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我来当 第208章

作者:恐龙花 标签: 女强 历史衍生 基建 BG同人

  然吾以为,让人相信人性本善,有利于道德教化,社会安稳,百姓亦更为安宁……”

  这个答案非常出人意料,这位德高望重的名士分明回答了一个墙头草答案,但根据王烈本人的品性而言,这话又似乎是真情实意。

  也就是说,这人的思想并没有僵化,完全懂得变通,而这种灵活的思想转变,又似乎不是为了无耻之因,这种人……这种人就太适合她了。

  儒家是不可能全部推翻的,而且儒家里面也有一些合适的东西值得宣扬,可是怎么让儒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就是个相当艰难的问题。

  毕竟,儒家里面其实也分很多派系,每个派系的人想法也都不一样,激进点的派系,西汉的时候都直接让老刘家禅位赶紧滚蛋了。

  所以后来的统治者就把这个派系给赶出去了。

  但什么样的儒家学者适合留在昭国改进儒家呢?

  杨秋一直没遇到合适的人,当然,目前也没有多少名士来昭国,所以她也根本没什么选择范围。

  没想到今天竟然会有这个意外之喜

  “王公,汝此答甚合我意,至于我为何令百姓习杂学,且许太平道传《太平经》,实乃因儒学已不适合百姓,若再不改良,数百年后,恐天下士子亦将弃儒学。”

  此言一出,王烈瞪大了眼睛,他能感觉到昭王是一位爱护百姓的贤明君主,这一次见面他也能够感觉到昭王对名士的尊重。

  明明昭王看起来是个谦虚宽和的人,为何此刻竟然却放出这种狂言?

  “大王,此言是否太过狂妄?”

  眼前之人震惊多过愤怒,杨秋不由得想起了儒家在历史上的变动。

  从西汉确立了儒家的统治地位之后,儒家强盛了很久,然而东汉末年汉朝崩溃,三国鼎立,接着司马氏建立晋朝。

  可惜晋朝并没有建立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反而在各种动乱之下导致当时的人崇尚玄学,这种玄学是儒家和道家思想结合,当时的人开始崇尚个体的自由和精神的超脱。

  这时候儒家的地位依然稳固,但此时佛教和道教得到了迅速发展,直接挑战了儒家的统治地位。

  随着时间的持续,儒学虽然还依然保持着统治地位,但是道学和佛学冲击到了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了儒道释三教并流的状态。

  可以说,此时儒学已经渐渐式微。

  这种状况持续到宋朝之后,知识分子为了拯救儒学,出现了程朱理学。

  原本,程朱理学虽然也有缺点,但比之前肯定是进步的,可是所有的学说被统治者利用之后,就会变成各种扭曲歪解。

  所以明清的时候,程朱理学虽然还是统治地位,但已经经过各种扭曲了。

  所以不管是孔子还是朱熹,要他们能想到后世之人能这样解读他们的言论,棺材板肯定压不住。

  “王公,吾虽不信太平道,然仍许太平道于昭国立道观、传太平经义,君可知其为何?”

  这件事情王烈是真的没想通,他还以为是昭王比较崇尚太平道呢,没想到昭王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

  不过突然之间,王烈想到了自己之前在太平间里面看到的内容,除了里面一些神神叨叨的神仙故事。

  似乎这里面介绍了很多农学医学小故事,比如受伤流血之后该如何包扎?高烧之后如何简单退烧?如何预测天气?如何分辨草药?

  “难道大王想通过这种方式,教会百姓生活的普通技巧?”

  是有这个意思,但这不是全部,所以杨秋笑着说了这样一段话。

  “百姓勤忙于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日皆为农事而奔忙不迭,年年尽皆挣扎于温饱之境,几乎无有百姓会思索自身。

  为何沦为农户,为何世道这般模样,为何自己生于此世贫苦挣扎,为何他人乃达官贵人,而自身却需日日辛劳操持。

  然此天下绝非一成不变,未来粮食愈发高产,纸张愈发便宜,愈多之人能够踏入学堂读书。

  到那时,寻常之人亦会思索,世界本质究竟为何,我从何处而来?我逝后将往何处去,我降生于此世间究竟是为了何事?

