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穿成了朱祁镇 第67章

作者:千阳燎原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不知道是?在惋惜那倾覆的?国家,还是?浪费的?点心和碎了的?盘子。

  朱棣要上前帮他收拾捡起?来, 朱元璋伸手拦住了他,然?后自己蹲下*身, 一点一点捡起?来,那些点心,也被放进了还未碎裂的?碗碟中,只是?已经变得?脏污又难堪,不能?入口了。

  朱棣紧紧地盯着这一幕,心神巨震,那重新装上了点心的?碗碟,就像是?新一代崛起?的?势力?。他们?老朱的?大明,不就像是?砸了蒙元的?碗碟以后,接住了这一摊江山的?碟子么?若是?朱家,不能?将这天下财物,好好分配,亦将重蹈覆辙!

  朱元璋收拾好,剩下一些碎瓷,等着内侍们?来收拾,转头看到朱棣有些两?眼发直的?样子,便知道老四是?有些领悟了,圆胖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玄烨捏了捏眉心,他总觉得?,这百姓阶层与?上层的?矛盾对?立,不仅是?在指大唐的?情况,而且也在讲满清,而且满清情形更复杂。

  土地兼并、百姓流离失所、官员腐败、压迫底层……也是?发生在满清的?。

  这一部分,信息量极大,李世民听罢,手中拿着笔,沉思良久,才下笔写字。

  天幕所用之词十分新奇,但稍加思考也能?理解,但天幕所言之问题,是?李世民以前未曾直面的?存在。

  天幕说?的?,可是?整个封建帝制社会?的?问题,不仅仅是?他大唐一家的?问题,是?自秦汉以来,一直到清灭亡,每个朝代都存在这个问题,也是?最根本的?问题。

  李世民也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明白民生的?疾苦,可是?他未曾深入到这一层过,未曾想到,这是?一种社会?,一种国家制度的?顽疾。

  到此时,李世民心中本有的?许多疑问,也似乎得?到了提示与?解答,他脑中涌现出?了许多想法与?感触,所以他要以最快的?速度记下来。

  李亨父子三人安静地坐在椅子上,连小声交流都不敢。

  虽然?他们?都觉得?,此时的?皇帝,就好像是?换了一个人一般,虽已年过花甲,却勃发出?了一种年轻人身上才常见的?斗志与?生命力?。

  而高力?士此时,也顾不上琢磨皇帝的?字迹了,忙着给皇帝赶紧磨墨,或者随时眼疾手快给他换上纸。

  高力?士将注意力?放在皇帝写的?内容上时,才发现这时皇帝确实心思都回到了政事上,一扫先前沉溺于享乐中的?颓靡之态,仿若是?开元年间的?皇帝,突然?又觉醒了一般。不,也不能?这么说?,开元年间的?皇帝,好像也没有现在这等水平。

  高力?士死死地压住心中的?异样,一点都不敢露出?来。

  【统治阶级,听不到来自民间,来自百姓的?声音的?时候,就是?非常危险的?时候了。民心生怨,当这怨气?足够强,又无法宣泄的?时候,社会?也就难以安定了。民心民意,才是?最朴素最明显的?指示标。】

  【现如今的?史?书,史?家观点,以及普通人的?观念里,安禄山是?个乱臣贼子,是?个不记恩的?外族白眼狼;可是?查阅历史?会?发现,在安史?之乱几十年后,哪怕唐朝皇帝换了几个了,河北民间还在祭祀安禄山。河北便是?安禄山当初当节度使?的?地方,是?他起?兵之地。】

  【前面说?过,安史?之乱祸害了整个大唐江山,使?得?无数百姓卷入了战火,失去了家园,流离失所,妻离子散,从?这个角度来说?,百姓应该十分憎恶安禄山才是?,河北当地的?反应为何会?如此与?众不同?这个地方,与?宋朝的?幽云十六州重合度极高,而且也是?大明天子守国门之地。在如今行政区域被划分为了北京、天津和河北,常称京津冀,在唐时,这一片都是?河北。】

  【这一带,因为地处中原与?北边各势力?的?交界之处,所以常年受到北方各部南下侵扰,如此一来,当地人的?血缘与?身份成分都十分复杂,各种势力?在此交织缠绕,形成了一个与?中原和北方都不同的?混合地带,所以十分难管,常成为中央政权头疼之地。要镇得?住这里的?势力?,要稳坐这一带节度使?的?位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安禄山和史?思明都在这里干得?不错,颇得?民心。】

