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分守己当昏君 第21章

作者:顾四木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系统 轻松 BG同人

  瓦剌就此控制了哈密卫。明朝这边未有反应。

  正统十年,瓦剌又如法炮制,也先直接跟沙洲、赤斤、罕东表示:我想跟你们联姻做朋友。如果不想跟我做朋友,还有个选择,我干掉你们。

  见哈密卫‘被友好’后,明朝毫无反应,这三卫也很识时务的选择了跟瓦剌‘约为婚姻,交结深密’。

  于是正统十二年后,当年朱棣设置用来屏蔽西陲的四卫,倒确实是屏障了,但是人家瓦剌的屏障!

  瓦剌已经成功把大明当年设置的堡垒,变成了自己的前线。

  那么这一仗,是必然的,也先雄心勃勃势在必打!

  而此时的大明呢?

  不但丢掉这些卫所,剩下的边疆军事也腐败不堪。

  连王恕这种刚入朝的官员都知道,各级官军(毕竟邝埜之前的兵部尚书徐晞都是因为讨好王振上来的),都擅于中饱私囊,侵吞军饷。甚至连边关所划给的军垦土地,都能被他们倒卖出去。

  王恕是个很刚的人,他没有说什么普遍问题,他直接指名道姓,说大同的镇守太监郭敬、彭德清就肆无忌惮领头这么干。

  而这两个,都是王振派到边关去的亲信。

  “陛下请思,若此时瓦剌进犯,大明军士如此虚空懈怠,战事会如何不可收拾!”

  姜离垂眸:她知道如何。

  史册之上,瓦剌分四路进犯大明,然后明军——四路全败。

  “故而臣恳请陛下,勿要懈政,专于国事!”

  王恕唯一庆幸的事情就是,王振忙于讨好陛下无暇干政后,陛下点了于尚书接任兵部尚书。

  他也知道,于尚书当真是焚烛继晷,日夜不休在亡羊补牢:逐一摸排边境各镇的真实战力,细细斟酌如何调兵而动。

  可陛下呢?居然连朝都不上,国事全然不管。

  如何对得起天下臣民!

  姜离看着激愤的王恕。

  眼前的臣子一片赤诚,期盼着眼前年轻帝王能够整饬边疆,让大明的边域再有坚实的屏障,让百姓不要被战火碾碎而流离失所。

  所以只要皇帝今日听了他的谏言,他死都没有关系!

  然而……

  姜离想:确实,现在的明朝,是有问题的。

  若以人来类比,大概算是个腿脚出现了不可忽视毛病的病人。

  如果此时在位的是个T0级别的皇帝,比如史册上能争一争千古一帝名号的那几位,手握这样的家底,应该会像神医一样,很快能来个膝关节置换术,不但给人把腿脚治好,还能继续强身健体,变成个一打十的猛人。

  而如果是个安稳的守成之君也还好,不能雷厉风行去除积弊,治好病根,也可以如正常大夫一样慢慢温养病体,疼了给上上药,保持着能多动几年。

  但可惜的是,朱祁镇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皇帝。

  从他的操作看,更像是水平是二把刀大夫,然以为自己是大医精诚。

  虽然没做过手术,却深觉自己没问题,坚持自己去给人做膝关节置换,然后上手术台一刀就把病人腰子摘了……

  姜离叹了口气,为的是面前忧心如焚看起来很心碎的王恕。

  要是现在就心碎,史册上土木之变后得心碎成啥样啊。

  而正统一朝,不知有多少像王恕一样的臣子,为国情感上心碎不算,还有物理性人碎。

  她刚要说话,就听兴安的声音在外小心翼翼响起:“陛下,于尚书求见。”

第16章 陛下幡然醒悟

  “王恕这一去……下狱也无妨,保住命就行。”

  这是于谦来面圣时,邝埜拜托他的话。

  倒不是邝埜无情,而是这些年因王振的缘故,朝中彼此攻讦弹劾的风气很重,什么公侯伯爵文武百官,几乎没有不被弹劾过的,去坐坐牢贬贬官都是工作日常。*

  于谦这种得罪过王振,以死罪下过牢的且不必说。

  就连邝埜,包括隔壁户部尚书王佐等尚书们,也都有过短暂的牢狱之旅。

  以至于朝臣们一起坐过牢很正常,同事们之间同铁窗泪的概率,比在国子监同窗读过书的概率还高。

  总之,在正统年间做官,朝臣自己和家人都得有一颗强大的心脏。

  *

  今日王恕头铁去面圣这件事,很快在官署内传开。

  原本该作为左都御史的邝埜去捞人。

  但无奈,邝埜上回想捞一把犯错的张御史,得到了皇帝‘下辈子注意’的答案。于是他觉得自己近期是不适合去重操旧业的。

  于是拜托到于谦这里来。

  为新人莽撞叹气的同时,却也忍不住发出了美好的祈愿:“廷益,你说这年轻人有锐气锋芒,又是一腔热诚,敢于不畏死去陛下跟前铮谏——会不会这般药石之言陛下就听进去了,从此肯效诸位先帝,戒去怠荒为家国计呢?”

