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媳的秀色田园 第232章

作者:暮夜寒 标签: 现代言情

如今被嫂嫂妹妹们齐声调笑,她脸上的红晕不减,嘴皮子上下一碰就反击道:“月娘,你要是喜欢你大姐夫这样的,回头我让娘就比着这样的给你找。”

说罢,她笑眯眯的看了眼脸色瞬间红的跟猴子屁股有一比的月娘,又开始怼于氏:“大嫂,你抱怨大哥不够体贴的话,待会儿我就转告给大哥,想必大哥知道了,一定会跟你好好讨教怎样做一个体贴的丈夫。”

她可是不小心听见过大哥大嫂好几次墙角,似乎每次大嫂抱怨大哥什么,过一会儿房间里就有不和谐的声音传出来,第二天大嫂就会晚起一会儿,今日她要是说了实情……嘿嘿!

桑叶笑的不怀好意,轮到刘氏,笑的就更欢畅了:“去年咱们家刚做鲜花酱生意的时候,二哥就说要多攒银子,让二嫂和枣儿过上好日子,不曾想二嫂不曾看重这个,等我告诉二哥你的一片心意,二哥定会好好疼爱二嫂。”

二哥就更不用说了,比大哥会说甜言蜜语,对待二嫂一向比大哥对大嫂体贴,要是让二哥知道二嫂这番剖白,一定会感动的以身相报,完成生命的大和谐,她可是还缺个小侄子呢!

且不提羞臊的没脸见人的月娘,早已成亲多年,对各自丈夫的行事了如指掌的于氏和刘氏也一样羞红了脸。只是她们不知道各自房里的事,被小姑子无意中窥见了一二,之所以红脸纯粹是顺着桑叶的话脑补多了。

以一对三,桑叶完胜!忘形之下,她心情颇好的吹了个口哨,笑嘻嘻的继续切菜。

等三人脸上的热度悄悄降下去,桑叶面前的陶盆已经装满了切好的老酸菜。她们不敢再耽搁,连忙收好各自的心思,继续忙活手头上的事。

姑嫂四个忙活了整整一个时辰,才把所有的食材细切完。接着,桑叶就开始掌勺做菜,厨艺相对好一点的刘氏打下手,月娘就在灶间烧火,于氏则看着几个炉子上炖的汤,时时注意火候,添减炭火。

又是一个时辰过去,所有的菜品全部做好了,没有误了开席的时辰。

农家媳的秀色田园 第230节

等姑嫂四个用托盘将一盘盘菜肴端到堂屋里摆放好的桌子上,这次送聘礼来的郑家人也第一次正式见到即将成为郑家媳妇的桑叶。

为郑家抬送聘礼二十个人,俱是郑家的本家亲戚。这些人的年岁与郑凛相仿,不过他们成婚早,最大的孩子都能下地干活了。

其实真论起来,这些人跟郑凛不是很熟,在这之前,甚至有两个人的名字不能被郑凛完整的叫出来。

这一点倒是不能怪郑凛,在他出生后没多久,就被送到了他师父那里,跟村子同龄的人没有任何交流;回来后没多久,就替郑老头上了战场,连本家的人都没有认全;等他解甲归田,又长年在外面跑,哪里熟的起来。

要不是每年回个几次,他本人又很受人敬重,今儿个怕是抬聘礼的人都找不全。

郑凛的这些本家兄弟没有见过桑叶,只听说她是个带娃的寡妇。原以为这寡妇年纪轻轻的没了丈夫,又要带一个孩子过活,看起来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指不定就是个苦着脸的黄脸婆。

只是这会儿看到了真人,一个个的就呆愣住了,突然有些明白眼光奇高的郑凛为何放着黄花闺女不要,执意要娶一个带娃儿的寡妇了。这瞧着一点也不像嫁过人生过孩子的人,倒是跟他们以前去城里见到过的大家小姐没什么差别。

众人的心里如此想着,面上却没有表露出来,在对上桑叶的目光后,一个个很是和气的笑了笑。这些人都是男子,哪怕跟郑凛是本家兄弟,如今两人还没有成亲,他们也不好随便跟桑叶搭话。

不过,这第一印象无疑是好的,尤其在得知三张桌子上摆放的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全是桑叶亲手做出来的后,一个个直夸郑凛有福气,顺带着恭喜郑家二老,直把二老哄的眉开眼笑。

桑叶做的菜舍得放料,味道自然好的没话说。加上桑家大方,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拿出来的全是好酒,另外有桑树和桑林兄弟俩作陪劝酒,这二十个人吃饱喝足,对桑家上下的印象更好了。

要知道抬着十抬聘礼来桑家前,这些人还私底下嘀咕郑凛人傻钱多,可这劲儿的把自己的那点家底往岳家折腾。如今看到桑家置的席面以及言谈之间流露出来的秉性,就知道人家不差钱,不会贪图郑家的聘礼。

宾主尽欢,到最后这二十个人都有些喝高了。桑家屋子小不方便歇不下这么多人,勉强保持清醒的桑树和桑林就负责把他们送回了上郑村。好在隔的不远,中间也没出什么岔子。

倒是这些人回到家后,趁着一股子酒劲儿在家人面前夸桑家的好,郑凛媳妇儿的好。要是一个两个这么说,旁人笑笑就过去了,结果二十个人全部这么说,原本不信的人也不得不相信了几分,对郑家未过门的媳妇儿又多了几分好奇。