  【在武皇期间,著名宰相狄仁杰就注意到了河北地区的?问题,曾经上书过皇帝,但河北一带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一直到李隆基当政时,河北地区承受压力?更大,随着均田制的?崩坏,却要承受更重的?税收,有数据说?,河北地区承担了天宝年间全国四分之一的?赋税。赋税重的?同时,徭役也重,当初杨国忠在和南诏国打仗时吃了败仗,就从?河南河北一代征兵,不少人都被抓了壮丁。另一方面,虽科举制在隋朝就已实行,唐太宗也进行了改革,可门阀士族在这里依旧占尽便宜,河北一带因历史?缘由,在科举取士一途上,有些受官方的?隐性歧视;再加上李林甫和杨国忠上位后,更是?祸乱朝纲,大唐的?官员升迁制度都出?了问题,结党营私成了主流,而在朝中一直出?于弱势的?河北士族,无党可结,直接硬生生断了升迁之路。】

  【所以前面提到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地方内部的?矛盾,在河北地区最为激烈,最为严重。河北地区的?整个社会?,从?地方官员,到普通百姓,不仅不服于中央的?统辖管制,甚至是?有强烈的?敌对?和抗争情绪的?。这些矛盾,内部斗争解决不了,注定要往外爆发延伸,才可能?得?到释放。】

  天幕的?描述,让帝王们?意外之后,思索一番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若非是?因为积累了的?许多怨气?,许多问题,造反的?事也不可能?说?干就干。

  安禄山是?个能?人,但若中央朝廷政治清明,民间毫无抗击之心,这叛乱也很难起?来。

  安禄山能?突然?起?兵,并且一路平推而过,除了大唐中央守卫空虚缘故外,河北一带民间的?支持,也很重要。

  李世民听完这些问题,一直都临危不乱的?他,此时额头也忍不住渗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河北一带,确实是?有些难管,只是?他在位时,有更大的?问题在,河东和河西的?门阀斗得?厉害,河北那种没有门阀势力?的?地方,反而没投入那么多注意力?。

  高力?士看到皇帝出?了汗,忙取了帕子来给他擦拭。

  李世民感觉,这高力?士虽私心和小动作都不少,但对?皇帝是?真贴心。

  只是?,目光回到眼前的?桌案上时,李世民还是?忍不住长长地叹了口气?,高力?士的?事都是?小事了,摆在面前的?问题才是?大事。

  就在李世民稍稍停笔的?时候,李倓见缝插针地问:“圣人,这抄写之事,可需要倓与?兄长代劳?”

  李世民略思索了一下,便对?高力?士道:“你去给他们?三人都准备笔墨纸砚来,也让他们?陪着朕写一写,有什么想法,也写下来,回头让朕看看,你们?父子三人,谁最为有心。”

  李亨与?两?儿子忙起?身领旨。

  李倓和李豫还好,二人平时读书也算尽心,心中有些东西。李亨领了旨,内心却十分不情愿,将自己那个没有眼色,只想着出?头显眼的?儿子,在心里狠狠地骂了一通。

  李世民也想看看这玄孙和来孙三人的?真实水平,到底如何,他们?可是?要接下这大唐江山的?人,李世民要好好摸摸底才行。

  【面对?这样复杂的?局势,安禄山却十分得?民心,说?明他并非是?简单的?阴险小人可以概括的?,而且他的?政治智慧可能?还不错。安禄山首先利用自己外族的?身份,将河北地区的?少数部族人心都笼络了起?来,他的?部下就养了许多少数部族的?人。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势力?与?部族,可是?相对?于汉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胡人。】

  【安禄山不仅收许多胡人当养子,教他们?学习骑射,找关系找门路给他们?安排前程,还会?收纳被打败的?少数部落,比如杨国忠用来构陷李林甫造反的?阿布思,就是?在安禄山手下的?,当初阿布思的?部落被回纥人所破,安禄山便收留了阿布思与?他手下诸多精壮勇猛之士,后来这些人成了安禄山手底下的?精锐。】

