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羚墨
这里只是使用罂.粟,但是到了后面,还会使用牙鸟片,和牙鸟片的加强版牙鸟片酊。公元前3400年,苏美尔人将罂.粟称作HulGil,意思是“令人快乐的植物”。
在古希腊,神的画像经常被描绘成手中拿着罂.粟花,或者头戴罂.粟花冠。
公元2世纪,盖伦就喜欢用牙鸟片作为药物,认为它可以治疗眩晕、耳聋、癫痫、中风、肾结石、麻风病等等几乎所有疾病;
公元10世纪,阿维森纳写了一篇论文,在《药典》中记录牙鸟片的好处:治疗痛风、慢性腹泻,令失眠者入睡,甚至可以控制性.欲;
公元15世纪,牙鸟片在欧洲迅速传播,名医帕拉塞尔苏斯将牙鸟片称为“不朽之石”,而且发明了牙鸟片酊——这个用牙鸟片、胃结石、天仙子、麝香、琥珀、珊瑚、珍珠、骨头、沉香、肉桂等,甚至还有干尸;
17世纪,牙鸟片酊被用于治疗黑死病——当然,没什么作用,唯一的好处是让黑死病人死的没那么痛苦,死的会更快。
【以上所有病例,都是上层阶级,贵族或者富商名人,他们享受的是当时最好的医疗条件,使用的是最好的医生。】
上到帝王,下到平民,齐齐被暗黑的治疗手段给整沉默了。
“欧洲的贵族,就用这些药物?”一个看不起病的平民嫌弃道,觉得这些乱七八糟的还不如自己在田野间采的艾蒿正经。
他的老母亲也道:“这还不如我给你艾灸呢!”
“洋人果然是没文化!”一位贫寒的书生看得太过震惊,以致于什么多余的话都说不出来,最后只能归于一句“没文化”。
“我再也不骂我们镇上的大夫是庸医了。”一位产后腰疼找大夫却一直没治好的妇人揉了揉自己的腰身,“好歹我还活着,我们镇上的大夫比那些西洋医生厉害多了。”
所谓对比产生美,不仅平民,宫中的皇帝和贵族感受更深。
“原来我们的太医这么厉害!”
以后还是要对太医好点!
弘历先是叹为观止,随后发怒:“那西洋医生看来厉害的就是那几个人和那几种神药,大部分都如此愚昧,比我大清的大夫差多了,既然如此,还废除中医自己找死吗!”
说完,看着被叫来面前的绵宁两父子,开口就是骂:“你脑子进水了?还是喝醉酒傻了?”
绵宁嘀嘀咕咕:“我现在不是还没废吗……”
弘历气不过,不顾孩子大了,亲自下场提着马鞭打人,打得不敢躲闪的绵宁嗷嗷叫。
他的父亲,太子永琰见状,也顾不上心疼,因为没多久他被弘历一起打。
两父子一起在朝堂上挨打,民间还有医者愤怒的扎稻草人打:
“狗皇帝眼瞎吗?看看西洋医生什么模样?再看看我们?还废除针灸,我废了你!
【据统计,18世纪前欧洲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仅20岁左右,以后持续缓慢地延长,1850年左右达到40岁,也就是说,经历了漫长的2000年人类的寿命才延长了20岁。】
【19世纪是一个转折点,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迅速上升!自1850年以来的100多年内,欧洲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大约增加了40岁。】
“竟然还能活到20岁…… 李世民幽幽道,“朕以为他们活不过12岁呢……
还有那些从小服毒的婴儿,真得能健康长大吗?
或者说,真得能活下来吗?
“还想着让宫中太医跟着学两招,日后好看看孩子们,现在看来,还是罢了。 长孙皇后看着五花八门的治疗方法看到头疼眼睛疼,被刺激的。
“还是去找孙神医吧。 长孙无忌苦笑不得,越是对比,越是觉得孙神医有多厉害。
这时文官武将有志一同齐齐点头!
没错,还是孙神医更厉害!
【而这,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发展的。】
【不过医学,一定是需要实验的。】
【华夏老祖宗有神农尝百草,后来的医者也多用自身尝试,比如研究穴位和针灸的皇甫谧,就是在自己身上扎针。】
【那么欧美的现代西医发展的过程中,是用什么做实验呢?】!
