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恐龙花
第152章
出门之前,杨秋自己换了一身普通的布料衣服,并且让郭嘉也换了一身普通衣服。
这就是普通葛布麻衣做的衣服,但看着干净整洁,让人会觉得这家大概是个小康的程度,不至于会觉得这人出身不凡。
而杨秋带郭嘉要去的地方,那是长安城外的一处小山村。
出城的路途上,两个人是坐在马车里面,到达了山村周围之后,杨秋带着郭嘉单独策马前行。
闾里聚居的地方,一般来说人群会比较多,平时里面出入有人看守,有专门的里长管理。
但是杨秋带郭嘉来的这个地方,看着好像有许多栋宅院子。
然而进入土墙里面之后,这里却人烟稀少,几乎看不到几个人。
好不容易看到有处住宅院门大开着,杨秋笑着敲了一下门,接着有一个佝偻的老婆子打开了门。
她看着外面两个穿的干净整洁气度不凡的年轻人,声音下意识地带上了恐惧。
“贵人可是要做什么?小人家里就一些野菜,什么都没有,求求你们饶了小人,俺家里真的没东西了……”
眼前的老婆子穿着一身打满了补丁的破烂衣服,看着外人之后的神色充满了紧张害怕。
而她伸出来的手指满是黑黝黝的泥土,一张脸上的皮肤已经满是沟壑。
杨秋能够看到对方的年龄才四十岁,如今看着却像是一个佝偻着七十岁老人。
“婆婆不用害怕,我和我身旁这位朋友路过此地,感到有些口渴,所以想要借些水喝。
这是十枚铜钱,还请婆婆给个方便。”
此话说完之后,对方明显松了一口气,但依然不敢接过那十枚铜钱,郭嘉在一旁终于笑着开口了。
“婆婆,我这里也有五枚铜钱,是不是不够?”
这一下子,眼前的人没有疑问了。
她紧张地转过身去家里的水缸里面舀水,想办法将那几个陶碗清洗干净,害怕贵人嫌弃。
而在这等待的过程之中,郭嘉认真地看向了这处宅院子。
从这处农家宅院的大小构造来看,这家农户以前应该算是一户殷实的人家,因为这是一个两进的宅院子。
然而现在却是一副杂草丛生,土墙垮塌的破败样子,很明显没有人在护理这座院子了。
从刚刚的情形也看得出来,这家似乎没有什么人。
“是家里人生病死亡了,还是在战场上死了,又或者遭遇了兵灾?”
郭嘉问出此问,杨秋叹息地开口了,
“关中之地这两年没有大的瘟疫,反而由于董卓的原因,西凉军军纪败坏,常常劫掠周边乡里之间。
这里曾经是一处殷实的乡里,毕竟在长安脚下,算得上是温饱,可惜被西凉军几次破坏之后,最后死伤了很多人。”
这话说完,郭嘉沉默了下来,好一会儿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
“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实在是太不值钱了。
此前,西凉军亦在豫州大肆劫掠,普通农户自不必说,就连一些寒门士族,亦大多死伤惨重。
战乱所带来的苦痛,任何人都难以逃脱。”
两个人喝完一杯水之后,简单的问了一下这家农户的情况。
婆婆这才说,她的儿子死在了西凉军的大刀下,几个儿媳最后也被劫掠走了。
如今就剩下一个十岁的孙子,现在正在田地里面忙着扯草。
离开这个地方之后,杨秋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而是带着郭嘉策马又去了一处地方。
那是一处山林的脚下,周围刚刚挖掘出来的荒地上,种着稀稀疏疏的庄禾,看得出来这块地非常贫瘠,土地也才刚刚开荒不久。
杨秋和郭嘉并没有靠前,反而是在远处观望着。
就在这个地方,里面聚集着大片茅草棚,而茅草棚很小,完全不能住人。
但是有人却从里面爬了出来,由此可以猜测,这里的人挖掘了洞穴住在里面,
杨秋能够在地图上看到这块儿洞穴聚居区大概住着十几个人,此刻有五六个人在外面劳作。
这群人身上连衣服都没有,也就用茅草编织成席子围在自己身上。
“奉孝,他们也算是藏匿的人丁,因为想要躲避战乱,躲避徭役,所以只能在这种洞穴里面艰难地生活着,一家人可能都找不出两件衣服。”
说实话,杨秋想到自己的开局已经很艰难了,但至少家里还有住的地方,一家人还有十多亩田可以依靠。
虽然每天都很饥饿,但其实真的每天有吃的。
而这样的日子对眼前这群人来说,那简直就是奢望。
现在夏天还好,虽然没有衣服穿,但夏日不穿衣服也不会影响身体。
但这种情况若是到了冬日,恐怕一家人只能光着身子躲在洞穴里面勉强取暖,最后也不知道能活下几个人。
“大王占据关中之地后,不是已经开始重新登记人口,开垦荒地,给予救助了吗?为何这种现象似乎还有很多?”