  【团结了胡人,安禄山也要团结河北一带的?汉人,于是?他以地域化为核心,利用中央朝廷对?河北地带的?区别?对?待,引发民众对?中央朝廷的?不满,然?后强调他自己是?这一地域的?中心领袖,使?得?河北一带民心朝他倾斜,成为了百姓更为认可的?“统治者”。】

第132章 两级反转李隆基(33)

  安禄山的这一操作, 令许多帝王都露出了深思的神色。

  抱团,可以说是人的天性。在朝廷内,就是结党, 门阀士族是靠着亲戚与姻缘关系抱团、科举取士是靠着老师和门生的关系抱团、还有更多的是靠着利益关系抱团。

  安禄山也是采用抱团这一方法, 将?河北一带混乱失序、又对朝廷怨愤的民心统一了起来。

  【前面两点, 是安禄山根据不同的民族血缘成分, 来进行的划分;他还有另外两套办法,来应对不同阶层的人。对于普通底层百姓,他便用宗教?的方式来拉拢人心,利用他自?己粟特?人的身份, 举办各种袄教?仪式, 将?他自己塑造成了光明神和山神,底层无知愚昧的百姓, 就会?因为他的神性身份而产生敬仰与拥戴。】

  【对于另一部分读过书,不吃宗教?这一套的士人们, 安禄山就采取了另一套办法,也是历史?上诸多政治人物都喜欢的人设——礼贤下士, 并大力提拔有能?耐的士子。在那时,读书本就是对智商的一种筛选, 读书能?读出头的, 大多是头脑真灵活的, 安禄山将?他们收在身边,当?成谋士来用,不仅不吃亏,还很赚。而对于那些?士子来说, 因为历史?和政治原因,河北一带士子走科举之路是难走通了, 还不如跟着安禄山。本来读书的目的就是“卖与帝王家”,安禄山给的待遇更好,为何不接受?安禄山不是帝王?那就把他推成帝王不就行了?】

  【在安禄山起兵造反的过程中,他身边的士子谋士,就为他的起兵合法性,做了不小的工作,比如严庄就提出“四星聚尾,金土相代”,星象预示着安禄山是要取代李隆基当?皇帝的。这一点在现在看来,就是无稽之谈,天上的星星才不管你?地上的人的事呢。可是在讲于谦打赢京师保卫战时,说到了他那句“社稷为重,君为轻”的重要作用,几乎就是当?时打京师保卫战的指导思想。安禄山起兵也一样,就算是他私心想当?皇帝,也不能?直接说是他想当?,而是要借天地的异象来证明,他就是天命所归,否则别?人不会?轻易跟着他,做这种掉脑袋的事情。所以古时候这种传说故事就很多,又是鱼腹藏书,又是狐狸乱叫,又是挖出石人之类的。】

  【话说回安禄山身上,虽然他头上一直戴着乱臣贼子的帽子,可是咱们读历史?时,也要注意,不仅是历史?和局势造就了他这个人,也有他自?己的心机与智慧。在河北一带那种混乱的社会?结构中,他能?精准地看透社会?的矛盾,并且抓住每一个群体?的痛点,将?他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就表明他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了解他的不简单,也能?理解为何在安史?之乱几十年后,河北一带的百姓还在祭祀他,甚至到了几百年后,祭祀之事还存在。】

  【原因也很简单,虽然他起兵事败,第二?年就死于自?己儿子之手,但因为他发起的这场叛乱,河北一带终于不用承受那么重的赋税,能?靠自?己种地吃饱肚子了,甚至比关中一带的百姓过的还富裕;朝廷新?派来的节度使,也不敢随便压榨他们了,谁的政策敢严苛一些?,他们就敢直接砍了节度使。切·格瓦拉说过:“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的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对于河北一带的百姓来说,安禄山用自?己的命,给他们破开了困局,让唐的中央朝廷,不敢再忽视甚至是敌视河北这一片了,安禄山的叛乱,就是河北百姓的激烈反抗。这样的人,对于大唐朝廷来说,是乱臣贼子,可是对于那时的河北百姓来说,他就是个英雄。】

