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荷举 第8章

作者:桃籽儿 标签: 破镜重圆 励志人生 现代言情

  沈西泠那时其实很舍不得父亲。她已经快一个月没有见过他了,她很想吃父亲做的菜,很想听父亲说的故事,今天下了雪,她第一次见到下雪,她还想和父亲一起去院子里玩雪、听父亲念与雪有关的诗文。

  可是她没有挽留父亲,她只是沉默着替母亲送父亲走。

  那天父亲很不寻常,他走的时候似乎非常悲伤,蹲下来将她很紧地抱在怀里,摸着她的头发不停地叫她的小名儿:“文文……”

  父亲好像哭了,又好像没有。

  沈西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那天父亲走出柴门时步履似乎有些踉跄,他的背影在漫天风雪里渐渐远去,直到她再也看不见父亲的一点影子。

  次日,她和母亲的小院儿闯进了许多持刀穿甲的士兵。

  她很害怕,因为上一次有人如此蛮横地闯入的时候,是父亲的那位夫人带着人来的,她们侮辱母亲,还打了她们。她怕那一切再发生,却又隐约觉得这一次说不得还不像上次那样简单。

  母亲却似乎早有准备,她穿得整洁而体面,紧紧地拉着沈西泠的手。

  她们被关押进了大牢。

  与她们一同被关的还有许多她不认识的人,几乎都姓沈。这些人中有男也有女,分在不同的牢房内,沈西泠想知道她父亲是不是也在其中,她向旁人打听,才晓得她们被关押的地方叫作尚方狱,而她的父亲不在这里,他被关押在据说更为阴森可怕的廷尉法狱。

  她在牢狱之中知道了关于父亲的许多事情,细数起来恐怕比她以往十一年加起来都要更多些。那些人说她的父亲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主君,他对外贪婪成性、草菅人命,将百万之巨的资财敛入自己的口袋,对内又不能约束族人、匡正子弟,致使沈氏百年世家朝夕间毁于一旦。沈西泠不知道百万之巨是个什么分量,需要母亲当掉多少支钗子才能换来,她只晓得所有人都在骂她的父亲,骂一个那样温和敦厚的人。

  她与牢狱内的所有人争执,母亲却阻拦她。那个时候母亲其实已经病得很重,牢狱内阴湿,那一年建康又格外寒冷,母亲在牢里染了病,却隐瞒着不让她知道。她那个时候也很不成器,每天似乎只知道哭,母亲便只抱着她,对她说:“文文乖,文文再睡一会儿……”

  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过了多久,或许有半个月,或许有一个月,也或许只有短短的四五天,沈西泠如今已经记不确切了,唯一记得的是,后来的某一天,有人来救她们。

  她和母亲被狱官叫了出去,那些天时常有人被这么带出去,多是一些男子,也不知是被叫去做什么,只是回来的时候便满身血污。她以为她和母亲也会如此,没想到那狱官却将她们悄悄带出去放了,一个带刀的游侠接应了她们,要带着她们出城逃亡。

  那游侠自称是父亲安排来救她们的,沈西泠听了这个消息后快乐得不能自已,她想父亲既然能做出这样的安排,想来他们一家人终究能有团聚的时候,便问那个游侠:“我父亲何时能来寻我们?”

  那游侠含糊地说“大人自有安排”,她抬头困惑地去看母亲,母亲却只是对她微笑,眼中有她那时尚且看不懂的哀色。

  游侠要带她们立刻出城,只是那时母亲已经病得极重,她在牢中受了很多罪,已经神智不清无法行走,那游侠见状也只得停留片刻为她母亲抓药,而就是这一个停留,让一切都乱了套。

  她父亲就算手眼通天,尚方狱内平白少了两个人的事也决然无法隐瞒太久,何况那时父亲已经失势。事情被揭破后官兵即在城中大肆搜捕,那游侠见状不妙,心知无法在城中继续停留,便意图趁夜带她们母女出城。

  原本守城的官兵已经被父亲的人买通,但搜捕令一出此事便生出变数,建康城的所有城门都添了许多官兵,持刀佩甲,再难浑水摸鱼。可那游侠事先不知事情生此大变,遂在城门前被官兵拦住,几番盘问后便发现他们三人可疑,立时便要锁拿。

