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恐龙花
杨东承认自己有些心动,甚至不敢相信自己有这种好运,哪个人愿意一辈子都种地呢?
若真有改换门庭的机会,杨东也敢冒险试一试,只是他刚刚激动了几秒钟,然后整个人就垂头丧气了起来。
这确实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惜,他杨家可能一辈子都是种地的命。
粮食高产是祖宗保佑啊,他哪里有办法?
实诚的杨东不会想出自己此刻可以瞎编乱造,他直接露出了遗憾的神色,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沮丧。
一旁的王公观察了许久,最开始杨东明显心动了。可是不过一会儿,这家伙就一副扼腕叹息的样子。
这是什么意思?王公自诩自己识人功夫了得,但他此刻也纳闷了。
“大郎,可是有什么难处,不妨直言?”
这一下子,杨东兜不住心中的苦闷了,他一脸叹息地说出了心中的悲伤。
“王公,我……我也希望我有方法,可是我这几年种地的方法还是和早些年一样。
连我自己都不明白,为何粮食年年丰收?其实8石也只是一场意外,今年就一亩地达到了这种收成。
大部分时候,每亩地都是6石左右;王公,这肯定是祖先的保佑,要不我去求求祖先,让他托梦告诉我怎么让粮食丰收。
唉,这可怎么办,我真的好想帮帮乡亲邻里,可是我真的没有方法……”
话说到此处,杨东又是遗憾,又是难受,他也想将方法公布出去啊。可是观察了几年,杨东发现唯一的秘诀就是犁地深了一些。
但这主要是因为秋儿气力大,所以每年女儿犁地效果好点。
除此之外,种地的方法和往年一模一样,唯一的差距就是每年的天气。但这是老天爷做主,他也没办法。
一旁的王公已经皱起了眉头,他没想到杨东这个小子看着老实,没想到这么奸猾。
族长都给出了这么大诚意,都决定让一个贱民做他们王氏才会担任的乡间小吏了。
结果杨东这小子给他玩装傻,表面上一副痛心的样子,实际上叫他把种田方法献出来之后,这家伙直接说祖宗保佑!
这是骗鬼呢!
看着这么憨傻,原来是他看走了眼!这小子既然如此没有眼色,王公低着头狞笑了一下。
既然给脸不要脸,那就让老天爷教他做人!
这么想着,王公又抬起头笑着安抚了起来。
“大郎,你家倒是好运,不过倒也不用如此丧气,其实老朽还有一个好办法。”
此言一出,杨东惊讶地看向了王公。
“族长那边还有个想法,如果大郎没有种田秘法,这就说明大郎有福气。
现在天时不好,大家都日子艰难,所以大郎如果去做这个田啬夫,说不定明年整个清河乡都会高产呢?
为了让邻里乡亲明年有个好收成,大郎就答应这个安排吧,也许大郎的祖宗会保佑这一片土地呢。”
这话瞬间让杨东露出了激动的神情。
“我真的可以?”
王公心头冷笑,面上却全是赞赏之情。
“当然,说不定大郎可以给我们清河乡带来福气呢,大郎可千万不要推拒。”
杨东心中瞬间满是激动之情,恨不得立即回到家中告诉妻女这个好消息。
这一天的傍晚,杨东醉嘘嘘地回到家里说出了自己要当田啬夫的消息。
而杨秋这一边,她此刻正在山寨里等着众人到齐开会。
不过在所有人到达之前,杨秋现在正在和邓广的姐姐邓容对账本。
邓家虽然是养猪出身,但是读书习字在家族富裕之后都有学习。
所以作为山寨里面最有文化的几个人,邓容和邓广成为了山寨里面的副手。
邓容主要负责文,邓广主要负责武。
如今山寨人数已经到达了320多人,老人有40多人,成年男丁150多个,成年女丁有100多。
成年主要是指15岁以上,按照汉朝的算赋开始来划分。
所以15岁以下的孩子包括婴儿,目前有20多人。
这些人基本都是无家可归逃难的山里的流民,少部分是杨秋偶遇救下来的。
而邓容除了记账负责后勤管理农事,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化。
除了老人实在不愿意学,这里的孩子男丁女丁,都必须学习认字和算术。
如果不愿意学习,那就减掉每日肉食口粮。
杨秋这是要造反,不是做慈善让大家每天吃饱躲在山寨里面就行。
她要走出去,所以培养自己的人手是十分必要的。
这些人不用具备将军丞相的本领,但是他们必须具备一个小吏的基本能力。
认字写字,可以统计户口,统计田亩,计算税赋,可以做最基层的胥吏。
不然杨秋就算打遍天下,最后收税的人还是那些豪强士族的亲信子弟,这天下打下来有何用?
