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分守己当昏君 第24章

作者:顾四木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系统 轻松 BG同人

  一语惊醒噩梦中众人,在场群臣风行草偃一般纷纷发言附和。

  陛下,听听人话吧!

  然而皇帝听了片刻朝臣力劝后,只是拿手里的铜杵敲了敲龙椅。

  当下便有宦官鸣鞭示意朝堂肃静,群情激愤的臣子们只得暂时安静下去。

  姜离也很心累:要是从御驾亲征这个决定的第一步,你们就这么激烈震惊,拿出一百条正当理由反对,那……今天这朝会得开到啥时候?

  速战速决吧,大家都还有事儿要忙呢!

  都别说了,先听我说完——

  “御驾亲征的日期,就定在……”

  姜离也不添油加醋,很标准地报出了答案:史册上七月十一日也先攻破了大同,参将吴浩战死,消息传回京城英宗当即就下诏亲征。上百文武跪劝不成,最终十六日就被裹挟着跟大军一起出发了。

  “五日后。”

  那一瞬间,朝堂上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的声音,出奇的整齐划一。

  五什么?!日!

  王直根本顾不得方才宦官鸣鞭示意肃静,他当即开口跟皇帝直接干脆地表示:不可能!办不到!

  兵部是预备了部分军需,但已经拨给成国公了,这部分已经下发不可能收回。剩下的,绝无可能支持数十万大军五日内就出征。

  王直倒了口气,就着皇帝慷慨陈词时提到的‘效仿太宗’,不懈劝导道:“陛下,太宗当年亲征蒙古,可是准备了数月。”

  他娓娓道来:永乐七年太宗派淇国公丘福领兵征蒙古,结果丘福大败五军覆灭,朱棣震怒也是当即下定决心亲征。但哪怕有这样的败绩如火烧在心头,他也没有仓促出征——丘福是永乐七年八月败的,朱棣是直到八年二月做好了所有战前准备,将士皆经战前操练,兵械亦充足,这才点齐北征军五十万,携粮二十万担,兵发京师!

  王直都不是暗示了,而是直接明示:若陛下铁了心非要亲征,这才是正确的准备时间和流程好不好!

  反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陛下你要五天后就走,没有的军需就是没有!!

  然而很快皇帝就给群臣们展示了下什么叫‘真的吗?我不信’以及‘办法总比困难多’。

  文武百官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皇帝表示成国公增援军的军需是完全不用动的。

  坏消息是,皇帝拿出了自己的大军军需方案——

  粮食不够是吧?先每个军士发上三斗炒面,当作一月的口粮!什么,你们问一月后吃什么?到时候差不多秋收了走到哪儿吃到哪儿吧。

  军需不够是吧,没事,把库房里收着的那些兵械,能不能用的都先拿出来。然后给每个军士发件棉袄、棉裤再发两双鞋。

  哦,你们说仓促出征没有操练士气不足,没关系,每个军士发一两白银,不过区区二十多万两,从内府出就是了。

  战马不够?运输辎重的牲畜也不够?那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去搞点驴,就按照三人一驴的比例来搞,提高北征队伍的含驴率,这不就完美解决背负辎重的问题了嘛!*

  ……

  姜离对着系统内她整理出来的备忘录,一条条有感情朗诵完毕。

  王直听的眼睛都直了。

  他终于沉默了。

  这一瞬间,王老尚书忽然升起一种诡异的心情:好好好,我倒要看看陛下还计划了什么?

  甚至心里还特别大不敬的暗骂一句家乡俗语:难道还真能狗长犄角闹出多少羊(洋)事儿来!

  事实证明,真的能。

  皇帝兴致勃勃分享完军需企划案后,竟然站起身来,亲自走到悬挂的大幅舆图前面。

  舆图上已经用朱笔画了几道线路,还有模有样有实有虚。

  所以方才看到这张舆图的老英国公才会欣慰。

  但现在他是如临大敌提心吊胆看着皇帝走到舆图前,接过锦衣卫递过来的早准备好的一根长杆,开始指指点点——

  “出征的路线,就走这条:出居庸关先到宣府,再去大同,然后直接从大同奔赴草原去抓瓦剌的军队!”

  “回来的路线,朕准备了两条。”

  “东北线:再入大同,至宣府,经过怀来(土木堡附近),居庸关入京。”

  “东南线:走阳原蔚州,经过紫荆关回京。”

  群臣:如果别的先不说,皇帝起码想了两条回京路线,还是想的比较周……

  还没有想完,就见皇帝的长杆一头落在蔚州上,语气饱含深情厚谊:“蔚州是王先生的老家,此番北征大胜后,王先生也当以战功衣锦还乡。”

  死一般的沉寂。

  英国公忍不住上前道:“陛下难道要王振随行出征?!”