第133章 第 133 章 医学与生命17
【现代西医的发展,离不开欧洲的大学教育与先我们一步进入现代化的科技。】
【虽然前面我提到欧洲古代的医学经典治疗手段是放血、催吐和灌肠,但是从11-14世纪,欧洲中世纪大学医学开始诞生了。这个时期依然是黑暗时代,但是欧洲已经有了成熟的大学机制,这也为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医学的专业教育形成提供了基础。】
11、12世纪,欧洲医学知识的复兴,推动了一个庞大求知群体的出现,促进了医学研究的兴起,中世纪最早的一批大学医学院组织诞生,医学教育开始从传统学徒制迈向大学医学。
这种制度化的高等医学教育组织,构建了一个稳定有序的医学知识传播体系,形成了中世纪特有的以文本为基础的医学教学模式。
在这个新的医学教育体系中,希腊-罗马医学、阿拉伯医学以及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成为了中世纪大学医学的主要内容。
医学院教学主要是对权威文献进行解读,开讲座、辩论会,和由权威教师对经典文献进行解读。
大学会提供学位,证明医学生接受了大学教育,获得了高深知识。
从这个时期开始,医学学位需要获得漫长的努力,受过训练的医学生很快从普通医生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医学职业的精英。
到16世纪,大学医学知识制度化,医学发展专业化,在各行各业的地位也渐渐提升,大学医生占领了行业的主导地位——这也是现代欧美医生的高薪资高待遇高地位的雏形。
17世纪时期,医学成为高度发达的成熟专业。
渐渐的,欧洲中世纪大学里形成了医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和艺学院四大学院,这种模式延续百年之久,成为了现代大学的基本框架,因此“现代大学是中世纪大学的直系后裔”。
【当然,这个发展过程是十分漫长的。】
【中世纪整理而言,医疗卫生水平落后。因为中世纪特殊的政教之争,医学院伴随着教会的改革发展强大,最终导致教会和国家势力分庭抗礼,而世俗与交汇时而冲突,时而合作。两者为了拉拢大学这样的团体,都赋予了大学自治的权利,也让西方的大学与华夏古代皇权之下的医学校相比更为自由。】
“教会竟然能与国家抗衡。”李世民下意识皱眉。
虽然大唐贵族信佛者居多,但就是为了抑制佛教的势力,皇族在有意提高和宣传道教。所以大唐其实是儒释道并行。“宗教的力量还是需要警惕。”长孙无忌说话的时候,看了一眼长孙皇后。
她的小名“观音婢”,就是典型的佛教名字,是父母为了让自幼体弱的她健健康康活下来取得小字。
长孙皇后笑了笑:“我信佛,喜爱佛经,但并不代表就支持佛教势力坐大。佛是佛,佛教是佛教。”
已经到了能与国家抗衡的宗教,在华夏,任何一位皇族都不会坐视不管,哪怕他同样信佛。
【教会需要大学为其培养人才,提供智力资源,于是不仅给予了大学各种特权,还给大学的神职人员提供俸禄。】
【宗教改革家也普遍把教育当做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这也为提高医生的地位有重大影响——这也是为什么你看到那么多手段激烈到害死国王的医生没有被拖下去砍头的原因之一,西方的医者与华夏的医者地位天壤之别。】
华夏古代的医者,深深的羡慕了。
哪怕是宋元时期的医者也不会在治死贵族后不被惩罚。
“就那医术,还有这样高的地位……”元朝的医者一边羡慕,一边语气很酸,“说得我都想去西方了……”
【意大利著名史学家卡斯蒂谬尼曾说:“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
【欧洲从来不缺这种痛苦。】
6-7世纪,欧洲盛行麻风病,疾病从欧洲向地中海地区蔓延;
12世纪,每100个欧洲人中就有一个感染了麻风病,13世纪麻风病猖獗到了最高峰,仅在法国就有2000多所麻风病医院;
1346-1350年,欧洲黑死病大爆发,大量人口死亡,估计约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1480年,意大利城市居民的平均寿命只有30岁,住在乡村反而能活到40岁——因为糟糕的城市卫生环境。
整个中世纪,疾病泛滥。
各种传染病,比如伤寒、天花、麻疹、结核病,轮流侵袭。
肺结核是中世纪十分普遍和致命的地方性疾病,营养缺乏和畸形也很常见,到处可见寄生虫病、肾结石、甲状腺肿瘤、盲人、瘸腿和瘫痪的人,此外,当时坏血病、流行性感冒、麦角中毒、舞蹈症、出汗病、痢疾、性病也盛行于欧洲。