当然,桑家和郑家并不知道这些。趁抬聘礼的人都走了,两家人就坐在一起,开始商量起八月二十八迎亲的细节来。

------题外话------

国庆快乐!

ps: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我答应编辑国庆期间万更,然而第一天就没有做到!好害怕编辑抽我小皮鞭,瑟瑟发抖中…。

第198章 出嫁前夕(一更)

迎亲的日子和时辰特意请人看过,是根据郑凛和桑叶的八字推算出来的吉日吉时。两家通过气后,迎亲的时辰就定在了酉时三刻。至于那天,郑家的迎亲队什么时候出门,就由他们自己决定,只要不误了吉时,早些晚些都没有大碍。

两家人也坐在一起细细的商量了一番,确定没有问题后,郑老头和孟氏就提出了告辞。郑凛没有跟桑叶说上几句话,倒是不想就这么回家,奈何就要成亲了,要准备的事情还有不少,他也只能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送走郑家三口回来,木氏就把院门闩上了,让几个儿子把聘礼箱子打开,把该拣出来的东西拣出来,再把该添置的东西添进去,到时候全部作为桑叶的嫁妆,在迎亲那天一道抬到郑家去。

兄弟几个把十抬嫁妆上的红绸一一解开,然后打开了第一抬聘礼。通常第一抬聘礼就是茶,郑家送来的也确实是茶,却是整整十盒包装十分讲究的茶。

庄户人家不兴喝茶,要是家里来了客人,冲一碗糖水就极好。像茶这种东西,又贵又不实用,也就是在婚嫁的时候会用到,一般是男方家去茶庄里买个二两,用油纸包好放到聘礼中意思意思,没有人介意是多是少,品质怎么样。

当然,茶在庄户人家眼里,本身就是十分上档次的东西,没有人会嫌多。如今郑家送来了整整十盒,全部用大红色的描花瓷瓮装好,单看这点就知道这茶不便宜,跟油纸包的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唉呀妈呀,这么多茶,咱家就是天天喝也得喝到后年去了吧?”桑林激动地搓了搓手,抱出一个瓷瓮小心翼翼的揭开盖子,顿时一股清幽的茶香就钻到了鼻孔里。

桑林眼睛一亮,捻起一片茶叶就丢进嘴里:“好茶,比我在方家铺子里喝过的碧螺春还香。”

这段日子跟着方家的掌柜学做生意,桑林也算是见过世面了。方家铺子里用来招待贵客的茶叶不说是极品,也是算的上的好茶了,通常一斤茶就够普通人家一年的花用了。

如今郑家送来的茶比这个还要好,价格肯定更高。这十个瓷瓮里的茶,俱是半斤装,加起来就是五斤重,少说也要二十两银子。

一听这些茶值这么多的银子,木氏当即夺过二儿子手里的瓷瓮,将其密封完整重新放到了箱子里,还不忘警告两眼放光的盯着这些茶的老伴儿儿子:“这些茶咱们就留一半,剩下的一半就等小叶回门,就当回礼退回去,你们可不准乱糟蹋了。”

按习俗,这些茶礼全部归桑家,要是一盒两盒的,木氏肯定心安理得的留下来,这整整十盒她就不好意思全留下了。再说了留下来,自家一时半会儿也喝不完,放着长霉不是白白浪费么?

想到这一点,木氏就忍不住肉疼:“阿凛这孩子也是个没算计的,这银子又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就这么个用法儿再厚的家底也顶不住啊!”

说罢,她又特意对女儿嘱咐道:“等你嫁过去了,阿凛要是让你当家你就当着,要是没提这茬儿你就盯着他,别让他大手大脚的乱花钱,以后有了孩子,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前面半句话,桑叶十分赞同,不住的点头应是,等听到后面半句话,她一脸懵逼:“娘,都还没成亲呢您就把孩子都扯上了,您老想的可真远!”

木氏丝毫不觉得自己哪里说错了,见女儿这么说就反驳道:“娘哪里想远了?桓儿都这么大了又不耽搁你生娃,阿凛的年纪也不小了,你要是一嫁过去就能怀上,那才是天大的喜事。”

桑叶头疼了,知道跟娘亲说不通,索性转移话题指着面前的十口大箱子说道:“郑大哥不傻,做事不会没有成算,再说这些聘礼有一半是伯母准备的,怕是让店家忽悠了才买下这么多茶,您真的不用担心郑大哥会败光家底,把您女儿我给饿死。”

木氏不知道这十抬聘礼有一半是孟氏置下的,听女儿这么说就语重心长的说道:“你孟伯母忍没有坏心,就是性子软了些容易让人糊弄,以后你就从旁看着些,瞧着哪里不妥当又不好直接跟她说,你就跟阿凛说,他们母子之间就没啥不好开口的。”

知道娘亲这是借机传授婆媳相处之道,桑叶没有相关的经验听的格外认真,且细细的琢磨过后,觉得娘亲说的确实有道理,便默默地记在了心里:“嗯嗯,您说的我都记着,放心吧!”

接着,桑林等人在木氏的示意下,一一打开了剩下的九口大箱子。

其中有五个箱子里装的是点心、糖、酒、果品等,这些东西十分实用,尤其是酒,满满三口箱子,等迎亲那天用来待客都尽够了。其他几样也是如此,桑家几乎不用再另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