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335章

作者:西羚墨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朱元璋洋洋得意,没错,取消出版税也是从他开始,那老是被天幕夸奖的宋朝可没有。

  这下天底下的老百姓知道谁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皇帝了吧!

  “四大名著,嗯,天幕说过《西游记》《三国演义》还有什么?”朱元璋心情很好地询问他们大明的名著。

  “《水浒传》!”朱棣同样对小说感兴趣,对天幕提过的大明名著和相关作者、事迹等刻意记过,这时立刻说道,“天幕说过《水浒传》是讲宋朝农民起义的小说,作者是施耐庵,与《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师徒,都参加过元末的农民起义。”

  朱元璋:“嗯?”

  元末农民起义,这不是他吗?

  朱元璋斜眼看过去:“哪支队伍的?”

  朱棣:“咳咳,当过张士诚的幕僚。”

  朱元璋对张士诚的余部有多不喜,朱棣可是非常清楚,所以连忙补救:

  “不过很快就离开了,并没有一直跟随。天幕还批评罗贯中没有亲自经历过战争,写得三国战争像是家族或者帮派打架。”

  “果然是文人。”朱元璋嗤笑一声,但是想到天幕对他们的夸奖,自己也心里痒痒。

  都说咱老朱没文化,老朱就越要重视文化!

  有文化的老朱大度道:“既然是我们现在就有的人,去找来朝廷,朕要重用!”

  【比如明朝有了更多的医学入门书籍,而且出现了很多“捷径”“指南”的书籍。】

  【这里说个题外话,许多小说喜欢写现代人去古代卖题海战术的考卷或者考试指南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老祖宗玩剩下的!】

  【明清时期人口暴增,科举考试成为唯一跨越阶级的路线,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捷径”。有各种题海战术,各种考试学习指南,还有各种作弊手段,那叫一个种类繁多。】

  【比如医学,自明朝中期以后,有各种医学入门书籍出现,这一类书籍通俗易懂,对初学医者更易于入门。】

  天幕放出一系列的民间医学书籍,都是当时的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医学入门书籍。

  比如刘纯《医经小学》、徐春甫《医学捷径》、翟良《医学启蒙汇编》、高铭《医学指南》、撷秀园主人《医林初基》、李梴《医学入门》等。

  其中,李梴的《医学入门》在明朝至少重印了5次,在清朝至少重刻了13次,是医学入门的模板;

  清朝同样有不少这种入门书籍,比如程国彭的《医学心悟》在清朝重刻了26次,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首次出版后就有29种刊本,在后世各种流行。

  .

  刘彻酸溜溜:“造纸术是我大汉改良的,怎么我大汉没有这么多医书?”

  赵匡胤也酸溜溜:“印刷术是我大宋改进的,怎么我宋朝没有这么多医书?”他宋朝的医学明明也很发达,书籍产业也发达,怎么就没有后世这么多被天幕点名的医书?文人和医者都干什么去了?

  别的朝代天幕只点几个名医几本医书,到了明朝是批量批发,让不少朝代的皇帝都酸了。

  同时,也让有条件的朝代的文人、医者和出版商开始卷起来。

  以前没有,以后一定有!

  他们朝代也是不缺人才的!

  【在古代,私学教育通常是家传或者师承,私人开设医学教育主要是以书院的形式,比如元朝的历山书院。】

  【但是历山书院实际上是以教授儒学为主,只是聘请了医师来教授儒生医学。直到明清时期才出现了华夏古代的第一个书院式医学教育机构——侣山堂。】

  明朝末年,杭州卢之颐首创中医教育“讲学”。

  卢之颐就是医学世家,历时18年编成《本草乘雅半幅》一书,后又编有《摩索金匮》、《伤寒金镶钞》、《学古诊则》、《接定论疏》等书。其父卢复同样是一代名医。

  卢之颐以所撰著作为讲义,开讲医学,听讲者颇多,当时的不少名医,如张志聪、陈胤倩、张天生等都听过他的讲学。

  浙江当地私人书院众多,整个明朝浙江书院有290余所,其中较著名的有杭州万松书院、余姚姚江书院等都起源于明朝。张志聪受到卢之颐讲学的影响和江浙一带私学兴起的氛围,学成之后,自己也开始招募医者同行,商议立书堂传授医学之事。

  明朝的医户制度让医学得以更好的传承,但也有保守的一面,让明朝少有宗师级的医者。

  张志聪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召集同行商议书院就是为了此事:“如今大家只学自家医学传承,时间长久之后如同一潭死水,少有子孙能超越先人,这样下去一代不如一代,比如要开源学习新的医学知识。”

  “可是谁又愿意把自己家传医学传给外人?”友人摇头,“这与市面上的盗版医学书籍可不一样,盗版也没法盗全部,但是你若是自己教授,总得好好教,用心教吧?”

