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有佳鱼
莫郁一愣,心道我这也没干啥呀。怎么就累了,难道说他看起来很累?
没想到不提这个不要紧,一提这个莫郁忽然就感觉到自己有点儿腰酸背痛,跟跑了八百米差不多。
他摇摇晃晃地想要从自己的小椅子上站起来,却不想腿脚有些发麻,竟然差点儿从椅子上滚落下来。
林如海眼疾手快地冲上来把他抱住,贾敏也扑过来想要扶着他,一时间房中居然有了些兵荒马乱的意思,着实让人感觉有些好笑。
于是莫郁就笑了出来,倒是让林如海和贾敏愈发难过了。
也不知道他们俩想到了啥,难道说又想起了自己身体不好要早夭的事儿?
那这个真的没办法呀。
莫郁心中默默叹息了一回,努力装作无事发生的模样,继续开始插科打诨,表示刚刚就是想事儿想出神了,有些腿麻了而已,并不影响明儿进宫。
莫郁还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哪里知道自己的心声正全程外放呢。
林如海和贾敏少不得又悄悄心疼了他一会子,又不敢让他看出来,便也就只能陪着他说笑两声。
恰好这个时候小黛玉也来了。
她素来聪慧,看房中气氛不对,连忙说了几个笑话儿来活跃气氛。
莫郁被她风趣幽默的语言逗得大笑,林如海和贾敏也少不得被这个欢快的气氛感染,倒也渐渐放下了些难过的情绪。
不过担心那肯定还是担心的,只是这种担心都藏在心里罢了。
等到吃过了晚饭,又闲聊闲逛着消了会子食,林如海和贾敏这才命人将小黛玉和莫郁都带回了各自房中安睡。
他们夫妻两个这才转回来在正房对坐着闲聊,一来是为了朝中近来之事交流一下信息,二来就是为了莫郁和小黛玉的事儿了。
其实不管是莫郁还是小黛玉,作为孩子来说都是天使宝宝,林如海和贾敏自然对他们两个爱如珍宝,不过今儿莫郁无心的几句心声外放,倒是给他们俩提了个醒儿。
这俩孩子渐渐长大了,今后该如何选择人生,那可得提前操持起来了。
正所谓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
哪怕莫郁跟小黛玉年纪还小,在林如海和贾敏看来,也得好好思考一下人生规划了。
因为有了莫郁的出现,林家嫡子林默玉避免了早夭的结局,也相应地改变了林家上下的命运。
因为唯一的嫡子健在,贾敏也没有生什么重病,依然活的好好的。
贾敏没事,小黛玉就不是“丧母长女”,就不用被千里迢迢送到贾府养着,不用寄人篱下“风霜刀剑严相逼”,也就不用那么早早病死了。
贾敏没事儿,林家后宅有人坐镇,林如海的身体也不至于那么差,正在官途顺畅的时候死在任上了。
于是林家一家子的悲剧就这么终结了。
前提是莫郁真的作为林家嫡子活下来,而且顺利长大。
这个事儿到底能不能实现,还是个未知数。
莫郁自己都不知道,更加不要说其他人了。
如此也不怪林如海和贾敏焦虑,任谁知道自家那么大一个儿子不知道啥时候会没了也得疯啊。
还能咋样呢,只能继续加倍对他好就是了。
儿子是这种情况,林如海和贾敏已经费了不少心思。好在女儿小黛玉这边儿倒是省事儿的很。
可惜虽然孩子懂事儿让他们做父母的很是放心,但是却也并不省心。
原因是孩子太好了。
不管是才能品行还是相貌言谈,他们家的小黛玉不过才六七岁就已经如此优秀,那还不知道以后会是如何呢。
正所谓一家有女百家求,现在孩子不过这么点儿年纪,就已经有很多人家抛出橄榄枝了,那也不知道后来会怎么样了。
