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皇汉武恶补科学 第13章

作者:梨遥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其实如果他能安分守己一点,便就让他当帝太后的门客,他也不会多说什么,反正他父王都过世好久了。

  只可惜——

  便就应该当时再做绝一点,要叫世上再无嫪毐此人的痕迹才对。

  【至于《史记》的记载,我们都知道,《史记》中经常出现本纪和列传相矛盾的史料同时载述。这其实是因为太史公在筛选史料的时候有时无法断定史料真假,便将自己认为可信度高的记入本纪中,而可信度较低但自己并不认为完全是无稽之谈的轶闻传说计入列传中,供后世探讨研究。不然,《秦始皇本纪》中又为何记载他确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呢。】

  得知自己并不是唯一受害人的刘彻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

  “幸而司马迁是我朝中人,必然知道我确是父皇之子。要不然岂不是也要闹出个大笑话来。”

  其余人便也只敢在心里吐槽一下。

  不是说《今上本纪》早已失传了吗,如何便敢如此笃定。

  虽然他们家陛下是太后与先帝之子这事确实没得说。

  但是陛下,幸灾乐祸也不要表现得太明显好吗。

  毕竟这记载人家谣言的源头,可竟是我朝的臣子呢。

  司马迁则表示,倒也不必将他的心思剖析的这么清楚明白,会让他觉得自己搞了好大的一个乌龙。

  毕竟他又不知道原来妇人孕子只需九个月。

  若是知晓,他定然不会写进《吕不韦列传》中的。

  这次再写的时候定要删去。

  但他刚下定决心,便听到上首的刘彻爽朗道:“司马迁,写得好,便就给朕这么写!”

  司马迁:……

  【汉以后会有如此多的传言出来,一方面有可能是因为六国之人因亡国之恨开始编排始皇帝,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汉代秦,自然要想尽办法泼一下前朝的黑水。毕竟你看秦始皇的身世都如此混乱,可见秦宫内部阴暗污秽,既连齐家都做不到,便更难治国。秦朝速亡而汉代之,便更是理所当然的事。】

  始皇帝:好啊,原来灭了他秦的,便是那汉武小儿的祖宗。

  听来这太史公,也是那汉朝的臣子。

  还真是不遗余力地给他大秦泼脏水啊。

  上回那个污蔑他焚书坑儒的,不会也是这个什么汉朝吧?

  还没等他思忖出什么结果,便又听到天幕言语。

  【哦,对了。秦始皇的赵政之说广泛流传,主要也归功于《史记》中那一个又一个的赵政二字,从此秦国赢姓赵氏的说法深刻印入大家的记忆。】!

第14章 秦皇其二

  【其实关于秦始皇为什么会被叫做赵政,目前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认为秦始皇生于赵国邯郸,因而姓赵,这种命名方式是符合当时的时代习惯的。可是秦始皇当时是秦国的公子,纵然在邯郸为质,也是秦国王室。

  按照当时的规矩,诸侯之子,在其国称公子,在他国则称国。也就是说,如果秦始皇当时生活在秦国,就应被称作公子政,而生活在赵国,则应称其为秦政才对。毕竟除却秦始皇,也找不到其他的例子证明出生在别国的公子可以直接冠以他国姓氏的情况出现。】

  始皇帝:后世之人好像是真的在很认真论证他到底叫什么。

  不过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你们研究不出什么名堂来,朕赵政的名气倒是越来越响亮了。

  而居于咸阳的其他黔首则仰天思考。

  那些贵族老爷就是喜欢整的这么复杂,像他们这种人,既无姓也无氏,便就一个名,总不会有记错误传的可能了吧。

  而后轻轻叹了口气,自己这是在想什么,天幕之仙人,又怎么可能会屈尊记他这种小小黔首的名呢。

  【第二种呢,则认为秦国应是赢姓赵氏。秦赵确是一脉,其祖先是舜时期的伯益,被舜赐姓为嬴。伯益的十一世孙恶来和季胜分别是秦赵两国各自的祖先。

  季胜的曾孙平叛有功,被周天子册封于赵城,得赵氏,从此成为嬴姓赵氏。而恶来一系当时也依附于较为繁盛的季胜一脉,也自称赵氏。而先秦时代,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好像始皇帝被叫赵政,并非全无道理,很多学者也认可秦国是嬴姓赵氏的说法。】

  始皇帝此刻早已平静下来,他就是想要看看,这后世之人还能说出些什么来。

  不是说秦国史料缺乏吗,怎么倒是将他的祖先之事整理得甚是清楚明晰。

  刘彻则心有戚戚然。

  好在高祖皇帝当年起于微时,不跟那些先秦贵族一样有这么多复杂的规矩。汉以来八十多年,早已姓氏混同了。

  重点还是多亏了始皇帝统一这天下,不再诸侯国并立,不然这种质子之事,本就很难厘清。

  【不过问题就出在随着时间推移,赵氏渐渐式微,而恶来的五世孙非子因擅长养马,得到了周孝王的欢心,封于秦,重点是让非子接管了嬴姓的祭祀,号称秦嬴。这是秦国获封的根源。按理来说有了封邑,非子未必会愿意屈从当个小宗,所以很可能拥有了自己的氏。】

  后世有些人甚以为然。

  就是啊,哪有堂堂秦国的国君,以别家国的国号为氏的。

  就算是真的氏赵,也得改掉改掉。

  虽然那齐国的国君氏姜,但至少没有个国家叫姜国呀!

