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第331章

作者:文绎 标签: 幻想空间 宫廷侯爵 玄幻仙侠

  李治和李明达拉着李世民的袖子(QAQ):“阿耶不要走。”

  李世民虽然久病缠身,还是得替儿子解决完所有遗留的问题。不只是因为雉奴温柔宽容,高句丽狼子野心,还有另一个原因——尉迟敬德已经六十岁了,在宴会上喝酒之后都不打架了,锐气不足(其实是提高了自身修养)。

  秦叔宝、杜如晦已经归天,程咬金老的够瞧,战神李靖已经七十五岁了,走路拄拐,上马都上不去。虽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是唐朝的猛将青黄不接,自己不趁着还年轻,先解决了问题,等着儿子登基之后,没有领兵大将空有兵马也不行。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的旧臣全都垂垂老矣,当年二十多岁的李绩现在已是五十岁的老人,却还是最年轻的一个。房玄龄和高士廉垂垂老矣,岑文本眼看就要死。

  大臣们苦劝:“陛下病成这样”

  李世民:“闭嘴。”

  太子连日哭泣。

  李世民:“你不是个婴儿了,我出征,你联系独立,哭什么。”

  “自从我七岁那年,母亲过世之后,阿耶一直把我带在身边,朝夕相处,从来没有分开过……”

  李世民也泪流满面:“我死之前得为太子把外敌清缴。”即便是疾病缠身的皇帝带着一群老头去打仗,也的去。“时不我待。侯君集十分优秀,又年轻,本打算留给承乾使,先培养他们的感情,结果感情太好了。”

  父子俩商量出一个飞表奏事制度(几百里加急)。

  李治送父亲出征,一路送到了定州。

  李世民:“不到我们父子相见时,我绝不换这身衣袍。”打不了多久,我又不是杨广。

  大臣们又出来碎碎叨叨:皇帝出征,太子在定州等着,长安洛阳空虚这要是有杨玄感作乱怎么办?

  李治:啊?听不见。

  鬼差们比较喜欢这种长途跋涉的战争,可以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提前轮休。

  这场战争消灭了高句丽的四万士兵,李世民一打仗就兴奋了,虽然没有去做前锋,也没迟疑,非常猛,冲到贼城下百步之内。吓得太子写信劝他。

  李世民:好的。以后爹爹再也不亲临前线啦。

  赢虽然赢了,却没法保存全部战果。

  比较高兴的是发现了一个骁勇善战的薛仁贵,将来可以给儿子储备着!

  将军的保质期比粮草长的多,囤一个年轻的,之后三四十年都能用!!

  不是高句丽太强,是东北太冷。三月出发,到十月时草木不生,水土上冻。河面上大面积结冰,除了冷还是冷,一出门吹的脸疼,马也觉得冻腿,人马的粮草都有些不足。

  只好从容退兵,路过之前没打下来正在围困的安市城时,城主上城头拜见天可汗。

  李世民:干得漂亮,是个忠臣,比那些被我打败的人强。赐给缣百匹。

  率领三千护卫飞马入关,终于见到宝贝儿子。

  李治泣不成声:“阿耶,您真的没换衣服。”硬是穿了七个月,袍子都穿烂了。

  ……

  打仗之前之后都要告祭太庙。

  杨广兴致勃勃的凑过来:“怎么样?惨不惨?”

  李渊笑眯眯的点头:“高句丽是很惨呀。表兄,我儿子又为你报仇了。”

  杨广默默走开了,去找长孙皇后:“你在做什么?”

  长孙无病拿着一叠纸张:“这都是王羲之的墨宝,我丈夫最喜欢这东西。”

  ……

  《五经正义》编纂完成了,留而不发,和被罢官的李绩一样留给儿子。

  前者是文章教化,后者是给太子一个施恩的机会。

  李世民带着太子在崭新的凌烟阁中凭吊了一会故人。感觉自己身边的亲人、亲信都一一去世,而先帝的公主们居然还在依次出嫁……

  被取名为兕子(犀牛)的小公主去世了,芳龄十二。

  人间君王,阴间皇后,一起抑郁了。

  李明达倒是凭着直觉找到了姑姑平阳昭公主和长乐公主豫章公主两个姐姐,去和阎君据理力争,要去见母亲。母亲去世时她还懵懂不记事,只是跟在父亲身边,听他讲曾经和母亲去这里游玩,说了什么,写了什么诗的故事。

  虽为谋面,却久仰大名,满心仰慕。

  她看起来只是个六七岁的小女孩,聪慧且有礼,哪一位阎君都不好说重话。

  还是那些张牙舞爪的男子骂的顺口,小女孩垂着双丫发鬟,忍着泪光在这里据理力争,引经据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搞得阎君们都觉得自己在无理取闹,让人家母女分离,非常冷酷无情。

  优越条件都是自己去争取的,李明达最终从每个月去问安一次,谈到了可以在帝镇外面结庐而居。

  “如此不能服众。”白发阎君:“你善书,每个月抄一本经书来做租金。”

  朱砂痣阎君:“对对对!不能谁长得好看又乖巧我们就允许她住在帝镇外面,写字不好就不行。”

  “蔡邕还在太史台编排我们呢。”飞白书的祖宗放着不用,让一个小丫头抄书?

