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则美
梁九功今儿来就是为了这件事儿,既然话说完了站起来准备走,走之前说道:“这次安家银子和建造园子的银子加起来六十多万两呢,您多打发些人去,要不然一趟搬不完。”
德妃瞬间被镇住了,六十多万的银子,这可不是小数目啊!不仅是她,两位福晋也面面相觑。
梁九功转身要走,桂枝叫住他:“梁总管,这是每个哥哥都有还是单姐姐有?”
梁九功欠身回答:“都有的,每个阿哥爷都是六十多万的银子,这里面有建造园子的四十万,有安家银子二十多万,加在一起可不就超过六十万了。”
说完往后退了几步,出门去了。
四福晋和六福晋对视了一眼,六福晋小声说:“这建园子的钱都有了。”变化太快了,令人有些目不暇接。
六十多万两银子足够建造一个很好的园子了。
四福晋拉拉六福晋的袖子示意她别说话,两人看着德妃,德妃就觉得康熙最近有些奇怪,这人一向小气,怎么突然大方了!
四福晋看看德妃没什么高兴的模样,情绪几乎没什么变化,就问:“额娘?这可不是小钱,是让四爷去还是让六爷去?”
德妃想的多,三个孩子将近二百万的银子,想想都心惊胆战,从三阿哥算起来到八阿哥结束,加上海棠,这一下子出去了五百万的银子,皇上的钱儿哪儿来的?
德妃听到四福晋这么问,就有气无力的说:“这事儿再说吧,我先去皇上跟前谢恩。”海棠都开府那么久了,这才把银子送来,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大家都被银子给镇住了,都觉得银子多,桂枝也觉得银子多,但是她嘟嘟囔囔:“姐姐们出嫁的时候嫁妆看着多,但是折算银子也就那么一点儿,哥哥们娶了媳妇儿搬出去,汗阿玛一把就给六十万,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德妃听见立即一把揪着她的耳朵,桂枝大喊:“额娘,疼!你揪错了,这是枝枝的耳朵不是十四弟弟的!”
德妃被她气的气不打一处来,“姑娘家家的,你怎么话那么多,你再说,一两银子的嫁妆都不给你!”
都这么大了,说起话来还能把人气个半死,因为这懒蛋德妃一直觉得心累,盼着早点把这坑货给嫁出去!
桂枝一直求饶,德妃就松开手,她叹口气,跟儿媳妇摆摆手:“都回去吧,让我歇会。”
今儿六阿哥不在家,四福晋赶紧说:“我送六弟妹回去。”
德妃摆摆手,她不想搭理六福晋,可是六阿哥不在,四福晋把人送回去陪着说说话就处理的很好,觉得这四福晋这儿媳妇真的好贴心。
等两个儿媳妇出去了,她连着叹气。
桂枝就问:“您这是怎么了?怎么一直叹气?我不就刚才把您给惹生气了吗?您揪我耳朵了,我已经知道错了,别叹气了。”
“你懂什么?我这不是因为你叹气。”
“那是为什么?”
“你四哥和你六哥到时候搬出去住了,你两个嫂子也跟着出去了,就剩下你和我凑合着熬日子。”
桂枝嘟嘴:“原来是为这个发愁,说到底还是您嫌弃您闺女!枝枝这么乖巧听话,您怎么就嫌弃呢?”
说着就把脑袋拱到德妃的怀里撒娇。
这已经不是小时候了,小时候还能抱在怀里,怎么闹怎么可爱,如今这么大一只,叽歪两下都惹人烦。
德妃没好气的说:“走开,你额娘烦你了!”
“枝枝没有烦额娘,抱抱你呀!”
德妃叹气,把小闺女抱在怀里拍着,想着要不然养只猫?
第201章 私心重
不光是德妃在想这钱太多了,宫里所有人都在这样想。
三阿哥从外面进了荣妃的院子,把外面的披风解开递给了宫女,屋子里暖烘烘的,荣妃这里也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三福晋和二公主都在这里陪着说话,荣妃怀里抱着二公主的女儿逗弄。
二公主比三福晋都着急,看到三阿哥进来立即问:“这消息准吗?”
三阿哥笑着说:“准,自然是准的。六十多万的银子,这下建园子的钱有了,兄弟们都商量着什么时候把银子提出来,这钱就在汗阿玛的内帑放着,我就说呢,他老人家的银库都有好几座,富有天下,不可能没点私房银子。刚才我和大哥说话,问他找的哪个大师绘图,这几日我不忙了就去找大师,正月里把图弄出来,二三月暖和了就开工。”
荣妃就皱眉:“你也别老想着一下子把银子全部用了,留着点干别的,日后出去了没内务府供应,材米油盐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儿子知道了,”三阿哥不等荣妃说完就把话截住。
二公主还说:“额娘您就不用操心,他出去之后难道没人孝敬?”
