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我来当 第149章

作者:恐龙花 标签: 女强 历史衍生 基建 BG同人

  不对呀,他来之前的那件事情到现在还没问清楚呢。

  于是,杨秋还没来得及离开,蔡邕就已经询问起他一直想要问的那件事。

  “将军,你借给我的那些书籍,我近日发现所有的字体竟然都是一模一样,所以这些书籍并非由人抄写而成,对吗?”

  这个问题,杨秋先是看了令狐邵一眼,只见令狐邵上前一步开口了。

  “蔡先生是想问这些书籍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为何能够做到字体保持一致?”

  蔡邕连连点头,此事实在是太过重要了,重要到让蔡邕觉得,似乎这件事情能够给这个世道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初我也曾前往洛阳见过熹平石经,先生所做的事情,千秋万代都会被后人铭记。

  而我们杨家军则是将字的反向刻在木板之上,然后再印刷在纸张之上,所以字体都能够保持一致,此种方法我们称之为印刷……”

  “原来如此,竟然是这样!吾刚刚竟然未曾想到。”

  蔡邕瞬间惊叹不已,他怎么就没想到运用这种方法呢?

  其实这根本算不上什么奇妙非凡之事,就如同官员们平日里所使用的印鉴一般。

  这本来已经运用在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但是竟然没有人想到用纸张来印刷。

  但随即,蔡邕又意识到,真的是没有人想到吗?

  其实是因为纸的成本过高,像杨家军这般大量印刷书籍,在汉廷那边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更何况,身为世家大族出身的蔡邕,他瞬间就洞察到了印刷之术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倘若能够大规模地印刷经学典籍,并且还能像杨家军这样开办大量的学堂,教导众人读书习字,那岂不是天底下千千万万的人都能够识字读书了?

  这是一件多么冒险的事情,蔡邕不由得震惊地看向了杨秋。

  “将军竟欲使天下之人皆读书习字?”

  这世上当官的位置只有那么多,若是人人都读书习字,还有谁会愿意种地,谁会愿意做工匠,届时这天下岂不是要大乱?

  蔡邕所认为的天下太平,就是人人各司其职,每人都安分守己,在自己所属的阶层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就如同先贤所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般,君要有君的样子,臣要有臣的职责,父要尽父的义务,子要守子的本分,如此各安其位,天下方能有序,

  倒是一下子将印刷术最大的危害或者优点想了出来,杨秋没有直接正面回答,反而是先向蔡邕问了这样一件事情。

  “蔡先生,您有诸多作品文采斐然,若是百年千年之后,蔡先生觉得您的作品还会流传于世吗?”

  这个问题让蔡邕一时有些不好回答。

  从情感上来说,他自然希望千百年之后还有人记得他这样一个人,记得他的作品。

  但若是直接说自己的作品会流传,是不是显得太不谦虚了?

  “和众多先贤相比起来,我的作品其实不值一提。但人可能都是有那么一点妄想,若千百年之后还有人夸赞我的作品,我想那会是一件令我非常高兴的事情。”

  这个回答显得较为中庸,杨秋笑着说道:

  “我坚信蔡先生的作品定会一直流传,但或许千年百年之后,大家争论的并非蔡先生的作品本身,而是争论那些作品到底是不是蔡先生所作?”

  “何意?”

  蔡邕有点没弄明白杨秋这句话的意思,杨秋笑着随意拿起了一本书。

  “倘若蔡先生的书籍无法大规模印刷流传,往后只是少部分人手中持有抄写的书籍。

  几百年之后经历一些战乱,又或者遭遇一些火灾水灾,只有少部分人手中有所谓的蔡先生文集作品,到时候再有一些人假借蔡先生的名来伪作。

  恐怕那时的人也难以分辨到底哪一个作品是蔡先生所写了,因为流传于世的书籍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这样的解释实在是太过清晰明了,蔡邕原本以为自己作品流传于后世的最大困难是其不够被人喜欢与接受,会被人遗忘。

  但此刻他才明白,最大的困难是因为书籍实在是太难流传到后世了。

  随便一点火灾,一点战乱,就足以毁灭大部分典籍。

  这件事情在以前就已经多次发生,就像是如今仍未平息的今古文经之争,恰好杨秋这个时候也开口了。

  “蔡先生也知晓今古文经之争,所以对于传承这件事情,蔡先生觉得最为重要的是什么?是让儒家永远立于朝堂之上,还是有无数的书籍能够让天下人流传?”

  在汉朝,又或者是上下几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传承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甚至这种事情在某些时候比个人的性命还要重要。

  就如同到现在都还没有平息的今古文经之争,两边的人为这件事情争斗了数百年,那可谓是你死我活。

  毕竟道统之争,向来就是有我没他。

  蔡邕其实对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都有所了解,但他相对更倾向于古文经学。

  毕竟今文经学喜欢结合阴阳五行、谶纬之学,还常常喜欢微言大义,蔡邕着实不赞同今文经学这种治学的态度。

  而两边争了这么多年,原因就是因为当年的传承没有做好。

  说起来这件事情还跟秦始皇有些关系,焚书坑儒这件事情确实是对他的污蔑,但他当年也确实坑杀了一些方士,烧毁了一些书籍。

  只是后来儒家喜欢装可怜,把自己置于受害者的位置上,好像他们是最大的受害者。

  但不可否认在这个过程当中,再加上数年的战乱,确实有很多书籍遗失在了时间的长河之中。

  所以今文经学就这样诞生了,当时很多儒生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然后用隶书的方式记录了下来,这便是今文经。

  至于古文经,据说当时有一批典籍藏在了孔子旧宅的墙壁之中,后来被人找了出来,还有一些是在民间征集而来的。

  这其中有没有政治运作现在已难以说清,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争,虽然存在利益之争,但其实也是因为传承出现了问题。

  所以杨秋的这一发问,蔡邕自然理解了杨秋的言下之意。

  只有将书籍传遍于天下,让知识传播在越来越广的人群当中,文明的传承才不会出现问题,这似乎很有道理,简直让人无法辩驳。

  可是这件事情的危害究竟有多大?这位女将军到底是否清楚?