  “自然!”姜离斩钉截铁,指着两条路线道:“不然朕为何要预备两条返京路线——王先生跟朕说过了,若是回京的时候正好赶上秋收,未免踏伤家乡田苗,就不必走蔚州了。”

  “啊,王先生真是体恤百姓啊!”

  说起来,王振是真的很在乎他家乡田苗:因许多良田都是他的。

  就在史册上,原本英宗御驾亲征出师不利,准备撤退时走的就是将领建议的东南线,此线可以避开瓦剌的大军。

  但走了一半后,王振忽然想起来:不对,我家苗苗!

  于是当即勒令数十万大军硬生生转弯,转成了东北线,迎敌而去不说还选了土木堡驻扎。

  也先:感谢大自然的馈赠。

  满朝文武已经是抑制不住的痛苦面具了。

  王振,王振!

  过去七年的噩梦阴影重新笼罩下来。

  *

  因皇帝方才表示他说完前不要打断他,诸臣工都憋的要死,心思灵敏的腹稿都打了几千字,就等着一会儿突突突上谏。

  而且中心主旨大同小异,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陛下您得听劝啊,要是执意带着王振执行这份作战计划,臣等怕陛下您此次亲征有去无回啊!

  就在他们翘首企盼皇帝那句‘朕言至此,诸卿可有异议’的时候,却听皇帝说出了下一句话。

  “到时候,你们也要多听王先生的建言。”

  文武百官:到时候?你们?

  等等!‘你们’是什么意思?!

  只见皇帝早有准备,从龙袍袖内取出一个扎着红色蝴蝶结的纸卷。

  群臣眼睁睁看着陛下拆开纸卷。

  纸上的字力透纸背。

  站的靠前和眼神好的朝臣们,都看得出这纸上密密麻麻,大约写了上百行的东西,长度很可观。

  以至于此时皇帝手里的纸卷完全展开垂下来,都垂到了皇帝的膝盖下方。

  这是?

  这不会是……!

  “咳咳。”姜离轻轻清了一下嗓子。

  “下面,朕来亲自点一下,此次荣获扈从御驾亲征名额的文武官员名录。”

  朝臣们:……

  姜离在朗诵前,看着面前满朝文武,忽然体会到了一句歌词——

  他们的沉默震耳欲聋。

  **

  朝堂之上,面无人色者众多。

  虽然皇帝说的是:诸位随朕一起率大军出征,可是克绍箕裘,继承祖业,建立煌煌伟绩的荣耀之行!

  但落在群臣耳朵里的却是——

  朕活够了,你们呢?

第19章 阎王点名

  群臣们看着丹陛上的年轻天子启唇。

  仿佛听到了阎罗殿的召唤。

  如果系统能够带给姜离读心术之类的金手指,那么她就会感慨,群臣们的想法真是……一点儿也没?错。

  姜离手里拿着的是一份货真价实的死亡笔记。

  这?上面的名?字,正是来自于为了祭祀在土木之?战中阵亡文武官员与将士,景泰初年所立的显忠祠内的牌位。

  就在显忠祠正殿门口还挂着一对楹联:“故老尚余哀,兵溃不堪论往事;诸公应□□,君存何必问微躯。”*

  多么冠冕堂皇的话。

  反正要是她,是绝不会为‘君存我死’而感到安慰。

  何况这?可不是什么为国捐躯为万民而战,这?纯粹是被人坑死。

  现在,以显忠祠内的六十六个牌位为主(还是有诸如李贤等极为幸运的人,从?土木堡保住了命逃回了京城),汇成了姜离手上这?份长长的饱含血色的名?单。

  因正好又是这?样一个鬼门大开的中元节,姜离是特意选了在佛前开过光的红绳系上压一压。

  *

  御驾亲征的名?单,自然是先武后文。

  第一个被念到的就是——

  “光禄大夫左柱国英国公张辅。”

  七十五岁的老英国公:……

  这?一刻,饱经沙场的老将军脑海内,甚至不可抑制地?走起了马灯:想他沙场征战数十年,从?少年人提刀上阵,与父亲张玉一起,跟着彼时还是燕王殿下的靖难之?役刀口舔血。

  父亲……战死在靖难之?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