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44章

作者:西羚墨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还有后面废除帝号的海昏侯,这又是个什么情况!

  该不会是他孙子吧!

  刘彻急了,大臣们也急了。

  能看到大汉的未来让他们心情跌宕起伏,想要避免一些能看得到的灾难,偏偏天幕不说名字,让他们想改变也无从改变。

  偏偏刘彻急也没用。

  这个时候,刘据还没出生,连卫子夫也还没进宫。马邑之谋之后的第六年卫子夫才进宫。

  好消息:他有儿子,儿子继承皇位后做得也还不错。

  坏消息:儿子身体不好,年纪轻轻就病死了,而且孙子也不行,被废了。

  他甚至怀疑就是因为儿子身体不好还短命,导致孙子没人教导才废掉的。

  【汉宣帝是另一种神奇,从监狱到皇位,从囚徒到皇帝。但是最为难得的是他并没有因为艰难的童年经历心理扭曲,反而重情重义,创下了昭宣之治,是一位人气很高的皇帝】

  刘询被连连夸赞夸得眉开眼笑,但是保持着帝王范矜持地微微颔首,还算满意:“宣帝,看来朕做得还不错。”

  “孝宣”是谥号,刘询还有庙号“中宗”。

  “宣”为美谥的一种,一般用于朝代中期的中兴之主。

  【汉元帝的人和陵墓都不出名,他在位时期最出名的事,是昭君出塞】

  刘彻一听到匈奴基因就动了,儿孙都顾不上:“嗯?匈奴又卷土重来了?”

  后代这么废物的吗,又出塞,这不就是和亲吗。

  【嗯,汉武帝为了不和亲想方设法打匈奴,汉元帝重新开始和亲,你品,你细细品】

  【有时候很疑惑,古人不是动不动说祖宗之制不能废吗,怎么这个时候没大臣跳出来说三道四了?】

  【大概是因为,和亲的也不是他们大男人,无所谓】

  一群支持和亲的帝王和大臣齐齐感觉被骂了,一些写诗赞美和亲公主的诗人也感觉被骂了。

  “奏曲风嘶马,衔悲月伴人。旋知堰兵革,长是汉家亲。”大唐,文学家苏颋摇头晃脑赞美,“公主以一己之身换取两国和平,这是多么伟大的事。”

  他的夫人白了他一眼:“让你女儿去和亲你愿意吗?”

  苏颋果断拒绝:“不行!”

  夫人:“呵呵。”

  嘲讽归嘲讽,送自己女儿去和亲,她也不愿意。

  她忍不住想起金城公主。

  丈夫的这首诗就是在金城公主和亲吐蕃赞普赤德祖赞所写,赞美金城公主的大义。

  然而这几年听说金城公主在吐蕃过得并不好,生的孩子被赞普的其他妃子在生产当日故意抢走并宣称是自己所生,直到孩子周岁时才能相认。

  这也可以想象,因为吐蕃与大唐并没有因为金城公主的联姻就始终保持和平,而是再次开战。

  若不是吐蕃战败,赞普委托金城公主向大唐求和,恐怕金城公主一辈子都没机会与孩子相认。

  当公主,真是可怜啊。

  不,准确来说,是被当做公主养的宗室女,真可怜啊。

  金城公主同样是宗室女册封的公主,唐中宗李显的养女,认养为公主的那一天恐怕就是为了利用她的婚姻。

  【和亲,其实是始于汉朝,始于刘敬】

  【《史记·刘敬列传》里说得非常明白:“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之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于大父抗礼者哉?”】

  【刘敬想得很美,嫁公主当王后,生太子继承王位,也就是成为新的单于】

  【匈奴人傻吗?】

  刘敬一慌。

  他这是被骂了?

  可是最怕的不是被骂,而是送了公主还没用,那他的政治生涯岂不是终结了?

  【秦朝和秦朝以前,哪怕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打了几百年,草原民族也没能南下】

  【秦汉交战时候,无暇顾及草原,冒顿单于异军突起,统一匈奴,反过来威胁大汉。但是这个时候的大汉,并没有大秦那么强势】

  刘邦建国之后就飘了,觉得自己带兵也可以,非要御驾亲征。

  那时韩信尚在,但是因为收留项羽部将钟离昧已经遭到刘邦的猜忌,他根本不给韩信领兵的机会。

  然而刘邦高估了自己,第一次御驾亲征就遭遇了白登之围。那个时候,韩信就在长安,但是刘邦依然不愿意让韩信领兵救援,还把他监视了起来。是吕雉和萧何派人送金银珠宝贿赂阏氏才让刘邦活着回来。

  没多久,匈奴又来骚扰大汉边境。

  大臣刘敬提示送公主和亲。刘盈甚至提议让自己已经出嫁的姐姐去和亲,吕雉拼死不同意,最后是选择宗室女封为公主送去匈奴,还奉上了无数的金银财宝。

  匈奴笑纳了汉朝的公主和财宝,然后继续派兵骚扰。

  哪怕是打出大汉脊梁的汉武帝刘彻,也送了刘细君给乌孙王和亲,想拉拢乌孙一起去打匈奴。

  .

