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有佳鱼
十三阿哥很是做了一番心理建设才没有跟莫郁翻脸,莫郁便就乖乖打道回府,并不敢再多说话——虽然不知道为啥十三阿哥这么生气,但是少说话总是不会出错的。
莫郁坚信着这一点,终于平安回到了家中。
还没进门儿,得了消息的贾敏和小黛玉便就迎了出来。
两个人又是月余没见莫郁,自然十分想念,当即就拉着莫郁的手嘘寒问暖,一边儿已经拉着他走回了正房中坐下说话。
莫郁便就任由她们母女拉着,安置在了正房绣墩上,又被递了一杯热乎乎的人参茶,这次暖暖和和地抱住了茶杯儿,先小口喝了几口,才一一回答了贾敏和小黛玉的问话。
其实见到贾敏莫郁倒是不觉得有什么。但是见到小黛玉,莫郁却多少感觉有些诧异。
因着他之前刚刚陪着康师傅出巡永定河的时候就已经接到了贾敏的家书,说是已经把西席先生给请好了。
这事儿按照正常流程,原本也不用征得莫郁的同意——前头也说了,莫郁现在挂的是在上书房陪太子读书的名号,当然不用找什么西席。
所以这个西席先生纯粹是为了小黛玉找的。
既然是给她找的,那么要找个什么样儿的,只要小黛玉喜欢不就行了?
何必要跟他还说一声呢。
莫郁心中疑惑,但因着他当时还在外头公干便就也没有来得及细问。
这会子回到了家中,倒是想起来这个事儿了。
因笑着问小黛玉道:“姐姐今儿怎么没去上学?”
小黛玉笑道:“还说呢,还不是因着你今儿要回来,我才专门请了假来看你的。”
说到了这里,她又忽然收敛了笑容,正色道:“其实先生这几日也身体不适,想着正好也能够让他老人家歇一歇,便也就顺便请假了。”
小黛玉说得郑重,莫郁便就明白这回的先生在她心目中的地位想必是十分之高的了。
他便也就顺口道:“不知道是什么毛病,可严重吗?若不然请张太医顺路给看看?”
小黛玉一听就高兴起来,连连说莫郁的这个主意好,又叫他赶紧带路,她要亲自去帮先生请张太医。
莫郁从来没有见到过小黛玉表现得如此激动,不由得吃了一惊。
又害怕小黛玉这么激动对身体不好,便就赶紧扶住了她,软言相劝,好说歹说,小黛玉才答应等一会儿慢慢带他们过去。
然而不过只是刚缓了一口气之后,小黛玉便就急着催大家赶紧去。
莫郁叹了口气,觉得既然如此,强求也没用,那不如还是去看看算了。
正好张友士护送他回来还没离开,倒也是顺便。
张友士对此也是十分配合,毕竟他对林家上下都很有好感,都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也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于是他们一群人便就朝着外宅的西席馆而去,还没走进,已经听见里头有个人在用山东方言吟诗。
仔细听时,道是:“旧向长堤缆画桡,秋来秋色倍萧萧※。”
作者有话要说:
加班归来,昏昏欲睡,晚点来精修呜呜呜。
第115章 先生
此人声线苍老但浑厚、感情悲怆又充沛,虽然口音挺重,但是很有一番潇洒恣意的韵味儿,想来便就是那一位新来的西席先生了。
可惜才吟了两句诗,就是一阵剧烈的咳嗽,听着都咳到肺了,显见得是病得挺重。
莫郁有些诧异这位老人家在病中居然都还这么有精神搞创作,一边儿已经习惯性地看向了旁边儿的张友士。
在看病这件事儿上,这位张太医绝对是专业的。比如,一般的医生必须要经过“望闻问切”四步才能确诊病人患上什么毛病。
但是张友士不一样,他很多时候只经过前两步就能够完成诊断。
甚至有时候连人都不用见面儿,只听一下声音就知道。
今儿就是如此。
他一听里头那位老爷子的咳嗽声音,就知道这位是啥毛病了。
见到莫郁投向他的询问目光,张友士轻轻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意思是病了,但是不严重,也算是沟通起来十分高效了。
小黛玉在旁边儿看着,倒是有些不明所以,还以为他们俩在打哑谜,直到莫郁笑着跟她小声解释“先生的病并不严重”“只管相信张太医的医术”等语,她这才放下心来。
早有人上前敲门,言说“先生可睡下了不曾?姑娘带着哥儿并一位太医来瞧您了”。
里头那老人的咳嗽声音儿便就戛然而止,少倾,便听得房内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想来是披衣下床,趿着鞋出来开门了。
果然片刻之后,房门就从里头被打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了门口,看起来身形干瘦,精神却十分矍铄,正是林家新任的西席。
他看了一眼众人,便就率先客气地拱手施礼,笑道:“老朽年纪大了,偶感风寒,耽误了姑娘功课已然愧疚不已,又如何敢劳动东家专程请来太医诊治?”
