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楼都能听见我心声 第146章

作者:北有佳鱼 标签: 红楼梦 清穿 系统 成长 轻松 BG同人

  所以他对莫郁的“神仙”滤镜的程度自然也就又加深了。

  如此一来,他就很自然地想到莫郁提出来的这个新的“技术学院”的玩意儿,又不知道能够带来什么惊喜了。

  这么一想,居然还有点儿期待呢。

  康师傅想着想着就也不免又高兴了起来——今天也是自我攻略的一天呢……感觉自己棒棒哒!

  于是这个事儿就这么定了下来。

  因为接下来就又开始了陪着康师傅四处出巡的日子,莫郁原本没有管这个事儿的后续了。没有想到后来就听说小世子第一个就退了学,跑到那个技术学院上学,然后顺便就也算是上班了。

  有了之前“不如愿吾宁死”的壮举,小世子现在做什么事儿老王爷都会依着他,于是他就顺利退了学,跑去技术学院学习木工技术了。

  听说学得挺不错,已经是“班长”了。

  对,这一套“半工半读”的机制也是莫郁引入的,完全就是为了方便他的“助教”工作。

  正所谓,助教是导师的助手,那班委就是助教的贴心小棉袄啦。

  技术学院那边儿暂时还没有助教,但是有个“班长”啥的还是没有啥问题的。正好能够帮助老师们管理班级。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技术学院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不只是平民百姓愿意把孩子送过来学技术,连权贵世家也动了这个心思——谁家没有几个不成器的子弟呢?

  旁系子孙和庶子们自然不必说了,便就是嫡子里头也有不成器的,那还不如送出来学点儿东西,总比在家偷鸡摸狗、吃喝嫖赌的强。

  于是这个技术学院就一炮而火,日渐热闹起来。

  很多不喜欢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都找到了新的学习目标。

  就是在这个时候,蒲老师的小儿子带着妻儿护送蒲老师的夫人刘氏进了京。

  而果然蒲家小公子就是个不喜欢科举的。

  这可是让蒲老师一家子闹翻了天。

  也幸而之前有小世子的“光辉事迹”“珠玉在前”,加上林如海、贾敏和小黛玉的帮忙劝说,蒲小公子想去读技校的事儿虽然波折了一些,最后也就没有什么悬念地解决了。

  刘氏夫人原本就心疼这个小儿子家的小孙子,见他一扫之前的闷闷不乐,每天开开心心地去上学,回来就开始鼓捣各种木工玩意儿,甚至还做了一把椅子送给她,别提多有活力了,她这才终于放下心来。

  如此一来心病去了大半儿,刘氏夫人的身体倒是看着渐渐好了。

  莫郁松了口气,感觉自己又做了一件好事儿,实在是心情愉快之极。

  不过这种轻松愉快的家庭生活时间于他来说,还是太短暂了。

  半个多月的时间眨眼就过去,十一月很快就到了,康师傅已经巡视完了永定河,回到了南苑住着。

  倒也不是他不想回宫,主要是,接下来他还要搞一次南苑狩猎活动——作为一个精力充沛的老头儿,康师傅的活动日程总是超级满的。

  老爷子一年到头也歇不下来,不是在出巡就是在狩猎,要不就是阅河,再不就是谒陵……实在没有啥,还能祭个山、避个暑啥的,实在是丰富多彩的很。

  于是,刚刚在家呆了几天,养好了病的莫郁,就被消息灵通的康师傅传召到了南苑,等着跟他一起搞狩猎活动。

  莫郁对此也是无可无不可的,反正就是个打工的,在哪里不是打呢?

  在宫里头给小老板们当陪读是工作,出了宫陪着大老板出差游玩那也是工作啊,全都一样,没有啥不同的。

  莫郁的心态倒是很稳,不过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南苑狩猎之前,还有另外一件大事儿先发生了。

  作者有话要说:

  抱一丝!更晚了!等会儿还有一章!

  昨天晚上不小心睡着了,过节暴走了两万步,实在是累瘫了!

  迟到的祝福!大家女神节快乐呀!天天开心嘿嘿嘿嘿!

第120章 异象

  历史记载,康熙四十三年十一月初一,发生了一次日食。

  由于对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历法等历来十分重视,而且本身也十分感兴趣,康师傅亲自观测了这一次日食。

  不但观测了,他自己还试着推算了。

  当然主要还是记录,到了这个时候,他其实已经有了一些西洋进献的仪器装备,比如望远镜之类。

  虽然没有天文望远镜那么高端,但是观测个把天文现象还是可以的了。

  鉴于莫郁一直以来树立的“小神仙”人设,这种大事儿康师傅肯定会把他给召唤过来一起玩耍的——反正病都好了,那赶紧地过来当差啊。

  要知道你小子现在可不只是小阿哥们的伴读了,而是朕的御前侍卫了。

  还是正六品的蓝翎侍卫,那不得“尽忠职守”,时刻跟在朕的身边儿吗?

  这是不是很合理?

  莫郁当然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来,行,您是老板,您说了算呗。

  话说,怎么感觉老爷子这画风是越来越傲娇了是为啥?

  难道说被他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工作态度给“整顿”了?

