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皇汉武恶补科学 第177章

作者:梨遥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毕竟看看李渊封李世民为皇太子的诏书中对于李世民当时那一长串一口气念不完的官职名称吧:天策上将、太尉、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领十二卫大将军、中书令、上柱国、秦王李世民。

  而且这些官职全是实权,没有虚职。

  真是得看看史书才知道当时的李二凤陛下是什么被打压的小可怜啊,那简直是将唐初政权拿在手里把玩的超级大BOSS。

  李建成不害怕才有鬼呢。

  除了太子之外,还有一位皇子既有实权还有名望,傻子都知道必有一场厮杀。

  不过吧,时至今日我也想不明白,李渊为什么这么大权力都给了,却偏偏不愿意给太子之位,甚至还在幻想大家一家和睦?】

  前朝的皇帝听罢天幕,简直是目瞪口呆。

  啊这,他们也属实想不明白啊。

  莫说这还不是太子的待遇,便就是太子,他们也万万不可能给这么大权力啊?

  给了这么大的权力,却不立人家当太子,是这个皇帝干得太舒服了,想提前升天的节奏吗?

  李渊真的没有被架空吗?

  刘彻一针见血地分析道:“都直接在宫门口政变了,呆在宫里的皇帝一点风声没听到,还能没被架空?这谁信啊。”

  刘邦则很是佩服。

  这李世民竟然还让他爹舒舒服服当了好几年的太上皇?

  还挺客气。

  【不过李世民还是担心自己的意思传达的不够到位,可能是生怕吓着朝臣,在发动政变之前还不忘向大半个朝廷官员群发预告,甚至还积极询问他们的反馈意见。

  二凤真的,我哭死,他真是好体贴一皇帝哦,竟如此关心未来属下的身心健康呢。

  朝臣们的反应也比较有意思,激进一点的,立马表示自己早就想秦王这么干了,绝对支持你干一票大的!

  稳重一点的嘛,就默不作声。

  不说支持,但也绝不反对。

  美名其曰,表示中立。

  但直到玄武门之变发生的那一天,无论是李渊还是太子一党,并没有人收到任何风声。无论是支持的还是中立的,大家都选择了对皇帝缄默不语。

  不支持太子也不支持秦王我能理解,天子纯臣嘛,单单效忠于皇权,效忠于当朝皇帝嘛。

  但连李渊也什么都没收到,这就非常意味深长啦。】

  刘彻:……

  就算是他祖母还活着的时候,自己对于朝堂的掌控力都比这什么李渊强吧。

  这种皇帝,他着实第一次听说。

  算了,作为皇帝,竟然还会被臣子功高震主,活该被人政变。

  刘邦终于痛快了。

  好,这次是完全不羡慕李渊了。

  运气好靠儿子打江山又有什么用啊,不是自己的本事终究不是自己的。堂堂一个开国皇帝,对于朝臣的掌控力微弱到了这种程度,只能说,没有现在立刻马上大笑出声,是自己最后的一点良心。

  李世民忍不住轻咳一声。

  哎,这话说的,他既然有把握通知他们,自然就有那个不被暴露的自信。

  再说了,即便是真的去御前告状,他也没有什么好怕的。

  他父皇敢动他吗?

  不行,要低调,不能飘。

  但方才天幕有句话说的甚有道理。他的权势已到如此地步,为何他阿耶就不能直接

  把太子之位给他呢?还得辛苦自己劳碌一场?

  算了,自己奔波一场也好,听天幕的意思,自己登基之后,他阿耶还好端端地活了好几年呢。

  当太子哪有当天子痛快啊。

  本来就活得不够久了,再多当两年太子,怕不是要被他阿耶气得再少活上几年。

  以孝治国,以孝治国。

  李世民察觉了自己心里大不敬的想法,赶紧默默念了几遍。

  【当然,李渊心里应该也是有数的,他虽然能力不行,但是也不至于真的愚蠢到这一份上,或者说,之前只是他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自信,相信自己可以成功端水吧。

  又或者,他原本就是想着能端一天是一天,不行了再说,反正按照他对自己儿子的了解,自己的荣华富贵肯定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看看《旧唐书》的记载,我个人偏向于李渊对于这一天的到来接受程度十分良好,应该并非是毫无思想准备。】

  李世民堪堪保持了自己良好的修养。

  他觉得天幕说的有道理,按照他阿耶的性格,搞不好还真是那么想的。

  【玄武门之变发生之时,李渊正泛舟于海池,李世民一方面在玄武门设兵伏击,另一方面也派尉迟敬德佩甲持矛前往李渊处,李渊见状先是大惊,询问尉迟敬德的来意。

  尉迟敬德则义正言辞地表示,太子与齐王叛乱,李世民正发兵诛之,派自己过来保护李渊。

  李渊当时的反应是“高祖意乃安。”

  诶,于是李渊就这么平静地接受了这一事实呢。】

  李建成和李元吉此刻已然是面如死灰。

  知道他爹不靠谱,没想到会这么不靠谱啊!