  “你闭嘴,你是最先同意的!”

  李昭废了好大力气才没笑出声。

  李明达俯身拜了拜:“多谢君王慈爱垂怜。”

  贞观二十一年时,萧皇后以八十一岁高龄,寿终正寝。

  她的样貌还算年轻,似乎在被封为太子妃或初当皇后的时候。平和温柔的走进来,和和气气的和校尉告辞,看到自家公婆,还有丈夫。

  杨广正在晒着太阳修整武器,虽然现在不打了,说不准那年又要动手。看到女人的裙摆浮动到自己眼前,抬头一看:“啊?你死了!”

  萧皇后笑了笑:“是呀。陛下等我很久了。”

  “呵,你还知道朕在等你?”杨广气的站起来:“亡国之后,你毫不忧愁,这也能淡然处之?此间乐,不思隋?”

  萧皇后淡淡一笑:“妾身又不是第一次亡国。”咱都经历多少次朝代兴亡?自家梁国就不说了,魏国,北齐,北周,南陈,事情虽然很大,却不罕见。

  围观群众集体被噎了一下,哦对,她是梁国公主,亡国了,当了皇后,又亡国了。

  杨广一把就把矮矮美美的老婆抓过来,抱在怀里,咬牙切齿的低声说:“你知道他们怎么嘲笑我么……”说我的妻子跟人跑了,说皇后改嫁去了,最可恨是李密。李密说我的皇后被窦建德欺辱又流落到匈奴人手里……王八蛋,不要脸!

  “你再不来,李世民都要来了!”

第228章 谶语+太宗

  萧皇后,本名观音。这名字挺常见, 陈叔宝的皇后沈婺华法号观音, 李建成的太子妃名叫郑观音。这三个女人也都人如其名, 平淡如水,出家当尼姑, 佛系。

  杨坚在见到儿媳妇的第一眼就确定了,比想象中的0.5的战斗力还弱,也就是0.1, 还是搬运物资方面, 要是真的开始战争, 也就比池鱼多两条腿。城门失火不会殃及池鱼。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娶儿媳妇主要看她爹的品德才貌, 看看小姑娘的举止, 只能和小姑娘他爹深入交流嘛。谁娶儿媳妇都不考虑武功, 全都分工明确, 妻子负责贤惠,打仗动武那是男人的事。

  已经和李渊签订盟书。

  签订了也不能放心, 当过皇帝或将领的人都知道, 随时可以出尔反尔。

  帝镇中的皇帝们基本上抱有一个共同的认知:除了我(和我爹/我家祖先)之外, 这里没有一个君子。

  二人互诉思念之情之后, 杨广依然怨念十足, 沉着脸抓住她的手,端详她,好像比记忆中的女人分毫不差:“你差一点就活的比李世民还长。”

  “阿弥陀佛, 这还不好么?”

  “那倒是不错。”杨广反应过来了,确实好啊,我以前怎么没想到呢?他们嘲笑我的皇后对我无情,安安生生的受用唐朝的供养,我怎么就没以长孙氏早逝作反击呢?报应啊报应,我那菩萨戒算是白受了,有用的话一句都没想起来。

  萧观音对着灶台仔细回忆了一会,她小时候真会烹饪,做了皇后之后也会煮肉羹给皇帝,但已经不管备料和生火,到唐朝养老的二十年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多事得想一想。

  杨广先陪着她去洗米,然后一边熟练的往灶台里狂塞木料,一边抱怨:“你怎么看起来这么年轻?难道当皇后的十多年间,不觉得快乐?难道我待你不好?”

  “??”萧观音这才得知人的容貌会停留在最快乐的时候,以及对面那个年轻人是李渊!仔细想想,自己哪年不担心他?他生气时,担心气坏了。他要修许多大工程,担心百姓负担不起。他要去打仗,又是担忧。只是知道劝了也不会听,干脆不说,少添堵也是好的。

  “停,别再塞了。不要这么大的火。”灶火塘几乎被塞满了木柴,快要烧不起来了。

  萧皇后语气柔和,叫人一听她说话,情不自禁的放松精神,觉得舒服:“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年龄?”