  天幕的语气很平淡,并没?有讲述岳飞和于谦时,那种激昂的语调,可是帝王们都听出了意味深长的感觉,似乎是在警告他们一般。

  但帝王们都知道,天幕中的人,是不知道他们的存在的。

  嬴政道:“人实为有多面,对中央朝廷来说是乱臣贼子的人,却成了一些?百姓眼中的英雄,可笑?之人不是百姓,也不是安禄山,而是朝廷。朝廷竟然将?自?己的百姓,推给了敌人。”

  只是,想到天幕说的,河北一带与中央朝廷的矛盾那么深刻,是因为他们的赋税极重,同时还会?被抓壮丁,士子们也得不到升迁,嬴政第一次感觉自?己有点中箭。

  统一六国后,他就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一展自?己的抱负,修驰道、修长城、修水渠以及皇陵,还有计划中的阿房宫……一个个大型的事业,每次都要征调几万几十万的民夫,在这对于百姓来说,何尝不也是一种负担呢?

  嬴政第一次低下了头,甚至找了个台阶,直接在地上坐下,心中颇为纠结苦恼。他不知自?己寿数还剩多少,可他总觉得,他无法在活着的时候,将?心中的想法一一实现。难道真的要考虑,将?那些?事交给后人去做吗?

  这一部分,刘彻整个人也听呆住了。

  天幕前头说李隆基创造了开元盛世,颇为赞赏,突然话锋一转,将?李隆基骂了个狗血喷头,已经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了,没?想到安禄山那样的反叛之臣,也有这么一个猝不及防的大转折?

  这让刘彻心中有了一点动摇,他不知道,自?己现在这样致力于开疆拓土,会?不会?以后真的被骂穷兵黩武?

  对了,还有天幕提了一嘴的自?己老年昏庸乱政,难道与这事也有关?

  想到李隆基,就因为后期躺平了,就导致后人只记得他沉湎美色、不理朝政的昏庸,前期的努力就全白费,刘彻都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赵德芳整个人也听懵了,还以为自?己耳朵出了问题,一边掏耳朵一边问:“什么什么?安禄山是英雄?她在开什么玩笑??”

  他听了那么多唐传奇故事,每次安禄山出场,几乎都是反派,这叫赵德芳有些?无法接受,安禄山怎么可能?是英雄啊?胡说八道!

  赵德昭无奈道:“天幕说的是在河北一带,也就是如今幽云十六州那边。并非说是对大唐。”

  赵德昭依旧犟着,反正不认。

  赵匡胤已经提笔,写下了一张纸条,叫来内侍,将?这皇命发布了出去。

  “父皇,您这是……”赵德昭刚问出口,突然想起,皇帝之事,不可随便询问,忙又住了嘴。

  赵匡胤道:“我?命人去幽云十六州一代查探,看看那边是否还有祭祀安禄山的事。”

  虽然幽云十六州不在宋的控制之下,但宋派去北边的探子也不少,相信很快就有结果了。

  赵德昭敬服道:“还是父皇想得周到,去那边打探一番,就能?查实是否为真了。若真有人祭祀,还能?探一下原因。”

  赵德芳没?有刚刚那么激烈的抗拒了,但他心中反而升起了一股忧虑:天幕说的不会?是真的吧?转而他又飞快的否定了。可是这个念头总是控制不住地冒出来。

  赵匡胤点头道:“这安禄山确实是个人物,头脑与手段都兼具。只可惜运气不太好。”

  因为起兵时年纪不小了,没?多久安禄山的身体?就出现了不小的问题,这也是他会?被儿子安庆绪轻易杀掉替代的缘故。

  这人上了年纪啊,身体?就会?无可挽回地走下坡路,不管你?是皇帝,还是普通人,都抗拒不了的。

  赵匡胤扭头看了看还年轻的儿子,有点羡慕的同时,又下定决定,一定要趁自?己还活着的时候,为孩子多扫除一些?障碍,多铺好路。大宋不是他一个人的大宋,是全天下的大宋啊!

  朱元璋听到士子给安禄山叛乱找合理正当?理由的事,颇为感同身受道:“可不是?要没?有一个为天下的理由,可没?那么多人跟着你?干啊!”

  朱棣道:“旁的不说,论得天下之正,咱们大明可一点都不逊于别?朝。”

  朱元璋赞同:“这倒是真的。不过,祭祀安禄山一事,为何我?没?听过?”

