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静的九乔
【这两种观点的差别,在于代入《一捧雪》的角色不同;第一种观点,
是将贾府代入了奸臣权臣严世藩的角色,贾府与严世藩一样,因为作恶多端而一败涂地;第二种观点,则是将贾府代入莫怀古的角色,贾府因为四处炫耀,或者无意中流失了“腊油冻佛手”这件宝物,因而为自家召来了祸患。】
【当我们这些读者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贾家“盛极而衰”的过程,我们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将贾府代入“反派”的角色,但我们也要考虑到,整部红楼其实都是作者在写家族史,是在充满感情地写自家家事。就好像无论王夫人怎么使坏,红楼书中都会为她讳言一样。】
王夫人:…
【有这种天然情感在,曹公将贾家代入莫怀古的可能性也很大。所以兰兰也不能全盘否认“腊油冻佛手"这一假说的可能性。它的确是有可能的。】
听到这里,贾政和王夫人都慌了神,满心想的都是要赶紧想法子给身在宫中的元春送个信,要她将那只腊油冻佛手处理掉。
然而天幕却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而是继续往下说。
【而元春省亲时,点的第二出戏“乞巧”,出自著名剧作家洪昇的《长生殿》,这个本子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了,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生死之恋。 “乞巧”这一出原名是“密誓”,写的是李隆基与杨贵妃在七夕节这天的长生殿内,立下生生世世相爱的誓言,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③。】
【但是这样坚贞的誓言有没有给李杨两人带来幸福美满的结局呢?没有, “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③。杨玉环在马嵬坡前因为兵变而被缢死,这应当也预示着元春将会死于与皇室相关的政治倾轧与斗争。】
第150章 第二十次直播④
【既然这里说到贾元春之死,我们就必须连同元春本人的判词和红楼梦曲一起说了。】萧兰兰说到这里时,天幕上似有另一个声音传来: 【兰兰要上‘国际惯例’了?】
很明显,萧兰兰也没预料到这一声,一转头,只见她身后坐着一对年纪和她相仿的青年男女,这一对男女都正转过身,抱着椅背,望着萧兰兰。那名年轻女子听得全神贯注,刚才那一声正是她说的。
见到萧兰兰回头去看他俩,两人都一惊,大约才发觉自己也出现在“天幕”上。
那名年轻男子赶忙向萧兰兰打招呼: 【兰兰你好,我俩都是你的粉丝。原本今天在这间茶馆歇脚,就是想要坐下来看你直播的,谁想到竟然是现场看到你的“直播”。】
那名女子赶紧扯同伴的衣袖:【别,可别打扰了兰兰的直播。】两人一起向后缩了缩,几乎缩出天幕所涵盖的范围之外。
【当然没关系!欢迎一起参与兰兰的直播。】天幕上的萧兰兰镇定自若,笑容可掬,重新转过头来面对天幕外。
【没想到在这个直播场地也能遇到收看直播的粉丝小伙伴。看来现在大家都对兰兰的套路太熟悉了,都猜到我要说“国际惯例”了,那么咱们就话不多说,上“国际惯例”。】
如今贾府众人也都知道天幕那所谓的“国际惯例”是指一个很特别的册子,还有与之配套的画儿和曲子什么的。按照以往惯例,宝玉与探春会奋笔疾书,将天幕上所说的记下来。
但是今夜,事出突然,荣禧堂前并未准备这些。探春正在斟酌,扭头向宝玉看去,就见宝玉面上两行亮晶晶的泪痕,应是过于伤感,实在无暇记录。探春有心提笔,却又怕事后泄露机密,只能咬牙暗记。
【元春在《金陵十二钗》中排名仅在黛玉与宝钗之后,列于第三,说明她也是红楼中一位绝对重要的人物。】
