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小说的宅叶子
宁尔纳也获得机会在族学上识汉字、读书学理,又因成绩出众,获得丰厚的打赏,宁尔纳家的日子这些年靠着族人的照料,才一步步好了起来。
也因此,马佳宁尔纳对于安宁伯是非常感激且向往的。
但盛京距离京城很远,宁尔纳当时的年纪又不大,基本上见不着安宁伯。
直到固伦荣宪长公主出嫁。
科尔沁草原距离盛京不算远,至少比京城近的多。
此时此刻,马佳宁尔纳已经靠着马佳这个姓,与驻守在辽北的马佳图海旗下将领有一点两点三点关系。
靠近边境,民风相对“彪悍”淳朴,驻军们与当地百姓的关系还算不错,他们很喜欢这个过分活泼的小伙子,有一点油嘴滑舌,但有分寸,不至于让人讨厌。
在荣宪长公主出嫁后不久,宁尔纳通过辽北驻军了解到公主需要人才,于是宁尔纳主动去毛遂自荐。
他当时年纪也不大,但在经过一番考核后,成功上岗。
宁尔纳也没有想到,自己干的第一件事与羊毛、羊奶销售有关,他其实对于商业了解不多,否则不会这么贫穷。
所以在一开始,宁尔纳表现得并不是很好,吃了不少亏,好在这个小伙子学习力很快,而且舍得下脸皮,跑前跑后一顿请教,嘴里好话一箩筐。
他人不笨,又用心学,还带脑子工作,很快便在一干人中脱颖而出。
宁尔纳比其他人都升的快,很快获得荣宪长公主重视,并且亲自召见。
按照正常的职业规划,宁尔纳会在荣宪长公主旗下一步步高升。
但当知荣宪长公主在秘密招罗刹国探子时,宁尔纳却又一次毛遂自荐。
其他人很是不解。
毕竟当探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罗刹国人很强壮又难缠,危险系数非常高。
宁尔纳姓马佳氏,属于马佳氏子弟中少见的能人之一,光是靠这个姓,他比其他人更容易获得晋升机会,至少他的功劳,其他人不敢压下去。
他现在距离盛京总代理人只差两步的距离,且他年纪很轻,晋升上去也是迟早的问题,前途一片光明。
何至于踏上未知冒险之路?
荣宪长公主也问过宁尔纳这个问题,宁尔纳的回答很有条理,看得出来,他是深思熟虑过的,而非一下子冒然决定。
第一,他因幼年境遇,对于安宁伯很是感激,愿意为荣宪长公主做事,甚至于肝脑涂地;第二,他喜欢新鲜的事情,甚至于有一点追求挑战与刺激,属于不太安分的人,从小时候就去驻军套近乎可以看出来;
第三,他对罗刹国有恨意,罗刹国在大清边境不知道来来回回骚扰多少次,即便两国签订协议,罗刹国也不是信守陈诺的人,依旧时不时刺一下大清底线。
若非罗刹国频频扰民,宁尔纳他们的家里先前未必会这么贫困,记忆中很疼他的祖父不会死于缺少药材,他的生母也许也不会在家难产死亡。
荣宪长公主明白,这是一个理想型爱国人才,还是一个在时下很不常见的冒险家,刺激新鲜对于他来说是挑战与兴趣。
值得培养。
马佳宁尔纳成功成为荣宪长公主的门臣军师之一,他在探查罗刹国的消息,以及干扰罗刹国内政上,都立下重要功劳,甚至与罗刹国多位贵族阶层联系上。
当得知罗刹国的内乱在彼得一世的努力下平定时,宁尔纳毫无疑问很失望,假如不是条条框框太多,荣宪长公主的一些建议,他都能够一点点将它们实现。
而当得知彼得一世离开罗刹国去荷兰游学时,马佳宁尔纳不安份的心再次蠢蠢欲动起来,尤其是今年春节期间,他得知荣宪长公主也和海外有联系的时候。
宁尔纳又双叒叕第三次的毛遂自荐。
这个想法让宁尔纳周边的人都很不理解,包括他的父母兄弟,在盛京过得好好的,为什么又要上京?而且上京也不是当官,听说又从门臣开始当起。
这怕是疯了吧,宁尔纳面对众多质疑声,态度依旧果断。
宁尔纳的阿玛、继额娘、众多兄弟现在的富贵生活靠的都是宁尔纳,他们话语权少,只能把摆出来唯一一个条件,让宁尔纳成婚安定下来,至少有一个后。
宁尔纳的年纪现在也不算小了,这个要求在时下人眼中挺合理。
宁尔纳便和一位也是当地旗人家的姑娘火速成婚,后代的问题不是他一个人愿意便能解决的。
他干了一件在时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从族中收养一个无父无母的子嗣后,便准备上京。
宁尔纳的父母:“……”过继外人的孩子还不如过继亲兄弟的呢!
