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羚墨
不是因为朝廷强征,也不是因为斗气扬名,是因为国难当头,是为了保家卫国!
【我们可以看到,从宋朝到清朝,武术越来越成熟也是形势所逼。】
【朝廷总想着打压习武之人,认为百姓习武就成了“刁民,却没想想,若是国家和平,谁会放下家中的农活挤出时间去习武?】
【大敌当前时,帝王逃窜,百官投降,最后是谁义无反顾投奔前线?】
唐朝的《唐律疏议》也有限制百姓私藏兵器的种类,在此之前,想要诬陷官员造反通常不是说私藏兵器,主要是说私藏甲胄。因为甲胄基本上各个朝代都不允许,但是兵器是不同的。
从宋朝开始才禁止民间私藏兵器,甚至连军队都不允许,平时训练也是木刀木剑。
元明清同样如此,尤其是元清,不但禁止民间私藏兵器火器,还禁止百姓集聚,百人以上就当做谋反。
但是当国难国耻发生,百姓意识到朝廷靠不住后,还是顶着一不小心就被当做谋逆造反的压力,开始私下聚会、偷偷习武,用棍棒代替刀枪,用发簪代替长剑,习武自保,也是为了保家卫国。
当国家面临强敌即将覆灭,当军队次次战败官员只顾着逃跑,当贵族们只想着投降保住荣华富贵,正是平日朝廷眼中的“刁民,开始奋不顾身冲向最危险的战斗前线。
【从这些大侠身上,我们能看到“侠客
真正精神:】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第89章 第 89 章 武术与军事6
【前面说过,少林寺在明朝时期,会与官方合作,有重要的僧兵参与到保卫边疆、教训士兵。到了清朝,变成了完全相反的监视警惕。】
明朝还设有官职,这让明朝的僧兵是得到官方认可,并且配合官府打倭寇,彼此之间非常信任;
到了清朝时期,合作变成了互相提防。
乾隆年间,河南巡抚徐绩曾经请少林武僧前往军营教习枪法,随后便遭到了乾隆帝的严厉训斥:“僧人既然已经出家,就应该恪守清规戒律,以柔和忍辱为主,岂能学习武术好勇斗狠?”
不但乾隆皇帝对少林寺是警惕的态度,其他满人官员,比如另一位河南巡抚雅尔图对少林寺就是警戒之意:“少林僧徒素以教习拳棒为名,聚集无赖、□□之人,专意煽惑此等人入伙。”
由于满洲更擅长骑射,一开始努尔哈赤就表示满人是“以武立国”,对汉人习武极为警惕。
从入关以后,清初的统治者就开始严禁民间习武,并且派遣军队驻扎在少林寺附近严密监督,派遣官员入住少林寺。
曾经全国都有分院的少林寺只剩下嵩山少林寺,福建的南少林也渐渐的销声匿迹,少林寺的拳法教习转为地下,但是始终是武术界的一个特殊符号。
.
俞大猷听到这话非常生气。
“我为什么要把自己一身所学重新传给少林武僧,就是希望少林寺能将有用的武术代代相传,传给更多人,能打击更多的敌人保家卫国,这什么清廷怎么如此小家子气!少林寺都约束,谁去打倭寇!”
俞大猷多年从军,正因为从军也更明白,在军中受到的限制太多,许多将士不是没实力,是不能肆意发挥。连他都经常被朝廷的文官上折子骂得不行。
僧兵最大的好处,就是自由度要高许多,朝廷对少林寺类似于后世雇佣兵的态度,需要的时候请来帮忙,不需要的时候是放任自由训练,寺庙的清规戒律也不会让僧兵染上明军里抽烟赌博的恶习,僧兵的质量可是很高的。
戚继光比俞大猷圆滑许多,也更懂政治官场的事,只要稍微一想大清的情况就猜到了内情。
“大清也是闭关锁国,恐怕朝廷也觉得一闭关就没有倭寇了。而且大清是蛮夷入关,就跟蒙元一样,最忌惮的就是汉人习武,自然不会放任少林寺传授武术。”
俞大猷气得一拳砸在面前的石桌上,砸的石桌四分五裂。
【明朝灭亡后,在清朝的高压□□通知下,少林武僧成为了不少遗臣烈士的寄情之地,民间编出了不少少林武僧的故事,比如很出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就是在民间诞生的,把棍僧夸张化了许多,这里面也寄托着对前朝的怀念。】
“朕就知道那些汉人不死心!”对少林寺管理严格到接近严苛的弘历完全不觉得自己哪里做错了,听到这话顿时有了理由。
看,少林寺是明朝遗老遗少的寄情之处,就说要严格管控吧。
【但是,人会在什么时候怀念过去?】
【当然是过得不如过去的时候。】
弘历的脸色垮了下来。
“朕是康乾盛世,怎么不如前朝了?”
天幕自己都说明朝贫穷,说大清富裕,这还叫不如前朝?
