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犯太岁,唯有嫡女福星高照 第95章

作者:檀晓 标签: 玄幻仙侠

  青烟和独荒做个鬼脸,连说不敢,没那本事,便嗖嗖两下,消失无踪了。

  衙门有狱神护佑,自带正义之气,一般阴魂不敢进出,青烟和独荒虽是有些灵力的老鬼了,但也比普通小鬼更加珍惜自己的灵力,不到迫不得已,不会去衙门里硬碰硬,白白损失自己的灵力。

  后半夜,青烟和独荒便回来了,他们带回一只小鬼。

  那小鬼只有八九岁,因他死时年纪幼小,因此,他最喜欢去看小孩子们玩耍,有时还会参与进来,有几次因为靠得太近,致使人家好端端的孩子大病一场,也正因为这事,他去地府登记投胎的时候,都被踹出来了,可即便如此,他还是记吃不记打,还是喜欢找小孩子们一起玩。

  昨天他去的有点晚,小孩子全都回家吃饭了,他有点遗憾,听到一户人家里传来小孩子的说话声,便飘到那家的墙头上,一看那家居然有三个小孩,小孩们正在敲门。

  后来,三个小孩没能把屋门敲开,便气哼哼地出去了。

  小鬼还以为这三个小孩要出去玩,便跟在他们身边,三个小孩到了胡同外面,遇到一个年轻人,年轻人向他们打听这里有没有住着一个姓吴的,又问有没有一位沈公子。

  年纪最大的那个小孩眼珠子转了转,冲着小伙子伸出手掌,小伙子摸出几个铜钱给他,没想到那个小孩却嫌少,小伙子为他要多少,他张口便是十两银子。

第850章 您真是我的爷

  小伙子二话不说,便给了那小孩十两银子,小孩很高兴,便告诉小伙子,他要找的沈公子是他的便宜哥哥,只是那人抠得很,连吃饭的银子也舍不得给,关上门不肯出来。

  小伙子便说,再给他一两银子,让他们想办法把沈公子骗出来。

  这时,有一个四五岁的小孩拿着包子从家里出来,这三个孩子便去抢了那小孩的包子,小孩哭着回家,没一会儿,小孩的爹便气势汹汹地冲了出来。

  三个孩子跑回自己的家,小孩的爹也跟着去了,小鬼也跟着去看热闹,这一次,那位沈公子真的从屋里出来,打发走了小孩爹,和自己的弟弟说了几句话,便兴冲冲地走出家门,并且在胡同外面,看到了一驾马车和那个小伙子。

  “我亲眼看到那三个小孩的哥哥上了马车,可是马车去了哪里,我就不知道了。”小鬼说道。

  青烟和独荒说道:“我们找到沈文清的住处时,刚好看到这只小鬼,一问,好嘛,昨天他全都看到了,那沈文清一定是被那驾马车里的人给杀死的。”

  沈凝心中一动,问那小鬼:“对了,你说那个小伙子起初问的是姓吴的公子?”

  “对啊,没错,他先说姓吴的,后来才说的沈公子。”小鬼说道。

  沈凝很满意,给了小鬼几根蜡烛,小鬼啃着蜡烛,兴高采烈地走了。

  知道沈文清原本姓吴的并不多,恰好沈凝就知道。

  她能让秦时雨找到刘芸一家,自是早就打听清楚沈文清亲爹吴士英的底细了。

  吴士英有一个有权有势的岳家,因此,吴士英的妻子虽然膝下无子,但在家里非常强势,吴士英上次来白凤城寻子,也是打着参加文会的借口过来的。

  吴士英只有沈文清这一个亲生儿子,想来是舍不得杀死的,那么来弄死沈文清的人,十有八九是吴士英的妻子派来的。

  沈凝对青烟独荒说道:“找几个女鬼到沈文清家里哭丧吧。”

  论起做这种事,整个白凤城,独荒称第二,就没有哪只鬼敢说自己是第一。

  黄二狗和刘芸犯的事并不大,按照规矩,他们在大牢里待上一晚,吓唬吓唬,再罚上几两银子,也就放出来了。

  可偏偏沈文清死了,知县大人觉得,黄二狗和刘芸或许知情,于是便让他们继续留在了大牢里。

  今天晚上,家里只有三个孩子。

  下午的时候,他们便听邻居说了,沈文清死了。

  小妹胆子最小,她对两个哥哥说道:“大哥二哥,他会不会来找咱们报复啊。”

  大弟冷哼:“他都死了,还报复个屁,他活着时是个窝囊废,死了以后是窝囊鬼,他不敢。”

  二弟去灶间里拿出一条烧火棍:“他敢来找咱们,就用烧火棍打他,我听人说,鬼最怕烧火棍了。”

  话音刚落,三人便冻得打个哆嗦,这屋里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冷了?