经济基础决定家庭地位,他们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宁尔纳出发。
马佳芸兰看见宁尔纳的人生经历也惊奇不已,画上一个重点圈。
再说荣宪长公主塔娜推荐的另一个人,蒙古族,莽古尔泰。
莽古尔泰并不是纯粹的蒙古人,他与驸马乌尔衮一样,生母也是女奴,有一半的汉人血统,又比乌尔衮更不姓,他的父亲非但地位不高,还是个人渣。
也因此,他从小过得极差,不比那些奴隶们地位高多少。
在他十七岁未成年时,正值噶尔丹第一次判乱,在漠北部落的他被自己父亲推出去当炮灰。
被荣宪长公主以及驸马率领的军队救下,自此开始为公主办事。
莽古尔泰这个时候年纪已经不小了,从小到大都没有学过什么东西,字不会写,也不会蒙语以外的东西。
也因此,他学习东西也非常吃力,不管是语言,还是识字上。
更不用说其它东西。
荣宪对这些并不强求,她也是见到他颇有大弟胤禔的天生神力和武学天份,甚至于神力略高一些,才将他留下,对他的定位是一个强壮的士兵。
也常常与他对练,提高自己水平。
在二征噶尔丹时,莽古尔泰作为熟悉蒙古的领路人加入十万大军,为其导航,期间展现出非常高水平的急智,不下去普通参将,还提出两个解决困境的小兵计。
回到蒙古,荣宪第二次面见莽古尔泰,发现他的汉文水平进步很大,语言基础交流也不成也问题,不禁给予夸赞。
莽古尔泰很坦诚地自我剖析。
他还是学的不够快,只是他比其他人更勤奋一些,每天从早到晚富余时间都用来学习,一直不间断。
书山有路勤为径,莽古尔泰的确很勤奋,但荣宪并不认为莽古尔泰只有单纯的勤奋型,他在打仗上面非常有天份,他甚至有点像那种传说中的直觉系人才。
在得知额娘想要建立海军基础时,她第一时间便想到莽古尔泰。
但莽古尔泰一直生活在蒙古,对于丛林、沙漠等环境可以适应,海上却未必,她对他进行了简单的水性考验。
让荣宪惊讶的是,与其他很多蒙人不一样,莽古尔泰是会游泳的。
小时候他曾被迫与人在湖泊“玩”过,实际上,更多蒙古绝境他都这样经历过,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学会游泳这类必备的生存技能,他不仅会游戏泳,而且水性还不错,可能也和他不得不下湖泊捉鱼有关。
但这远远不够。
淡水湖与河海是很不一样的,荣宪向莽古尔泰表明此事,等祭月与酥油灯节过后,莽古尔泰出发去青岛呆过一段时间,顺利通过考验,才将他推荐给马佳芸兰。
进入二月,莽古尔泰才辞别家乡,从科尔沁出发入京。
因他属于蒙人,需要跟着蒙军旗的路线走,马佳图海已经致仕,但胤祉接收他一半以上的势力与很多人脉关系,把莽古尔泰安排入相应的蒙八旗并不难。
此外,九人当中还有最后一位,身份家世更为特殊。
第127章
他汉语名字叫李修竹,外文汉语音译名字叫彼得斯。
是的,李修竹是一名混血儿。
他的生父母来自于不同的国家,长相黑头发蓝眼睛,从他脸上和肤色能够看出明显的黄种人与白种人痕迹。
在这个年代,混血儿并不多。
因避明末清初战乱,东亚或东南亚可能有一部分,但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间出现混血很少见。
李修竹便来自这样一个非常罕见的群体。