  杨家军的政治宣言已经流传到了汉廷,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劳者有其得,不得不说,这样的世界似乎没什么不好。

  但是想让天下人都读书识字,这还是太过冒险了,所以蔡邕没有再询问关于印刷术的事情,反而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将军觉得,天下动乱的根源是什么?”

  “因为饥饿。”

  杨秋的回答极其简洁,没有任何花言巧语,更没有对圣人的言语进行引经据典,也没有说什么天子昏庸,朝堂大臣不贤,又或者是宦官之徒横征暴敛。

  虽然这些都是导致动乱的原因之一,但最为重要的原因是不管哪个人贪污了,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粮食不够吃,大家饥饿才会造反。

  小部分的叛乱各有各的缘由,但能让天下千千万万的人响应,就是因为饥饿。

  这一个答案大大出乎蔡邕的意料,他原本以为杨秋会说什么天子昏庸,宦官横征暴敛之类的话语。

  “那将军是否可知,天下千千万万的人都读书了,人人都想当官,到时候还有谁会想去种地,到那时天下的人还能吃饱饭吗?”

  “难道读书就要为官吗?”

  杨秋此言一出,蔡邕还未能理解其中深意,杨秋便已经继续阐述起来。

  “杨家军治下的学堂,读书习字之后,会有人专门钻研农学,有人专门钻研工匠之学,有人专门钻研数术,有人专门钻研兵法,有人专门钻研医学……蔡先生难道不觉得,这些事情的传承同样极为重要?”

  这番话一说出来,蔡邕更是感受到了一种惊讶和深深的担忧。

  他想到了杨家军治下的商业繁荣,想到了这位将军任用的官吏似乎很多都并非儒生出身。

  “将军莫非想要抛弃儒学治国?”

  这岂不是要与天下的士子为敌。

  杨秋轻笑出声。

  “蔡先生误会了,天下万事万物,本就各有其效用。

  有人读书明理,心怀天下;有人经商逐利,通财达货;有人务农植桑,耕耘稼穑。

  儒者以教化启民智,墨者凭强工兴百业,法家依律法治黎庶,兵家借谋略壮国威,农者勤耕耘饱民众,商者常奔波富国民。

  天道既让万事万物皆具不同优长,原是要让众人各尽其能治理天下,而非相互鄙夷,更不是径直划分什么三六九等。此等做法,实乃荒谬至极!”

  蔡邕闻言,他整个人都忍不住站立起来,身体颤抖不已,这是多么疯狂的举动。

  “将军此举,简直疯狂!”

第96章

  疯狂吗?当然疯狂。

  如果从统治的稳定性角度考虑,愚民的成本最小,阶级分明的统治成本也是最小。

  况且,行此道,亦会触犯诸多利益阶层。

  所以蔡邕整个人很是震惊,他不是那种只懂得舞文弄墨的文人,他很清楚朝堂的利益斗争有多残酷,更清楚世家大族在意的利益究竟是什么。

  “蔡先生,年少轻狂这般事,大抵为吾等年轻者的通病,未来究竟如何?答案会是什么?时间自会告知,蔡先生不妨先搁下此事,随我去观一有趣之物。”

  这种事情争论下去其实不会有什么意义,甚至有时也不会有结果,杨秋能够与荀彧畅聊未来。

  那是因为年轻人皆渴望改变,对未来会有无限的畅想,也更有勇气,更具魄力。

  但对于年纪大的人而言,他们厌恶改变,岁月的经历已告知他们答案,改变所带来的动荡太大。

  这样的动荡甚至可能会带来更加糟糕的未来。

  他们更倾向于维持当下的平稳,漫长的岁月已经磨平了他们的棱角,丧失了勇气去冒险,不敢再去奋力一搏。

  所以对于这种岁数大的人而已,想要转变他们的思想,只能让他们看到改变的结果,而不是跟他画饼,那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

  是以,杨秋含笑转移了话题,蔡邕亦觉察此话题若再继续,恐怕会彻底开罪对方。

  更何况他并非杨家军治下的官吏,着实不应过多生事。

  因此,蔡邕亦将话题转至杨秋所言之物上来。

  “将军所言有趣之物为何?书籍吗?”

  毕竟杨秋借给他太多书籍了,有许多书都让他觉得写得很有意思。

  但杨秋这一次却不是打算给蔡邕再借几本书籍,而是想带他出门去看一个秘密东西。

  于是杨秋神秘一笑,而后带着令狐邵,并邀蔡邕离开了马邑县城。

  这一日的傍晚,杨秋将蔡邕带至马邑县周边一处秘密工坊。

上一篇:森茉莉养鱼手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