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则美
造办处的人目瞪口呆!
您这脑子转的可真快啊!您就是动动嘴,我们就要跑断腿!
十一阿哥越想越觉得这主意不错,他回去也没事儿,就留下监工,让这些人立即动手。五阿哥被送出来的时候还恍恍惚惚,觉得十一这是一下子长大啦!这是个好消息,他立即高兴地跑去找太后报喜。
太后得知十一有正经事做非常欢喜,倒是舒宜尔哈很惊喜,跟五阿哥说:“十一哥哥这想法好啊,到时候姐姐用完了给哥哥他们用。”
她的意思是给九阿哥和十阿哥用,这两人每次回来都抱怨运输艰难,如果造办处能造出能长途运输的车子来,九阿哥和十阿哥每年能少受罪。
五阿哥瞬间觉得舒宜尔哈这想法不错,对着舒宜尔哈夸了几句,觉得排行十一的都是聪明人,立即派人去找陪着九阿哥行商的管事,让管事把路上遇到的路况跟造办处说明白。
折腾了大半个月,第一辆车被造了出来。用木头做的车子,看着就是一个大车斗,四四方方,还有栏杆。
车子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是小小的锅炉,除了锅炉还有两个人的座位,一个人负责给车子转动方向,一个人负责给锅炉填煤炭。煤炭、锅炉,备用水桶、两个人的座位加在一起占据了车子的二分之一。后面就是放粮食的地方,经过计算一车能拉三十石。
而且三十石还不是运输能力的极限,考虑到道路不一样对车子的磨损不一样,三十石是最合适的运送重量,如果硬要加重量也行,就怕半路车子散架了。
三十石不算多,但是这车子一天能跑四五百里,这已经很不错了。
康熙饶有兴趣地看着这车子,跟身边的人说:“装上粮食试一试,晚上前回来,看看路上可顺利。”说完把造办处的人叫来问能不能做得更大一点。一群三等侍卫在车里装了粮食,其他人纷纷上车坐在粮袋上等着出发,有人算人和粮食的重量,有人抬着煤炭放车上,看着现场忙碌着,造办处的大匠忍不住摇头,跟康熙说:“皇上,过犹不及,不是不能造得更大,只是造得大了各种毛病就出来了。锅炉大了却力气不足,现在这么大,一袋煤能跑一天,做大了一圈可以多装了一千斤粮食,但是烧掉的煤炭多了两倍。还容易烧干,一旦烧干这锅炉就废了,路上没处修就彻底坏事了。再有就是里面气多了容易炸,锅炉大了很难把握。还有就是容易坏,路上颠簸,封得好好的炉子一旦跑气儿了也不能用了。”
康熙听明白了:“眼下这是最合适的?”
“是,是最合适的,最不容易坏在半路的。”
康熙点头:“稳妥些好啊!宁肯少装些,只要能平安到了就好。”
在京城试验新车的时候,海棠他们到了青海。
跟来的八旗和键锐营去了八旗驻地,大部分的宗室随着八旗一起驻扎,七阿哥坐镇大营,只等着大军消除疲惫,海棠巡视过青海就出兵。九阿哥和十阿哥半路与他们分别去了南疆,佟国纲带着京城的火器营和鄂伦岱去了火器营驻地。火器营驻地有一半在山洞里,因为康熙觉得火器营用的霹雳弹有伤天和,制造的时候要避开人和天地,于是选择了山洞,和八旗不在一起驻扎。
至于十三和十四,七阿哥让海棠带着他们,这两个人年纪不大事却很多,特别是十四,别人赶路累得倒头就睡,偏他精力旺盛,天天惹人烦,七阿哥不想搭理他们。
海棠与他们在半路分开到了大城里面,城里熙熙攘攘,车队行走的速度慢了下来。
十四十三和车夫坐在一起,看着两边都是人,几乎到了摩肩接踵的地步,各种口音各种叫卖声混杂在一起,还能听到不一样的音乐,这是一座很有异域风情的城池,与他们见到的都不一样,看得出来这里也是一座很有生命力的城池。
车队越是往里面走人越多,前面的侍卫开道,两边的人群分流。居然有人大声问:“女王带小王子来了吗?”
