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有佳鱼
【谁不知道河道总督要经手修建河工所有的款项,自己领着一百多两银子的年俸,却看着几百万两的白银从自己手里经过,是你的话,你不动心?】
【怪不得他当了十三年的河道总督之后,河道是没督起来,自己的钱包却都鼓起来啦。都能变着花样儿跟人斗富了——对,人家还公开大放厥词,说,他老赵比你康师傅这个皇帝还有钱呢!】
作者有话要说:
不知道为啥失眠了!
连续两晚上了!
索性爬起来修个文……感觉在猝死的边缘反复横跳,今晚,一定早点更新早点睡!呜呜呜!
第140章 玄机
赵世显听得这话整个人都傻了。
这些事儿他当然都干过,不过这是个什么神通,怎么居然能够这么直接地就说出来?
作为第一次见识到莫郁这个心声外放神通的人,赵世显难免会感觉灵异,甚至会怀疑自己脑子是不是瓦塔了……
如果这心声外放说的是别人的八卦,他大约也会跟其他人一样,把这个事儿当做一个奇闻异事,甚至很高兴地围观吃起瓜来。
但是当他作为当事人本人被吐槽的时候,这个事儿就没有那么美妙了。
特别是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对这个事儿表示抗议。
直接开口辩解当然是没有啥用的。
他还不能确定这个事儿是只有他一个人听得到,还是在场所有人都能听到。
他也不敢看——万岁爷在他面前站着,谁敢造次乱动呢?
反正他不敢。
他不但不敢乱看,甚至连动都不敢动。
万一这小子说的这些“神启”所有人都能够听得到的话,他估计早就直接被拖出去治罪了。
而且就冲着那“比皇帝都有钱”的结论,他死个一百次都不够。
都是这样的情况了,除了乖乖站好,期待无事发生,或者根本不被注意到,简直别无他法。
赵世显这里想要装鹌鹑,康师傅却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
莫郁还在那儿乖乖坐着“伴驾”,实则还在继续疯狂吐槽。
说到这赵世显有钱,就不得不说他跟人家斗富的故事。
【听说这位赵大人,为官多年,贪污腐败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级别,早就神不知鬼不觉……好吧,其实是除了康师傅不知道,所有人都知道了……】
【总之,这位赵大人靠着这个积累了不少财富,一路从普通小官儿升到山东巡抚,又在河道总督的位置坐了足足十三年,可以说一度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
【具体表现就是,他绝对不会允许任何他认识的人,比他更加富有,哪怕只是传言都不行。】
【于是那个被也是清朝人,还是大才子、大学者的袁枚记录在册的故事就这么发生了。】
【话说某一天已经成为河道总督的赵大人在家呆得正无聊呢,忽然听说当地有个姓张的同知很有钱。】
【赵大人一听就炸了。咋地?在我的地盘儿,说比我还有钱?这个必须不能忍啊。】
【也是另外一种的心有灵犀,那张同知也是个喜欢炫富的。具体表现跟赵大人如出一辙,那就是绝对不允许这个世界上有人比他更富有……】
【就,有时候这些有钱人还真的挺无聊的。这种事儿也非得争个高下,你说你们都那么有钱了,怎么还这么看不开呢?】
【谁是首富又有什么要紧,反正都已经那么有钱了,自己偷着乐就完事儿了呗。】
【没想到这俩人非得跳出来搞事情——你不是说你最富有吗?那行吧,咱们俩画个道儿比划比划。】
【最开始是张同知先动的手。他先客客气气地给赵世显下了贴儿,说要请赵大人吃饭。】
【这事儿原本也很正常。毕竟张同知虽然有钱,却不是什么大官儿。在这种官儿大一级压死人的世界里头,你没有人家官儿大,原本就是非常吃亏的。】
【大约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张同知才如此执着于挣个财产数额的高下吧——虽然你是大官儿,可是我有钱啊,大约就是这样的心理吧。】
【总之,张同知下了这么个帖子请赵大人吃饭。人家赵大人已经听说了这位张同知的财力雄厚,于是也就应邀而去了。】
【这一顿饭吃的可是热闹了,简直可以说是相当隆重。因为首先饭菜的规格肯定直接就拉满了,神马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只要是世界上有的。那肯定都要弄来摆上。】