  安禄山是河北一带的民心所向,朱元璋还没?怎么听过这个说法。

  朱棣回到:“儿臣也了解不多,自?唐末以来,幽云十六州就没?入过汉人之手,许多事,都与咱们想象中的大不同了。”

  听到这里?,朱元璋悚然一惊,他想起了一个事。他借着朱祁镇的皮囊坐皇位的时候,知晓了洪武年末科举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南北榜案。因为南北发展极不均衡,而北方又是多年在北部少数部族手里?,对汉家文化?十分不在意,甚至排斥抵触,所以北方的士子水平,与南方士子的水平,难以相比。结果在洪武三十年,就出现了科举放榜后,榜单上全是南方举子的情况,那件事闹得极大,要不是自?己处理得快,让北方士子又考了一遍,这南北恐怕就要裂开了。

  这件事,大概也是促使老四迁都京师的原因之一。老四估计是看到了南北的差异与分裂,担心南北内部分裂厉害,所以皇帝亲自?去坐镇北方,不仅守住国门,还带动一大批权贵和富人移居北方,促进北方经济的发展,提升北方发展的速度,希望南北能?更好地融合相连。

  此时,朱元璋再次感觉到,老四迁都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

  正如天幕所说,幽云十六州有四百年的时间不在汉人治下,淮河以北也有两百年不受汉人掌控,形成的裂隙可不是轻易能?弥补的。安禄山的得势与安史?之乱的声势,深刻表明了地方与中央形成了隔阂,甚至发生对抗以后,会?产生多大的动荡。

  “老四!多亏有你?啊!”朱元璋对朱棣道。

第133章 两级反转李隆基(34)

  要不是老四朱棣上位后, 将都城迁到了京师,在?那里经营了数十年,等到朱祁镇上位, 土木堡之变后, 也先南下打大明, 京师附近的人也没有那般容易被动?员起?来, 好不容易收回来的幽云十六州一带,恐怕又要?落入少数部族的势力手中了。

  想想宋时,幽云十六州未被收回,宋的三百多年时间里, 就?一直处在?北方势力的压制之下, 朱元璋才真正地冷汗涔涔啊。

  想起?这些事,朱元璋就忍不住长叹一声, 天幕说的极对?,他自己虽然从一介底层成了皇帝, 那脑子里的想法还是没转过来,还是像乡下的土财主一样。太子朱标死后, 便?不管不顾地将皇位传给了皇孙朱允炆,其中朱允炆是朱标孩子的因素比重有多大, 朱元璋心中太清楚了。

  他因?私心而将皇位当家产一般传了下去, 可朱允炆心性手段不足, 削藩把自己的皇位都给削没了。还是应了天幕那句话:这皇位,不是人人都坐得,不是因?为有朱家血脉就能做得稳的。

  朱棣见朱元璋突然激动?起?来了,还一时有些不知所措:“父皇, 此话从何而来?”

  朱元璋牢牢地抓住他的手,似是哭, 又带着笑道:“我从安禄山受河北一带百姓尊崇一事,想到了你日后迁都京师的缘由。你比你老子我,想得到位啊!”

  朱棣愣了愣,这事儿他倒是还没想过,朱元璋给他讲朱祁镇的事时,提过大明都城到了京师了,所以才有了著名的京师保卫之战。可朱棣不曾知道,这都城是他迁的。

  天幕在?讲安禄山如何笼络人心的时候,李亨立马就?道:“这安禄山,果然是个狼子野心的东西,枉父皇往日里那么看?重他!”

  李世民一个白眼翻过去:“你闭嘴!”

  李亨顿时脸色讪讪的。

  安禄山是李林甫提拔上来的,顺着李林甫的意思,安禄山就?对?李亨这个太子不假辞色,甚至见了他还不行礼,偏生又巧言令色,在?皇帝面前让他辩解过去了。李亨可还记着这些仇呢!

  只是李亨想上点眼药,却不知此时的李隆基皮下,换做了李世民,而李世民最讨厌他这种本?事没几分,还喜欢叽叽呱呱的人了。

  李倓想开口?,被李豫瞪了一眼,也讪讪住了嘴。李倓知道,刚刚给父亲太子求情的事儿,已经让亲哥不满他的冲动?了。

上一篇:天下第一美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