这么一问,街上的纷纷询问小王子来了吗。海棠只好和盐宝挤在马车门口跟大家挥手,再跟街上的人解释孩子太小没带来。
一路上问好声一阵接着一阵,直到马车到了王府门前,跟着车的人才散去。
十四在马车进门的时候还问:“姐,不是说没那么多人吗?怎么看着挺多的。”
十三则是高兴地说:“姐,大家都惦记您,这真是民心所向啊。”
海棠没因为十三的话高兴,而是忧心忡忡:“人多就说明逃难的多,拖家带口到这里来,只要开荒官府就分地,人越是多越是能证明失去土地的百姓在增多。”
康年初年人口都在增长,如今四十年过去了,吃饭问题必然是一个大问题。
无论十三还是十四都知道流民越多越难办,都没再说话。王府的侍女端来凳子放在马车边,要扶着他们下车。
十三和十四不踩凳子,直接从车上跳下来,盐宝也是一跃而下,它对这里太熟悉了,自己摇着尾巴跑走了。
海棠扶着侍女的手下车,侍女说:“各位大人都在前院等您呢。”
“知道了,跟他们说我换身衣服就来。”海棠说完后跟十三十四说:“喝口水跟我一起去前面,我介绍这些官员给你们认识。”
既然这些兄弟来了,就没办法隔绝他们和当地官员见面,与其一直防范着不如大大方方地带去见面。
侍女领着他们去了居住的院子,十四嘴上嫌弃这里不如京中的王府精致,手上动作不慢地换了衣服洗了脸,打算精神饱满地跟着姐姐去见世面。
康熙虽然疼爱这几个年纪小的儿子,但是并不会在一边手把手地教给他们如何与大臣对答。海棠在青海就是土皇帝,给十四一种很新鲜的感觉,他对这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排场和地位很向往,催着十三赶紧出门。
十三也换了衣服洗漱了一番,他的心情很复杂。明知道太子是储君,可是这一路走来发现九姐姐比太子更有气概!
这种气概他从皇父身上见过,是那种掌握着日月星辰的从容和大度。偏偏太子没有从容只有歇斯底里,没有大度只有斤斤计较,计较这些大臣们臣服大哥,计较这些大臣们首鼠两端。
十三的心情很沉重,他不知道太子将来会走向何处。
海棠拿着一件湖绿色的马甲给盐宝穿上,把项圈给它扣好,十三和十四来了。十四心情好,自然有心情和盐宝开玩笑:“盐宝,你真好看!”
盐宝昂着头从他跟前走过去,一个眼神都没给他。
海棠说:“走吧,你们先在旁边听着,有不懂的回头问。”
青海的大小官员都在,连盐场的管事都在。海棠坐下后把十三十四两个弟弟介绍给这些人,一番见礼后说起了去年一年青海的变化,总体来说有好有坏。
虽然海棠没有当面说马上有大战了,这些人都不傻,八旗驻军多了,这信号与以往不同,必然有大战,所以在大部分官员散了之后,当地几个主要官员询问要不要组建辅军。
前面几次大战都是八旗冲锋在前青海当地的子弟作为辅军运送粮草伤员在后,有的时候也参与作战。
到目前为止八旗还没全烂,披甲作战是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是他们拿到铁杆庄稼的保证。虽然有绿营兵,作战的主力还是八旗,在顺风局的时候是绝不许绿营抢功的。青海的辅军想得到好处就只能捡点不重要的功劳。
海棠想了想,组建辅军是有必要的,但是功成之后必须立即解散。青海这边囤积军械粮草还能说给驻防八旗用,但是一旦有青海本地的辅军存在,海棠这就是板上钉钉的拥兵自重,这是朝廷不愿意看到的。
海棠默许先动员两万辅兵听用,带着十三和十四宴请了这些官员后海棠对去年发生的事儿已经了解了九成,打算这几日出去巡视,人家说得再好也没用,必须亲自看到才行。
从第二天开始,海棠就开始忙了起来,一面处理去年积压的事情,再有就是有不少纠纷闹到她跟前,因为一句“天下总有说理的地方”,海棠就开始处理纠纷案子。
白天处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晚上开始为迎接大战费心费力,还要抽出时间检查粮草军械和存银各处巡视。海棠忙得两头见星星,十三和十四辅助她,两人被海棠指使得团团转。有一天早上吃饭的时十四才发现盐宝那狗子不见了!
他回忆了一下,盐宝不见都有三天了,他这下着急了,一下子跳起来:“姐,发生大事儿了,盐宝不见了!盐宝!不见了!”
十三和海棠都看着他,十三问:“你才发现啊!姐姐说盐宝出去处对象了,就是……就是那啥去了!”他羞于说出口,让十四自己意会去。
十四看着平静吃饭的海棠和十三,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是最后知道的:“你们早就知道了?”
海棠不想和他们说这些,跟十四说:“你站那么高干嘛?坐下,吃完了一起去拜见七哥。”
去见七哥?
