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梨遥
第167章 武帝文治【三】
【推恩令,顾名思义,是要将皇帝的恩德推广到四方诸侯王国之中去。
那么,是什么天大的恩德还要我们大汉朝廷官方出马呢?
没错,为了你们阖家的富贵与幸福和谐,皇帝决定从今日起,非但诸侯王的嫡长子们拥有王位的继承权,其他儿子们也能获得自己的封地,并上报朝廷,由皇帝分外慷慨大方地赠予封号。
有福大家得一起享才行嘛。】
天上怎么可能会有这种好事,尤其是在大家对于这个汉武帝是个什么人已经初步有点概念的情况下,没有人会再轻而易举地被天幕这似是而非的话语所迷惑。
老刘家的皇帝会做这种亏本的买卖?
他们怎么一点也不相信呢。
尤其是,你上一句还在说此种举措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是为了集中皇权吗,他们又怎么会被这样的三言两语迷惑!
刘彻则老神在在。
怎么不是如此呢。天幕所言句句在理。
大家都是儿子,凭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可以继承封地?这多寂寞。
当然是全家都有封地才比较热闹,这都是浩荡的皇恩,是朕对于宗室的爱护与宽广的胸襟啊!
什么?你说你为什么拿了地只能当列侯?
你爹都只是个诸侯王而已,你还想一大家子都当王?
那想的也太美了。
【哦,你问封地从哪里来?
没有羊毛也要硬薅的汉武帝怎么可能从中央管辖的郡县里划拨呢,又不是他的儿子。
那当然是谁的儿子找谁咯,从他爹的封地里出啊。
毕竟人家说的是冠冕堂皇,是为了宣扬仁孝之道,朝廷自然不会来打扰大家“父慈子孝”呢。】
收听到天幕的汉初众人:……
其实刘家的皇帝干出这种事他们本不该有一丝意外的,但是由于天幕方才拔高的立意,让他们虽然不至于天真到相信那是实话,但还是忍不住提高了些许的期待。
结果下一秒就听到了如此反差的现实。
就这?你跟他们说,这是为了阖家的富贵与幸福和谐?
天幕你是认真的吗?这真的不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在努力挑起嫡长子与其他王子之间的矛盾吗?
大家都是人精,最为敏感的那一批人已经仅仅通过天幕的三言两语,就在心中有了几分猜测。
这不就是众建诸侯以少其力嘛?
刘恒则兴致勃勃地看着天幕,纵然他知道,恐怕这个措施他是用不上了,但是这不妨碍他听一听自己孙子的“丰功伟绩”,听到之后他大汉的诸侯王也有这么惨的时候,他就放心了。
【虽然得了封地的其他王子只能被封侯,按照汉朝的惯例,列侯对于自己的封地是没有行政管辖权的,因此被划拨给这些王子的封地汉朝朝廷只好“勉为其难”纳入周边郡县的管辖,新封的这些列侯们与全大汉的列侯享有平等的待遇,也即仅收纳封地
内租税。
但是这对于那些原本就与王位继承无缘的王子们来说,也已经是天大的恩赐,毕竟原本只能靠着亲爹和老哥的良心搞点钱,要不甚至可能啥也没有,如今他们能得到的,可是每年稳定的租税收入和一个好听的列侯之名呢。
诸位王子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大汉朝廷今天又是欣欣向荣,十分热闹,诸侯王家后院起火的一天呢。
再加上朝廷积极鼓励举报,因此许多诸侯王及其嫡长子的犯罪之事也被检举出来,喜提夺国。】
大家这下可真是万万没料到。
只知道你可能原本想着慷他人之慨,做没有成本却能众建诸侯的无本万利的买卖。
但却如何也没有想到,这汉武帝远比他们想象中还有心狠手黑无数倍啊。
不过既然面对如此霸道的条款却还能让后院失火,最终让人达成了目标,说明那个时候的诸侯王原本也就已经势弱,那就再也没什么旁的好说了,只能安慰一下自己,肥水不流外人田,至少封国的租税还都能紧紧攥在自家子孙的手中……
等等!
有人突然醍醐灌顶。
之前天幕是不是还说过,汉武帝一口气裁撤了一百来个列侯?
这些因为诸侯王国被拆分的列侯们在此行列吗?
同为皇帝的刘启对于自家儿子干的好事自然是没有一点意见,甚至还颇为自豪。
不过……刘启表示,他真的不是故意的,只是脑子中突然闪过的念头他怎么也赶不走就是了。
之前天幕说刘胜生了多少个孩子来着?
他的中山国还好吗?
