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216章

作者:西羚墨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李信王翦等武将更在意的是天幕上提到的十八种武器,以及那快速闪过的武器。

  可恨图片太快,没能看清楚武器的模样,也不知道具体的材质,让好武之人惋惜不已。

  “希望天幕后面挨个讲一遍!”李信哪怕年纪不轻,此时也仿佛急成了毛头小子。

  这许多兵器,大秦只有军中才有,更多的是大秦完全没有也没见过的武器。

  王翦淡淡地看了李信一眼,没说话。

  天幕若是详细放出武器的制作过程,或许后面伴随而来的不仅仅是新式武器,还有对天下紧随而来的新动荡。

  伴随着各种武器被天幕放出来,那些到现在依然不肯为始皇帝效力的六国旧人,真得还能安分下去吗?

  【这十八般武艺的发展过程,极为漫长,今天我们先从武术的起源说起,带大家看一看,五千年的华夏武术文化,是如何演变的。】

  首先,天幕上出现了原始的壁画,那是来自云南的沧源崖画,上面画着人与野兽搏斗的画面。

  这算是人类最初掌握的搏杀技能。

  在一开始,“武术”是远古先民为了自卫,来与野兽搏斗的技能。

  紧接着,人类越来越多,开始聚族而居,有了部落,然后又有了城市,有了国家。

  夏商周时期,华夏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奴隶主之间的战争越来越频繁,因为战争的需要,首先是武器开始进步。

  人类不再只会使用石器和徒手来搏斗,开始有了青铜武器,有了青铜车,青铜弓箭,青铜的戈、矛、戟、殳。

  还有了“武舞”和“侠以武犯禁”的“侠”。

  .

  “嘭嘭嘭!”

  周武王时期,灭亡纣王后,开始举行庆功仪式。

  周武王与功臣们跪坐在席上,大殿一侧,青铜编钟被缓缓敲响,大鼓的鼓声“嘭”的作为开端,武舞开始了。

  64名训练有素的年轻壮士,一手执盾,一手拿着大斧,齐齐步入朝堂。

  起初,他们持盾站立,伴随着鼓点编钟声音,模拟着战斗的场面,刺杀,挥斧,重重地踢踏,低声模仿野兽吼叫,一群刚刚结束战斗的年轻战士浑身散发着原始与狂野。

  等到音乐声结束,壮士们回到原位跪下,表示对周天子的尊崇——这个时候,“大武舞”才正式表演结束。

  【在先秦时候,“武舞”是手执兵器起舞,是会用于军事训练,除了“大武舞”,还有“象舞”“干戚舞”等;

  从西周开始,“武舞”有了炫耀武力和庆功祭祀等功能性。所谓“以是舞也,习戎备也”,这种舞蹈也是作为日常军事训练的项目。】

  【这个时期,是武术的萌芽时期。】

  商周时期主要以车站开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有了骑兵和步兵,对士兵的要求提高了,武术也因此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被选为武卒者,免除徭役,重重有赏!”

  ——在魏国,对魏武卒的挑选十分严格,需要层层考核、挑选和训练,并且给予的赏赐丰厚。

  “全国武备,技击优秀者,有重赏!”

  ——在齐国,开始用重金鼓励民间学习“技击”,也就是原始的搏击之术。在秦国,直接有了军功授田封爵,开始打破传统贵族的垄断制度,允许民间庶民通过军功改变身份地位。

  在强有力的竞争下,其他国家纷纷开始鼓励习武,也让民间兴起习武之风,出现了众多“以武犯禁”的游侠。

  .

  战国时期的赵国,鲁句践正在与旁人说起自己的遗憾:“天底下英雄豪杰何其多,可惜我竟然没能与荆轲交手,更没机会与盖聂论剑,实在是人生一大憾事!”