  沈西泠那时其实也已染上风寒,只是母亲病得太重,她也已经无暇顾及自身。她不过是靠一股能一家团聚的妄念顶着,当那游侠当着她的面被官兵锁拿之时,她的希望便忽然破灭了。

  那是一个令她多年梦魇的场面:母亲昏厥在她怀里,她是那样瘦、那样轻,父亲一只手便能将她抱起来,可是那时候却压得年幼的沈西泠喘不过气来。她跪倒在地上,眼睁睁看着那位来救她们的游侠与守城的甲士们殊死搏杀,却被那么多人轻易地击倒,他被他们反锁着胳膊按在地上,脸陷入脏污的泥土里,看向她的眼神中充满愧疚与绝望。

  她的眼眶和呼吸全都滚烫,眼前天旋地转光怪陆离,她恍惚间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地、也不知道周遭发生了什么。她想她也许只是做了一场噩梦,等她醒过来的时候母亲还是好好的,父亲也来了,会将她上回想要的那个草编的小蚱蜢送给她。

  可是那个时候却下起雪。

  建康城十数年不曾下过雪了,那一年的冬天却一连下了好几场,冰冷的雪花落在她脸上,将她一切妄想都了断干净,她眼前父亲与母亲执手相携的样子像春江花月一样变成泡影匆匆褪去,眼前只剩下一场皑皑的大雪,耳边的一切声息也忽然消弭,明明那时她身边那样嘈杂,在她听来却仿佛是一片死寂。

  就在那片死寂里,她恍惚听到一阵铜铃声。

  舆轮徐动,自长街那头驶来一辆马车,香木车身,四角缀着铜铃,窗牖被一帘绉纱遮挡,看不见车中坐的人。拉车的两匹马高大健壮,马蹄踏在尚未积起的、极薄的雪上,鼻中打出响啼、喷出白气,在雪夜发出低低的嘶鸣。

  即便在建康这等天下至为繁华之地,如此华贵的马车也并不多见。沈西泠曾见过这样的马车,是两年前上元观灯时父亲带她坐的。那是她第一次坐马车,还是如此华贵的马车,自然十分新奇欢喜,她父亲见她那样高兴,不知为何却神色忧伤,对她说了好多声“文文,对不起”。

  她至今都不晓得那时父亲为何要对她抱歉,只是此时此刻却生了臆想,以为是父亲来了,那帘子一挑开她温和而高大的父亲便会从车中走下来,将母亲和她都带回家去。他会请最好的大夫为母亲看病,会做一大桌子好吃的饭菜来安慰她们,她一定会吃得特别香,母亲会笑得特别温柔。

  可那时她只听到那一帘绉纱后传来一个淡漠的声音,是那马车的主人在问他的家仆:“外头何事?”

  他的家仆躬身回答道:“公子,正是风荷苑的那几个罪奴,被军爷扣了。”

  “哦?”那人的语气微微挑起来,“抓住了?”

  他的家奴应声,随后恭敬地为他挑开了车帘,他便从车中缓步走出。

  那就是沈西泠与齐婴的初见。

第13章 缘起(2)

  尽管沈西泠此后一生都在庆幸那时那刻能与齐婴相遇,但平心而论,那并不是一个体面的相逢:彼时她正以平生最狼狈的姿态跪跌在雪地里,她的母亲满身病痛地在她怀中昏迷不醒,而那人披着裘衣从华贵的马车中缓步走了出来,走到她身边居高临下地看了她一眼。

  那是极淡漠而平静的一瞥,随后她就听见他说:“嗯,确是这几人。”

  沈西泠那时候不晓得她眼前这人是谁、也听不懂他的话,只是见到那些守城的卫兵恭敬地向他行礼,向他询问她们的来历。

  他并未回答,神情看上去难辨喜怒,令那士兵十分惶恐。他的家奴代为言道:“这几人乃我们公子风荷苑的罪奴,犯了事要被逐去庄子上做苦役,不料却胆大包天趁夜私逃,幸而被军爷逮住,免了我家公子再费工夫,倒要多谢你。”