小黛玉见状,忙上前请安道:“先生言重了。您身体抱恙,自然该好生休养,旁的事都不必多想,万不必如此见外。”
数月未见,小黛玉这接人待物的方式也是愈发成熟了。俨然已经有了些贾敏和林如海的风范在身上,真不愧是那两位教导出来的孩子,实在是得到了他们两位的真传了。
莫郁不由得在心里默默为她喝彩了一番,继而便就被这位先生的谈吐给吸引了。
怎么说呢。
作为一个西席先生,他的年纪着实大了些。
但是看着小黛玉同他的相处就能够发现,此人的人品、学识定然都是得到了她的认可的,不然也不会如此敬重于他。
而能够被选来做小黛玉的西席先生,这位老先生本身肯定也是技术水平过硬的。
就是不知道这位到底是什么来头了。
搞了半天,这位先生姓什么他都还没来得及问,好在这次他估计会因为“病假”在家休息一段儿时间,有的是机会了解这位西席先生的一切。
现在么,就还是先请张友士给他诊治诊治吧。
莫郁打定了这个主意,便就开口对张友士道:“既然这么着,就先烦请张太医给先生看看吧。”
那西席先生见他们如此,便也就不再坚持,非常配合地将他们都让进了屋子,安静地坐在了八仙桌旁等张友士给他诊断。
本来么,他还想给莫郁和小黛玉倒茶,被小黛玉和莫郁联手给阻止了。
小黛玉对此是又好气又好笑,忍不住“数落”起老爷子来:
“先生您这是干什么?您都还病着呢,怎么还想着照顾我们……您快请坐下,让张太医帮您好好看看吧。”
那老先生这才听话地坐下,任由张友士诊断。
正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张友士从随身带着的医箱中取出来一个手枕,示意老先生将手放在上面,然后他也将他自己的手搭在了老先生的手上,屏气凝神,开始了诊脉。
因为这个气氛太过于安静,让莫郁跟小黛玉也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生怕干扰到了张友士的发挥。
好在张友士一旦进入“医者”的状态,就好像“入定”了一般,对外界的一切动静都失去了反应,与平时那种不管什么话题都能聊上几句的人设判若两人。
这个等待诊断结果的时间真是过得十分漫长。倒也不是真的过了许久,主要是这种憋住了不太敢呼吸的感觉就十分难熬。
就在莫郁和小黛玉都有些熬不住的时候,张友士终于从那种“入定”的状态里头出来了。
他长长呼了口气,看了看莫郁和小黛玉俱都绷着小脸儿、一脸严肃的模样,颇有些忍俊不禁:
“哥儿,姐儿,两位这是怎么一说?我也没说两位要憋住气、不准出声儿啊。”
刚刚张友士松了口气的时候,莫郁和小黛玉也忍不住跟着长长呼了一口气,没想到居然因此被张友士打趣,他们俩都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既然张友士还有心情开玩笑,那老先生的病情必定就是不严重了。
他们俩便就彻底放下了心,都忍不住相视一笑。
可不是嘛,原来他们俩其实是不用跟着憋气的呀……害,实在是太紧张了,一不留神就没注意罢了。
张友士笑了一回,又捻须沉吟了片刻,便就要过纸笔开始写起了药方来。
那老先生便要起身去拿纸笔,因莫郁恰好站在距离书桌最近的地方,便主动提出由他代劳——虽然他年纪小,但是好歹比年纪一大把又生着病的老先生更适合走动……
说实话,这点儿小事儿完全可以请下人们代劳,但是莫郁知道如果是自己或者小黛玉去的话,更显得尊师重道一些。
而且这原本也是林家的传统来着,少不得也就入乡随俗,把这个优良传统给发扬光大了。
见到莫郁这么上道,最高兴的就是小黛玉了。张友士也流露出了赞赏的目光,便就是那老先生见了也不免连连点头,想必也在心中赞叹林家教子有方。
这俩孩子,不管是姑娘还是哥儿,都如此有教养,着实难得,果然来此坐馆是对了的。
莫郁倒是没有特别关注这几位的表情,主要是他一走近老先生的书桌,就直接震惊了。
艾玛!
看看他看到了什么?
《聊斋志异》?
天惹!
不会吧?
他们家的新家庭教师居然是蒲松龄大仙吗?
不是吧?
莫郁感觉自己已经要忍不住原地爆炸、当场发出土拨鼠尖叫,幸好他还记得现在是什么场合,强行忍住了转圈儿尖叫的冲动,仔仔细细地又看了一眼书案上的那一叠儿手稿。
千真万确,是《聊斋志异》没有错!
所以说,这个剧情,到底是如何扭曲到,把人家“聊斋先生”弄来他们家来做家庭教师的呢?
莫郁感觉到了一种幸福的眩晕,他唯一庆幸的是,自己用仅剩的理智控制住了自己,没有当场尖叫失态。
遗憾的是,他不知道自己刚刚的那一番心理活动已经全部暴露在了在场众人的面前——心声外放什么的,真的是太炸裂了。
也亏得莫郁被“屏蔽”了,根本就意识不到这一点。
这也是系统零零六一直倍感庆幸的一点。
幸亏如此,它还能继续在宿主这里苟着,不然的话,可能宿主悲愤气恼之下,要选择跟他“同归于尽”了。
一想到宿主每天都在被公开处刑、宛若一个透明人一样被所有人“读心”,它就感觉自己也跟宿主一样社会性死亡了……
简直不敢想象宿主知道之后会有多爆炸……
行吧,好像现在还挺安全的,估计是跟出厂bug配套的防护措施吧。
蛮好的。
以后有机会回去那边儿的世界的话,就给主神大大一个五星好评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