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继承博物馆 第14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爽文 时代奇缘 玄幻仙侠

  回去的路上无人机飞在前头给他们当照明灯,贴心地照亮他们回博物馆的路。

  不愧是新手大礼包出的宝贝,性能稳定,电池持久,操作方便,功能还特别多!

  吴普很是遗憾地多瞅了无人机两眼。

  系统察觉吴普没想什么好事,忍不住再一次警告:【系统发放的仪器一旦被拆解将会启动自毁程序,宿主请勿尝试。】

  【这个你已经提醒过了,我们之间难道就没有一点点信任吗?】吴普痛心疾首地谴责。

  【叮,宿主要求检测信任值……】

  【正在检测中……】

  【叮,检测结束,系统与宿主之间信任值为0。】

  吴普:“…………”

  他怀疑这个系统产生了自我意识,并且有证据!

  不管怎么样,吴普总算把目光从无人机上收回。

  有无人机在前面开路,两人顺利回到博物馆。

  “吃饱了没?”吴普边把车停到一边边询问。

  “没。”苏轼如实回答。

  作为一个名留青史的吃货,只吃刚才那点烧壳子是不可能吃饱的。

  何况他还惦记着下午和吴普去扫荡的那堆食材。

  吴普和他商量过接下来的直播安排:玩食材辨认游戏顺便把它们吃掉。

  苏轼对此非常期待。

  一来是想了解到底有哪些食材辛辛苦苦漂洋过海来到他们餐桌上。

  二来自然是不辜负它们深深的爱意、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尝尝他们的味道!

  这是一个吃货应尽的本分!

  两人又一次来到厨房,吴普清空桌子把白天买回来的蔬菜水果摆到桌子上。

  吴普的审美很不错,分明只是十分随意地把袋口敞开拿到桌上,那一袋袋蔬菜水果在无人机镜头里却呈现出极佳的色彩搭配效果。

  瞧着像极了一幅色泽艳丽的油画。

  苏轼站在桌前也觉得这幅“画”很好看,看起来让人……更想吃了。

  吴普领着苏轼来到主食区,笑眯眯地让苏轼在里头找出玉米。

  他顺便给苏轼介绍了一番玉米的来历,说这种作物约莫在明朝中叶传入华夏,并且在明朝末年已经遍布全国十来个省份。

  玉米的特点是耐旱耐寒、成熟快产量高,且储存起来非常方便。

  它颜色丰富,最常见的是白玉米和黄玉米。

  一般来说白玉米香糯,黄玉米爽甜,各有特色,都很好吃。

  苏轼看着一堆或脱了壳或还很新鲜的五谷杂粮,有点迷茫。

  好在他既然是个吃货,自然不会五谷不分,先排除掉他已经认识的大麦小麦水稻小米高粱,剩下的可以当主食的东西不多了。

  他的目光很快被几根新鲜的玉米棒子吸引住了。

  苏轼拿起来剥开一看,果然瞧见上头齐齐整整排列着的玉米粒。

  这玉米新鲜得很,没煮熟没晒干,明显刚掰下来不久,水分非常充足。

  苏轼手痒地从上头抠出颗玉米粒送进嘴里,只觉生吃也鲜甜得很!

  “一定是这个!”苏轼笃定地表示自己猜出来了。

  吴普表示他猜对了,拿了几根玉米放进锅里煮,剩下的则是留着榨汁。

  他继续让苏轼辨认甘薯、土豆,顺势把它们传入中国的过程和时间点都介绍了一遍,才转向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

  两人把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蔬菜水果都认完了,吴普才带着苏轼玩榨汁机。

  这么多的蔬菜水果,一会可以拿来榨蔬菜汁水果汁喝,喝不完的还用来能做冰淇淋。

  苏轼闻言兴致更高,兴高采烈地捋起袖子和吴普一起忙活起来。

  两个人分工合作地忙活起来。

  与此同时,吴爸吴妈正在家中享受难得的假期。

  吴妈暑假本来要回学校给准高三生补课,结果最近接到通知说有家长举报学校占用暑假,她也被迫放假了。

  吴妈拿出眼镜,边看着直播间边和吴爸讨论:“这又是儿子什么时候交的朋友?”

  吴爸已经蹲直播间两天了,给吴妈介绍起来:“听说是个演员,花钱请来造势的。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既要会脚踏实地办事,也要会宣传自己,你闷头做事不吭声,那只能勤勤恳恳当一辈子的老黄牛。”他还给吴妈举了个例子,“我们宣传口那小伙子就是因为把网上这一套玩得很溜才被特招进来的。”

  吴妈和学生接触得多,本身就不是那种和时代脱节的人。

  她刚才看不少人都在讨论吴普科普的内容,觉得这个模式还挺不错。

  吴妈说:“演得还挺像那么一回事,回头我问问他能不能让这个演员把课本上的东坡词唱一唱,以后我上课拿来当教学视频。”

  吴爸摇头:“那不知要不要加钱。我看这博物馆大是大,可里头很多地方都破破烂烂的,接下来花钱的地方多得很,也不晓得他手头的钱能支撑多久。”