  还真是死儿子不死贫道啊。

  是了,反正跟李世民直接相争的是自己又不是他,说到底自己与老二都是他的儿子,无论心里怎么想,至少在面上还是得给个体面。

  所以倒霉的果然就只有他一个是吗?

  想想如今李世民那已然冲天的权势,如今又有这天幕做保,闭着眼都知道李世民会怎么做。

  他还不想死啊!

  【比李渊更平静地是身边陪侍的裴寂等人,在李渊询问该怎么办的时候,陈叔达与萧瑀更是直接表示:“秦王功盖天下,率土归心,不如委之以国务。”

  李渊听罢,直接道:“善!此亦吾之夙志也。”

  于是三天之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两个月后,李渊诏令传位于太子,自己退位当了太上皇,李世民遂即皇帝位,时年二十八岁,是为唐太宗。】

  萧瑀此刻正好在李渊身边,顿时感受到了来自李渊的凝视。

  顿时额头有些冒汗。

  啊这,陛下看我做什么。

  如今天幕所说的场面,不正是陛下您自己一手造成的吗?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若是您早点下定决心,改立了太子,也就改立了,搞不好后世人还会夸赞您一声有识人之明呢。

  毕竟观汉朝历史,还是得立贤啊!

  现在嘛……

  萧瑀在心中默默嘀咕,恐怕现在便是陛下想要改立太子也晚了。

  谁家知道了自己能马上做皇帝,还愿意当太子的啊。

  秦王他又不傻。

  再说了,陛下您有什么好怪罪他的,要不是他给台阶给的够快,能让您成功接上后面那句话嘛。

  当然,这话嘛,他自然不会同李渊道。

  “天幕所说局势已然如此,臣亦无能为力啊。”

  李渊:……

  【历史会永远铭记这一场看起来甚至泛善可陈的政变,甚至将其写入历史教科书之中,并不是因为这是唐朝的第一场宫廷政变,也不是因为这场政变有多么轰轰烈烈,比这更惨烈的政变俯拾皆是。

  它能稳坐第一把交椅,不过是因为,这是贞观之治之前的一次小小的插曲。

  也不过是因为这是唐太宗这位对华夏历史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君王上位的前奏,因此被赋予了额外的意义。

  所以说,菜才是原罪啊。】

  菜?

  什么菜?

  没明白,不过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句“贞观之治”啊!

  能被称得上xx之治的,毫无疑问,保底是个国泰民安的治世啊!

  刚刚登基的李世民看着各地的奏报,顿时干劲满满。

第143章 太宗上位计【十五】

  【虽然我们总说盛世大唐,又因为贞观之治过早的出现而对于唐朝有一种谜之错觉,仿佛自这个王朝诞生之日起的那一天,就注定恢弘。

  然而,隋末的叛乱实则一举将华夏大地踹回了南北朝时期的纷乱之中,在此之前由于不做人的隋炀帝的挥霍,导致““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掬为茂草”,可以说是百姓困穷,财力俱竭的天糊开局。

  比起汉朝的开局,也就勉强好上一点,但不多,好上的那一点搞不好靠的还是一千年来发展的生产力水平。】

  汉朝皇帝:……

  有没有人为他们发声。

  生的年代早不是为了给你们做对比用的啊。

  刘恒等人更是一口梗住。

  知道了,知道了,在努力赚钱了,不要再提汉朝很穷这个事实了。

  【李渊当皇帝的时候,虽然也不能说约等于无,毕竟多少还是干了点人事,靠着一双儿女基本推平了天下,又重新颁布了均田令和以绢代役的赋役令,初步开启了休养生息的又一次历史进程。

  不过效果嘛,就泛善可陈了。

  武德年间,民间的大部分地区仍旧是城郭空虚,道路萧条。学界普遍认可,唐王朝社会经济的恢复与王朝真正的巩固,发生于唐太宗治下的贞观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