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个军师接招贤令 第50章

作者:Sherlor 标签: 天作之合 BG同人

  孙膑的回话略显冷淡。赢虔并不在意,他和国君也算是耍了赖才把这位军事大才留在府上。加上又“托儿”给他,孙先生发发脾气太正常了。

  先前为了不触霉头,赢虔只往府中拼命搬运竹简。好不容易缓和关系后,能带人去军营了,孙膑些许的带兵指点都让他收益甚多。今日竟又得先生冷脸,看来是家里的崽子们惹祸了。

  赢驷这才从孙膑轮椅后面闪出来,对了大伯行礼。赢虔狠狠剜了他一眼,大有待会再跟他算账的意思。

  赢虔转头拉过内吏景监,跟几人一通介绍,说是若在秦国入仕日后定会常打交道。

  听见内吏一词,秦昭便明白为何赢虔会如此说了。

  战国时期的秦国内吏一职,便是掌财政臣子了。若有“项目”要实行,确实免不了要和主宰钱财的部门交流。

  就她和桑冉做出来的活计,没有财政支持,估计也很难做到推广全国。

  “景监喜大方正直之人,不喜心思深沉之才……以后公务若有交叠,烦请直接些,切莫一事三行。”

  内吏倒是谦和,只是不知为何精神有些萎靡。听这说话的意思倒不是警示,反而有种诡异的应激感存在。

  秦昭忽然想起,这位景监,可是顶着压力举荐了卫鞅三次的人。想想浪费国君时间两次,卫鞅真的是在丢命的边缘疯狂试探着底线。

  原是同被卫鞅坑过的人……秦昭看向他,倒是越发亲切了些。

  “请问内吏,殿内现今是何状况?”秦昭拱手,上前问道。

  “一堆文邹邹的词跟水窝子里的飞虫似的,吵得人头疼,坐在里面都是招罪。”赢虔先插了一句。

  “还能是什么状况?某个卫国公孙正在‘大杀四方’,不知辩下场多少士子了……”景监不假思索地回答。

  这位内吏想想殿中景象,背后不免有些阴凉。他为一行人讲起始末,目前的事态完全归咎于国君与卫鞅相互袒护。

  先是国君为保卫鞅,向士子们请罪,坦言自己强国心切,见贤甚喜,但绝不糟践士子们的心血,直接当场听策。

  卫鞅身感君恩,亦不愿只被主君保护,立马扬言众士子,若有不服可在国君审过对策后,与他当场辩论。

  秦昭沉默,这确实是卫鞅能做出来的事,他身上是有些傲气存在的,认定之事不会轻易屈服。

  她完全能想象殿内是何等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一个人舌战群雄,有这样勇气和硬气的人,怪不得能把法治摁进大秦的骨血中。

  想想自己,秦昭有些心虚。

  虽然她会写论文,但战国时代的治国策论她可不会——而且还是高难度的无腹稿答辩,这会后知后觉,着实有些脚麻。

  “你这盒中装的是何物?”

  “回内吏,是一会要呈给国君的‘治国策论’。”

  盒子不大,看样子根本装不下几卷竹简。

  景监对秦昭的说法持有怀疑,他和赢虔对视一眼,征得上将军的默许。

  “可否借景监检查一二?职责所在,还请女士子见谅。”

  秦昭摇头,双手奉上盒子。

  景监打开细察,起先眉头微皱,渐渐地,类似玩具似的东西竟也被他瞧出些门道。

  盒子被他大力关上,物归原主后,景监看向秦昭的目光只有激动和热切。

  “恳请女士子速速入殿!”

  内吏弯下腰,向秦昭一揖,挪开身子为她让路。

  看着他们的背影,景监的灼灼目光依旧不改。

  “你这人,今个是怎么了?”

  “公子啊,那个盒子里的东西,景监一想起来——想到它们会用在我们秦国,我就头皮发麻。”

  ……

  “尔等还有何言语,尽管畅所欲言。切莫下了殿,又怪鞅不给诸位机会。”

  卫鞅一拂袖,环视列群,气势磅礴。

  即使在圈外,秦昭也被这股压迫感冲击到。他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即便是回音,铿锵之意亦丝毫不减。

  周围列坐或麻木,或羞愤,或无奈,或拜服,众士窸窸窣窣低语讨论,却未再有人上前叫阵了。

  根据他们的策论,国君给的判定及官职确实都不偏不倚,大多数人都是接受的。

  对卫鞅,众人也并非不服他的才学和反驳辩理,只是此人太过嚣张,却又奈何不可,着实叫人生气。

  “竖、竖子——”

  败下阵来的士子被好友拉了下来,嘴里也只剩这句咒骂。他面色发白,连身上的红衣都黯淡了。

  好友拍着他的背,不停地劝红衣士子别气。毕竟他已被分到内吏手下当职,算是被委以重任,很值了。

  红衣士子一扭头,刚好看到秦昭在向场内伸头。

  他顿时舒畅了,这女子牙尖嘴利,和卫鞅碰上正好——他也要看看,这女士子究竟能交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对策来。

  “卫鞅休要嚣张,这里还有位士子未有进言!”