这自然是因为现实情况千奇百怪,千难万难。
就算你在那里施粥免费给人吃,实际上也不是所有人都敢过来,因为他们也会害怕有毒。
而有些东西是不能强制的。
“乱世之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一旦被破坏,想要重新修复,那必将耗费漫长的时光。
曾经,关中之地的百姓历经了无尽的苦难,强抓壮丁入伍,西凉军四处劫掠杀人,这一切都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深深的恐惧。
他们竭尽全力躲藏在各个角落,只为求得一线生机。如今,昭国虽刚刚占据关中之地,即便四处宣传仁政,也难以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
即便传入,他们也不敢轻易相信。胆子稍大的,或许会去冒险尝试;稍微胆大些的,大概会让家族中几个人去登记户籍信息,以探虚实;而那些极度胆小的人,则悄悄躲在一旁观望。
我不知这家人是未得到消息,还是不敢出去,亦或是家中已有人出去查看昭国的施政情况。
但目前的状况便是如此,不可能一道命令下达,下面的百姓就都会听从官员的吩咐做事。”
基层治理就是这样千难万难,更何况还有官吏在中间偷奸耍滑,不听从吩咐,恶意扭曲政策呢。
所以想要彻底控制住一个地方,并且治理好,那至少要花费两三年的时间。
而若是让这个地方培育出一批人才出来,那更是要五到十年以上。
“大王今日是想让我看到关中之地的真实情况?”
杨秋点头。
“奉孝今日所献之策,未来定能在世间推行开来,但当下却不可行,就如眼前那群穴居之人。
若有哪户人家愿意将他们全买入庄园居住,仅让他们每日种地做事,给予一口吃食,这些人定然全部愿意卖身。
于他们而言,活契死契已不重要,若有人买,他们便会谢天谢地。
可实际情况却是,由于常年营养不良,他们身形瘦小、体弱多病,即便想去卖身,也无人愿意买。”
这世道有个残忍的事情是,即使你愿意卖身去做奴隶,愿意每天被人打骂羞辱,但人家都不愿意买你。
因为对于地主来说,不管是大庄园的地主还是小庄园几百亩的地主。
他们要是买奴隶,必定是那种身强体健之人才有价值。
若是不认字,不会算数,不会管理,不会织布,身体瘦弱,体力弱小,卖身都没有人要。
什么尊严自由公平,喊出来都会让他们发笑的,那是什么东西。
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再加上一件保暖的衣服。
这时候,杨秋又带着郭嘉去了一处小型坞堡周边。
按理来说,坞堡本来是豪强地主修建起来的安全屋,住在里面的人自给自足,可以保护自己的族人乡党。
而郭嘉看到的这处坞堡,看着却已经有些破败不堪了,周边劳作的人很少。
虽然种植了粮食,看着今年可能有个丰收之年,但这一处坞堡实在是不能给人一种兴盛繁荣的感觉,反而让人看着有一种苦闷苍老之感。
这种感觉就像是颖川那边被战乱祸害的乡里,那些坞堡最后也没有保护到自己家族。
只有家族里面养了上千个壮士的人,似乎才能在乱世的时候勉强求得一丝自保。
“倘若这个家族再强大一些,勇士再多些,或许如今便不会如此惨淡。
然而,若天下的家族皆附庸无数隐匿人丁,朝廷又会难以掌控天下,最终必将再度陷入战乱之中。”
历史线上北方陷入不断陷入战乱之中的时候,强大的坞堡团结起来,最后又成了保护汉人的地方。
所以这世上的事情,有好就有坏。
平衡才是最大的难题。
此时天色已经将晚,杨秋带着郭嘉策马返回,回去的路上,两个人没有坐在马车里面,而是骑着马观看周围的耕田。
这个时间点,还有农户在田地里面除草侍弄禾苗。
感受到官道上面有骑马的人奔腾,靠得近的人会吓得立即跪在地上,直到马匹远去之后。
这群人才敢重新站起来,回到农田里面除草。
“奉孝,在并州那边,若有马车经过,或是贵人的车马在官道上通行。
周边农田里的农户虽不会到官道上冲撞人,但也不至于停下手中劳作,吓得立即跪在地上。”
“有时候,站得太高,确实能够看清天下的问题。然而,有时也需站得低一些,去探寻他们真正所需。
有些事情固然好,但正如奉孝你所言,现在并不适合。至于何时才适合呢?
或许是当我们起码通行于此的时候,周围的农户能够笑着看我们经过,而后回到家中能吃上一碗饱饭,来年开春家里依然有余粮,还有余钱为家里添置新衣。
到那时,奉孝所献之策估计便能试行。”
按照历史进展,这种事情在原本唐朝的时候才会慢慢开始通行,到宋朝的时候成为大面积的普遍现象。
那时候一个家里面所需要的仆人,其实签订的契约类似于雇佣合同,年限到了之后就是自由身。
所以有些事情不是不好,而是时间点不合适。
当然,郭嘉是知道这个道理的,从一开始他也明白时机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