荣妃的脸色更不好看:“孝敬?也要看谁孝敬的?出去是旗主王爷,门下的人该孝敬,不过也就是三瓜两枣,能干什么?到时候一处府邸每年维护房子要不要花钱?家里开销要不要花钱?随份子走礼要不要花钱?到时候宫里有事儿,比如太后皇上过寿你们还要准备寿礼,可不是你们在宫里住着,随便弄点东西就能应付的。听我的,先把这六十万留下至少二十万过日子用,其余的俭省着把园子盖了,不用太好,够用就行。”
三阿哥想说话,那表情明显是不乐意听,三福晋立即说:“都听额娘的,爷,别说了。”她背着荣妃给三阿哥眨眼,三阿哥立即明白了,就是糊弄老额娘而已,笑着说:“听额娘的。”
荣妃看他那模样就知道在敷衍自己,想说“你们把银子放我这里,我给你们收着”,但是看看旁边坐的儿媳妇,想想这几年因为银子闹的不愉快,这话还是咽肚子里了,罢了罢了,没钱花的时候就知道日子艰难了,儿子长大了,自己说什么又不听,该吃些亏了。
次日四妃聚到德妃这里交差,因为过年的事儿是德妃揽总,眼看着过年就在眼前,德妃从刚进腊月就各处分派差事。
四妃带着几个嫔在德妃这里坐着,喝茶聊天的空隙免不了说明年皇子们搬家的事儿。
到了这个位份上的女人要么是家世好要么是有儿女,大家都关心这事儿。
其中高兴的就是宜妃,虽然如今只有五阿哥能拿这笔银子,但是前面几个年纪大的开了头,后面少不了九阿哥和十一阿哥的,她最缺的是就是银子,如今银子有着落了整个人松弛下来,笑着说:“我昨日刚听了这个消息就去给皇上谢恩,皇上说儿子大了总要分家,如今趁着明年没大事儿全部赶出去,眼不见心不烦。”
她捂着嘴咯咯咯咯笑起来,大家都扯着嘴角跟着笑了一下,宜妃的要求低,儿子有安排就行,别的也没什么盼头。老五和十一都是太后的眼珠子,也不闹事儿,老九早些年是个刺头儿,虽然现在看着也是个混帐行子,但是那孩子别的好处没有,有一个优点要夸夸他:他孝敬额娘。所以宜妃的日子能一眼看到头,然而大家都羡慕。
惠妃是最羡慕的,大阿哥眼下的场面让她常常睡不着,惠妃就不明白他怎么就跟太子过不去!那可是太子啊!就不怕将来太子登基了为难自己母子!
荣妃也羡慕宜妃,老三要是有老五一半省心也尽够了,不说比老五,就是有老九一半听话也行!
惠妃和荣妃强颜欢笑,宜妃就问大伙:“明年各位阿哥都建园子吗?”
荣妃心里更不舒服了,三阿哥想建园子都快魔怔了!惠妃说:“大阿哥当初的安家银子收了,建园子的时候皇上也赏他银子了,这次好事儿他没份,就是不知道两口子是这会搬家还是年后搬家。”
大阿哥在外面有府邸,能随时搬出去,惠妃是不想让现在搬,毕竟儿媳妇一直病着,孙女又小天气又冷,然而大阿哥欢呼雀跃,想赶紧搬走。
荣妃只能说:“会建的,毕竟夏天要避暑呢。”
德妃想了想:“京城里面各处府邸要建造,内务府的人都派到城里了,城外就难顾及到了,也许园子还要再等等。”
这话说的也是实情,府邸和园子总要顾一头啊!
总之大家都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模样,实际上各有各的烦闷。
娘娘们这边在议论这事儿,康熙跟前也吵翻天了。
还是那个问题:以什么标准给皇子们建造府邸?
礼部说:我们几个月前把各位阿哥封爵的折子递上去了,别看我们,和我们没关系。
内务府说:没定下各位阿哥的爵位我们没法安排啊!
工部说:我们不想给阿哥们盖房子,这是内务府的事儿。
户部说:别看我们别看我们别看我们……
康熙哪个衙门都不想搭理,但是不搭理没法办事儿,就把给各位皇子封爵的折子找出来,看来看去,觉得给这些爵位自己都亏心!
康熙直接让人把折子给太子送去,就说:“让太子审议。”
随后就召见了来京中述职的曹寅。曹寅今年还是和李煦一起来京城的,和往年一样,曹寅等候召见,李煦各处钻营。
康熙想和曹寅说说最近的苦闷,然而话到了嘴边说不出来。只能跟曹寅感慨:“人说皇帝是孤家寡人,朕如今算是体会到了。”
曹寅捏着棋子想了想说:“宫中朝中有很多人能为主子爷分忧,何故有此感慨?”