海棠把地方上的事儿处理完就要处理大军的事情了,下个月就能万事俱备。
十四看看十三:“你知道今儿去大营?”
十三点头,小声说:“姐姐两天前就派人请佟公爷来大营议事,你忘了?”
真忘了,十四头一回觉得自己的脑袋不够用。十四小声问:“不等九哥十哥他们了?”
海棠说:“他们来得晚。”
吃完饭海棠换了戎装,背弓挎刀提着长枪骑马去大营,随行的卫队浩浩荡荡,刚入大营战鼓就被敲响,一路上有人大喊:“大帅升帐”。四面八方的将校往中军大帐而来。
七阿哥带着驻防八旗的军官,佟国纲带着火器营军官在大帐前迎接一起进去。海棠坐下后七阿哥作为副帅和老将佟国纲都有座位,其他将校站在两边。海棠看看这些人,都是认识的,也不废话,直接说:“得到消息了,策妄阿拉布坦从北疆向南来,目的是应藏地贵族相邀,要替他们驱逐和硕特部。而且藏地已经从暗斗发展到动刀枪了,和硕特部求援的书信送来了!”
十三从怀里拿出书信展示给大家看,凡事讲究一个名正言顺师出有名。
海棠接着说:“高原上大军不多,就是路途险恶,能一战可定乾坤。最大的威胁就是准噶尔的策妄阿拉布坦,准噶尔一直是咱们的心腹大患,这次更是来势汹汹,与他们遭遇必然是一场恶战。这些日子让你们遴选能上高原的人,选上的上高原,落选的人跟着本王去战准噶尔。”
中军大帐开始爆发出应诺声。
海棠站起来走到地图前面站住:“咱们兵分两路,本王现在与你们分配将士粮草。”
第326章 时代变
两路大军,北路向北在半路阻击准噶尔部,南路直接上草原。经过布置任务、计算粮草、测算火器重量后,两路大军各自领了自己的粮草辎重开始誓师出征。
此次参与大战的有六万大军和两万辅兵共八万人,这样的大军已经消耗掉几年的存粮了,如果此次出征没有什么收获,三五年内再难组建起这种规模的大军。
南路多罗贝勒皇七子胤祐为主将,青海提督岳升龙为副将,领两万精锐一万辅兵,调用云贵川康四地粮草,云贵川康协助进攻,各地随时接应。
北路由和硕勇宪郡王皇九女班布拉为主将,一等公火器营统领佟国纲为副将,领四万精锐一万辅兵,调用青甘宁疆四处粮草,青甘宁疆四处随时接应。
海棠在誓师大会上宣读十七律五十四斩,在咚咚咚的鼓声中点将完毕,南北两路大军向各自目的地而去。
分别时候,七阿哥作为哥哥跟海棠和十三十四嘱咐:“战场上刀剑无情,你们要保护好自己。特别是十三弟和十四弟,你们第一次上战场,千万不要逞能,多听身边人的建议,不要固执己见。汗阿妈和娘娘还在宫里等你们呢,多想想他们。”
十三和十四乖巧地应了一声。
海棠说:“七哥保重,我们挡在半道上,大股敌军过不去,会有少量敌军摸过去,您万不可掉以轻心。”
“放心吧,哥哥这边事情定下了会派人跟你报信的,一切小心。”
众人分别,海棠对七哥很放心,毕竟七哥一直很靠谱。随后海棠带人昼行夜伏,从青海向北出发进入南疆。准噶尔部想进入高原必然要通过南疆。
十四问海棠:“为什么他们不向西借道,向西借道能绕过南疆,不必硬闯咱们的防线。”
海棠跟他说:“因为西边是昆仑山,多山少水源,到处都是沟壑,走得最快的就是驴,火器和辎重很难运输。他想用火器就要走南疆,如果打败了咱们甚至能从青海过路,甚至能占领青海。把南疆青海藏地高原打通,这是一片广袤的土地,值得他们赌一把。
如果策妄阿拉布坦用祖传的骑兵来攻打咱们我还很难防住他们,毕竟骑兵速度很快,打不赢就跑可以保存实力,对咱们能不断侵袭,千不该万不该他不该借了罗斯的火器来,策妄阿拉布坦该死!”
海棠咬牙切齿,她对准噶尔部勾结罗斯恨之入骨。
就环境资源和综合实力来说,准格尔部远远比不上中原王朝。中原王朝繁华富足,有更多的上升空间,但是远在西北苦寒之地的准噶尔部怎么就铁了心地要和中原王朝叫板?特别是在前几任部族首领都臣服的情况下,噶尔丹怎么就失心疯了一样非要和康熙平分天下,妄想着一个做北方的大汗一个做南方的天子。究其原因这里面就有罗斯这个黑手在推动。海棠对任何分裂国土的行为都深恶痛绝!