【安史之乱之后,唐人会怀念安史之乱之前;大宋南迁后,宋人怀念北宋时期繁华太平。
但是会有百姓在贞观之治时怀念隋炀帝统治时期吗?会有百姓在文景之治时怀念秦二世统治时期吗?】
清朝乾隆年间,民间的贫民啐了一口:“当然不会,我们又不是傻。”
在这个所谓的盛世年间,不少农民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土地,被迫卖身给大户人家,种着自己的地,却是给别人当牛做马。
他们的田地因为有了外来的高产量农作物获得了大丰收,但是自己和家人却饿得面黄肌瘦。
“我们是想过太平日子,不是非要去贪图那荣华富贵,能不打仗,少服徭役,安安分分种地就已经很满足了。”
“可是这样的太平日子能过几时哦。”
“哎,还是盛世呢,什么盛世能让人恨不得活活饿死。”
说话的贫民各个面黄肌瘦。
他们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田地大丰收了自己却饿得没有饭吃。
为什么地主老爷也给了自己工钱,自己依然买不起粮食买不起盐。
更想不明白,为什么外面的粮食和布匹一天一个价格,越来越贵,但是老爷给自己的工钱却越来越少,最终看似手上有了钱,依然什么都买不到。
此时,他们疲惫地坐在田间地头,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麻木地看着天幕。
内有自己国家的王亲贵族占领土地,强征杂税,外有倭寇列强各种骚扰动乱,还有贼寇发起战争。
真羡慕那些活在太平盛世的百姓啊,哪怕穷点,也穷的有活路。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人!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人什么时候会想到对外求助?那就是自己力不从心的时候。】
【徐绩之所以邀请少林武僧来练兵,并不是出于私心,反而是他近距离之下已经发现了清朝军队的缺点。】
从明朝开始,烟叶和鸦.片就从东南亚引入。
当时鸦.片被当做贡品呈给了贵族和皇帝,但是烟叶却是在民间普遍流传开。
而且当时人们发现,烟对于瘴气有一定的效果,云贵川等地瘴气深重,士兵抽烟反而不会感染瘴气,因此在军中极为流行,一度流行到士兵染上很大的烟瘾。
崇祯年间,崇祯皇帝发现了军队的烟瘾非常严重,士兵抽烟抽的军队乌烟瘴气,并且形成了极大的依赖,但凡不抽就无精打采。
崇祯皇帝一怒之下,强令戒烟,各处收缴。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被突然戒烟的士兵烟瘾犯了之后更加疲软,战斗力极大下降,哪怕是京城禁卫军也是如此。
清军入关之后,清初的康熙也曾在军中下过“禁烟令”,康熙皇帝还有个口头禅,叫做“多喝开水,不要吃烟”,这里的“吃烟”就是“抽烟”。
到乾隆年间,军队再次开始流行抽烟,屡禁不止。
乾隆皇帝沉浸在大清帝国前所未有的四万万人口里,自认为自己文治武功都很完美,却没想过,从那时开始,已经是处处危机。
遗憾的是,他还不听,认为别人都是狼子野心,危言耸听,强行让别人闭嘴。
.
徐绩感动的热烈盈眶:“天幕终于为我正名了!”
他哪里是想要反清复明,如果真是想要复辟前朝,那么明目张胆邀请少林武僧不是自己找死吗?
不为自己也要为家人考虑。
实在是看不下去,他身为河南巡抚,也要对当地军队负责,想要提升军队战斗力,练兵强兵,反而被诬陷说是自己居心不良。
他何其冤也!
.
弘历对于天幕对他的贬低十分不满,语气不善:“天幕定是汉人,这才为汉臣说话。”
福康安安慰帝王道:“天幕前面讲过的火器火药很有用,我大清继续钻研火器火药,一定能超越西方。”
傅恒也道:“没错,就是技术落后,现在已经招聘了不少工匠,大清的火器会比以前更强。”
弘昼在正事上看起来也没那么荒唐了:“工匠里有不少汉人,还是需要严加看管。”
负责监督火器制造的傅恒:“放心,一家人都迁了过来,都看着。”
一群弘历最信任的心腹宗亲大臣们三言两语就商议好了提升火器制作的事,但是谁都不提汉人武林高手的事。
天幕上出现过的武林高手那般厉害,万一对自己不满,岂不是行刺轻而易举?
还是禁武好,越严格越好。
满清贵族们依然认为大清的政策没错,只要研发出厉害火器,还怕什么西方列强。
谁知很快就被天幕打脸了。
【清朝末年,去购买了西方最强大的火器,那就是德国的火炮。】
【但是结果又如何?还不是被打的落花流水,最后全成了日本的战利品。】
【武器再好,也要看用得人。宋朝的火器在当时的整个世界都位于前列,结果呢?】
赵匡胤:别骂了别骂了,骂清朝吧,朕一定吸取教训,一定!
弘历等人笑不出来了,变成了一片沉默。
火器原来也不管用啊?
.
清朝末年,并不是没有官方发现清朝的火器落后了西方太多太多。
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先进官员们意识到不变法就永远无力还击,开始变法,提出了“富国强兵”,而这个强兵,与现在的弘历等满清贵族一样,以为是有了西方那样强大的武器就能立刻变强。
所以,变法派官员立刻开始筹谋去西方购买先进武器。
起初,十分不顺利,英法十分不友善。
因为鸦片战争是英法发起,英法早就把大清当做一块肥肉,自然不希望清廷购买了武器后变得强大。
于是清政府就将目光投向了德国。
清廷派出使团抵达德国后,刚刚发展起来的德国没能跟上工业革命的脚步,比英法落后许多,正当时正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继续发展,于是二者一拍即合。
清廷花费重金,购买了大量的德国先进武器,其中就有一直使用到抗战时期的克虏伯大炮和后膛式□□。
李鸿章负责此事,当时一口气购买了328门各种口径不一的克虏伯大炮。
上一篇:任务是攻略5t5
下一篇:谁没有个特级过怨咒灵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