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尔玉
随时紧接着,便听天幕说道。
【安禄山认了杨贵妃当义母,所以唐玄宗算是安禄山的义父。
唐玄宗非常信任他,普通人领不了这么多兵,但是他却让安禄山掌握三个军区。
有一说一,连他儿子都没得这样的信任。他曾经因为后妃的教唆,连杀了三个儿子。这就是著名的“一日杀三子”。】
唐大宗李世民·唐人示字色·……
原来安禄山真是他儿子。
为什么宁愿相信养子,也不愿意相信亲子?
李世民把自己带入李隆基,怎么也想不通他的逻辑,最终只能化为那一句:"……李隆基,你该死啊!”
“陛下!陛下!”长孙皇后眼睁睁看着李世民被气晕过去了。
她也气得不行,可眼下只能强撑着镇定,安排事情:"把陛下抬进寝宫,不要让他再看天幕了。"
长孙皇后怀疑再这么看下去,他们两人会减寿十年!
唐玄宗李隆基气得快炸了:“禄儿,你负朕!”
天幕播放《长恨歌》的时候,提了一嘴安史之乱,可是安禄山以死明志,表示自己不会造反,还说渔阳只是个泛指,并不是造反的地方。
安禄山潸然泪下,说得有条有理。
唐玄宗李隆基有些信了,于是暂时压下了处置安禄山的念头,只把他软禁在长安。
他拔出侍从的宝剑:“来人啊,把安禄山押来,朕要亲手杀了安、禄、山!”
杨国忠欢欣鼓舞,连忙点头:“臣遵旨。”
安禄山被压了过来,这个胖子
屁滚尿流,哭天抢地,祈求一丝生机: "陛下,不要啊,臣未来可能只是一时糊涂。”
“那朕现在杀你也是一时糊涂。”唐玄宗李隆基举起剑。
安禄山见死期将近,索性也不装了,咬着牙说道:"陛下,臣如果死在长安,那儿子一定会起兵!"
唐玄宗李隆基的剑收也不是,刺也不是,一时间尬住了。安禄山手下有那么多兵,长安不一定守得住。
安禄山眼珠子转了转:“如果陛下宁肯放我一命,臣立刻写信让儿子交出军权。”
唐玄宗李隆基稍稍按下心中的怒气,收回了剑:"叫你儿子滚来长安,立刻,马上。"
唐玄宗李隆基非常焦躁难安,担心其中有诈,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安禄山的儿子。
他下意识想找人求助,结果抬头一看,身边只有杨国忠,这还是被天幕点名的奸相。
他如临大敌,警惕地看着周围的人,仿佛都是敌人,无比怀念曾经的贤明宰相,自言自语:“张九龄,你说安禄山会造反,朕不相信,如果听了你的话该有多好。”
太子听到这么重磅的消息之后,赶忙来到寝宫。
唐玄宗李隆基看到这么多人来了,恍惚间以为叛军杀到长安了,吓得直抖,仔细一看才知道是太子。
他松了口气,像是想到什么,目光锐利:“天幕说朕晚年昏庸无道,他们都想我死。你也这么想吗?”
太子面色不改:"陛下是齐桓公那样贤明的君主。"
唐玄宗李隆基一听,脸上浮现微笑。
是啊,他确实是齐桓公那样的君主。
这时,他脑海里灵光乍现,不对,齐桓公这个人说明君也对,说昏君也对。他厉害就厉害在用了管仲,而且敢于放权给管仲。
管仲死了之后,他任用奸邪,上手微操,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
一代霸主,最终活活饿死,尸体腐烂生蛆,无人问津。
唐玄宗李隆基心中警铃大作,太子用齐桓公来形容他是不是别有用意?
太子也在骂他是个昏君?
他明明不是昏君啊!
太子指着天上的弹幕说:“父皇,这女人说的不是
假话,好多人留言想让你早点死。”
唐玄宗李隆基眯着眼睛,仔细看那些小字,气得头皮发麻。
唐玄宗李隆基深深破防了,想杀了这些不尊君主的人,可是又没有办法处置未来的人。
他气的直跳脚:"彼其娘之!你们才该死,全家都该死!"
第60章 诸葛亮:杜甫,知己啊
天幕剧透的安史之乱把各个时代的李隆基都推向了危险的地步。
武则天盯着席间八岁的李隆基,那目光好像要吃人:"杜甫他写的朱门酒肉臭早已经敲响了警钟,但是皇上不听,安史之乱爆发也是活该。”
“你觉得呢,唐玄宗,李隆基?”