【《金陵十二钗》册子上,属于元春的那一页上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个香橼。】
【这个弓很好理解,谐音“弓”,香橼的“橼”字谐音元春的元,意味着元春进入宫廷的命运。】
【但这可能只是表面一层的寓意:如果我们顺着弓和香橼继续想下去。弓,是一件兵器,也是凶器,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就是被吴三桂用弓弦绞死的……】
这话听得人心惊肉跳,冷汗直冒。他们大多知
道天幕口中的“明”乃是指的前朝,但却并不知晓明代的末代帝王究竟是如何死的。
可是只要细想一下太爷们当年是如何挣下这份家业的,众人心里又似模模糊糊有了些影子。【这弓除了是凶器之外,还很容易令人联想到“鸟尽弓藏”之意,总之绝不是什么吉兆。】
【而香椽,不知道小伙伴们认不认识这种“水果”,说它是水果可能不大合适,它其实更适合作为香料,是一种天然香水——它拥有一种纯正天然的芸香科植物香气,比我们平时时常见到的柑橘柚子等水果都还要香。据说慈禧太后当年曾经在储秀宫墙角用大缸装满绿橙、佛手和香橼,让这些水果令自己的储秀宫满院皆香。】
【但是香橼外表宛如大橙子,内里却极其酸涩,不能入口,所以得了个“心有不甘”的外号。】
【元春将皇宫中形容为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又说自己与家人“骨肉分离,终无意趣”,恐怕正是为自己失去的宝贵自由而“心有不甘”吧。】
听见天幕上大喇喇地谈起女儿省亲时与自家亲人才说的私房话,贾政与王夫人都是面面相觑,面色惨白,手足无措。贾政嚷嚷着要入宫请罪,而王夫人急着要哭。
而其时贾母正在望着天幕傻笑,宝玉则在发愣,无人敢上前相劝。无奈之下,探春向凤姐一使眼色,这两位荣国府里最为精明强干的女性顿时一个劝贾政一个劝王夫人,各自道: “老爷(姑妈),天幕无所不知,自然不会为娘娘讳言。但也绝不会将娘娘和我府内无辜之人事渲染为有辜……且先听下去,天幕对娘娘没有苛责之意,想必自有道理。"
贾政夫妇两人这才缓过来些。
【我们再看元春的判词: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①”这么短短二十八个字里,竟然有两句是有文字上的争议的。】
【第一句: “二十年来辨是非”,在周汝昌周老点评的周评本中,根据乙卯本和杨藏本改为“二十年来辨是谁”。】
【小伙伴们,原本这个“二十年来辨是非”还是一个较为宽泛的、形容元春逐渐成长的说法的话,只是说元春长到二十多岁,又或者在宫中生活二十多年,总算认清了人情是非。可一旦改成“二十年来辨是谁”,显然就有明确所指了。】
【结合红学家们对于秦可卿真实身份的考
证,有些学者认为“二十年来辨是谁”,是指元春经过二十年左右的观察,终于确认了年幼时隔壁宁国府突然多出来的那个陌生女孩子究竟是什么样的身份。】
荣禧堂前,一片死寂,人人连大气都不敢出。
秦可卿那是什么身份?天幕上说过,她有可能是义忠亲王老千岁留下的公主啊!这件事若是真的,必然在两府都是绝密。可是……难道元春真的能从各种蛛丝马迹中猜出秦可卿的身份。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倒是没什么争议了,但是寓意非常的不吉——石榴对于宫着来说,是能带来好兆头的一种植物,因为石榴“多籽”。但这一句判词的问题是:它只有榴花而没有结子,这也许意味着元春怀孕了,但是孩子没能够生下来。】
就听院中“咕咚”一声,王夫人向后便栽倒,好在凤姐在她左近,与驾鸯一道,死命扶住了。
就听王夫人“嗷”的一声惨嚎,众人的耳朵瞬间被荼毒。可以想见,这位夫人必定会放声大哭,一时间荣禧堂里众人竟担心他们可能会错过天幕上说的什么。
谁知片刻后,王夫人处再无半点声响,仿佛她凭空被什么吓住了似的,然后老老实实地在凤姐与鸳鸯的搀扶之下,站起身,立在贾母那张圈椅之后。
各人这时才留意到贾母,只见这位老太太已早非适才那副昏聩模样,此刻正目露精光,双眼一眨不眨地望着天幕,似乎心中正在飞快计算天幕上的可怕预言到底有几分靠谱。