  那士兵闻言连称不敢,神情却又有些犹疑,恭敬地道:“齐大人有所不知,今夜尚方狱有两名逃犯,正是一双母女,我等奉命缉拿,这几人恐还要带回去问话。”

  齐婴仍未说话,又听那家奴道:“军爷倒是说笑了,我家公子亲眼瞧过,怎还会有错?军爷将这几个罪奴还与我们,只一心抓逃犯去也就是了。”

  那士兵神色极为难,一面谨慎地看着齐婴的脸色,一面同那家奴道:“我等有命在身,实在不好草率行事,恳请大人容我等将这几人带回廷尉问话,若果真是大人府上逃奴,我等自会送回府上绝无二话,也请大人不要为难。”

  雪下得渐渐大起来,齐婴抬头看看天色,又朝那士兵望了一眼,终于开口说:“廷尉乃陆大人辖下,你便回他,说这几个逃奴今夜是我带走的。若陆大人责问,我明日亲自去廷尉分说,如何?”

  他句尾的那声“如何”说得不扬不抑,明明是询问的语气,可却又有种不由分说的力道,那士兵感到他已有不快,遂连忙告罪躬身,回:“是。”

  他点了点头,轻轻拂去肩上的几点落雪,对那家奴说:“此事既了,回吧。”

  沈西泠当着所有人的面被他带出了城。他的家奴叫人替她背着母亲,另将那名游侠也捎上,但等到了建康城外的树林里便又将他放了。

  林中凄冷,那游侠惊疑不定,朝马车中的人抱了抱拳,说:“我受命要保夫人与小姐无虞,如今二位尚未安置,我怎可离去?”

  沈西泠站在车外,仍不可闻那人答话,只听他的家奴说:“此事我家公子既然管了,便定然会将事事都安排妥当,侠士大可放心。”语罢朝林深处一指,众人才看见那片林中树木掩映处藏了另外一辆马车,车边隐约站了个人,夜雪之中看得不甚真切。

  沈西泠那时犹在梦中,她不知道他是谁、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救她,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她的眼神有些许涣散,神志也不大清楚,只感到腊月的寒风吹透了她单薄的衣衫,她感觉很冷,比往年冬日里家里缺炭火时还要更加的冷。

  她冷得四肢都已经僵硬,可当她身旁那人的仆役背着她母亲朝另外那辆藏于林间的马车走去时,她还是不安地挣扎起来、唯恐与母亲分离。那仆役却脚步不停,她便用僵冷的腿脚跌跌撞撞地去追,因被冻得腿脚不大灵便,于是又被林间的石头绊倒狠狠摔在了地上,沾了满身和着雪水的污泥。

  她在那种深入骨髓的寒冷里忽然怨憎起自己的无力,就像以往她看着病弱的母亲躺在病榻上时一般无力。她并不疼,或者说那个时候她已经感觉不到疼,只是无边无际的悲苦忽然将她没顶,比在牢狱之中时更加强烈。

  那时她似乎听到一声叹息,木然侧头去看,见是那人从马车中走了出来。她一直笔直地、毫不躲闪地看着他,看着他一步一步朝她走过来,直到半蹲在她身侧,将他那华贵且干净的裘衣披在了她的身上。

  他的裘衣华贵而温暖,将风雪严严实实地挡住,隐约还带着他的体温,有淡淡的甘松香。

  “别怕。”

  他亲自为她将裘衣的带子系上,声音显得寡淡:“他们只是送你母亲去车上休息。”

  沈西泠木然地没有反应,他瞧了她一眼,伸手将她从地上带了起来。

  她一夜惊惶奔忙,如今又在病中,腿脚发软站立不住,他扶了她一下,见她身子打晃,又瞧了一眼她苍白的脸色,遂将她打横抱到车桁上坐着,那怀抱宽大且暖和,甘松香将她围绕。林中夜雪堆积,地上隐隐泛着莹白的雪光,照出那男子的面容来,沈西泠这才真正看清了他的脸。

  那是一个极为英俊的男子。

  齐二公子才名太盛、出身又太显赫,以至于世人口口相传之时竟忽略了他的容貌,实则他生了一双极漂亮的凤目,眸色玄黑如翻墨,眼神深邃又安稳,映着一地雪光和狼狈不堪的少女,显得淡漠却悲悯。那时他峨冠宽袍站在车桁旁,身后是一场建康城数十年不遇的大雪,偶有雪片落在他的眉梢眼角,更衬得他气度高华,见到那光景的人便能晓得,所谓江左世家之典范,究竟是怎样一番气象。

  那时他低头看着沈西泠的神情很复杂,脸色淡漠显得疏远,而那双漂亮的凤目里却又隐约有些悲悯之色,令沈西泠一时有些想哭。但她没哭,她忍着眼泪和恐惧,微不可察地颤抖着问他:“……你是谁?”

