到郑家,也不是给郑家洗衣做饭当老妈子的。

只是谁也没想到木氏临时改变了主意,又让桑叶下厨了。

桑叶隐约知道娘亲改变主意的原因,只是不太确定便摇了摇头说道:“娘这么做有娘的理由,待会儿问问娘就知道了。”

正在切肉的刘氏插了进来,说道:“依我看,娘大概觉得郑家二老不错,就没有必要耍这小心思,才改变主意让叶儿露一手,免得让郑家二老觉得咱家不晓得规矩。”

桑叶正是这样想的,附和道:“二嫂跟我想的一样呢,看来娘是被郑家二老收服了。”

于氏恍然大悟,随即说道:“郑家二老瞧着都是老实人,没想到这么厉害把咱娘都摆平了!叶儿,你以后嫁过去可要小心些,这两人不好对付呀。”

桑叶听的哭笑不得:“大嫂,瞧你说的,好像郑家二老是那扮猪的老虎,能随时吃了我一样。”

见小姑子没有把自己的话放在心上,于氏以一种过来人的语气说道:“有些人面上看着好,内里谁知道是啥样?李老三家的闺女你们知道吧,当初都说她公婆是和气人,她嫁过去有福气,现在呢,还不是让人家磋磨的跟没了魂儿似的。”

被于氏这么一说,原本对郑家二老印象不错的刘氏也有些不确定:“郑家二老应该不会吧,不然这么些年孟伯母也不会被两个儿媳妇压住。”

于氏摇摇头:“谁知道呢,兴许郑家那两个儿媳妇太厉害了,当婆婆的才压不住,所以啊,我让叶儿多留个心眼儿,总归没坏处,毕竟像咱们婆婆这样的还是少数。”

刘氏听的更担心,便也跟着提醒道:“叶儿,听你大嫂的多留个心眼,要是郑家二老真是好的,日后你好好孝敬他们就是,要是表面上装出来的,你也别把他们当咱的爹娘待,面上过的去就行了。”

“嗯,我知道。”知道两个嫂嫂是好意,桑叶便受了:“左右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们究竟是不是装出来的到时也能看出一二,两位嫂嫂不用替我担心。”

于氏和刘氏见小姑子听的进去,便放心里,私心里也希望郑家二老如他们表现出来的那样,不然小姑子带着外甥在郑家,这将来的日子可就糟心了。

这份担忧没有影响到桑叶的发挥,花了一个多时辰做出了十二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这菜还没有端上桌,令人垂涎三尺的味道就传到了堂屋里,让郑老头和孟氏不自觉的咽了咽口水,终于相信准儿媳妇有一手好厨艺了。

有了好菜,这样的好日子自然少不了好酒。女人和小孩没有喝,倒是桑家父子几个轮番上阵,一人敬了郑老头一杯。

要不是郑老头身子骨不好,不能大量饮酒,今儿个少不得要被灌醉一场。即便喝酒不能尽兴,这十几道美味的菜肴也吃的郑家二老十分满足。

在他们看来,能把厨艺练到这种程度可见不是那等好吃懒做的人,这让两老愈发觉得大儿子眼光好,对桑叶的印象又好了几分。

饭后,郑老头和孟氏稍作休息后就提出了告辞。

桑家本想再留一顿晚饭,两人以要去老根叔家看望李庄为由推辞了,还把老根叔作为介绍人的事说了,以免两家的亲事公开后,有人知道两家的儿女不是经媒婆认识的而说三道四。

桑家没料到郑家连这个也想到了,连连道谢后就琢磨着哪天去老根叔家向老根叔道谢。

走出桑家后,媒婆便离开了,郑老头和孟氏便直接去了老根叔家。两人到时,老根叔一家正在墙角处晒太阳。

事实上李庄头上的伤早就好了,就是折断的腿也不妨碍走路了。郑家两口这个时候过来看望,其实有些晚了。

不过老根叔一家不介意这个,毕竟郑凛就能代表他们,还帮了那么大的忙,对于郑家老夫妻就没有什么不好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