  刘细君正值妙龄,乌孙王七老八十,而且语言不通,根本无法交流。

  公主难忍悲痛,写下了《悲愁歌》:“穹庐为室兮旃为墙,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汉武帝得知消息后,也只是派人送去衣物用品表示慰问。

  不久之后乌孙王就去世了,按照乌孙习俗,细君公主要嫁给她的继子。细君公主不能接受,上书给汉武帝恳求,汉武帝却依然道:“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

  细君公主不得不嫁给下一任乌孙王,最后只在乌孙活了五年,便郁郁而终。

  在她死后,汉朝又派解忧公主嫁了过去。

  ——是的,死了又如何,艰苦又如何,大汉不缺“公主”,为了大局,继续和亲。

  【西汉与匈奴和亲13次,与乌孙3次。东汉与匈奴1次,真正留下生平事迹的只有三位: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和王昭君】

  【剩下的,为大汉带来和平牺牲了自己一生的公主们,连名字都没留下】

  大汉宫廷中,即将出嫁的解忧公主,为了避免再次遭遇细君公主那样语言不通的境遇,汉朝后期都是配备大量使团。有翻译,有各种医药、工匠等百工人员。冯嫽也是使团的其中一人,在历史上,后来嫁给匈奴的将军,并且真正的为大汉和乌孙的友谊做出了重大贡献,有了另一个尊称,“冯夫人”。

  “权力,权力才是最有用的。公主,我们只能靠自己。”冯嫽握住解忧公主的手,感受到了她手中因为紧张汗湿了手心的湿润。

  “以后,我们在匈奴要相依为命了。”解忧公主紧紧回握住冯嫽的手。

  她不想也在嫁出去后只能活五年就去世,也不想没有任何成就、没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就轻飘飘的去世,如同一片不重要的落叶。

  她们,一定要好好活着,哪怕是在遥远艰苦的匈奴。

  【刘敬想让公主生下太子,事实上汉朝和亲那么多次,唐朝也和亲40多次,生下子嗣的只有12人。而且还会被单于的其他妃子抢走,或者子女根本没机会长大,或者长大了也会死于王位争夺,没有任何一人的子嗣继承单于之位】

  【中原王朝也有外来的公主当妃子,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位妃子的子嗣继承王位。同样是帝王,将心比心,混血的皇子能让朝臣认可吗?】

  唐朝中后期帝王们的表情顿时都有些难看。

  安史之乱时,唐肃宗请回纥人出兵帮忙平叛,给予了很多条件。

  后来回纥坐大,越来越过分。

  到唐德宗时期,回纥人逼迫大唐进行“不平等交易”,以一匹马换五十匹绢。

  马是没用的病马、弱马,但是唐朝必须给上好的绢布。

  如果大唐给不出绢布,回纥人便以讨债为名常驻长安,杀人放火,欺男霸女。

  最后唐德宗送去咸安公主和亲,解除危机。

  然而咸安公主更悲惨,不到八年的时间,先后嫁给武义成功、武义忠贞、武义奉诚、怀信、腾里,五人。前三人是祖孙三辈分,后两人是父子。

  她的一生都奉献给大唐和亲事业,死后葬于回纥,最终也没能回到故乡。

  皇帝不知道和亲公主悲惨吗?

  知道,所以他们一般不会嫁自己的亲生女儿,会在宗室选个适龄少女,或者认个干女儿,名义上的“公主”。

  比如文成公主是唐太宗的远房宗室女,刘细君是汉武帝的侄子罪臣刘建之女。

  那么回纥真得那么垂涎大唐公主的美色吗?

  同样不是。汉唐时期有厚嫁风俗,在和亲的时候更甚。但是这个厚嫁不是给公主的,是给单于和部落的。

  相当于,汉唐王朝用皇室公主、陪嫁使团巨大的财富和陪嫁工匠们先进的中原技术换来短期和平,一旦不能满足他们新的需求,就会继续骚扰索求。

  【大部分公主没有任何子嗣,首先是因为年龄差太大,比如乌孙王当时都快八十岁了。其次是单于们警惕大汉,担心部落被吞并,根本不允许公主怀孕。】

  【汉朝皇室有御医,匈奴人,也有巫医】

  【而且还有更大的危险,一旦与中原王室交恶,第一个死的就是公主】

  【唐朝时期,就有静乐公主、宜芳公主两位公主被杀】

  唐玄宗时期,安禄山对这两个公主联姻的部族压迫太大,部族迁怒于和亲公主直接斩杀。

  加上前面安史之乱与回纥的因果,可以说一旦中原势弱,公主们都是被迫派出去维持和平的棋子。

  甚至有的公主没有完成任务还会被斥责。

  《资治通鉴》就曾经记载唐武宗斥责和亲太和公主,因为回鹘可汗不断勒索大唐,勒索未果后开战扰边,太和公主脱簪谢罪。

  回鹘——便是曾经的回纥,帮助平定安史之乱后请求大唐改名回鹘得到许可,但是野心从那时酝酿起来后,就没有再平息下去。

  而太和公主有选择的权利吗?

  没有,她同样是被迫五嫁。当时的回鹘已经进入末期,可汗互相厮杀,但一定会抢她这位大唐公主,不是因为爱情,是因为她是勒索大唐最好的棋子。

  唐武宗后来派兵把太和公主从回鹘趁着混战时带回去,也不是感激她有功,而是不想继续被勒索。

  接回长安后,太和公主被唐武宗斥责,她的姐妹——其他五位公主觉得她五嫁伤风败俗拒绝迎接,第二年太和公主就郁郁而终。

  可以很明确地看出,哪怕公主们身负重命被迫和亲,甚至身处险境有死亡的风险,依然地位很低。

  中原不重视,只在乎结果有没有达到。

  少数民族政权很警惕,哪怕是是否允许公主们生孩子都会警觉着。

  可是唐朝的和亲公主至少能有名字,汉朝的和亲公主大部分连名字都没有,只知道嫁了,又嫁了,前一个就是死了。

  【为了能拉拢两国关系,公主的陪嫁往往非常丰厚,但这与公主也没什么关系。陪嫁团带的是资助他国的技术人员,还有翻译。这其中如果有人对被派遣不满,反过来会变成对付中原的一把刀。比如,中行说。】

  汉文帝时期,刘恒面色一沉:“中行说?”

上一篇:任务是攻略5t5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