  【便算是非子不愿意抛弃原有的姓氏,没有改氏,秦国国君真如记载中那样嬴姓赵氏,那非子之后的其他秦国国君应当也是赵氏才对。可实际上,并没有任何一部史书记载了秦国王室其他人氏赵。从没听说过有人叫秦孝公赵渠梁,叫秦惠文王赵

  驷的。

  当然,赵荡听起来,好像是比嬴荡好听的,但问题人家也不称嬴荡啊。】

  此刻尚在赵国国都的小始皇帝默默抬起了头。

  方才他已然被数不清的赵国孩童讥笑地唤着赵政赵政,他只当没有听见。

  为了避难稍减锋芒,他同母亲于赵国躲藏之时,确实不敢暴露真名姓。

  否则早就被愤怒的赵国人逼死了吧。

  此刻天幕如此说,那些人便更是顺杆往上爬,哈哈大笑。

  “哦,原来你那个抛弃了你的爹叫赵异人啊。”

  但他从小便早已学会了喜怒不露于声色,此刻饶是心里愤懑异常,却也已能淡然处之。

  赵国愈是如此欺凌他母子二人,恰恰证明了他们有多惧怕秦国。

  秦国可不是什么守礼知进退之国度。

  而他向往着那样的秦国。

  霸道,睥睨。

  这才是大丈夫的本色。

  【秦有石刻《诅楚文》,是秦王祈求上天保佑,让秦灭楚的刻石。上书“有秦嗣王”与“有秦曾孙小子骃”等字样,着恰恰证明了秦国的王君是从不自称为赵氏的。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国君无氏,不称氏称国的缘故。但却也没有其他明确证据可以证明秦国是嬴姓赵氏。

  当然不管秦国是不是真的氏赵,当秦始皇登上秦王宝座的那一瞬间,他更可能让自己冠以国号,如果有一天出现了秦始皇为秦王时的石刻,说不准也会刻上“有秦小子政”吧。】

  始皇帝一片沉默。

  不,他才不会用秦小子政这种说法,太谦卑,他不喜欢。

  若他还在秦王时,他至少也得写上个有秦王政吧。

  而后方才反应过来。

  他是秦王时,压根就没有去刻石刻,根本就不必假设。

  都给天幕气糊涂了。

  【第三种说法呢,则是认为司马迁是受汉朝的影响。毕竟汉时也有用母族姓氏称呼子女的用法,譬如戾太子刘据也被称为卫太子。但问题就是,赵姬本身的姓氏已不可考,大概率她都不一定有姓氏之说,毕竟她原本只是个舞姬而已。

  很可能是秦始皇跟赵姬在赵国躲藏之时托名为赵政,后来便自赵国流传开来。毕竟秦始皇的故事嘛,但凡有点什么可以捕风捉影的,那必须得好好利用宣传一下。总之赵政这个名字,于秦始皇而言,不会是什么愉快的回忆。】

  始皇帝没想到某种程度上,天幕竟然真相了。上一个敢在他面前提赵政二字的,都已被他发落去了。

  只是……

  始皇帝颇为无言地看着天幕,心道,如今大抵满咸阳的黔首和六国余孽们都记住了赵政二字。

  他甚至觉得自己都已经不那么敏感了。

  无论如何,千秋之后,大家第一时刻想起的,不也是秦始皇,而非赵政么。

  秦始皇听起来,可比什么公子政,秦王政都霸气许多。

  【自战国后

  期,姓氏合流便已有趋势,何况是汉武时代呢。其实太史公自己在《史记》中对姓氏的区别就已经很模糊了,大概率是他也不是很能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便照单全收,全靠后人努力挖掘吧。但除非有天搞出时光机或者期待一下考古成果,不然这就永远是个谜团。】

  考古?

  这是什么东西?

  时光机?那又是何物?

  但始皇帝则终于搞明白了。

  那个什么太史公,什么司马迁,竟然真的是汉武小儿的官员。

  他同那汉武帝,便这么有渊源吗?

  真的气得想吐血。

  别让他知道到底谁是那汉朝的开国皇帝。

  【赵政之说尚有些争论在,但吕政之说,那便纯粹是为了埋汰恶心一下秦始皇的。】

  始皇帝:呵,是了,他差点都忘了还有最初诋毁他的那个吕政。

  他声音沉沉:“管好那些六国旧人。”

  刘彻则十分好奇,特意唤出司马迁,问道:“当真有吕政之说法吗?朕怎么从没听说过?”

  司马迁在心里嘀咕,他也没听说过啊,吕政真的是他写的吗,不应该啊。

  他只是对那个捕风捉影的传言有所怀疑,加上秦朝的史料缺乏,想来后面吕不韦当上了丞相,还被称作“仲父”,他自觉也并非全无可能,方才有计划记上一笔。

  但赵政的说法,他的确曾经听闻过,觉得煞有介事,方才取信的。

  毕竟秦朝已是先朝,不必为尊者讳,一直称之为秦王政。

  【不过没有关系,无论秦始皇叫什么,都无所谓了,他现在有一个更加响当当的名字,叫嬴政。这多霸气啊,反正现代人也姓氏不分了,没什么大毛病,虽然就是你冲着秦始皇叫嬴政他可能根本不知道你在叫他罢了。】

  嬴政?

  秦朝众人眼前一亮。

  是真的好霸气啊,果然称他们旷古的始皇帝!

  从未设想过的路径。

上一篇:想要把波本喝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