【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文字上没有多少争议,但是句意上有。】
【这句中的“三春”和“初春”可以做两种解释:一种是指的“元迎探惜”四春,指“迎探惜”三春的东床完全无法与“初春”元春相比。】
【另一种的“三春”是时间上的概念, “一春”指的是“一个春秋”,也就是一年的时光。也就是说,元春封妃三年之后,贾家的状态便远不及当初刚刚册封之时。】
【这里兰兰更支持第二种观点,因为第一种观点中“迎探惜春”三人的婚姻比不过元春,这是必然的,谁还能盖过元春这位皇妃呢?很难想象曹公会写这么“凑字数”的一段废话进这么重要的判词里去。】
【关于“三春”的说法,红楼中还有一处,便是秦可卿临死给王熙凤托梦,留下的一句话是“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这句话也是用时间
概念来解释“三春”更加合理一些。】
凤姐想起当年秦氏托梦,心里莫名打了一个突,陡然涌上伤感。
【至于最后一句,争议就更大了——“虎兕相逢大梦归”,中间的这个“兕”字,在有的版本上又做“兔”字, “虎兔相逢大梦归”。】
天幕上,就见萧兰兰手一挥: 【语音小助手,替我展示这两个字形很像的字。】
片刻后,天幕上似是覆盖了两张平平整整的白色纸张,一边是“兕”字,一边是“兔”字,两个字上方还有怪模怪样的两个小小标记,分别是“sì”和“tù”,不知是何意。
【这两个字字形很像,所以很多学者都认为这多半是抄书人在抄书的时候抄错了。那么问题就演变成了,究竟是把“兕”抄成了“兔”,还是把“兔”抄成了“兕”。】
各人闻言,都看看这个字,再看看那个字,一时十二分的眼花。
【兰兰自己的观点是, “兕”本身是个生僻字,所以把“兕”抄成“兔”的可能性,比反过来把“兔”抄成“兕”要大很多,大家说,是不是这样。】
天幕上,包括那位“急急国”的国君在内,都留下了诸如“对”、 “是的”之类的文字。
【但在这句判词里,这两种文字都是能说得通的。】
【“兕”,是一种形状如犀牛的上古瑞兽。古籍中时常将其与犀牛并称, “犀兕虎熊之所”多半便指猛兽出没的山林凶险之地。】
【“虎兕相逢大梦归”,指两派强大势力相遇,想必会有一番争斗。元春便在这场争斗中不幸殒命。再结合前面几句判词,这事件便应当发生在元春封妃后三年左右。】
荣禧堂前,各人的心倏地收紧:算来,如今正是元春封妃之后的第四年,已有三年过去。再联想到元春已有孕.…
【而“虎兔相逢大梦归”,似乎就比较好解释了, “虎兔相逢”可能是“虎年兔月”或者是“兔年虎月”的意思。】
【因此,我们看到在程高本续书后四十回中,就写了贾元春“卯年寅月”过世,存年四十三岁,病因是“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未免举动费力。每日起居劳乏,时发痰疾。”②】
【这真是一个非常夸张的谢幕方式,而这续书人也丝毫不在意“毁形象”,直接将元春写成一个普通中老年妇女,年纪大了发胖,连日常起居都坐不起来、走不动了,还时不时会有痰疾,所以突发疾病死亡了。】
【这续书所写的元春结局,几乎是狗屁不通。按照续书中元春过世时四十三岁推算,那么她受宠封妃时的年纪要在三十八岁左右。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而荣禧堂中,除了正在出神的贾母之外,各人皆默默垂泪——虽然元春那个“发福而死”的结局被天幕说得如此荒谬不堪,但在荣府众人心中,竟然都隐隐期待“那个结局”才是真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续书作者可能是“被迫改文”,为了逃避当时严格的文字审查,将任何影射真实历史的事件都改头换面了。唯有判词,因为实在太过隐晦了,最终得以以原来的形貌留在书
中。】
第151章 第二十次直播⑤
【好了,刚才兰兰讲完了元春的判词——感觉头一次讲这么复杂、这么多争议的判词。】