毕竟他们家走的是纯臣路线——既是现在康师傅的纯臣,以后也将会是四阿哥的纯臣,如果四阿哥能够登基的话。
这个事儿大家心里头都没底,但是也渐渐信了个八就不离十了。因为这可是莫郁心声外放说的。
而此前莫郁外放的心声,不管“听”上去多么离谱,也都一一被证明是真的了。
那么这个肯定也是一样的了。
就看太子是不是真的会被废了吧。
林如海和贾敏夫妻俩絮絮叨叨聊了一晚上,满心都是为了莫郁和小黛玉这一双儿女打算。
然而考虑到情势有点儿过于复杂,就算他们夫妻俩聪明绝顶、思维缜密,聊了一个晚上也没有聊出来什么章程来。
不过好在目前倒是没有啥大事儿发生,就按照儿子昨天说的,把近期有生命危险、可能要夭折的阿哥和公主们帮忙救上一救就行了。
这个事儿他们一家子都有经验,想来也不会有什么难度。
两人聊到半夜,都有些困了,这才睡下不提。
次日一早起来,林如海照旧是一大早就跑去上早朝。贾敏跟小黛玉和莫郁则不必去的那么早,可以晚一个时辰出发。
毕竟谁家进宫请安跟老爷们上早朝似得,凌晨就跑殿外蹲着去呢。
因着提前做好了准备工作,小黛玉和莫郁很快就都收拾好了,贾敏也收拾妥当,这才带了他们俩上了马车,往宫里头去。
这回因着不是正式的那种拜见,所以贾敏并没有按品大妆——有一说一,那个诰命服饰可不是一般地复杂。
光衣裳都好几层,还不算头上的那一堆,反正是怎么繁杂怎么来,怎么隆重怎么弄,连头饰都有好几斤重,真不是一般人能够穿戴得起来的。
想想原著里头贾元春封了贵妃,回家省亲,贾家上下都得在门外头列队迎接,那贾老太太都七十多了还得顶着这么一身儿装束站好几个时辰,可真不是一般的厉害。
莫郁今年的大年初一也见到过贾敏穿这个,当时就震惊了,对贾敏轻松自如地穿着那一套走动也是十分佩服,继而也很是心疼——好好地过个年,非得穿挂上这么一套玩意儿,真是辛苦,幸好这次再去就不用了。
贾敏带了莫郁和小黛玉入了宫,这次就是直接奔着太后的寿康宫去了。
原本也不是什么正式的觐见,就是寻常女眷们聚会的模式,所以大家都很轻松自在。
孝惠章太后做皇后的时候很不受顺治的待见,每天都过得战战兢兢地,生怕跟她姑姑静妃一样被废掉,送回草原去。
但是熬到了顺治帝死了,如今做了皇太后却很是受到康师傅的尊敬。
虽然说她也不过只比康师傅大了个十几岁,但是两人在漫长的岁月中,还是培养了些母子情谊。
就是这份儿情谊让老太太如今可以在宫中安享晚年,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尊贵的老太太。
所以,一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寿康宫里头总是很热闹,很多妃嫔都会过来陪着老太后说话,就是怕她年纪大了觉着冷清。
皇太后也的确很喜欢热闹,没事儿也就特别喜欢人陪着她,聊天闲话说笑,那真是高兴地不得了。
陪着皇太后的人除了宫中的妃嫔娘娘们,还有相熟的康师傅心腹官员家的女眷们。
可能女眷们的老公们的官职不一定非常高,但是绝对是康师傅信任的心腹。
也只有康师傅信任的心腹才能有这份儿殊荣。毕竟女眷们进宫陪着皇太后解闷儿,这本身就一份儿荣宠的体现,既能够体现皇家的恩宠,也能够再替康师傅笼络一下人心。
而官员的女眷们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替她们的老爷们表达对皇家尽忠的决心——你看啊,我们一家,男的在前朝给万岁爷您卖命,女的在后宫陪着万岁爷您的老娘和老婆们,这简直太够意思了是不是?