  我之存在于这世间可有意义?若无意义,我又为何存于这世上?是这世道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这世道?

  而这世道可有一日会灭亡?若灭亡之后,吾等人又身处何方?吾等人存在之意义究竟为何?

  王公,此等问题,我希望未来的儒学能够认真探讨。”

  宋朝理学出来,就是因为之前的儒学在这个上面上的探讨太过零散,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

  所以理学就结合佛学道学的思想,探究人和宇宙的关系,最后构建出了一个庞大的理学体系。

  所以儒学是一定要改良的,杨秋今日说出这番话,就是希望眼前之人能够明白她的意思,未来帮助儒学改良。

  果然,这种看似简单实则高深的问题,瞬间让王烈艰难思考了起来。

  明明杨秋的回答并没有将他的疑问解决,但眼下王烈自己被一堆疑问给包裹住了。

  “王公不必急于回应,此等问题或许穷其一生亦难觅得答案。

  然吾以为儒学未来当深思,宇宙的本质究竟为何,时间的尺度是否长短?我等人究竟是否真实存在?亦或实则众人皆为虚无。

  此等问题,本就值得深入探讨。”

  这种问题若是辩经,他肯定能牵强附会的从先贤典籍说出一些答案,但王烈明白,那不是他自己思考出来的答案。

  “吾已明大王所言,若大王所述这些问题,儒学不能解之,又或所解之答案不能令万千人信服,未来儒学必定会遭人舍弃。

  大王方才所言并无狂妄之态,反倒是吾见识短浅了。

  然吾仍有疑问,仅因这般缘由,大王便放弃于普通人中进行儒学教化?”

  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杨秋之前只是东拉西扯转移话题而已。

  “当百姓尚不能确保吃饱穿暖之际,教导他们成为君子,这本身就是一件荒唐的事情。

  吾所欲为之事,乃期望他们习得更多生存之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此乃吾之所愿。”

  至此,王烈没有疑问了,反而因为杨秋所问,心中出现了诸多困惑,他恨不得立即去找自己的朋友们探讨一下这些问题。

  杨秋让人护送王公归家之后,她这才踏上了昭国制作的大船,亲自去里面见识了一下船舱的构造。

  有了船厂,自然也要训练楼船士了,也就是这个时代的水军。

  北方之人不善水,这还真不是开玩笑,所以在水军这方面确实南方强大一些。

  这事儿不训练个六七年,未来南方恐怕都难以统一。

  不过眼下,杨秋的着眼点并不是南方,她反而把吕布波才邓广召集了过来。

  除了商讨组建水军,更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想办法探索去倭国的路线。

  “倭国之人穷困,必定羡慕我昭国繁华,想办法和他们联系起来,到时候我们再率军去往倭国岛屿。

  那里虽是穷乡僻壤,但偏偏银矿储存极多,未来我们必定是要控制我国岛屿的,不过此事徐徐图之,先建立联系再说……”

  把这些事情做完,杨秋又去视察了几个工坊,这之后这才带着自己的人归程。

  不过在那之前,她从轲比能之弟阿古伊那里知道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原来轲比能这次带着鲜卑军南下,除了有他自己的野心之外,其实也确实是被汉朝之人挑拨了,而这个人就是曹操。

  有点意外,但又觉得合情合理。

  之前在处理内奸的时候,除了蛮夷之人的背叛,昭国也审查出了一些汉朝那边派来的内奸。

  听说汉朝有一个隐秘的间谍组织叫做隐阁,据说是朝廷建立的,而汉灵帝死后,这个组织落到谁的手里面了?