武则天一字一顿,气势迫人。
李隆基额头冷汗直冒,有一说一,天幕播放之前,他还没敢想自己能做皇帝。
他也希望自己能青史留名,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结果第一次出场就是长恨歌,第二次出场就是安史之乱。
他心里叫苦不迭,天幕怎么从来不说他好的一面?
李隆基感觉如芒在背,脑海里浮现奶奶杀李唐宗室的干脆利落劲,感觉下一秒自己也要成为刀下亡魂。
当领导数落的时候,自然要把过错往小了说。
李隆基连忙甩锅:“悠悠我心终归不是皇帝,见识实在是太浅薄了。”
“这天下安危怎么可能系于安禄山一人?即使安禄山立刻失明,安史之乱也终究会爆发,只不过是张禄山和李禄山的区别。”
总之,绝对不是他的锅!
武则天微挑眉毛,目光逐渐没那么刺人:“哦,怎么说?”
李隆基一听自己说得有戏,连忙往下编:“据说安禄山是在河北出兵。从商鞅变法开始,关中跟河北就有巨大的分歧,白起坑杀了二十万赵国人结下了死仇。
到了汉朝,河北已经非常繁华,早就有不臣之心。到了本朝,太宗杀窦建德杀得太过草率,埋下了离心离德的伏笔。
河北尾大不掉,连太宗和皇奶奶都解决不了,这跟儿臣关系不大,您说对不对?”
武则天闻言闭上眼睛:"你说得不无道理。河北确实是个大麻烦。"
李隆基一听武则天赞同他,连忙继续扯:“本朝有科举考试的制度,可是考试不糊名字,官官相助,到头来朝堂全是氏族。
天幕里说的这么多大唐诗人,好像每一个人科举都不顺利,这说明真正的人才已经被埋没了。关陇贵族年年做大,河北的氏族当然不满,肯定是投效了安禄山。
陛下曾经用过糊名制度,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连陛下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我哪里能那么轻易解决?”
武则天轻轻叹息。李隆基说的东西,她早就知道了。
大唐帝王早就认识到了阶层的固化。武则天杀了长孙无忌以及褚遂良这些贵族,遇制关陇贵族发展的势头,可是治标不治本。
这些陪太宗打天下的贵族哪里杀得光?
如果不糊名字,河北那些寒门子弟怎么出头呢?
安史之乱看似是偶然,实则是必然。
再加上各种剥削以及地域歧视,河北人早就不认大唐了,所以安禄山起兵才起得这么容易。
在这背后,是无数百姓和寒门士子的呼声。
大唐是关陇贵族的大唐,不是他们的大唐。
武则天暗下决定,趁天幕掀起的乱子,她要再处理一波贵族,安抚河北各镇,糊名制度也是必须要搞的。
李隆基讨好地说:“陛下,您说我说得对吗?”
武则天:"你说得不错,可你也难辞其咎,如果不是你乱用人,安史之乱起码能再晚二十年。"
大唐才一百多年,各方面的矛盾很大,但不至于大到立刻毁灭。河北是个火,药桶,李隆基给这个桶装了安禄山这个引线,然后亲自点燃。
他以一己之力,按下加速键。
李隆基尴尬无比,结结巴巴。
武则天好整以暇:“那你想到该怎么解决了吗?”
李隆基一时哑然,他确实有办法,河北大量胡化,如果用胡人首领,关系自然更加密切。可是已经出了个安禄山。
他还是非常想继位的,生怕因此失去了角逐皇位的能力,连忙说道:"现在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但是可以和贤才商量。”
武则天冷笑道:“你是说李林甫和杨国忠那样的贤才吗?”
李隆基:“……”
武则天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无能之辈。”
她在心里的名单上,给李隆基画了个大大的叉,把他踢出了继承人的行列。
李隆基年纪还小,闻言不免伤心,抿着唇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
“奶奶——”
武则天:“不要喊朕奶奶,朕怕弄错了辈分。你连你儿
媳妇都要抢,你应该喊我曾奶奶才对。”
李隆基:“……”
少年李隆基哭着回到府邸,可没有什么人敢安慰他。
因为他们都知道李隆基能杀三个儿子、能抢走儿媳妇、还让大唐走向衰落。
只有父亲李旦还敢接近他,心疼地摸摸他的头,心中百味杂陈。
这么一说,他父亲是皇帝,母亲是皇帝,兄弟是皇帝,儿子是皇帝……他们全家都是皇帝。
李旦苦中作乐,再没有比他更有真龙气运的人了吧!
李隆基窝在被子里,小声抽泣着说:“我恨死杜甫了。”
上一篇:我在米花町开中餐馆
下一篇:满身单箭头的玩家还在继续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