还不是继续被这些豪强士族剥削。
改变这个天下,得先从培养自己的人才着手。
大汉烂到骨子里,就是因为士族豪强把大汉的根子给挖空了。
所以杨秋必须要走一条新路出来,她看了后世的经验总结,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第18章
至于邓广,他主要就是负责练兵军备。
成年男丁和女丁都要负责操练,其中优秀者可以提拔到白虎营里面,然后白虎营的每日肉食再添加一倍。
不愿意当兵,或者身体素质不够,那就负责种田,但也得有基本的武装能力。
至少得保证有人侵犯的时候,能够拿起刀反抗。
所以除了老人和婴儿,杨秋实行的是全民皆兵。
当初选择这座山,主要因为里面煤矿资源多,而杨家寨这里,还有铁矿资源。
所以这几年,杨秋一直嘱咐邓广不停铸造武器,但遗憾的是,由于吸收的三百多人之中只有一个铁匠,所以这速度它就快不了。
哪怕铁匠按照杨秋要求收徒,并且教会一个奖励丰厚的粮食金钱,但还是受限于大环境。
实在是人太少,所以它没法扩大生产力啊。
而杨家寨的重心还是在每年种地养猪上,这世上其他事情都可以延后,唯独饥饿不能延后,那是会死人的。
所以不管有多少规划建设,不管武力值有么重要,种地都是最重要的是事情。
而养猪吃肉,那是奢侈行为。
但由于有邓家祖传的养猪技术以及和邓家跟着一起逃亡过来的专业养猪人员,所以养猪场拓展得更好。
至于种地,杨秋倒是在这上面栽了几个大跟头。
最开始选择这块地的时候,杨秋按照书籍的指导烧荒开垦山地田土。
接着,杨秋就购买了农家有机肥,各种高产种子,
尤其是以前印象当中穿越必备的高产红薯土豆玉米,再加上这个世界本来有的麻、黍、粟、麦、菽。
本以为粮食问题可以轻松解决,最大的问题就是开荒艰难,山地烧荒太慢。
然而实际情况给了杨秋一个血淋淋的教训。
首先,土豆确实是高产种子,但杨秋在并州。这里大部分区域是未来的山西,所以这是北方。
然后,东汉末年包括三国,这时候的气候极其干燥寒冷。所以北方游牧民族才不断南下,因为草原生存环境恶劣得不行。
而土豆的种植需要湿润的土地,尤其是发芽期,需要土壤土壤含水量到达百分之四五十左右。
而幼苗期之后,需要水分更多了。
可是这是在干旱冰冷的北方啊,所以种植土豆计划破产。这里的土地种植的土豆不仅产量少,还直接腐烂……
之所以北方现在大量种植粟和小麦,那就是因为粟和小麦比较抗旱。
原本汉朝北方是种植水稻的,因为那时候北方降水量还行,有些地方还水稻高产。
可是天气直接逼得汉朝在北方提倡种植小麦和粟了。
至于红薯,杨秋也在这上面吃了个亏。这红薯确实是个高产抗旱耐贫瘠的农作物,然而它不能在同一块土地上连年种植。
因为重茬种植红薯,会导致红薯长势不良,生长缓慢,不结薯,结薯不多,病虫增多等问题。
所以这也是个凑合的食物。
不仅如此,红薯作为主粮纤维多,营养低不管饱。吃多了还反酸烧心,没有老祖宗的五谷好。
当然,都饿得要死了的时候,倒也可以凑合。
所以红薯不能做主粮,只能做个辅助粮食。
幸好玉米是真的挑选出了抗旱适合山地种的类型,总算没有踩到坑。
后来,杨秋还挑选出了抗旱的高粱米。
不过高粱米这个食物吧,口感差,味道涩,难消化,容易便秘。
但这东西适合酿酒,在历史上发展成为了白酒最重要的原材料。
不过杨秋现在没机会做生意,所以凑合着当食物吃。
毕竟外面的人都饿得快死了,现在这里的食物有再多的口感问题,那都属于富贵病,有得吃就不错了。
当然,大家喜欢的还是五谷,不愧是祖宗亲自选定的食物,实在是其他食物追赶不上。
至于种地过程中的虫害问题,轮种问题,杨秋虽然抄写了不同粮食的种植方法。
然而书籍只有指导作用,现实情况是总会有解决不完的问题,所以杨秋将培养农官当成了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