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犯太岁,唯有嫡女福星高照 第129章

作者:檀晓 标签: 玄幻仙侠

第247章 白凤城里最帅的崽

  沈大老爷的脸上如四季飘过。

  这就是他的女儿,不,这是他的债主!

  可这又能怪谁呢,但凡女儿小时候,他这个当爹的给女儿多一点关心,也不会有今日的局面。

  沈大老爷看着沈凝,嘴唇翕翕,却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老太太看得着急:“不就是一座庄子吗?她出嫁的时候也要给,早是给,晚了也是给,你现在给她又何妨?”

  啥?出嫁时也要给?

  沈大老爷郁闷了,虽说这庄子的出息算在公中,可庄子是他的,是他的东西,谁还会嫌自己的东西多吗?

  他是从没想过,要把这庄子给沈凝当嫁妆。

  即使假周睿商议婚期时,沈大老爷也没有想过。

  可现在听老太太的语气,倒好像这庄子原本就是沈凝的,他这个真正的主人,只是暂管而已。

  沈大老爷心塞了。

  沈凝有意无意地,把手里药瓶子晃了晃,里面的仙丹叮咚作响,在沈大老爷听来宛若仙泉自灵石中涌出,这哪里是药瓶子的声音,这是天籁!

  想到自己那中断的仕途,那些年的悬梁刺股,沈大老爷终究还是选择了仙丹!

  “好,为父就把那座庄子送给你,将来给你当嫁妆吧,一会儿就把鱼鳞册拿给你。”

  沈凝:“好,一手地契一手给药,不过,能不能药到病除我就不知道了,如果不管用,你去找白老太太。”

  沈大老爷更心塞了,这是怕他出尔反尔吗?这女儿,对他这个亲爹,连最基本的信任也没有了。

  老太太冷哼一声,你现在才知道啊。

  “行了,祖母做中人,凝儿就把仙丹给你爹,若是他硬扣着庄子不肯给,祖母饶不了他。”

  沈大老爷:我知道了,您是亲祖母,我不是亲爹。

  沈凝见好就收,她心里明镜似的,这药就是白老太太给沈大老爷的,早给晚给,都要给,只不过她就是想给沈大老爷添堵,想不付出代价就健步如飞?抱歉,你积德不够,只能用庄子来换。

  沈凝从瓶子里倒出三颗,交给沈大老爷,沈大老爷眼巴巴地看着沈凝手里的瓶子,又看看手心里那可怜的三颗药:“三颗就有用吗?”

  “有用是果报,没用也是果报,你看祖母,只一颗就健步如飞了。”

  沈大老爷懂了,如果他说有用,那就是缘分到了,如果他说没用,那就是缺德事做得太多,连老天都不帮他。

  沈大老爷的心里瓦凉瓦凉的。

  沈凝回到自己的小院子,便美滋滋地等着,好在沈大老爷没有让他多等,很快便让人把鱼鳞册送了过来。

  本朝的鱼鳞册分为房契和地契两份,两份全都送来了,一份不差。

  沈凝把鱼鳞册放好,晃着脚哼着歌儿,割沈大老爷的肉,咋就这么香呢?

  沈大老爷拿了仙丹怀揣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回到长房,他让人将长房所有的门窗全都关上,凭着记忆给白老太太画了一张画像,又写了牌位。

  他不知道哪里是吉位,索性背对着老宅的方向,将画像和牌位供上,恭恭敬敬上了四根香,他跟着老太太在老宅里拜过家仙,基本的规矩是懂的。

  出马仙四根香,香不过寸,横向并排三根胡常黄,前方斜插一根烟魂香。

  四根香轻轻松松点燃了,点香时起火为吉,无火或冒黑烟为凶,点香大吉!

  将香放于香炉内,火不立即熄灭为吉兆,时间越长熄灭越好,收火大吉!

  再看香火,明亮主吉,又是大吉!

  香灰分黑白,白为吉黑为凶,香灰是白的,还是大吉!

  沈大老爷的老心肝怦怦直跳,是他鸿运当头了吗?还是白老太太对他另眼相看,虽说这不可全信,可是他宁可信其有,都是大吉,谁说这是怪力乱神他就和谁拼命!