刘彻如果能听到他亲爹的疑问,一定会不吝解答的。
好着呢,每年新封列侯的时候,他哥都能做出突出的贡献呢。
【不过汉武朝针对诸侯王所推出的政策而言,推恩令不过是其中最为知名,效果也最显著的,推恩令一下,汉代曾经庞大的诸侯王势力数年之间土崩瓦解。
大国也只有十余城,小国更是只剩下几十里,就这么点可怜的领土,还与汉郡犬牙交错,诸侯王国一国之内也是支离破碎,所有有地利之土地,也全都归属于汉郡所有。
但汉武帝并没有因此感到满足,还是上了双重保险。
在三下五除一解决了淮南王与衡山王谋反之事后,汉武帝隆重推出了他全新的作品《左官律》与《附益法》。
一个公开歧视在诸侯王国做官的官吏,不许他们再行来中央任职;一个严格限制中央官吏与诸侯结交。
自景帝末年“罢诸侯御史官”、“更名诸侯丞相为相”以来,中央朝廷原本就已经实际开始掌控诸侯王国的人事任命,此两法双管齐下,谁还愿意跟诸侯王搞在一起,开玩笑,是蒸蒸日上的中央朝廷升迁前景还不够宽广吗?尤其是还在大汉天子如此慷慨,只要有本事,非常容易坐火箭的情况之下。
经过汉武帝一番腾挪翻转,汉朝诸侯王势力,名存实亡。
虽然自秦始皇之时便将郡县制推行到了全国,完成了硬件铺设,但是直到汉武帝之时,民间仍旧普遍以封国来指代自己的籍贯,经过汉武帝的一番软件更新,自汉武之世后不到百年,大家便不知有封国,只知郡县。郡县制度,终于深入人心。】
虽然不知道天幕这个硬件和软件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毕竟听汉武帝的手段,虽然比起自己,确实温和了一些,但是也绝对称不上一句仁慈绵软。
但这些都不重要。
虽然他大秦国内已并无封国,但是此种治理的模式,还是值得借鉴一番的。
始皇帝沉吟片刻,立马出声:“扶苏呢?”
还睡什么睡,今夜的这个天幕,他是最应该听上一听的那一个。
毕竟有许多东西,他自己是有思路的,可是……
他不确定扶苏有没有。
【但汉武帝之所以能够这么顺利地收拾诸侯王,并在汉武朝之时彻底摆脱军功集团的掣肘,一方面当然得利于他自己娴熟的政治手腕,另一方面,当然也得利于文、景一帝打下的基础。
毕竟这件事绝非一朝之功,虽然汉武帝是最终也最耀眼的那个胜利者,但是我们也不应忘记前面的奠基人。
汉文帝收拾了一波军功集团,汉景帝更是亲爹,一方面平定了七国之乱,将最难啃的几个诸侯王国先给打残了,并收回了诸侯国相任命权,另一方面,在朝廷之中也没有闲着,以卫绾为相,这是第一个出身于非汉初功臣集团及后裔的丞相,皇权对于朝堂的掌控也已进一步加深。
我一向认为,这才是汉武帝从文景之治中继承的最大的一笔遗产。】
刘彻:???
不然呢?
他不是都说过好几遍了吗,自己也是仰赖先帝的功德,方能成就如今的一番事业吗?
他是在复述事实啊。
不过,他爹留下来的钱也很重要就是了。
不然想想从打第一场对匈战争就要开始筹钱,那画面太美,他一时之间有些不敢想象。
虽然知道只要自己下定了决心,就一定会坚持去做,但是面对的朝堂内外的阻力,绝对会比当年还要多上许多倍。
【所以汉武帝才能对诸侯王毫不客气,在甫一登基之时因为对于治学非常有心得,侃侃而谈的河间献王阴阳怪气了一番,说什么,商汤靠着五十里土地称王天下,周文王靠着七十里土地也称王天下,你饱读史书,一定要格外加勉,就将人吓得立马沉迷酒色,数月后就一命呜呼了。
才能在主父偃提出推恩令之时立马着手付诸实践。
所以汉武帝才能如此顺利地建设内外双朝制度,让丞相等外朝臣子成为单纯的执行工具,最终让汉武朝的丞相成为了鹌鹑,公孙贺上位之前还会哭爹喊娘,顺利达成了十三位丞相仅仅有两位善终的佳绩。
毕竟人家的决策层全在内朝呢,外朝都是工具人,工具人在汉武朝的宿命嘛,哎,懂得都懂了。】
刘彻决定忽略这一段话。
哎,瞧这话说的。
巧合,一定都是巧合!
【将权力紧紧握在自己手中,那自然是要有大动作。而汉武朝最大的动作,就是对外征战,实际上,汉武帝的许多文治成果,某种程度上来说,基本上都是为了对外征讨做的准备,属于是无心插柳,结果柳树生长成了外来物种入侵的那种程度。】!
第168章 武帝文治【四】
【而提到对外开拓,赫赫武功的背后,那是疯狂燃烧的经费啊。
再加上生而逢时,汉武朝恰好处在小冰期,自然灾害那可以称得上一个品种繁多,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汉武朝没遇到过的。雪灾、水灾、蝗灾、地震……你方唱罢我登场。
不仅频繁,且规模都是空前的盛大,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时常同一时间有十几个郡国需要向朝廷索要援助。
学者根据史料进行总结,发现西汉一共发生了一百八十多次自然灾害,仅仅汉武帝一朝,就有将近五十次。
家人们,要知道,汉武帝一共在位才五十四年,简直是一年一次的节奏啊。】
仍旧在为金钱而感到发愁的刘彻只能说是两眼放光。
天幕这是要把未来自己敛财的方法提前告知于他吗?
真不错啊。
但是……
天幕还是太保守了啊。
什么一年一次,有些时候一年到头,朝廷不是在救灾,就是在救灾的路上。
刘启:……
突然有些怀疑,留给儿子的钱是不是留少了了啊。
这得留下多少座金山才能够儿子花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