  吴妈一想也对,说道:“那我一会先问问儿子,实在不行就算了。”

  另一边,吴普和苏轼先是试着捣鼓榨汁机和冰淇淋机(除了苏轼很想把辣椒和苦瓜混在一起榨汁之外都很顺利),接着就开始吃吃喝喝喝喝吃吃。

  最后觉得没有肉还是吃不饱,又随意地片了些薄薄的肉片架起烧烤架烤了吃,直接把科普直播间变成了吃货直播间。

  直播间的观众们简直又爱又恨。

  爱的是他们吃吃喝喝兼闲聊的氛围轻松愉快,她们上了一天班回来挂在直播间里感觉很放松。

  恨的是这都大晚上了,他们还在那吃烤肉吃冰淇淋,这是人干的事吗?

  考虑过喝水都会胖的易胖体质人士的感受吗?

  真是太过分了!

  呜呜呜好饿,好想吃香喷喷的烤肉好想吃奶香味十足的冰淇淋。

  等摆上桌的东西被吃得七七八八,吴普似乎才想起自己还在直播。

  吴普看了眼直播间的情况,发现白天平台一哥的推荐还在持续发酵。

  直播间的粉丝数已经涨到了二十万,目前在线人数也有好几万。

  对于一个刚开没几天的直播间来说,这样的人气是很不可思议的。

  吴普也没想到他们吃吃喝喝期间还有这么多人在看。

  他在直播间里敲出“下播了”三个字,就毫不犹豫地把直播间关了刷碗去。

  没等吴普忙活完,吴妈就打电话来问苏轼的事。

  “您刚才在看直播?”吴普边刷碗边和吴妈闲扯。

  “在看,你现在还挺火,我和你爸出去散个步,都有不少老朋友拦下我们说在网上看到你和那位‘东坡先生’了。”吴妈说道。

  吴普笑了起来。

  这就是老城区的特点,左邻右里都熟悉得很,有点风吹草动就能传遍整条街。

  吴妈也没绕弯子,直说是看了半天直播感觉这种寓教于乐的模式挺好,想问问吴普能不能让苏轼会不会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

  吴普想了想,苏轼这会儿还没写“大江东去”来着,让人现在唱有点为难人了。

  吴普也很好奇苏轼会不会唱,于是挂了吴妈的电话后就问陪着自己刷盘子的苏轼:“听说你们那会儿对着词牌名填出来的词,都是可以直接唱的,你会唱《水调歌头》吗?”

  苏轼说道:“会,就是和你们那首《但愿人长久》不太一样。”

  说实话,看着一千多年后还有这么多人喜欢自己的词,苏轼心里挺高兴的。

  他还准备去拜读一下和自己合称“苏辛”和豪放派词人都写了什么。

  也不知辛弃疾写的词对不对自己胃口。

  “要不我给你弄个古琴或者琵琶,到时你用你们的唱法给唱唱看。”吴普给苏轼讲了讲自家老妈的想法,说是想拿来当教学素材,以后说不准能让千千万万学子都听听看。

  苏轼说道:“我倒是没问题,就怕我唱了他们也听不懂。”

  吴普笑道:“听不懂也没关系,就图个感觉。人一旦对某样东西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自发地去了解相关的东西,比逼着学生为了成绩去死记硬背强多了。”

  苏轼答应下来:“那你找把琴吧,我琴弹得还可以。”

  两人商定了弹唱的事,吴普就开始托人找合用的古琴。

  怎么说都是苏东坡自弹自唱的珍贵画面,可不能草率!

  吴普问了一圈,还真问到一把颇为适合弹《水调歌头》的琴。

  只不过那琴的主人不打算卖琴,只愿意借给自己认可的人。

  想要借琴,得先入琴主人的眼。

  吴普询问苏轼的意见:“正好约好过两天去取画,要不我们预约一下去百琴堂玩玩,看看能不能借到百琴堂那把‘奔雷’?”

  百琴堂是一位爱琴人士一手建起来的,里头仿制了近百架古代名琴,也有许多改良的新琴。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百琴堂主人手头那把“奔雷”。

  据传这把琴声音清透而有古韵,可惜四十年来仅有三个人能把它借出来弹奏,而那三个人如今都称得上是当世名家!

  苏轼最爱热闹,他觉得这种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的玩法非常有趣,兴致勃勃地说道:“那我就更感兴趣了。”

  既然苏轼自己乐意,吴普也就和百琴堂那边约好两天后过去接受“奔雷”挑战。

  这事儿成不成都随意,苏轼又不是接受不了失败的人。

  定好两天后的行程,吴普没再特意安排接下来两天的直播内容。

  大伙还得工作,他不能天天扔王炸,有张有弛才是最好的节奏。

  两人各自回房,吴普才开始查看今天积攒下来的科普值。

  这些科普值是观众每次获得新知识、产生“学到了”的想法时都能产生的。

  也就是说就算逮着一个人猛刷,也能源源不断地刷出来。

  昨天吴普那么一点少得可怜的粉丝,也弄到了一万科普值,今天直播了那么久收获自然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