  不过,此事还是不要让其他人知道了,打死也不说。

  沈大老爷再次谢过白老太太,这才怀着无比虔诚和敬畏吃下一颗仙丹。

  仙丹入口即化,异香溢满口腔,沈大老爷低头看看自己的腿,动了动,他感觉自己的腿似乎变轻了。

  他又吃了一颗,再动,好像又轻了,于是便再吃一颗,吃完第三颗,沈大老爷不敢动了,他躺到床上,躺得笔直笔直,先是大睁着双眼,后来眼皮发酸,困意袭来,沈大老爷便睡着了。

  一觉到天明,他从床上醒来,猛然想起昨天的事,连忙从床上下来,在屋里走了几步,是他的心理作用吗?他好像不瘸了!

  沈大老爷连忙叫来一名小厮:“看着我的腿!”

  他在屋里走了一圈儿,问那小厮:“我还瘸吗?”

  小厮忙道:“不瘸!”

  沈大老爷指着他的鼻子:“阿腴!”

  又叫进一名丫鬟,走了几步:“我还瘸吗?”

  丫鬟忙道:“不瘸。”

  沈大老爷指着她的鼻子:“奉承!”

  他走出自己的院子,一路往春晖堂走去,路上每看到一人,都要问上一句,一直问到春晖堂。

  老太太正准备出门吃早点,钱妈妈刚刚打开院门,就看到沈大老爷,吓了一跳:“大老爷,您今天这么早啊。”

  沈大老爷:“我还瘸吗?”

  钱妈妈......

  没等钱妈妈回答,沈大老爷已经嗖的一声,从她身边跑进去了,差点撞到老太太身上:“娘,您看我还瘸吗?”

  老太太差点被他撞倒,这个大儿子是有毛病吧,一大把年纪了,一点也不稳重。

  “比兔子跑得都要快,瘸什么瘸,你若是闲得难受,就去备车,陪我出去吃早食!”

  老太太和沈大老爷前脚出府,后脚全府上上下下都知道了,大老爷不瘸了,这会儿陪着老太太出门了。

  待到沈大老爷陪着老太太从高记食铺走出来,半个白凤城的人都知道了,沈家那位因残致仕的沈大老爷不瘸了。

  不但不瘸,而且脚步轻快还有几分莽撞,像个不太懂事的毛头小子。

  超龄的毛头小t子沈大老爷,此时连轿子也不坐了,老太太坐在轿子里,沈大老爷跟在轿子外面,享受着沿途百姓的注目礼。

  此时的沈大老爷,健步如飞,神采奕奕,今天,他就是白凤城里最帅的崽!

第248章 一起爬山吗?

  没过两天,沈大老爷便收到了一大堆请帖,各种名目的诗会文会,还有品茗会赏花会,甚至还有一个猫儿宴,让沈大老爷不知道这是赏猫还是吃猫的,吓得没敢去,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某位仁兄得了一对波斯猫,据说有御猫血统,所以办个宴会显摆显摆。

  不过,不仅是这猫儿宴,就连其他的邀请,沈大老爷全都婉拒了。

  他知道这些人为何会在此时扎堆地想要见他,说穿了,就是好奇,好奇他为何忽然不瘸了。

  他能说吗?

  当然不能。

  这是出马仙显灵,白老太太赐药,这种事,除了自家人以外,对谁都不能说。

  否则改天皇帝病了,让他找白老太太讨药怎么办?

  他能去讨,白老太太却不一定会给,白老太太是半仙,不归皇帝管。

  即使给了,万一皇帝的病没有治好呢?

  皇帝抓不到白老太太,却能抄他的家,斩他满门。

  沈大老爷是做过官的人,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他自是清楚。

  没过多久,白凤城里便流传出一个说法,据说那日沈大老爷一瘸一拐,一步一拜,三步一磕头,走完了白凤寺的一千零八十级台阶,就在他磕完最后一个头,跨上最后一个台阶的一刹那,他忽然感觉双腿发生了变化,他的腿,不瘸了!