  杨广自己想了一会,反正是自己生前,心情舒缓了许多。这要是来个六七十岁的老婆婆,那他真要气死了。

  “我写诗钓了赵飞燕帮我,过些日子叫她跳舞来给你看。”

  “哦??”

  “别误会,他们仨感情深厚,只是以舞换诗。”

  萧观音的厨艺可以称为妙手回春,用大部分自己耕种收割的食材,再加上少量的祭品二次加工,置下一桌简单朴素的宴席。香喷喷的蒸豆饭,焦脆脆的锅巴,油汪汪的面筋,肉末蒸茄子,清炒三素,滑溜溜的鱼羹,糖醋姜丝切的纤细腌的入味,加上一碟腊八蒜,非常好。

  杨坚和独孤伽罗大加赞赏:“好啊!当皇帝时吃的也不过如此。”

  恨不得把墙拆了让对门看看自己吃的有多好。

  对面长孙无病正隔着屏障心疼小女儿,李明达比她想的还可爱,五六岁的小姑娘不胖不瘦,已有绝世容颜,还有一双异常聪慧明亮的眼睛:“你要是抄写疲惫,就别在这儿住着,去和你姑姑姐姐同住,不用在这里结庐。我见你一面就满足了。你哥哥我还不曾见过呢。”

  不知道长子去了哪里,为什么不来见我……

  以前曾听说,不论是谁下了地狱,只叫那些被他杀掉或害过的人知晓,亲人和仇人都不告知。以免增添无辜者的悲伤。

  李明达倒愿意为母亲去寻找,只是自知自己实力不济,本来就是个小孩,现在样貌更小,握笔都有点累。她心里有数,不答应做不到的事:“我想多见见母亲呀。”

  正确的办法不是自己去找,而是抄写够几个月租金的书之后,顺道去找阎君请教。

  母女二人隔着屏障,坐在同一张席子上,心念一致:她真是柔弱可爱,我要照顾她!让她开心。

  长孙无病低声说:“我收集了许多王羲之的真迹,打算送给皇帝,叫他宽心移情,你要看吗?”不只拜托自己的小姑子,也请汉朝的皇帝皇后们帮忙,尽力收集了八篇,还有一些其他著名书法家的字迹,也有一些。听兕子说她去世之后,皇帝每天哭数十次,那得伤心成什么样啊。

  李明达趴在壁垒上:“真迹?我要看!!娘你好厉害!”

  她抱出来一个大木桶,里面有些装裱好的墨宝,一幅幅的展开给她看,很多,也很美。

  李明达也已父亲的笔迹写了两首诗送给她,依然是真假莫辨。

  ……

  阎君之中有一种通用的硬通货,并非以物易物,而是非常踏实好用的硬通货——‘替你工作一天’。

  很多谶语都非常灵验,但在事情发生之前永远没法解读,也不知道那些是真的那些是编的,事情发生之后呢,人未必能见到,只有鬼能徒劳的拍大腿。譬如‘灭秦者,胡也’万万没想到是应在胡亥身上。‘今年祖龙死’的玉璧当时让始皇很愤怒,还让博士写《仙真人诗》来驱邪,死后再想想就觉得这就是胡乱诅咒,‘今年**死’竟然是常见的骂人句式。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则被认为是楚国人瞎编的结果真灵了。

  出土的大石头‘告安汉公莽为皇帝’被人认为是王莽自己做的,可是‘刘秀当为天子’的谶语,一开始都以为是刘歆,没想到是刘秀,这不是刘秀编的,他当时还跟着哥哥呢。

  ‘代汉者当涂高’这个谶语让无数乱臣贼子跳脚认为自己就是涂高,从曹丕等人都找来一大批文人,生拉硬拽牵强附会的把自己的姓氏和涂高这俩字解释在一起。汉末开始流传一直到现在的‘金刀之谶’(卯金刀),不仅让刘氏在各个朝代踊跃谋反,起名叫刘光秀什么的,还让皇帝拿金刀切瓜时都被大臣劝不能用!!

  阴间认为这就是汉朝的遗老遗少不甘心四百年天下败亡,编造的谶语,指望天下刘姓是一家,谁能帮他们复国。虽然刘邦本人不信,但人间的刘氏基本上都信。

  皇帝和大臣也信,到了李世民当政时期,有个叫刘恭的人说自己脖子上的皱纹是胜字,当胜天下。被抓起来,李世民看他太废物,就给放了。但是前些年另一个人刘简(刘兰成)的将军信了,被腰斩。

  有一个参与玄武门事变的刘师立被人造谣,说要谋反,李世民因为其态度诚恳,没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