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楼话聊斋 第114章

作者:玄月扶摇 标签: 红楼梦 轻松 BG同人

  臣自己淋过雨,便不自量力,妄想给其余寒门学子撑上一把伞,略尽绵薄之力。”

  天子听罢,感慨不已,亲自把傅玉衡扶了起来,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

  “贤婿,你有这样的想法,便已经比世间大多数人都强了。”

  更重要的是,傅玉衡要做这样能收揽名望的大事,却是以天子的名义,可见他当真是天生的逸士高人,不慕世俗虚名。

  “你想做就去做吧,朕这里再赏你一千两银子做本钱。若有人阻挠此事,我会为你做主。”

  傅玉衡大喜,“多谢陛下!”

  随着新鲜出炉的寿宁伯走出皇宫,他封爵的原因也一并传了出来,并像风中柳絮一般迅速扩散开来。

  京城大多数人都只把这件事当个故事来听,还有人找到了傅玉衡捉到白龟的池塘,拿着钓竿鱼网等去碰运气。

  但那只白龟早已经开了灵智,对这种情况大约也有预料。反正后续无论去了多少人,都没有在那池塘里找到一只乌龟。

  大约过了半个多月,这些找白龟的人也都消停了。

  不过这些人消停不消停的,也没人在意,上层的目光都放在了翰林院那帮老学究身上。

  如今林如海还在做翰林呢,傅玉衡从他里得到了第一手消息。

  “你头一天进宫,第二天几个大学士就联名上书了,请求进入石渠阁,瞻仰一番那部手稿。”

  彼时他与傅玉衡两个,正坐在槐梦斋的小书房里,面前的桌子上备着香茗,还有七八个香瓜大的碟子,每个碟子上面都放着不当季的水果。

  比如蟠桃,比如柿子,比如柑橘,比如鲜枣。

  最夸张的是,离林如海最近的那个碟子里,放的竟然是五枚荔枝。

  傅玉衡调侃道:“怎么光说几位大学士呀,林兄你就不想瞻仰瞻仰?”

  “想。”林如海非常坦然,“我这不就来找你了?”

  虽然傅玉衡留了副本的事还没透露出去,但林如海似乎已经笃定了,他一定会留。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如果是他,怕是连原稿都想匿了,怎么可能不抄录副本?

  想到这里,他压低了声音说:“你也太傻了,那样的好东西,留做传世之宝也足够了。”

  可见对皇权最敬畏的,永远是底层的普通百姓。

  这些分割皇权利益的贵族们,遇事最先想到的,反而是自己家族的利益。

  其实这也难怪,远的不说,就说林家。

  他们家前朝就是官宦世家,虽然没出过三品以上的高官,但前朝覆灭之前,也已经连续三代为宦了。

  后来义军蜂起时,他们家仍有一支做着朝廷的官,林如海祖上这一支则是投靠了义军。

  人丁稀薄,也不耽误他们两头下注。

  结果已经显而易见了,朝代是改换了,前朝的官宦世家到了新朝,依旧该科举科举,该做官做官。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当然会把家族利益放在报效朝廷之前了。

  傅玉衡却摆了摆手,“林兄的意思我明白,只是我却觉得,若是后世子孙无能不肖,留再多东西又有何用?若是代代皆有玉树生于庭中,留再多东西又有何用?”

  如今他已经实现了阶级的跨越,整个傅家拥有的资源,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将来他若有了子女,最重要的当然是好好教导他们成才上进,最大限度地继承这些隐形的资源。

  若是养出个纨绔来,等他们这些老家伙一死,怕是过不了两代就要被人打回原形了。

  林如海微微一怔,“傅兄这样想也有道理,最重要的还是好生教导儿孙。”

  说到教导儿孙,就忍不住想起了自己那两位舅兄。

  一个明火执仗地作纨绔,一个端着君子皮不干君子事。

  每次他陪着夫人一起回娘家,最痛苦的环节,就是和两位舅兄说话。

  大舅兄贾赦还好一些,他知道自己没学问,就从来不爱显摆,林如海只要投其所好,和他谈论金石古玩,两人便能相谈甚欢;

  二舅兄贾政就让他难受了,盖因贾政自诩是个读书人,还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的学问虽然比不上林如海这个探花郎,也差不了多少。

  想想看吧,一个小学水平的人非要和大学生讨论微积分,大学生还得表现出相谈甚欢的样子,内心的多痛苦?

  若只是如此便也罢了,聪慧如林如海,次数多了也总结出经验了。

  偏贾政言辞之间还爱内涵贾赦,自认为隐晦的、无所不用其极地贬低他的亲兄长,林如海的大舅兄。

  这种话题让他怎么接?