因为疾病与死亡率太高,当时甚至有一句谚语:“活着的人还不够去埋葬死去的人。”
这种疾病的泛滥,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中世纪时期恶劣的公共卫生环境。
古罗马时期,城市其实有修建大型引水管道,但是到中世纪已经毁坏消失,肮脏的污水和满地垃圾成为了常见的城市街景。在供水有限的城市,清洁水源有限,公民一般在公共浴室沐浴。到中世纪末,这些公共浴室因为名声败坏关闭。
城市居民想要水源,需要走很远的道路去有限的自来水井打水;
厕所常常跟满溢的化粪池相连,必须要清扫工来清空,垃圾被胡乱扔在街上,更不用说酗酒之后随地倒下的酒鬼,和随地大小便的男人了,论清洁卫生还不如古罗马时期。
【在这一时期,西方人同样误以为是空气中有“瘴气”,污染了空气和水,才导致了人类的疾病。于是人们信任教会,向神明祈祷,信任巫医手段混合的医生。】
【在欧洲黑死病过后,当人们死伤过度,发现祈祷无用的时候,对神权也产生了动摇,开始进入文艺复兴。】
黑死病的折磨下,让欧洲研究出来不少对抗瘟疫的方法。
当时的罗马等城市,会把来自疫区的人隔离在岛上1个月以后才可以入城,所有来自海上的船只要求离岸停靠40天。
检疫隔离也成为了中世纪最重要的流行病预防措施,“检疫”的英文词就来源于这个时期。
后来,所有港口建立了隔离所和医院,病人被隔离、强制报告、消毒。
政府给全体居民发放医学小册子普遍性启蒙,瘟疫期间强制掩埋尸体、限制人口流动和群体检疫,形成了一套公共卫生制度,直到现在依然在使用。
【黑死病还让医学有了一个特别的发展方向——医学界开始注重人体解剖。】
【在黑死病之后,医学研究者更加注重临床实践,强调“解剖研究”。个人研究人体的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成为一个更直接地处理不同疾病和健康状态的人体的过程。此外,在这个时候,外科医生的重要性变得更加明显】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有人在接力。
1315年,意大利的波仑雅医校中,教师蒙迪诺公开解剖一具女尸,1316年写了一本《解剖学》,书中附有一幅解剖教学图展现了解剖过程。
图画中,教授坐在讲台上,助手在讲解,仆人在操作解剖,学生们在围观——也就是说,解剖实际上是不专业的仆人操作的。
作为最早的解剖书籍,这本书印刷了20多次,一直沿用到16世纪,在这期间,解剖学几乎毫无发展,解剖也都是其他人操作,从不亲自实践。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让解剖学从外科学中分离出来,对学生真正有益的解剖学知识逐渐增加。
16世纪,意大利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解剖工作和解剖图带给了社会很大的冲击,兴起一阵解剖学的热浪,让画家、药剂师和医生紧密联系起来,并且有了更完美的人体解剖科普图,对当时的画家学习透视画法、几何学和人体比例也有了重大影响。
达·芬奇去世后,比利时人安德鲁斯·维萨里接过了解剖学的接力棒,成为了未来的“解剖学之父”。
1543年,只有28岁的维萨里完成了不朽巨著《人体的构造》。因为维萨里的著作中与教会中“男子的肋骨每边少一根”冲突,不断遭受到教会的迫害,最终维萨里只能离开帕多瓦,将所有未出版的书付之一炬;
维萨里的同事达卡皮于1518年出版了《头骨骨折》,1521年出版了《蒙帝诺解剖学的注释》,1522年出版的《学习入门》均对解剖学贡献巨大。
至于为什么达卡皮没有遭受迫害,因为当时对头颅和手部的局部解剖已经比较成熟,并不如维萨里的整体解剖、躯干和四肢对教会的冲击大。
此后,法洛皮奥在比萨教学,在帕多瓦成了解剖学教授,描述了耳朵和脑动脉,阴.蒂和输卵管至今仍然用他的名字命名;
1562年,法洛皮奥年仅39岁死亡,死后学生艾奎潘邓特继承了他的事业,第一个对静脉瓣进行准确描述,对繁殖、分娩、胎儿的解剖学和生理学进行了详细研究。
【这一段时间,正是华夏的嘉靖皇帝在位时期。】
【当西方在不断地精进人体解剖学,从神权的掌控下回归人类自身时,嘉靖皇帝正在追逐他们抛弃的“神”,在炼丹修道求长生。】
“哎,这样的皇帝,民间的解剖学又如何能够进步。”清朝的王清任一想到自己被骂的那些话,对当朝朝廷更加没信心。
“西方的国王皇帝女皇什么的,听起来比我们的皇帝好多了……”
上一篇:任务是攻略5t5
下一篇:谁没有个特级过怨咒灵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