康熙就说:“他们能分的不叫忧,也就是差事,朕心里面的忧愁他们不知道,有些大臣就是知道了也装不知道,宫中朝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只为自己的富贵荣华着想,眼光长远的少之又少,唉!”
说完长长的叹了口气。
曹寅思来想去,不知道康熙叹什么气。毕竟他不在京城,很多事情都不知道。
康熙看着曹寅皱着眉头在思考,就笑了一声:“罢了罢了,咱们君臣好不容易见一面,说这些徒增烦恼,下棋吧。”
曹寅就跟着下棋,下棋的时候还在想皇上的烦恼大概来源于党争,毕竟索党和明党已经到了势同水火的地步。换句话说,太子和大阿哥两人再斗下去必然会出祸事。
曹寅就想委婉的劝劝康熙去管管他的两个儿子,这种家族内讧真的会影响到朝廷。
然而这种话不太好说,说出来之后就算皇上不计较那两位爷还不知道怎么想呢?
曹寅盯着棋盘在想这话怎么说,康熙也是满腹心事,现在他觉得太子总差了那么一点儿意思,他最大的烦恼就来源于这几个没出息的儿子。
他手里捏着几枚棋子把玩,把这几枚棋子当成几个儿子,捏一枚想一个人,太子就不说了,太子小的时候,康熙觉得自己养的儿子简直是最完美的太子,古往今来没有比太子更豪更完美,更符合要求的太子了。那个时候大哥还很勇武,三阿哥也称得上是文武双全,下面的几个儿子也颇为聪慧,以前对他们倒是挺满意的,现在怎么看怎么不满意!
如果说上面那几个儿子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想多教似乎已经来不及了,可是下面的那几个儿子也没几个出挑拔尖儿的。
唉!
养了一群没出息的!连他们的姐妹都不如!
康熙在心里微微叹口气,就曹寅聊天。
“子清,你们家的孩子最近可好?”
曹寅听他起了这个话题,就意识到皇上也知道太子和大哥斗得不可开交了。连忙说:“奴才家中孩子调皮,或许是还没长大,不懂事儿,整日在家里面闹腾,闹得家里鸡飞狗跳,一块儿点心就能争起来,又都觉得对方的东西好想弄到手里,奴才实在是厌烦,不想管,然而又不得不管,毕竟孩子还是要教的,不教不成器。”
曹寅觉得自己已经暗示到位了,然而康熙听着却想到了自己那群没出息的儿子小的时候也是这些臭毛病。跟曹寅以一副过来人的口气说:“孩子都是这样,长大了就好了,长大了就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惦记,长幼有序……”
说到这里康熙顿了一下。
曹寅当没发现,落下一枚棋子说:“是,都是这么说的,可是奴才家的孩子年纪都小,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康熙叹口气,心里更烦。
这千万里江山、几代人的基业、千万斤的重担太子挑的起来吗?
他立即跟梁九功说:“去把太子请来,就说朕要问问他礼部奏请为诸位皇子封爵的事儿他怎么看。”
梁九功出去了一会,康熙跟曹寅说:“这事儿一日没解决朝中就一直议论纷纷,儿子大了,树大分枝,该分家了。”
没一会太子来了,手里拿着折子。曹寅赶紧请安,太子看他们正在下棋,亲自扶起曹寅客气了几句。
康熙问:“你兄弟这事你怎么看?”
太子刚才就和一群人在讨论这件事儿,出门的时候这群人还拉着他讲皇上之所以把这事交给太子,就是要看看太子有没有容人之量。
其中有人暗示,前些日子对待勇宪王有些操之过急了。如今朝中和宗室都有非议之声,让他不妨在这件事上表现的大度一些,向皇上和诸位大臣宗亲展示容人之量。
太子听了,就说:“这折子儿子刚才看了,这是根据兵部报上来的功绩大家合计的,算得上有理有据。大哥那里,两次征讨噶尔丹能累计封王,三弟那里,军功卓著,也能封王,自四弟以下,都有亮眼之处,封贝勒也是应该的。儿子觉得依照着折子上的奏请就行。”
康熙皱眉:“别人倒也罢了,你七弟呢?”
老四老五老六跟着大将们划水,老八在御帐来回传信,老七是真有斩获,就这一笔带过了?
太子一时语迟,随后就说:“儿子这是看了上面战功奏报,有什么样的功劳,该给什么样的爵位,难不成下面没有把七弟的功劳全给录上?儿子没有找兵部询问,要不等儿子核实后再发?”
康熙问:“你怎么核实?依据什么核实?”
“自然依据兵部记录核实。”
康熙没说话,这就是他觉得太子差点意思的原因。兵部的记录大部分是真的,然而牵扯到皇子,这些皇子的记录大部分是假的,就老三在战场上表现确实亮眼,功劳是有的,可是挤一挤,里面有多少水分大家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