  红衣士子冲着殿中喝道。他扒步就向秦昭走去,将她彻底暴露在众人的视线里。

  秦昭见到这件红衣,闹钟的记忆瞬间苏醒。

  若是没记错,他俩之间似有龃龉,为何今日这位士子看她却如此敬重?

  直到她被推进内场。

  卫鞅凶狠过的目光收敛了些,人虽未放松,却实打实地带着笑容了。

  “那卫鞅,便请女士子指教——”

  秦昭嘴角微抽,现在该是她和这浑人的回合吗?

  不是。

  她昂首,直接无视他走过,面向秦君,将盒子奉上。

  “昭是来交成果的,不是来打嘴仗的。国君见谁用谁,皆为国君意愿。我等即为做事而来,又何须在意早一天晚一天面君?若是策略足够好,又何必担忧国君不用?

  “诸位此番非要分出高下,倒是像垂髫小童相互争饴糖,本末倒置了。诸位齐聚,共同为强秦出力,往后皆是同僚,若为一时之快,大可不必如此。

  “独梜易折,众梜难断。秦昭游历归来,向秦君献策。”

  她打开盒子,将里面的器物一一摆在嬴渠梁案前。

  “秦昭无大才,不懂治国,只能从小事着手,助秦国积蓄国力。

  “农业是一国根基,粮食足够给养国人,乃至富余,人口才会增加,国家才能去谈及更多。

  “昭游历发现,秦国农业不甚发达,甚至偏远地区至今还在用原始方式劳作……农人若不知在最适宜的时间耕种作物,不会挑选最优质的种子,不能使用最先进的劳动工具,想要使秦国富强,不啻于痴人说梦。”

  殿中慢慢静下来。

  只剩下秦昭缓缓的声音,一点点拼凑出大秦农业的版图。

  “昭以用选种之法,可令游历所在的里今年麦收增加一成。可惜昭没有赶上耕地,不然有曲辕犁助其深耕,再辅以肥田法加以细作,可令其收获更多。

  “其次是工具,国君面前的并非玩具,每一样可等比例放大,成为优秀的农业用具。涵盖耕种、灌溉、收获、运输……部分工具与纺织相关。

  “昭和桑冉已全部完成改良,效率现有器具能及。可样样细与国君说,国君亦可一一验证。若有半句虚言,秦君大可将昭逐出秦国。”

  秦昭拱手,面向早已盯着案上器具,伸出颤抖的手细细察看的国君,再次丢出一记重击。

  “秦昭还有一书,名曰《齐民要术》,时间所迫,未来得及呈上。若能顺应二十四节气,以书中之法指导农人农事,秦国可积富矣。”

  “善,秦昭,何为二十四节气?”

  她一愣,想起国人最熟知的东西彻底用作农事普及记载是在汉代,便向秦君求笔墨。

  深呼吸,她跪在大殿中,手持墨碟,点墨走笔。

  北斗七星,引申指向北极星。

  天幕方位既定。

  圈点,连线,黄道圈。

  天上的刻度,二十八宿,四象分四季与方位。

  天文,历法,节气,国运,农桑。

  随着星图展开,大殿中悄无声息。

  群星在此闪烁。

  而她就立于星辰之上。

  良久的静默。

  “敢问女士子,所学所悟,究竟是出自哪家?”

  有士子问出众人心中所想。

  “农杂儒道阴阳,名墨法兵纵横……秦昭所学所悟甚浅,只为……中一书库小吏而已。”

  “什——”

  秦昭的答语模糊,明晰的信息过于让人惊愕。

  “非要究秦昭所学出处的话,那诸位姑且认为我是‘种花家’的人好了。”

  秦昭抬头浅笑,脚下墨笔的星辰灿烂耀眼。

  “昭这一家,最擅长为国民种出希望之花。”

第39章 秦·变法

  “博士,博士,速速记录星图,核验历法节气!”

  嬴渠梁立即传召宫中掌通古今的博学顾问前来殿中,誊抄核对这片灿烂星空。

  这星图绝不仅仅只能作算定历法、划分四季节气指导农桑,有过军旅底子的秦君知晓,辨别方向对行军同样有重大意义。

  “博士”一词让秦昭恍惚了片刻,记起它是个古今异义词后,她便默默退到一边。

  她目视有些年岁的博士官在学徒的搀扶下入殿,还不等拜谒国君,看见地上的星图后,当即掀开弟子,撩开胡须死死盯着星象。

  博士官顾不上君臣之礼,连忙招呼弟子上前,将一张张年份久远的羊皮拿过来核验。而后又命令弟子,好好将地板上的星图誊抄添补在新的羊皮上。

  老博士时而掐算,时而伫步沉思,时而望图兴叹,完全无视了国君威仪。

上一篇:权巨星的幸福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