  若是完全没见过也就罢了,但是鲁句践与荆轲在邯郸见过面,而且产生了争论差点打起来。鲁句践刚大声呵斥对方,想要拔剑斗剑,谁知荆轲完全不说话,默默地逃走了,让鲁句践还嫌弃对方胆小如鼠。

  等再一次听到荆轲的消息,就是行刺秦王失败,鲁句践佩服对方的勇气之余,又遗憾错过了与如此勇士斗剑的机会。

  秦朝时期,扶苏想起《庄子》上记录的故事,想起战国时期流行的斗剑之术,皱了皱眉头:“赵文王喜欢剑,召集众多性情刚烈的斗剑士在宫中互相击杀,直至斗死,除了枉顾人命,没有任何意义!”

  其他公子有人点头:“还不如让那些剑士去军中!”

  阴嫚公主反问道:“那大兄为何不想想,那些剑士明知道是死,为何还愿意去赴死?”

  扶苏惊愕地看向这个妹妹,看到阴嫚公主眼神冷静地看着他,并不是任性提问。

  “在庄子上谏劝说赵文王不再沉迷观看斗剑后,剑士全部自杀在了赵文王的宫殿里,又是为何?”

  扶苏没有立刻回答,开始沉思。

  嬴政看着这一幕同样没有插话,缓缓笑了。

  虽然还是不如自己,但是儿女们开始彰显不同的思想和能力,也让他看到了儿女们发展起来的萌芽,这让他这位父亲非常欣慰。

  汉朝时期,司马迁正在听父亲司马谈回忆祖辈的光荣:“我司马家祖上,原本是在赵国传授剑术的侠客,可惜我们现在没人擅长剑术,实在是辱没了祖先的剑术。”

  司马迁故意道:“那父亲不写史了,不如重新去学剑术?正好天幕在放,父亲要不要儿子给您找一柄剑来?”

  司马谈两眼一竖,卷起手中的书本就要去揍儿子,司马迁连忙讨饶:“看天幕看天幕!”

  【不知道大家对武侠剧里的“越女剑法”有没有印象?】

  【越女,是成书于东汉的赵晔的《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吴越之地一位善于剑术、并且有“手战之道”论战理论的奇女子。

  在成书于西汉的王充《论衡》之中同样有提及,目前虽然相关资料不多,但是根据历史考据,吴越之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确是擅长制剑、有厉害剑士的地方,所以越女剑应该的确存在,但不是这个“越女”含糊的名字。】

  【越女的“手战之道”理论影响了很多年,成为了传统武术理论的经典性名言,至今为人所道。】

  听到天幕开始念出自己的理论,越女愣住了。

  “妾生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窃好击之道,诵之不休。”

  这怎么像是她的身世?

  “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

  这不是她与人论剑时争论的武技之道吗?

  竟然被写入了后世的书中?

  “女郎,天幕说得好像是你?”邻居家的长辈惊讶地看着越女,还以为越女这样叛逆跟男子一样学剑论剑在世人口中没什么好口碑,没想到她竟然也可以留名后世?

  越女显得很淡然:“嗯,是我。”

  年龄相近的女子也凑过来:“你的剑术在后世被叫做‘越女剑法’?”

  越女依然很淡定:“嗯,是。”

  大家更觉得不可思议了。

  现在虽然对女子的约束不如后世,没什么三纲五常,但是在战乱之中,更不会有什么尊重和保护女性。

  家族可靠一点,安排个好人家嫁了;没什么助力的,随便嫁了,夫君战死,然后当寡妇拉着孩子养家。

  ——这些越女都没有,她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剑和道。

  越女虽然擅长剑术,但是在为数不多的邻居们看来,能干什么?