  他可能以为她冷,便伸手将披在她身上的裘衣紧了紧,却引来她更明显的瑟缩,于是他的手顿了顿又收了回去,答:“我是齐婴。”

  齐婴。

  沈西泠曾听说过这个名字,传闻中他是当年梁皇亲笔所点的少年榜眼、是江左世家所推重的齐二公子,还是如今刚及弱冠便身居高位的大梁枢密院副使。只是她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和这个人扯上干系,更没有想过他会救她。

  她的手紧紧攥着他为她披上的裘衣,问:“你为什么救我们?”

  他站在车篷之外,身上已经落了许多雪片,但看起来丝毫不见狼狈。听得她这么问,他沉吟了片刻,像是想起了什么往事,随后淡淡地答:“你父亲,算是我的世叔。”

  他惜字如金,沈西泠却想知道更多,一听他提及父亲,一双眼便几不可察地亮了亮,立刻拉住他的袖子问道:“父亲、父亲还好吗?他会来找我们吗?”

  她那时还小,不像长大后那样美貌惊人,但在那个雪夜闻得父亲消息时,一双眼睛却明亮得惊人,一只玉白的小手紧紧攥着他的袖口,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浮木,那眼中孤注一掷的亮光令人长长久久都记在心间。

  可她的那句疑问齐婴却没答,他只是朝那辆马车指了指,对她说:“坐上那辆马车去琅琊,那是你母亲的故家,你们去了那里,你父亲便能安心了。”

  沈西泠从未听母亲提过娘家之事,此时也无心追究,只拉扯住他的袖子,继续追问父亲的境况,他低头望了她一眼,仍未答,又说:“驾车的人名叫白松、是我的亲随,他会亲自送你们去琅琊安顿。若有所需,皆可遣他去办。”

  他话音刚落,沈西泠便见到方才站在那辆马车边的人影开始朝他们这边走来,近了一看才知道那是一个年轻的男子,一身黑衣,身量极高,双手抱剑,左眉中间有一道不深不浅的伤疤。

  那人走过来时皱着眉,因为眉间的那道伤疤而显得有些凶煞,二话不说便将她从车桁上抱下来,拉着她将她带往另一辆马车。沈西泠拼命挣扎不愿随他走,她还有很多话要问齐婴,但白松的力道很大,她却不过是个年仅十一岁的女童,被他拉扯得毫无还手之力。她一边被他拽走,一边频频回过头看向齐婴,那个男子还站在原地,衣衫单薄地立在雪中,也正朝她看来。

  她忽然惊惶起来,大声地问他:“我父亲……我还能再见到父亲吗?”

  隔得渐远,她开始看不清齐婴的神情,不晓得他那时是不是在可怜她,只听到他沉静而显淡漠的声音穿风过雪落入她耳里。他说:“你父亲为救你们付出了许多代价,若你不想他的心血荒废,便要记得你只是你母亲的女儿,从不曾有过什么父亲。”

  他的话刚刚说完她便被白松塞进了北去的马车。

  建康城那场十数年不遇的大雪、以及那场大雪中她第一次见到的男子,便突兀地,从她眼前消失了。

第14章 琅琊

  从建康前往琅琊,一路上那女童都很安静。

  白松很少同她说话,他原本就性情冷漠,不大耐烦在这样的大冷天跑这么一趟,路上除非必要,他从未与她搭话。

  这个女童倒是懂事,大约也晓得他不耐烦,便从不多麻烦他。只除了刚从建康离开时求他为她母亲找一个大夫,其余便再也没有别的事了。

  她也不哭,白松每次进车内给她们送饭食的时候都只见到她缩成小小的一团窝在车角,公子给她的裘衣被她盖在她依然昏迷的母亲身上,她只用一只手扯着那件裘衣的衣角。她很为她的母亲心焦,自己也生了病,虽然大夫看过以后好了一些,但她看上去还是很憔悴。可纵然她如此不适,每回他进来送饭食的时候她还是会文文静静地对他说一句“有劳”,即便他其实并没有什么好脸色给她,她也没有因此而废礼。