  白凤寺的一千零八十级台阶,象征着从凡人到成佛的十个境界,而每界各有百八的烦恼,这就是修行,走在大智路上,逐级而行,踏过一千零八十级台阶,就能消除所有烦恼,增添智慧,逢凶化吉,一生安顺。

  沈大老爷要功名有功名,要出身有出身,衣食无忧,他最大的烦恼就是腿疾了,所以佛菩萨便祛除了他的腿疾,沈大老爷是沈家之主,这也是沈家的福报。

  于是白凤城的百姓们又津津乐道起当年沈老太爷造桥铺路的善举,还有今年沈家老太太为枉死的孤女收尸厚葬的事,所以说,沈家就是有福报,听说了吗?沈家二太太有孕了,沈家要添丁了,现在沈大老爷的腿也好了,这不是福报是什么?

  沈大老爷收到的请帖少了,可是去白凤寺里爬台阶的人却多了起来,以前只是走上去而已,现在那一千零八十级台阶上,想走上去更不容易了,因为都是磕头的,你想往上走,就要等前面的人磕完头才行。

  白凤寺的香火空前兴盛,白凤寺的住持老方丈笑得见牙不见眼,至于沈大老爷是不是真的来磕过头,老方丈高深莫测,只要能来,便是福报,有缘之人方能来此。

  好吧,说了等于没说,不过,白凤城的人相信了,认识沈大老爷的人也相信了,就连沈大老爷自己......不,他没爬过那一千零八十级台阶,他最不喜欢的就是爬山爬楼。

  这段时间,沈家喜气洋洋,老太太亲自下厨做了米果面果,让沈大老爷送去老宅,供到家仙楼,答谢白老太太赠药之恩。

  一个月后,院子里忽然传来晴晴和暖暖的声音:“刺猬,小刺猬!”

  沈凝心中一动,走出去一看,只见院子里不知何时来了三只刺猬,其中一只后背上的刺少了一片。

  她把三只刺猬带进屋里,看到它们,沈凝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伤好了,可是修为损耗太多,不能化形了。

  虽然不能化形,可却还能说话。

  后背上少了一片刺的是白七,看上去秀秀气气的是白玉娘,个头略小的是白十五。

  这三只是来向沈凝道谢的,同时也是来辞行的,他们的外伤已经好了,但真气受损,需要找一个灵气充沛的地方继续修行,这一去至少也要百八十年。

  沈凝好奇地问道:“你们究竟是怎么落在那只摄青鬼手里的?”

  三只已经化形的白仙,至少也有三百年以上的修为,怎么就被那只死去没多久的摄青鬼弄得生不生死不死,凭白损失了百年修为。

  白七叹了口气,一只刺猬像人一样叹息,显得既可笑又诡异。

  白七把事情经过原原本本告诉了沈凝,沈凝这才知道,原来他们并不是一个多月前才出去历练,而是早在半年前便出去了,每隔一段时间便会以家族特有的方式带信回家,直到一个多月前,家里忽然收不到他们的消息了,家里人出来寻找,在时县附近发现了他们留下的气息,可是进城之后,这气息便断了,白老太太亲自去了时县,也依然没有新的发现,这才委托沈凝帮忙寻找。

  沈凝不用细问,也知道这所谓气息,其实就是几颗刺猬屎,或者一泡刺猬尿,甚至是被他们啃过的果子。

  每到一处,他们会刻意留下气息,既是信号,也是动物的本能。

  可白家人在时县城门口还能闻到他们的味道,可是进了城,这味道却不见了,这就不正常了。

  而白七三人,原本没有打算去时县,他们之所以会去时县,只是一个意外。

  他们此行,去过很多地方,甚至还去了坐落于边境的迎风口。

  这十几年来,两国关系紧张,可是迎风口却依然有人从事走私的买卖,他们把本朝的丝绸、陶瓷,以及各种风雅之物,走私到胡国,再把胡国的毛皮、药材、玉石、香料走私过来,从中牟取暴利。

  白七三人不了解当地的情况,他们住的那家客栈,其实就是走私商人们出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