大军进入南疆和九阿哥十阿哥会面,取道南疆越过天山进入前沿阵地。
为了这次大战,火器营全部骆驼用来运送火器,这几年所有的存货都拿来出阿里,山里的工坊更是日夜不停地赶工,整个火器营有一种全力以赴的决心,因此绵延不绝运送弹药的驼队人人都能看到,想要保密是不可能的。
尽管运输的物品用油布包的严实,但是看外面的形状就能猜到是什么东西,因此准噶尔留在南疆的眼线早就把大军行进的路线和人数以及火器数量侦查得清清楚楚。
同样九阿哥和十阿哥前几年在北疆派遣出的人手也把对方的兵力和火器侦查得清楚。
火炮起源于中原,就目前而言,红衣大将军是世界上先进的火炮。虽然原型是荷兰火炮,但是在宋朝霹雳车的基础上发展出元朝火炮技术在明朝还保持着相当先进的工艺和技术。红衣大将军的前身红夷大炮本土化后已经细分为三种型号针对不同的作战场景。而对方只有一种火炮,海棠觉得不足为虑,因为对方不具备生产火炮和炮弹的能力。
因此这场大战的结果已经注定了,此次两方都在拼火炮,然而一方受制于人,没有技术没有存货。另一方全力以赴,把所有的家底掏出来,有技术有人员有源源不断地补充,胜负一眼明了。
安营扎寨后,海棠要求火器营背着小将军炮去骚扰对方。
佟国纲作为老将明白海棠的目的,以前大家是用弓箭和兵器,劫营劫粮这些手段玩出了花样,现在虽然武器是新的,但是作战思想和手段与时间一样古老。
海棠在中军大帐给诸位将校定下的基调是:消耗!
消耗对方的弹药和武器,消耗对方的人口和实力。
只有消耗了才能彻底地掌握北疆,才会不担心在二三十年内对方卷土重来再有一场大战。
在海棠的这个要求下,前期大军都是以“疲军”为目标,趁着对方疲惫和落单通下杀手,一路上不断地侵扰,零星发生小的交火,等到准噶尔部赶到阵前的时候,他们的霹雳弹只剩下一半。
接下来就是阵地战,火器营准备充足且有可靠的后援,因此大量火炮根据射程被层层布置在不同的阵地上,准噶尔的骑兵面对着无休无止的炮击,就算冲到阵地前面也有火铳、小将军跑和弓弩射击。
每次大战策妄阿拉布坦只能远远地看到海棠的大纛,没见到海棠的人影,不仅仅是没见到对方主帅的人影,对方大军也不再是以前那种列阵等着冲杀的状态。
此时的策妄阿拉布坦已经人到中年,虽然还很强壮,他自己发现身体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他看着骑兵每次冲锋,面对的是地上的堑壕和远处的火炮以及不知道哪儿飞来的弓箭,骑兵每次冲锋丢下一地的尸体,每当看到这种景象他生出一种绝望的情绪来。
将领的勇猛和一把子力气没用了,哪怕是从小练习刀枪养育了二十年的壮士在几声隆隆声后无力地躺下了。就算是偶然胜利了一场对整个战局没什么帮助,不过是鱼在油锅里挣扎弹跳后无力地重新落进油锅,还能听到烹饪的人高兴地喊了一句“这鱼真好,居然懂得给自己翻面煎”一样,挣扎求生在人家嘴里跟笑话一样。
他知道克制骑兵的武器出现了,长生天再不保佑骑兵了,无论是成吉思汗的子孙还是他们瓦剌人,都要在火炮前退避三舍了。
等到准噶尔的火炮耗尽,大军就开始向前推进。这是一种结硬寨打呆仗的风格,靠着火器营的强大火力,犹如顶着盾牌在推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死伤极小但是对物资的消耗极高,大军几乎都转化成了保证后勤的辎重兵,开始保护辎重,挖出堑壕,在运输火炮的时候帮着搬东西。靠着这种结硬寨打呆仗的办法,海棠在不断地占领北疆的土地,几乎每几日都占领一处,迫使策妄阿拉布坦不停地向北退去。
报捷的折子已经不用八百里加急传递了,靠着驿站传递进京。康熙看着这一份份的喜报心情每日都很好,他还让人做了北疆地图挂在书房,每收到一份报捷的折子就亲自拿笔涂一块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