  的确是冷,如同数九寒天一样的冷。

  三人冷得直打哆嗦,牙齿碰撞着牙齿,三人只能抱在一起取暖。

  “呜呜呜,文清啊,你死得好惨啊!”

  “你可怜啊,命不该绝啊——”

  四周都是女人的哭声,一声接着一声,凄凄惨惨,可是却看不到人影,只有哭声,没有人。

  三个孩子自幼长在乡下,农村死了人,那些女人就是这样哭的,这是哭丧啊!

  三个人吓得抖如筛糠,有鬼,这一定是鬼,沈文清死了,所以这些鬼是来给他哭丧的!

  二弟拿起烧火棍,对着虚空一阵乱砍,可是那些哭声却丝毫未减,反而有更多的哭声加入进来。

  终于,三个人不敢留在这里了,他们大喊大叫地冲出院子,冲出胡同,一直冲到大街上。

  “救命啊,有鬼啊!”

  漆黑的夜里,空荡荡的街道上,三个孩子尖厉的哭声传出很远。

  平日里巡城的衙役都是趁黑摸鱼,三更时分在街上转一圈儿,便找地方去睡觉了。

  可今天锦衣卫来了,衙门的师爷特意叮嘱,夜里一定要加强巡逻。

  因此,这会儿,衙役们正在街上转悠。

  一个衙役在打哈欠,可是哈欠刚打一半,便听到了哭喊声。

  “有情况,兄弟们,正西方向!”

  一队巡城衙役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疾奔,很快便看到了那三个鬼哭狼嚎的孩子。

  这三个孩子已经吓得屁滚尿流,没等衙役们仔细询问,年纪最小的妹妹便说了实情,他们如何收钱,帮助一个坐马车的小伙子,把沈文清从家里骗出来的事,全都说了,还说那些女鬼是来给沈文清吊唁哭丧的。

  什么女鬼,衙役们是不信的,但是这三个小孩说的沈文清,他们是知道的,今天锦衣卫刚把沈文清的尸体送到衙门,听说还是锦衣卫的大官亲自送来的,知县大人非常重视这个案子。

  “兄弟们,立功的时候到了!”

  有福之人不用愁,谁能想到,深更半夜巡街还能撞上这么好的事呢。

  一个大线索啊!

  次日一大早,知县大人便得知了此事,和沈凝一样,知县大人也对“吴”这个姓来了兴趣,提审刘芸和黄二狗,这两人在牢里关了两天,早就吓坏了,知县大人问起姓吴的,他们便竹筒倒豆子全都说了。

  沈文清的亲爹名叫吴士英,有功名的,而且吴家还是当地大户,吴士英也只有沈文清这一个亲生儿子。

  知县大人立刻让师爷找人打听这个吴士英,吴士英是有功名的,那就是读书人,读书人的圈子里想要打听一个人并不难,果然,不到一个时辰,师爷便把吴士英的老底全都摸清了。

  听说吴士英的岳父乃是京中某位大人时,知县大人一下子就蔫了。

  他是七品,人家却是从三品,他和人家差得远呢。

  没办法,知县大人只好硬着头皮去见昨天来的那位爷。

  “侯爷......”

  知县大人刚刚开口,那位爷便嗯了一声,道:“我都知道了。”

  知道了?

  知县大人快要哭出来了,爷啊,您真是我的爷!

