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我来当 第124章

作者:恐龙花 标签: 女强 历史衍生 基建 BG同人

  唐枸这个壮汉瞬间露出了困惑,两个人都是用汉朝的官方普通话在交流。

  而对于唐枸而言,他的语音自然不标准,也只能听懂对方最浅显的语言。

  如果汉人要开始咬文嚼字,那他是绝对听不懂的。

  但眼前人好像也不是在咬文嚼字,就是这几个字组合起来,听不懂。

  不过身为一方首领,也不能表现自己的愚蠢,那就太丢面子了,于是唐枸换了一种委婉的方法表达出自己的疑问。

  “将军很重视面子这种事情吧?”

  杨秋差点笑出声,看看,还不是踏入了她的陷阱,于是她用一种忧愁的语气开口了。

  “人要脸,树要皮,这世上谁人不重视自己的面子呢?谁希望有人在背地里说自己是个穷酸之人。

  杨家军发展到今日这个地步,步步艰辛,去年几场大战更是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实际上杨家军治下的庶民和羌王你们的子民一样,都在面临吃不饱饭的困扰。

  只是我这个人太爱面子了,加上杨家军也需要维持一点形象,所以羌王来的路上见到的都是精神气饱满的人。

  因为这些人都有专门的饱饭可以吃,也是为了展示给来来往往的商队看,我私下里称之为面子工程,总不能让人误会我杨家军揭不开锅了。”

  杨秋的语气一片诚恳,唐枸瞬间被噎住了,这真的不是忽悠他吗?

  信誓旦旦地说自己爱面子,结果又把杨家军的虚假全部告诉他,这番话是不是有哪里不对?

  唐枸自然不知道人要皮树要脸后面接的那句话。

  人要脸树要皮,树要没皮必死无疑,人要没脸天下无敌。

  所以此刻的唐枸陷入了深深的怀疑当中。

  他过来是要借粮的,来的路上看到杨家军治下的县城百姓没有面黄肌瘦,看着精神气那样好,他还以为杨家军富裕得很呢。

  结果对方一开口就先给他哭穷,是不是搞错剧本了?

  哭穷这事儿不应该是他先开始吗?搞得他现在都不好把自己准备的剧本演出来。

  “将军这里的情况竟如此严重吗?”

  尴尬沉默了许久,唐枸憋出了这样一句话询问。

  因为眼下他实在不知道该用哪句话开口了,总不能在对方说吃不饱饭的情况下,还说借我一点粮吧。

  这话当然也可以说出来,但对方肯定是直接拒绝呀。

  “唉,大家都在用力的活着呀,想让子民们都吃一口饱饭,太难太难了。

  羌王,我愧对于我的子民啊,到现在竟然还让他们忍受饥饿严寒的困苦。”

  唐枸:“……”

  这让人怎么接话,难道要让他跟着一起哭穷吗?

  于是唐枸尴尬地换了一个话题。

  “之前将军不是和我们交易了粮食和食盐这些物品吗?难道将军治下这些东西也不够了吗?”

  这个问题倒也不能直接哭穷,所以杨秋是这么回答的。

  “食盐倒是足够,因为我们杨家军自己在开盐矿,但是粮食是真的不够。

  只能等今年春天赶紧种上粮食,指望今年的秋日能有一场丰收,不然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饿死,唉……”

  食盐足够?

  这倒是让唐枸眼睛一亮,至少这东西还是能交易的。

  但眼下这么说,又好像达不成自己的目的,于是接下来唐枸又拐弯抹角的问了许多问题,杨秋不是转移话题就是哭穷。

  搞得唐枸离开的时候,都还没有把自己的来意表达出来。

  他几乎是带着一种郁闷的心情回去了,杨秋却是在唐枸离开之后,她立即把令狐邵和荀谌叫了过来。

  “你们想办法去试探一下唐枸,看看他的意图是什么?应该不只是交换粮食。”

  谈话的主动权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面,在搞不清楚对方目的的情况下。

  杨秋决定先退隐一番,让自己的属下来应付。

  令狐邵和荀谌当然清楚杨秋对羌人那边的战略,拉拢合作的盟友,同时也是防备着的敌人。

  因为羌人反复无常,随时也可能翻脸。

  “将军对未来羌人的规划是什么?凉州之地,沉疴积弊已久,百余年来,羌人与汉人之间纷争不断,反复无常。

  致使双方信任尽失,若日后西进,凉州之地如何处理,实乃棘手难题。”

  荀谌作为豫州士族,从战略上来说,他当然知道凉州不能弃,不然会危害中原的安危。

  可是从经济角度来说,凉州这地儿现在实在是个烂摊子,简而言之,那就是一个负资产。

  要了会给自己增加无数的后患,不要的话,以后也会有无数的后患。

  所以东汉朝堂上的大臣们在此事上也是纠结得反反复复,有时候在讨论放弃,有时候又觉得放弃了之后洛阳会很危险。

  有时候说要安抚羌人,有时候又突然决定赶尽杀绝。

  正是这种犹豫不决,反反复复的政策,这才导致两边的争端持续了一百多年。

  如今杨秋占据并州北部,不可能以后只管中原的土地,西边的土地你不去管,他们就可能会入侵。

  所以荀谌也想知道杨秋对凉州未来的规划。

  “孔叔呢,你是怎么想的?”