天幕上,似乎萧兰兰伸手一收,那分别写着“兕”与“兔”的两张白纸便就此消失。仙子那张短发俏丽的面孔再次出现。
【但是还没完成任务,关于元春我们还有红楼梦曲,曲子里描述的元春命运就更加吓人了。】
就见王夫人伸手掩于口上,不敢发出声音,但是人们似乎可以听见那些被她勉强压抑在喉咙深处的哭泣声。
而贾母的状态也不太好——老太太缩在圈椅中,仰头望着天幕,她将双眼睁得大大的,却眼窝深陷,再无以往那等富态从容之相。
【关于元春的那首红楼梦曲名为《恨无常》,曲子唱道: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①】
听着天上仙子将这极有节律的唱词幽幽地念出,就连贾政这个大男人都听得鼻腔一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这句解释了元春之死的时间,是在她“荣华正好”,也就是地位最尊,圣着最隆重的时候,“无常”赶到的。联想那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很可能这时元春已经怀了身孕。】
【这时程高本续书中什么“身体发福,举动费力”之类,这样的说法就完全站不住脚了。】
【再看下一句,“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这就更吓人了——因为这描述,分明是元春会被一点一点地缢死。且不是自缢,因为这唱曲之人悲苦之际,却又十分不甘。她明明还牵挂着“万事”。】
【我们在这里再回想一下之前元春省亲时点到的四出剧目:《长生殿》中“乞巧”伏元春之死。这里元春的身份与命运结局,是不是与《长生殿》中的杨贵妃非常相像呢?】
说到这里时,萧兰兰的语气十分沉重。
似是被她的情绪感染,天幕上半晌都无人回应,过了好一会儿,才有“唉” “可怜” “5555”之类的感想跃于天幕之上。
【再下一句有点奇怪, “望家乡,路远山高。”说明元春之死不是发生在京里、宫里,而是发生在一个远离皇官的地方。】
【因此有红学家据此推测,可能是朝中反对皇帝的势力,借皇帝陛下出巡、出游,甚至是秋狝的机会,予以伏击。】
【但皇帝的力量与对方可能是差不多旗鼓相当的,就像上古猛兽虎与兕一样,双方僵持之下,最终皇帝不得不牺牲元春,将元春交由对方处死,就像当年唐明皇在马嵬坡的所作所为一样……】y???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这一段应当是写元春恐有给父母托梦的情节,向父母示警,让他们有机会“退步抽身”,带同贾家从云谲波诡的朝争中退出来。】
就在这时,王夫人再也忍不住,一声呜咽冲出口,随后又赶紧捂住嘴,内心的痛苦令她不由自主地蹲下,身体蜷缩起来,不停颤抖。
而贾政也忍不住老泪纵横,赶过去扶住老妻,夫妻两人头凑着头,无声无息地痛哭着——这还是宝玉出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对看起来像是“搭伙过日子”一般的夫妻,第一次在人前表现得如此亲近。
贾母却偏过头,转向鸳鸯,低声说了一句什么。鸳鸯点头应是,蹑手蹑脚地从荣禧堂前退开,不知去了哪里。
宝玉等人却还都是懵的,谁也没想到好端端在宫中的元春,竟会被天幕预言如此悲惨的结局。
“‘乞巧’、 乞巧’……”
宝玉重复着元春点的那出戏名儿,忍不住再次泪洒衣襟——明明那应是七夕密语,爱侣们定下生死不弃的誓言,在天幕口中,却是这样残忍的谶语。偏偏那被预言会惨死的女子就是他同父同母的亲姐姐,而他此刻竟完全无能为力?
明明那天幕总说,他是把所有这些故事都写下来的人啊!
宝玉想到这里,便奋力握住双拳——片刻后他却又将双拳松开,因为又想到了天幕另一句点评:“宝玉是个好人,但没有用!”
宝玉低头无奈看着自己摊开的双手:他……竟真的是一点用都没有的吗?
上一篇:我在红楼话聊斋
下一篇:漫画女配觉醒后爆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