第851章 给沈凝磕头,沈凝接受了

  当天晚上,吴士英一家便被带进了位于白t凤城外的锦衣卫百户所,经由锦衣卫审理之后,吴家的一名管事和他的儿子,扛下所有的罪责。

  只不过,这件事经由锦衣卫之手,上传京城,御史们听到消息,立刻对吴士英的岳父展开弹劾,而岳父的政党对头们闻风而至,无奈之下,岳父只能饮恨朝堂,乞骸骨告老还乡。

  岳父刚刚下台,他的几个得意门生便因贪赃枉法而锒铛入狱,他们这些人,其实早就被人抓住了把柄,只是恩师在朝,所以没人动得了他们,现在恩师倒了,他们这些人没有了依靠,以前被盖住的那些事,全都被掀了出来。

  吴士英恨妻子毁了他唯一的儿子,但是却又舍不得岳父的权势,只能忍下这口恶气。

  现在得知岳父树倒猢孙散,吴士英二话不说,便一纸休书把妻子休了。

  休妻之后,吴士英火速再娶年轻貌美的续弦,吴士英磨拳擦掌,终于甩了那个不会下蛋的黄脸婆,他终于能够大展雄威生儿子了。

  可是洞房花烛,吴士英忽然发现了一件可怕的事。

  他废了!

  虽然没有净身做太监,可也和太监差不多,别说是生儿子,他现在连条虫子也生不出来了。

  之后的若干年里,吴士英四处寻医问药,又是请道士开坛,又是请和尚念经,可是仍然无济于事。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此时此刻,白凤城里街头巷尾都在议论一件事,那就是沈文清是被继母派人杀死的,他想认祖归宗,无奈继母不答应,所以便要了他的性命。

  至于沈家,那肯定是清白的啊,没见沈家人被叫去衙门,不到半日就给放出来了吗?

  沈家人听到这个消息,反应很淡,他们原就没有杀人,所以从未想过要自证清白,所以现在听说杀死沈文清的真凶找到了,沈家人的表现,就和白凤城里万千吃瓜百姓是一个样的。

  最不淡定的是黄二狗和刘芸,两人从大牢里出来,回到家里,却发现大门上锁,三个孩子全都不见了。

  正在这时,房东来了,那天三个孩子跑到大街上时,没有上锁,好在房东听说沈文清死了,第二天便过来了,顺手便换了一把锁。

  沈文清交的房租已经到期了,这处房子他们不能住了。

  刘芸躺在地上打滚,黄二狗找了石头要砸锁,房东连个眼角子也没给他们,一声呼哨,来了七八个小伙子,拳头还没打到脸上,刘芸从地上爬起来就跑,黄二狗连忙扔掉石头跟上。

  衙门里没有刁难他们,三个孩子被放了出来,可已经吓破胆,没有了沈文清这个摇钱树,黄二狗当然不想留在白凤城,白凤城有钱人虽然多,可却没有哪个有钱人愿意把钱给他们,他们走路捡不到金子,天上也掉不下金子,如今又在官府挂上号,三个孩子还天天喊着有鬼,无奈之下,黄二狗和刘芸只好带着孩子回了乡下。

  两人一边走一边互相埋怨,说好了是来白凤城里享福的,现在什么也没有捞到。

  沈文清的尸体在衙门里放了多日,无人认领,只好让义庄拉走,无论是亲爹吴士英,还是亲娘刘芸,似乎全都忘了,他们的好大儿还没有入土。

  最终,还是沈大老爷拿了二十两银子,买了一块福地,请义庄的人代为安葬。

  转眼又过了几日,春俏带着小海来向沈凝告假。

  原来,春俏和小海有位叔公,六十多岁了,人已经不行了,眼瞅着阳寿已近,他们姐弟便是要跟着父母一起回乡下。

  春俏爹和春俏娘,以前都是府里的粗使下人,沈凝准了假,又和二太太说了一声,把春俏爹娘的假也给准了。

  她看了看小海,问道:“你们那位叔公有儿女吗?”

  “有啊,叔公有一儿三女,大姑姑和二姑姑是亲生的,已经出嫁了,小姑姑是叔公捡来的,比我们还小呢,除了三位姑姑,还有秋宝堂叔,秋宝堂叔小时候生过病,一条腿有残疾,所以到现在还没娶上媳妇。”小海说道。

  沈凝点点头,拿出一枚平安符,让小海随身戴着,不可取下。

  春俏见沈凝只把符给了小海,却没有给自己,心里疑惑,问道:“二姑娘,是不是小海要遇到麻烦了?”

  “嗯,是啊,此次之行,对小海不利。”沈凝说道。

  春俏吓了一跳,忙问:“那不让小海回去,就没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