  白松那时已经知道她是计相的私生女,原本略有鄙薄之意,但后来又想沈氏不愧世家之名,确将儿女教养得……还不错。

  他们本可以就这样一路相安无事到琅琊,直到那一夜,她母亲病逝。

  白松其实并不很意外,当初他在建康城外的深林里第一回 见到她母亲的时候便觉得她命不久矣,后来那大夫也暗示过他这个意思,但他考虑了一番最终并没有告诉沈西泠,一来他怕麻烦,唯恐这小孩儿知晓了后会哭闹,二来他也有些怜悯她,她既然无能为力,又何必让她早早伤心。

  她母亲病逝的那一夜,她终于是哭了。

  那一夜他们连夜赶路,白松坐在车外听着官道上阵阵的马蹄声,却遮掩不住他身后那女童绝望的悲鸣。白松那时候其实晓得,他就算给她找来宫里的太医也于事无补了,但他不知道为什么还是为她找了大夫,而大夫终于来的时候,她母亲的尸身已经冷了。

  白松平生其实见过许多惨烈的场面,他是齐婴的私臣,在他身边见多了生死之事,比沈西泠际遇更不幸的人他并非没有见过,但他从来没有动过恻隐之心。就偏偏是沈西泠让他觉得怜悯,也许是因为那一年她才十一岁,也许是因为她文文静静说“有劳”时的眼神很是干净,也许并没有什么原因,他只是脑子坏了,所以才想帮她。

  他为她的母亲寻了一副上好的棺木,她母亲入棺的那天,她已经不再哭了。她脸色病态的苍白,伏在母亲的棺木旁神色呆滞,哭得红肿的眼睛毫无神采,白松甚至觉得她其实也已经死了,只剩一个皮囊还留在这里罢了。

  他想了想,在她身边蹲下,第一次主动跟她说了一句话:“马上就到琅琊了,等到了家,便让你的亲人为你母亲办一场丧事。”

  她不知道是听见了还是没听见,好半晌都没有什么反应,白松难得的有耐心,又等了很久才听那女童抱着棺木呢喃:“我的……亲人?”

  她撑起瘦弱的身子,仰头看着他问:“我还有亲人么?”

  白松听说她母亲是琅琊人士,母家在当地也算殷实,想来还有亲族在,于是对她点了点头,又说:“入土为安,赶快上路吧。”

  听到“入土为安”这四个字的时候,沈西泠的眼神有些摇晃,白松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只是又等了很久,看到她点了点头。

  沈西泠母亲的娘家姓韦,的确在琅琊,在当地的确算殷实,也的确还有亲族在,但沈西泠的外祖父和外祖母那时都已经不在人世,如今的韦氏是她的大舅舅掌家,此外她还有两个舅舅和一个姨母。

  她是独自一个人进韦家的,白松驾车把她送到门口后就离开了。她孑然一身来到这个陌生的府宅,所拥有的仅仅是一副她母亲的棺椁,以及一件那人留给她的长裘。

  当她带着母亲的棺椁跪在这些素昧谋面的亲人面前时,这一路上她对“亲人”二字的一些幻想便开始慢慢消褪了,因为舅舅和舅母们看着她的脸色绝算不上好,看向她母亲棺椁的眼神中更看不出什么悲色。

  她那时候心里其实很害怕,她虽然出身卑微,小时候的日子又过得颇艰辛,但是母亲很爱护她,父亲虽然不常能见到,但也很疼爱她,除了家中清贫以外,她也并没有吃过什么苦。她其实很不喜欢此时此刻的这种感觉,孤身一人面对一切,她想念母亲、想念父亲,可是她的母亲已经永远离开了她,而父亲也不知能否再见到。

  她跪在堂下,请求各位舅舅舅母帮她为母亲下葬。

上一篇:初恋暗号

下一篇:烈焰吻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