  只好打个哈哈过去便罢了。

  至于贾政满意不满意,那他就管不了了。

  反正他已经想好了,将来岳父百年之后,荣国府谁当家,他就和谁联系得多点。

  至于别人问起他两位舅兄,那他也有话说。

  大舅兄赤子之心,二舅兄端方君子。

  思及两位舅兄,林如海越发觉得傅玉衡有远见,把儿孙教好才是第一要务。

  不过他今日来的主要目的,却不是谈论儿孙经。

  他拿起银汤匙,把一颗荔枝送进嘴里,笑道:“若论糕点精巧,还得是你家的龙吟。这荔枝不但样子像真的,滋味儿也像。”

  “当然像了。”傅玉衡得意一笑,“为了做这个龙吟荔枝,我可是专门派人去了一趟岭南。

  他们那边盛产荔枝,有专门做干荔枝的。据说他们那边的女人坐月子,鸡汤鱼汤都比不上荔枝干大补。”

  说着他也拿起银汤匙,在自己面前的水蜜桃上挖下一块送进嘴里,咽一下之后笑道:“这东西就算做成了干货,价钱也不便宜。也亏得来的是你,换个人我都不肯拿出来。”

  林如海笑道:“那我可真是荣幸之至。”

  说笑归说笑,但以两人的交情,傅玉衡也不可能让林如海空跑一趟。

  因而,他主动把话题引了过去,“你来的说巧也巧,说不巧也不巧。”

  “哦,这又怎么说?”林如海奇了。

  傅玉衡就把自己准备将那稿子刊行天下的事说了一遍,末了道:“因那稿子过多,我分了两部分送到自家书局去刻印。

  昨儿前半部分刻完版,把原稿给我送了回来,后半部分却又带了去。

  今儿你来了,正好把这前半部分先带走看着。等后半部分也刻完了,我叫人给你送过去。”

  而林如海还在目瞪口呆,不敢相信傅玉衡竟然要把限量版的珍品,弄成烂大街的货色。

  见他如此,傅玉衡佯怒道:“你到底借还是不借了?”

  “借,当然借。”林如海瞬间回神,又道,“实不相瞒,我原本的打算,就是找你借来抄录一遍的。

  却不想,我实在是小觑了傅兄的格局。此等恩泽天下的大善之举,也不是谁都有傅兄这般的魄力的。”

  傅玉衡好笑道:“什么魄力不魄力的,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再说了,这书刊印出来之后,我又不是白送给别人的。谁若是想要,都得掏钱来买。”

  他那晋江子书局自开张之后,一直不温不火的。

  别人提起这个书局,想到的必然是《倩女幽魂》、《黄九郎》与《云翠仙》这几部话剧同人小说。

  其余的没说是四书五经了,便是文房四宝,少有人到他书局里买的。

  这次他借着天子的名头,刊印前朝阳明先生的典籍,未尝没有替晋江书局正名并扩大规模的意思。

  他得让天下人都知道,晋江书局不但卖话本小说,里面的四书五经也不比别家的差。

  “若是别人来了,我不告诉他,于林兄面前却没什么好隐瞒的。”

  傅玉衡提起锡壶,给两人都续了茶,“天子的意志,一直是朝中百官的风向标。

  这一次我以天子的名义刊行此稿,日后国子监那边有了审查过的新书,要刊印的时候,少不得对要印书的人提上一嘴我那书局。”

  后世的出版社若是看上了哪个作者的书,想要刊印出来售卖,都是出版社给作者钱。

  如今这世道却不一样。

  这年头能刊印自己书籍的,都是既有钱又有学问的。

  这些人刊印的都是自己的诗集或者文集,演出来之后留赠亲友之用,市面上轻易买不着。

  书局想靠卖书回本根本不可能,所以凡是想要印书的,都得自己掏钱来书局。

  这倒像是后世发表论文了,不但没稿费,还得自己掏出版费。

第81章 收集癖的春天

  当然了, 除此之外书局当然也有别的盈利途径。

  其中盈利的大头,便是被大儒名师注解过的四书五经。

  这个年代的人之所以读书难,读书贵, 其实并不是书籍难买,而是有名师注解过的书籍难买。

  别说什么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且不说那等悟性超绝之辈,全天下能有几个。

  只说你自己悟出来的东西,是不是朝廷科举要考的,才是最要紧的。

  先秦时代,光是一部春秋就有好四个版本,除了母本《春秋》之外,还有《谷梁春秋》、《公羊春秋》、《左氏春秋》。

  汉时的儒生, 为了争夺《春秋》的最终解释权, 差点没打出狗脑子。

  可以想象一下, 如果一个人自幼就学《公羊春秋》,考试的时候才知道,朝廷如今推崇的是《左传》,公羊的学说早就是过去式了。

  十年寒窗全都作废, 这得多崩溃?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在如今八股横行的年代, 这个道理也依然适用。

  所以,那些考中进士的老儒们注解过的经典,才是最抢手,也最难买的。

  而且死贵。

  当年傅玉衡读书时为了省钱,都是靠在老师那里卖乖, 借老师的书来抄。

  除了这个盈利大头之外, 各书局也都卖些文房四宝, 有些书局的花笺或墨制得特别好,许多文人都爱买去收藏。

  因为这时候制花笺、制墨全靠人工,到底是积年的老师傅,才能靠手熟做出精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