  虽然失望了很多年,但毕竟很多恶事都是王振做的,朝臣们有时也愿意相信皇帝是不知情的。

  不是他们‘天真’,而是不得不这么安慰欺骗自己。

  毕竟……没法换老板不是?当今陛下才二十出头,要没啥意外,绝对能把他们这群五六十岁的官员全部送走啊。

  于谦也颔首道:“只盼如此!”

  **

  愿望总是美好的,愿望实现的时候,就更是美好的让人不知该不该相信——

  于谦和王恕一起踏出乾清宫殿门的时候,都有点不可置信。

  尤其是王恕,走出来的时候,都没忍住摸了摸自己的头。

  他原本都做好杀身成仁,我以我血荐轩辕来唤醒皇帝沉睡心灵的准备了。然而居然全须全尾的走出来了。

  于尚书到的时候,王恕心知这位是来保自己命的,心里自然是很感动的,但感动之余又七上八下。

  如今兵部可全靠于尚书撑着呢,可别因为他,陛下也迁怒了于尚书,大家一起去诏狱里蹲着可不妙!

  谁料皇帝见了于尚书,倒没怎么疾言厉色,只是问起自己说的‘边关危矣’对不对。

  这点王恕是敢于拍胸脯的,他为了激起陛下的危机意识,做了许多功课呢。

  而听皇帝如此问,于谦也就与皇帝分说了边关的情势——

  是不容乐观。

  他也是调任回兵部后才知道:关外四卫皆失不算,连带着龙岗、梁河、云州等从前的守地,竟然已经到了有些武将会刻剥军民,私卖土地,甚至是“名为守边,实则弃之”的程度。

  以至于原本九边连成一片的重要屏障,竟然只剩下宣府和大同。若这两处被破,京城便有风险。

  于谦倒是没有说自己的难处。

  但姜离也明白,于谦再能干,他也才接过兵部不足两月。也不是神仙能够撒豆成兵,一日千里。如今这是边关破破烂烂,他努力缝缝补补。

  于谦说完后,就见皇帝蹙眉,神色还挺郑重。

  “当真这般严重啊。”

  因皇帝在跟于尚书说话,王恕也不好插嘴,但他两眼炯炯发光,用眼神坚定地表达了一万遍‘是’这个意思。

  年轻的皇帝看起来有点苦恼。

  “那朕为天子,确实该多关心下边关战局。”

  “于尚书,兵部有边关舆图吧。”

  连于谦都怔了下,才应声道:“是,陛下想要什么样的,臣都给陛下送来。”

  姜离笑道:“就要从京师向北边关各镇的舆图。”顿了顿:“于尚书不必急着送来。”

  说着转头让兴安跟着取去,还道直接送去御作坊,对着描做一张放大版,最好有一面墙那么大的舆图。

  再做一个用来挂大图的铁架子,下面要做上木轮,方便推动。

  兴安:?

  皇帝认真道:“大图朕看着舒服啊。”

  然后笑道:“于尚书公务也繁忙,回去吧。”

  于谦当即就着这句话道:“那臣与王恕告退。”想赶紧把王恕一并捞走。

  皇帝竟然真的就此轻轻放过,懒洋洋摆摆手:“都去吧。”

  末了竟然还加了一句:“朕会对瓦剌上心的。”

  *

  于是,出得乾清宫,不止于谦和王恕,连兴安都是有点晕晕乎乎的——

  怎么?难道我大明的天要亮了?!

  “于尚书!”王恕激动的声音都有点发抖,而于谦则是拍了拍他的手臂以示赞扬。

  于谦的赞扬已经是很含蓄了,左都御史邝埜听到这件事后,看王恕就是看宝贝的眼神,当即跟大理寺要人:这种天才型御史,怎么能留在你们大理寺干什么处置疑案的刑事工作?

  甚至腹内还把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没事,不着急。这次他能慷慨陈词劝得陛下对边关战事上心,下次说不得能劝陛下对王振放下旧情呢。

  慢慢来,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而从这日起,接下来的一个月,皇帝虽然还是上朝还是寥寥,但对于兵部去回禀边关要事,倒是该见就见了。

  据说,还跟于尚书讨论过瓦剌若要进犯,会从哪几条路走。

  真是令人欣慰!

  而对姜离来说,原本是想暗戳戳按照史册提醒下于尚书,瓦剌会进攻的四条路线。

  虽然说蝴蝶效应可能会导致瓦剌并不走这几条路,但有备无患总是好的嘛。顺便还不忘把朱祁钰捞过来一起听着。

  于谦对着舆图分析道:“瓦剌的主力大半会进犯宣府或者大同,只怕还会是也先亲自带兵。”

  “至于其余路线,哪怕瓦剌想要剑走偏锋,应当也不会把主力压上。”北境舆图于谦已经看过了无数次,烂熟于心,闭上眼都能浮现出这些城池附近哪里有山哪里有湖的样子。

  “或许瓦剌会分兵打一打甘州或是辽东一带?但大约只是为了牵扯这两地的兵力,不会是他们的主攻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