  张志聪慷慨道:“我愿意!”

  “我既然提出这个建议,自然愿意身先士卒,先拿出自己的毕生所学来教授学子!”

  张志聪一句话让众人齐齐心动。

  “儒家有如此多的书院,竟然无一所医学书院,我医家可不比儒家差!”张志聪看到大家意动,又补上一句,让众人更加心动。

  友人第一个支持道:“那我们书院叫什么名字呢?”

  “我已经想好了。”张志聪大笔一挥,在纸上写就三个大字:“侣山堂。”

  正在此时,他们突然听到了天幕上的名字:侣山堂。

  “咱们的侣山堂,竟然载入青史了!”友人大喜之下,看到张志聪惊喜到没反应过来的模样,连忙提醒,“赶紧成立侣山堂!小心被盗版!”

  一群人连忙道:“没错没错!咱们赶紧找地方挂牌匾!赶紧的!”

  张志聪深以为然,可不能让到手的荣誉被人偷了!

  大明的盗版货,可是很严重的!

  【除了书院和书籍,明清时期还出现了华夏医学史上首个医学团体和首部中医杂志。】

  【明朝隆庆年间,医家徐春甫在直隶顺天府创办“一体堂宅仁医会”,该会由当时一些客居于顺天府的医家组成,共46人,创立宗旨既包括对医德和成员相处的规定,也包括对医学知识的探究,对提高医者的医德和医疗水平有促进作用。】

  【“一体堂宅仁医会”有会规、会款及医学箴言等明文规定,要求会员在学习中要“精而益求其精”;会员之间要“善相劝,过相规,患难相济”;在医德方面要“深戒徇私谋利之弊”,在古代喜欢闭门钻研的年代非常难能可贵。】

  徐春甫正在自己家中埋头编纂《古今医统大全》,听到天幕提到自己的名字一时之间还没反应过来。

  这“一体堂宅仁医会”只有名医内部知晓,对外人而言并不出名,他的医书也还没有写完 怎么会说得是自己呢?

  直到天幕把地址、会规全说出来 徐春甫惊讶地抬起头来:“这 这是我的仁医会?”

  “不是你是谁!”徐母拄着拐杖出来 看着儿子语气骄傲 “我就知道我儿一定能青史留名 你给穆贵妃也治好了病 还在整理从秦汉以来的医书

  都是值得史书大写特写的事情!”

  徐春甫微微一笑 表情含蓄 依然没有多自得。

  就如同当时治好了宫中太医都治不好的穆贵妃的疾病 嘉靖皇帝授予他太医院御医的职位 他依然更喜欢在民间行医。

  徐母看着儿子如今的名医风范 忍不住想起儿子儿时体弱多病的模样 颇有些感慨:“你小时候体弱的读书都会累倒 我经常担心你养不活 没想到我儿不但能好好活下来 还能如此有出息 母亲也就放心了。”

  徐春甫想起往事 同样感慨:“让母亲操心了 是儿子不孝。”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他因为自幼体弱多病被迫弃儒从医 反倒是成就了自己在后世的名医之名。

  徐春甫低头看向手中的医书 只是不知 他耗时十多年亲自编纂的这本医书在后世又被如何评价?

  恰好 天幕也提到了他的这本书。

  【徐春甫在习医过程中 发现古今医书典籍浩瀚 尤其是以往印刷术不发达只能手抄 辗转抄刻 讹误严重 决心对前人医著进行整理。他从《内经》入手 对秦汉以来的230多种医学方面的重要典籍进行校正 分门别类归纳整理数十年 最终编成医书《古今医统大全》】

  【该书概括了明代以前的重要医学典籍和医学成就 影响深远。流传到海外后同样很受重视 比如日本医家在许多重要医学著作中 大量引用该书内容。】

  【至今医界仍公认《古今医统大全》是一部“融古通今、博大精深的煌煌巨著” 将它列为华夏医学史上十大医学全书之一。】

  嘉靖皇帝被天幕多次批评后 已经不再磕丹药。

  但是修道长生之心不死 正在嘉靖皇帝求而不得时 发现自己身边竟然就有被后世大夸特夸的名医徐春甫 瞬间惊喜。

  这仁医会虽然跟他没什么关系 但是医书很有用 有这样一本厉害的医书 多培养几个厉害的太医 他岂不是可以活得更长久!