  关于战略规划这种问题,杨秋也想知道,汉朝这些土著们是怎么想的?

  虽然她有自己的想法,但总得将大家的想法和原因搞清楚。

  “凉州的战略位置很重要,但若是提前打下来,恐怕会拖垮我们昭国,建议采取世祖的想法,先占领中原腹地,以后再西进。”

  两个人倒是没有目光短浅,决定要放弃凉州,只是都觉得凉州太难搞了,提前打下来,到时候只会陷入和羌人无穷无尽的内斗当中。

  所以最好效仿刘秀的做法,先定中原,最后在西进。

  其实这种想法也不能说有大问题,对于此时的人来说,这种战略已经实际损失最小的方法了。

  但杨秋另有想法,西域诸国可是非常重要的,不只是需要重新打通丝绸之路,更重要的是。

  从凉州再往西北方向前进,那可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这种地方能放弃吗?当然是不能的。

  而经济价值可以有其他方法,到时候杨秋自然能在这西边种经济作物,比如说棉花,但那得是控制之后再做的事情。

  至少杨秋不会让西边成为负资产,于是她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诸位知道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吗?”

  要按照历史上的记录,后面的人不断往西部前进,一直都没能搞清楚真正的源头在哪里,反而记载了多次错误的地址。

  而按照汉朝目前的典籍记载,《禹贡》里面曾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

  这意思就是说黄河发源于积石山,

  山海经则说,黄河发源于昆仑山。

  所以在汉朝,这件事情是有争论的,然后汉武帝派张謇出西域的时候,他曾经注意到了西域的大河。

  而他发现这条河从高山的东北角发源,一直向东北流去,最后注入了一条湖泊。

  张謇询问当地人,最后对方的说法是这条湖泊连接地下河,一直向东流去。

  所以回去之后他就把这事告诉了汉武帝,于是众人都觉得原来再往西边走是昆仑山啊。

  这也就是后来昆仑山地名的由来。

  所以在汉朝,关于黄河的起源,这是主流思想。

  至于长江,整个古代认识都是错的,他们认为长江的源头是岷山。

  其实发源于岷山的这条河流是岷江,而中国古代一直把岷江当做长江正源。

  这件事情到了清朝都还没有理论清楚,当然主要是受限于科技水准,所以那时候的人们无法真正走到源头去探究

  因此,对于杨秋问出的这个问题,令狐邵和荀谌都引用了汉朝现在流行的解释。

  不过既然杨秋这样问了,所以荀谌自然下意识地询问了另一句。

  “这源头难道和凉州有关系?”

  “从凉州再往西北方走,那边将会有长江、黄河的源头,不过两者的源头不一致,黄河的源头主要地下涌出的泉水,而长江的源头主要是冰川融水。”

  “这两条河对我们华夏文化何其重要,若未来有一天,我们无法掌握黄河长江的源头,然后被异族掌握。

  到时候工具更加领先了,他们直接修建大坝拦截河流,我们华夏文化将会直接遭遇毁灭的打击。

  因此,不只是凉州重要,我们还要继续往西而去,我当然也明白你们担忧的事情。

  羌人确实反复无常,但人是杀不完的,待遇太好更会滋长他们的野心,所以这事儿不能急不能快,但更不能放弃,得慢慢来。”

  两个人没想到杨秋考虑得这么深远,只是真的能修大坝拦截如此大的河流吗?

  两个人以前肯定会觉得这不可能,但如今见识了杨家军在学童那里准备的书籍教材,以及工坊里面产出的一些东西。

  他们又觉得这不是不可能,只要工匠之利更加厉害,就像将军说的,未来登上天都有可能。

  不过这种问题暂时也不用考虑,毕竟连并州都还没彻底占领。

  所以接下来这两个人的目的还是去试探唐枸,看看他来此到底有什么目的?

  唐枸刚好也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开口把自己的目的提出来。

  有了荀谌和令狐邵的的示好,再加上这两个人高深的话题技巧,直接把唐枸给绕晕了。

  最后,这两人终于把唐枸的目的打听了出来。

  杨秋有个猜测是没错的,唐枸确实是来想要交易一些粮食和食盐,但这只是目的之一。

  他还有一个另外的目的,那就是交易杨家军的高产粮食种子。

  这种事情也不可能彻底隐瞒住的,尤其是西北这边的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这些消息。

  而唐枸的目的正在于此,他想空手套白狼得到高产种子。

  而利用他来的人,有凉州那边的豪族,也有其他羌人的撺掇。

  只是唐枸也不是傻子,知道这种事情没那么容易,所以他还以为荀谌和令狐邵可以讨好,私底下贿赂了不少珍宝,想让这两人帮忙。

上一篇:森茉莉养鱼手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