但罕见不等同于珍贵,混血儿的日子不好过,备受两边人的歧视。
李修竹的父亲是华人,曾经是一位海商的水手,因他们的商船在荷兰附近遭遇,他父亲与仅剩的两位同伴被当地人救起来,也认识了他的母亲,从而有了他。
但李修竹父亲还是因为这一生过于忙碌,早早去世,李修竹便和母亲一直在荷兰艰难的生活。
真的很艰难。
李修竹的母亲是当地底层人,他又有一张带着东亚血统的混血脸,备受歧视,连跑腿的流浪儿都能看不起他。
后来,因母亲也因生病和父亲一样去世,他也成了流浪儿之一,日子过得更简单,吃不饱、穿不暖已经是日常。
但李修竹还是倔强的野蛮生长着。
因他对于小时候父亲在世的记忆竟然是最好的,且一个与父亲同时被救的叔叔对他一直很好,他对于东方有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想法,乃至于向往。
三藩平定后,海禁解除。
又过一年,有来自大清海商的船来到荷兰港口。
李修竹一是为了生计,而也是想看一看来自东方的人与事,靠近港口的东方大船。
毫无疑问,东方人与西方人一样,也对混血儿目光歧视。
只是当听到李修竹在异国他乡用别扭的口吻讲汉语时,漂泊异乡的他们多多少少有些感动心理,还有一点点骄傲,他们大清的汉语就是比国外叽里呱啦好听。
于是李修竹成功混入大清商队。
在大清商队与荷兰人交流的几天,李修竹为他们争取来不少利益,而且听说他不止会荷兰语。
领头的大清船长问及此事时,李修竹回答:“荷兰港口来往的船只很多,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我都是跟着他们随便学一下。”
船长侧目而视,难怪李修竹带着他们交易的地方都非常合他们心意。
他们也曾怀疑这是不是圈套,背着他暗中查询,了解了李修竹的身世,观察了一段时间,确定李修竹没有问题。
李修竹明白自己的目的达到一半,童年滤镜在被来自大清的船员们用奇怪的眼神盯着他眼睛看时,已经结束。
他知道自己混血儿的身份,去大清很有可能得到与在荷兰一样的差异对待,但至少对于这些大清船商来说,是有用的,他可以得到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
至于是否远离家乡,李修竹当然对从小长到大的地方是有感情的,但正面感情已经差不多都早逝了,现在90%都是负面。
而面临的海浪危险,一个流浪儿不也是天天在面临危险吗?
随着年纪越长越大,他在荷兰除了做苦力工作外,找不到其他工作,连那些工厂都不会收他,富有的太太们也不会像同情一个流浪儿一样给予流浪汉怜惜,而苦力工作也意味着他可能会和父母一样早逝。
李修竹忐忑但期待地问出这一句话。
船长思考了下,安宁伯一直在招外语人才,不局限于任何一个国家,毕竟他还从罗刹国救助了不少农奴,一个会说大清语和海外语言的混血儿当然也可以。
他点头同意了。
于是随着交易的结束,李修竹也登上大清的客船。
让李修竹比较惊讶的是,这一艘大清船上的生活并不像父亲年幼时向他描述这样,尽管能够感到其他人对于他是非常好奇的,但他们很听船长的话,不来打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