  杨秋之前还思索过,但现在她已经能确定,必定是在曹操身上了,不然曹操不会这么快就知道昭国在调兵。

  可惜,曹操想要关东联军讨董顺利,为此还特意想办法让鲜卑人牵制昭国军队不南下阻挠。

  可是那群关东诸侯心思不齐,各有私心,恐怕曹操现在已经失望至极了吧,

  当然,这种事情只有曹操自己的内心清楚。

  眼下有个人在观望了关东诸侯讨董的戏码之后,其人直接从冀州北上,再然后通过井陉关前往了昭国。

  然后,郭嘉表示自己大开眼界。

  昭国精美的瓷器,精美的琉璃,雪花一般的食盐和糖霜,冬日里面保暖的棉服,香醇的美……这些他基本都见识过了。

  毕竟有商队往来,所以这些东西不需要来昭国才能见识。

  郭嘉大开眼界的原因是,这昭国是不是太自由了?

  自从进入昭国境内来到太原郡之后,这一路上,什么牙刷,牙粉,包子馒头等精美食物,这些都不足以让郭嘉吃惊。

  他只是觉得昭国的吃食很是丰富。

  不过这也证明了昭国现在非常富饶,就连来来往往看到过的庶民百姓,看着都面色红润,衣衫整洁。

  但这也在郭嘉的预料之内,毕竟他之前已经听过昭国的诸多传言了。

  真正让他吃惊的是,在昭国境内流行的各种家具。

  胡人的凳子经过改良,出现了各种高矮凳,还有各式各样的桌椅,这些家具种类在汉朝那边是真的很少见到。

  而昭国的普通人已经完全看不到跪坐了,桌椅凳这种东西似乎已经在昭国大肆流行,大家都习惯了坐在凳椅上。

  尤其是传舍里面,大堂里面放着的都是各种桌椅。

  若是想要跪坐,当然也可以让啬夫准备垫子过来,但是这种行为在昭国已经叫格格不入了,跪坐反而成为了稀有人群。

  这看似平平无奇的一件小事,实际上已经意味着昭国的士族已经抛弃了周礼。

  毕竟跪坐是周礼里面规定的礼仪,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尤其是在重要的场合,跪坐才能表达尊重,庄严。

  在士族的眼里面,跪坐已经是和吃饭喝水一样平常的事情,这已经是深入到骨子里面的规矩和礼法。

  然而在昭国这里,世俗的礼法规矩,好像完全在这里行不通了。

  虽然早知道昭国特立独行,但能够让普通人直接做到这个程度,并且还没有人捣乱,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这也足以证明,那位昭王对昭国的掌控已经渗透到了生活方方面面。

  而这种掌控并不是僵硬的控制,反而给予了昭国子民极其大的自由。

  比如昭国现在的衣服形制,那简直是千奇百怪,什么样式都能看得到,而衣服的颜色似乎也是种类很多。

  昭国并没有规定百姓不能穿某些颜色,至于绫罗绸缎,只要有钱都能去布庄里面购买,并不限制百姓的身份,因为百姓的出身而被拒绝售卖。

  这类似的事情体现在生活方方面面,可以看得出来,昭国的衣食住行已经和汉朝那边千差万别。

  就连百姓的思想,也已经和汉朝的子民有所不一样了。

  这里的百姓,不管是农户工匠还是商人,他们都很是积极参与昭国每年组织的考试,只要考试获得名次,都能有机会成为官吏。

  这在汉朝那边根本就不可能,想要成为官吏,先得问问你的父亲,你的祖父是什么出身?祖上做了几百石的官吏。

  若没有这种出身,对不起,这个圈子跟你没什么关系,你没资格在圈子里面跟大家玩权力的游戏。

  所谓的举孝廉已经完全是士族的亲朋好友,普通人若想进入这个阶层,那简直就是妄想。

  就算是郭嘉这种士族出身,因为出自于旁支,举孝廉这种名额一辈子都轮不到他头上。

上一篇:森茉莉养鱼手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