  虽然不是很明白,但是感觉挺爽的亚子……

  于是,等莫郁奉旨到了南苑的时候,就见到了康师傅满脸写着“你怎么才来”的小表情,一边儿却十分雀跃地过来拉着他往“天文台”走过去。

  莫郁一开始还有点儿诧异,想着不是说要准备狩猎的事儿吗?那没事儿跑“天文台”干啥?

  说来这个“天文台”的建成,还是沾了莫郁的光——要不是去年年底,他多了一回事儿,把人家老王爷家里头的那位热衷手工艺品制作的小世子给捞回来,又弄了一个技术学院让他自由飞翔,这个天文台也根本就没有可能建成。

  是的,不管是那个比西洋人进贡的望远镜看得更远的加大望远镜,还是观测日食用的“墨镜”,都是小世子进了技术学院之后的杰作。

  问就是《鲁班书》是奇书,上面啥都有。

  而且小世子在技术学院里头很快就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儿。

  他们有些人也是来自权贵世家,原本就是跟小世子一个圈子的人。

  有些人却是来自贫苦百姓家庭,来技术学院是为了学门儿手艺混口饭吃。

  结果遇到了小世子这种醉心技术又恰好时间与钱都多多的主儿,那还不一见如故、从此紧密聚拢在小世子的周围了。

  于是小世子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头就组建了自己的设计家建筑团队。

  就,还真的不得不佩服人民群众的智慧。

  他们这个小队伍里头,有人敢想,有人敢做,很多看上去挺超越时代的玩意儿居然还真的被他们给做出来了。

  这其中就有那个升级版的望远镜,还有观测日食之类用的“墨镜”了。

  当然天文台也是。

  这个建筑的设想也是莫郁心声外放的结果,但是具体如何实施就是要靠设计者与工匠们的智慧了。

  也是不过就用了半年不到的时间,这个简易的天文台就弄好了。

  康师傅非常高兴,就打算用这一次观测日食的机会把这天文台给启用了。

  之前虽然这天文台已经建好,但是老爷子正好在外头出巡,是没有时间来的。

  这还是康师傅第一次来这个天文台,所以不管看到什么都感觉很新鲜。

  莫郁这次也是第一次上这个台子。

  毕竟他之前陪着康师傅到处跑,也的确没有什么时间关注宫里宫外又多了什么建筑物。

  加上这个天文台修建在南苑,那就更加不要说了,谁没事儿跑这么老远来参观呢。

  不过虽然他没来,但是关于这天文台的一切,也早接到了消息。

  还是天文台的修建者小世子亲自写信跟他说的。

  听说是修建得蛮好的,让莫郁回京之后有机会一定要来看看云云。

  莫郁当时便就在心里头稍微记了一笔,想着有空肯定来看看。

  今儿莫郁接到康师傅传召的旨意,那肯定也就是顺水推舟了。没想到等他过来这天文台一看,就觉得还真的是挺像那么一回事儿的。

  虽然设备仪器多少还是有点儿简陋,但是基本的雏形已经有了。

  至少检测个把日食啥的是没有啥问题的。

  关于这一次日食,说起来还有件十分有意思的事儿。

  那就是钦天监之前关于这次日食的预测,根本就不准。

  可以说,除了勉强预测出来是在十一月初一这一天之外,发生日食的时间、持续的时间还有结束的时间根本就对不上。

  不过这也难怪,因为他们用的都是西洋历法。

  本来么,这个时期的西方历法还是有些不准确的地方的,要是结合中国古历法一起推算,还是有机会准确预测的。

  但是无奈康师傅对于“西法”十分推崇,在历法这块基本上废黜了老祖宗留下来的那一套东西。

  这个根子还在他爹顺治皇帝身上,从顺治皇帝的时代开始,因为著名传教士汤若望的影响,顺治皇帝就对西方的那一套很是信服。

  特别是在历法上头,顺治皇帝简直毫无底线地接受了西方历法。

  到了康师傅时代,这种情况愈发被他发扬光大了。关于西洋历法的接受程度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甚至弄得有点儿像是写进立法、一万年不动摇的感觉。

  关于这一点,康师傅就曾经发表过一个著名的言论,大意就是“西方历法这玩意儿太牛皮了,以后大家都用这个,永远不变”。

  整个大清朝都是这种情况,那钦天监当然也不例外。

  毕竟现在的钦天监并不是真正的天文台,科学的含量严重不足,溜须拍马、欺上媚下倒是十分熟练。

  所以连康师傅对这一次的观测结果严重偏移了钦天监给出的预测这个事儿也实在看不下去了。

  钦天监监正常额这才带了一群人来请罪,承认他们的确是算错了,这个事儿就这么轻描淡写地过了。

  没办法,谁叫康师傅的西方滤镜这么重呢。

  原本如果他在这儿跟钦天监的那几位自娱自乐也没有啥事儿,但是他非得把莫郁给拉来。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理,好像那种一旦有什么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想要跟莫郁分享的感觉一样——从这个角度来看,他跟莫郁这还算是个“忘年交”了。

  本来莫郁也懒得管这些事儿。

  不过康师傅千不该、万不该,非得要在他面前嘚瑟——在他一个现代人面前吹嘘他们钦天监的计算能力强,推算准确,神预测?

  EXM?

上一篇:湖文学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