  既不能像男子一样凭借军功为家族带来荣誉,也不能出门去行侠仗义举世扬名。尤其是越女不好斗剑,反而喜欢研究理论,哪怕是心怀幻想的其他女子也觉得她枯燥的紧。

  现在天幕却告诉她们,越女竟然因为自己的剑和道在后世广为流传,让女子们也开始有了其他想法。

  “我们可以学吗?”年轻的女子与越女并不是很熟,此时询问起来也颇为忐忑。

  越女静静地看过去,看得她们忐忑不安。

  却听越女只说了三个字:

  “很苦的。”

  “我们不怕!”有女子大胆说道。

  越女依然没有立刻答应,看向天幕:“再看看。”

  她也没有教授过人剑法,可是天幕说后世都有“越女剑法”,难道是自己收了徒弟传下去,还是传给自己子孙了?

  越女自己也疑惑,只好看向天幕,等待天幕的解答。

  但是天幕已经跳过了“越女剑法”,开始讲起“角抵”来。

  【秦朝统一天下以后,车同轨书同文,先秦时期诸侯喜欢用来观赏取乐的“角力”给正式更名为“角抵”,这也就是“相扑”的原型。】

  【给大家看一下相扑与角抵有多么相似。】

  “角抵”在华夏的历史十分悠久,从先秦开始就有明确的史料记载。

  到了秦汉朝和唐宋时期,更是有直白的画像砖和图画记录角抵现场。

  荆咕先放出秦汉时期的角抵画,分别是发掘于湖北江陵县凤凰山秦墓一把木梳子上的角抵图,和河南省密县打虎亭二号东汉墓壁画上的角抵图。

  这两个角抵图的共同点,就是两位角抵士都是束发裸身,腰间束着款腰带,穿着类似现代四角短裤、齐大腿根部的短裤。

  乍一看与日本相扑很相似。

  荆咕又放出唐朝的相扑,来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唐代相扑图,就可以看到与日本相扑完全一样。

  唐朝已经有了“相扑”的叫法,相扑手就是束发裸身,叫做“裸袒”,把宽短裤改为更为狭窄的绑带——也就是日本现代的兜裆布,日本相扑士自己表示兜裆布是传统习俗,一直没有改变过。

  同时,唐朝官方相扑要“左右军槌大鼓”,这也是因为唐朝宫廷表演渲染氛围的官方特色,到了日本同样沿袭了下来,相扑表演时会有五面大鼓击打伴奏。

  最后唐朝宫廷管理相扑活动的机构,就叫“左右军”,后来宋朝沿袭下来,管理相扑同样叫“左右军”。日本古代宫廷专门管理相扑的相扑司分为“左右两府”。

  当然,日本史料也有记载:“至圣武天皇时,国富民荣,世代丰祚,而相扑盛起”,圣武天皇正是华夏的大唐时期。

  在现代,相扑成了日本所谓大和民族的“国技”,日本领导人动不动邀请外国总统看,各种宣传他们的“国技”,绝口不提“相扑”来自哪里。

  .

  “天幕把角抵放在武术里讲,角抵跟武术有什么关系?”刘彻对武术非常感兴趣,现在他的神仙梦被天幕戳破了,但是不要紧!他有了武侠梦!

  大汉也有角抵,刘彻看得很认真,甚至开始思考要不要为了自己的武侠梦去学一下角抵。

  结果很快看到天幕上的秦汉角抵图,刘彻皱眉:帝王穿成这样是不是不太雅观?

  等到看到唐朝的相扑士,刘彻大惊:“大唐这相扑士怎么穿成这样?”

  这跟没穿有什么区别!

  “太失礼了!太失礼了!”更注重礼仪的董仲舒觉得快要没眼看了。

  但是武将觉得无所谓,看得津津有味:“这不挺有意思?打架容易把衣服扯破,士兵能有几件衣服,破一件少一件,脱了衣服打架是常态,就你们文官矫情。”

  这时候士兵服役,大部分是需要自己带衣服。普通百姓出身的士兵能带几件衣服,有一两件替换已经是不错了,大部分就一身衣服,再配一下朝廷发放的皮甲或者盔甲。

  角抵时总不能穿着甲胄,打坏了可没得换。

  穿自己衣服也不好,撕烂了还是没得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