  天幕虽然证明了丹药不能长生 但是天幕也说了 发达的医学技术可以延长寿命 这不是更好!

  “很好 朕要大力发展医学!”

  嘉靖皇帝甚至自己都有兴趣想要研究医学了。

  只要他多努努力 一定可以像张苍、孙思邈一样 活到一百岁!!

第129章 第 129 章 医学与生命13

  【明朝时期,医学分为保守派和革新派,保守派以继承经典为主,革新派以创新为主。比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属于典型的革新派,曾经在最初被保守派大力批评。】

  听到天幕提起自己的往事,李时珍抚须长叹:“我这本书,出版可真是不容易啊!”

  因为篇幅很长,李时珍如果自费出版,要交一笔天价的出版费——不是给朝廷的出版税,是给出版商的出版费,按照页数和字数收费。

  李时珍自己是出不起,想要找出版商支持,却因为题材太过新颖,当时并没有这种“纲目”形式的医书,都被拒绝了,就这样成书后两年都没法出版。

  后来有朋友帮李时珍想了个办法,找王世贞作序。

  当时已经62岁的李时珍,背负着自己的书稿,长途跋涉去找当时文人界很出名的王世贞帮忙作序介绍,王世贞慷慨答应并且作序大加赞赏,此后南京书商胡承龙才愿意承印《本草纲目》。

  ——此王世贞,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被称为“后七子”之一,也是第一个提出“四大奇书”说法的文学家。他把《史记》、《庄子》、《西厢记》以及《水浒传》这四本书,列为了自己心目中的“四大奇书”。

  此后渐渐演变,冯梦龙后来提出“四大奇书”,是《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三国演义》,到清朝《金瓶梅》被《红楼梦》取代,再到近代就有了“四大名著”的概念。

  胡承龙虽然答应出版,但是出版过程长达十三年,李时珍已经从62岁等到了70岁,等得自己心力交瘁。

  如果不是天幕夸过他是“药圣”,胡承龙为了利益力排众议抓紧时间出版,按照历史,要等到李时珍75岁给朝廷上奏折请愿时才得到重视,然后第一年李时珍就病逝了,并没有能看到《本草纲目》的出版。

  这其中就有保守派当时更为势大,医学界更崇尚“学古”的原因。

  哪怕出版之后,李时珍已经去世了,风波依然未散,李时珍被保守派大加指责,这种指责从明朝一直持续到清朝。

  好在也有人支持,明朝时期对李时珍的支持者众多,还有不少人模仿他的风格写医书,但是到了清朝再次被批评,到清末外国文化入侵后,李时珍被批评的更狠了。

  【但是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也需要创新发展。不学经典容易忘本,不创新容易成为一潭死水。文化需要交流,医学同样需要。】

  【在清朝有了医学杂志后,保守派与革新派的交流更加频繁,对医学的促进有了更好的作用。】

  【这个医学杂志,就是清朝乾隆年间,医家唐大烈编纂的《吴医汇讲》,主张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开创了华夏医学杂志的先驱,非常先进。】

  唐大烈听到天幕说起自己的《吴医汇讲》,精神抖擞,立刻吩咐仆人给他取一份《吴医汇讲》来,还特意取得当年发行的第一份。

  他摊开书籍,只见卷首刊上写着一段话,正是自己的理念。

  哪怕过去了许多年,自己已然不再年轻,看到这段话仿佛找到了初心,唐大烈忍不住喃喃念出声来:

  “凡属医门佳话,发前人所未发,可以益人学问者,不拘内外女幼各科,无不辑入。”

  他越念声音越大,最后一句更是铿锵有力!

  他主张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反对门户之见。不同学术观点,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采用刊出,因此他的《吴医汇讲》栏目十分丰富,不仅有内、外、妇、儿各科,还有经典著作的注解阐发、学术理论的争鸣探讨,整个江浙一带的名医都在积极投稿,带动了当地的医学交流和发展。

  天幕如此夸奖,唐大烈认为自己不负所望,终于做到了自己的初心。

  而江浙名医同样支持,这是唐大烈应得的荣誉!

上一篇:任务是攻略5t5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