总之,这种正常的交流,属于一本万利,啊,不对,是一箭双雕的好事儿。
贾敏和小黛玉还有莫郁都不是第一次入宫,但还是第一次在正月里入宫陪着皇太后聊天。
这个事儿,其实他们之前也干过,不过都是平时的日子,没有这么多人,也没有这么热闹。
所以,等到进了寿康宫,看着宫里头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的热闹情景的时候,所有人都难免被这种喜悦欢乐的气氛感染,变得也都喜气洋洋起来。
早有宫人迎出来,说里头太后和诸位娘娘们早就等了许久了。
贾敏慌忙拉着小黛玉和莫郁上前,那宫女便笑着给她们请安拜年,得了一个红包之后便愈发喜逐颜开,非常痛快地领着贾敏母子三个进了大殿。
大殿里头燃着地龙,温暖如春,宫人们也都穿着过年的时候才穿的喜庆衣裳,让人看着心中就十分欢喜。
贾敏带着小黛玉和莫郁一路走一路散着红包,果然收获了很多吉祥话儿和笑容——林家现在本身就是炙手可热的家族,宫人们原本就存着个恭维的心思,加上她们还一贯大方,那就更是巴不得都来问候一声,好讨个好儿了。
一路走到了西边儿的暖阁儿,这就是皇太后日常作息的地方了。
她老人家吃过了早膳之后,习惯就在这个西暖阁儿见客。
妃子们中有喜欢陪着皇太后说话聊天的,也都自动在早上的请安之后留下来,陪着老太太随便聊聊天,喝个茶,如此便也就能够度过宫中的漫长岁月。
今儿林家母子三个都来了,老太后高兴的不行,亲自派了她的心腹宫人出来迎接还不算,甚至还早就站起来等着她们来。
见到贾敏带着小黛玉和莫郁进了暖阁儿,老太后笑道:“你们可算来了,还说今年过年你们一家子都静悄悄的,迟迟没递帖子进来,不知道忙活些什么呢。”
贾敏忙笑道:“教太后娘娘记挂忧心了,哪里有什么事儿好忙活。不过就是头一年来,有好多事儿还不熟,这才耽搁了……这事儿原是我们的不是,还请太后娘娘恕罪。”
她话还没说完,皇太后早就笑了起来,对着旁边儿的几个妃子道:“看看,我不过就说了这一句,这丫头就说了这么多,还真是伶牙俐齿啊。”
贾敏笑着赔罪,皇太后笑得愈发牙不见眼,妃子们也很高兴,毕竟贾敏一贯风趣幽默,什么话题都能接得住,最是个有意思的人了,大家哪里会不欢迎她来呢。
一群人有说有笑,因莫郁过来了,便有人提起莫郁担任阿哥们伴读的事儿。太后便也就想起了她的孙子们,因问起还有哪几个小阿哥现在宫里头没出去,早有几个低位妃嫔上前给皇太后回话,却正是王嫔和高庶妃。
就见她们俩笑颜如花,齐齐出列,对着皇太后行礼道:“太后娘娘,今儿十八阿哥和十九阿哥并未上学,听说林家小哥哥进了宫,非得闹着要见一见,一起玩儿,您看要不嫔妾们带着林家小公子出去阿哥所那边儿玩儿一玩儿?”
皇太后笑道:“偏他们喜欢他们的小哥哥了,哀家也喜欢林家的这小哥儿呢。既然这么着,就教人把两个阿哥抱过来,一起玩儿罢。”
原来这日正好赶上阿哥们上骑射课,说是骑射课,多少有些放假出去户外活动的意思,正月十五过完了大年之前原本也不需要日日上学。年纪大些的阿哥们自去外头活动,年纪小些的都是在阿哥所或者是各个妃子宫里头休息玩耍。
十八阿哥是王嫔所出,十九阿哥是高庶妃所出,因为王嫔位份高一点儿,原本她们俩也都在一个宫里头。
王嫔虽然是嫔位,但是因着是汉人妃子,行事一贯稳妥低调,便也就带着高庶妃一路跟着两个阿哥在宫中玩耍。
今儿皇太后召见,她少不得还是得过来请安,但是又想着儿子的叮嘱,这才开了这个口。
好在皇太后最是个体恤人的皇太后,只要底下妃嫔们有人开了口,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要求肯定就直接答应了。
再加上今儿莫郁也在,所以王嫔的这个需求就这么被批准了。
不但被批准了,甚至比她们一开始期待的结果还要好。
毕竟这是太后的恩典,要两个孩子来露个脸呢。
王嫔和高庶妃就都很是高兴,忙命人回到宫里头把两个小阿哥都接过来,准备来一次“彩衣娱亲”。
作者有话要说:
小修。
第106章 改命
王嫔和高庶妃都是汉人妃子,王嫔因着跟金陵王家有那么一点儿亲戚关系,加上生儿子生得多,又入宫早,所以混上了一个嫔位。
而高庶妃因为父亲高廷秀不过就是个普通读书人,哪怕也是名士之后,进宫后也已经诞育了一个十九阿哥和一个十九公主,却也只能作为一个庶妃侍奉宫廷。
因为在康师傅这个时期,清朝后宫的妃嫔制度还不是很健全,基本上还是沿用原来在关外的那些格格、庶妃、福晋之类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