【这个宴会最牛逼的还不是饭菜,而是场地布置。既然是“家宴”,那肯定就得在家里举办了。张同知的府邸那是相当豪华,更加别说那用来宴请的场地,更是奢华至极。】
【也不知道这位张同知是怎么想的,居然选了一个晚上请赵大人吃饭。结果却不过只是为了把花园子里头挂满彩灯,点的都是蜡烛,搞的一个烛光晚餐弄的跟个人造太阳照着似的,真的吓人。】
【就这样还不行,还得专门找了三百个家丁轮番上去换灯芯。务必把这个人造白昼的晚餐搞到位,就也还挺具体的。】
【对此赵大人却不慌不忙,甚至还对张同知一顿赞美,然后接下来他就憋了个大招。他要回请张同知。毕竟来而不往非礼也,人家请了你,你也肯定要回请的呀!不然以后还怎么在江湖上混嘛,人家赵大人也是有排面儿的呀,肯定不能就被按头吃了这个哑巴亏。】
【张同知本来还以为自己上次那个三百家丁换灯芯的壮举已经足够让赵大人震惊了。没想到这赵大人对此却毫无反应,实在平静得很,以至于让张同知一直感觉这是这老小子被吓得屁都不敢放了。】
【结果不过几天他就又收到了赵大人表示要回请的帖子,那肯定必须去呗。既然有了这么一个动作,那肯定是有被冒犯到,这就证明他的财力还是在赵大人那儿留下了一些印象了。】
【于是张同知就很开心地去赴宴了。果然也是晚上,也是在花园子里头,也是点着灯烛进餐。但是神奇的是,这么多的灯烛,却根本没有很多人在旁照管……】
【要知道同样的场景,张同知家里要足足三百家丁才能应付的,怎么到了赵大人家里,这些灯烛底下就只有十几个家丁照管呢?难道他们都是三头六臂不成。】
【结果一直到了吃完饭,张同知都没有能够参透此中的玄机。说实话,比起气愤,更多的还是好奇——他这到底是咋做到的呢?】
【当然,这也并不是什么魔术,只是赵世显花了重金搞的机关障眼法罢了。原来那些彩灯灯芯儿都是彩帛做的,底下用火药引子连着地下的机关,以绳子牵引,等着一盏灯的灯芯儿燃尽的时候,直接一拉绳子,利用炸药的爆炸来重新点燃灯芯儿。】
【至于为啥听不见什么爆炸的声音,那当然是因为那彩灯做了特别的设计。不但灯芯儿是易燃又轻巧的彩色锦帛,就连灯座儿都是黄铜所制,轻巧又结实,属实都已经是到了艺术品的级别了。】
【比试的结果,无疑就是赵大人赢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一个赵大人摆在你们面前,那么会怎么做呢?】
作者有话要说:
悲伤,连续熬夜好伤,争取明天早上来修文,顺便早点更新。
第141章 平衡
那当然是把他叉出去好好查一查,然后看看能不能有啥收获了。
有句话说的好,“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既然是利用当官儿的机会发的财,那当然也就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
康师傅觉得,这话说的挺对的,加上这回他可是专门带了人来的,既然有这么一个极品摆在眼前,不好好发掘一下简直有点儿对不起这个机会。
如果连这种已经送上门的线索都抓不住,那就不用混了。
所以,康师傅直接大手一挥,就把赵世显给安排了。
赵世显还没有想好要用什么借口狡辩,就直接被拖出去送给了林如海和十三阿哥了。
莫郁虽然不知道这中间是什么缘故,也为康师傅点了个赞。
【有一说一,这活儿其实原本是四大爷的。康师傅您老这一年年地到处巡查,也实在是太费钱了。加上您老那种惯常会心软的毛病,这才养得这一帮子大大小小的贪官心都大了……】
【最近虽然不知道为啥,但是您老这回的这种画风转变也未必不是个好事儿。但是不管咋样,还是四大爷擅长做这个事儿,只有那种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才能真正狠得下心来做这种得罪人的事儿。】
【哎,可惜了,就算最后做了皇帝又有啥用呢,不过也是换了个地方继续治愈自己罢了。】
【最后好像也没有怎么治愈,主要是光顾着折腾贪官儿们去了。】
莫郁这一番吐槽,倒是让康师傅又想起了四阿哥。
自从上次,好吧,最近好像这次数也挺多的。就是林家这小娃娃预言了将来继承大统的会是老四之后,康师傅虽然心情复杂,却也难免更关注四阿哥一些了。
的确,老四比不得老二的生母身份高贵,也比不过老八聪颖好学,甚至连老十三那种侠肝义胆也没有,但是他身上也的确有着作为帝王必备的特质。
别的不说,这种非常会“理财”的本事,就是比他这个皇阿玛都牛皮的。
原本康师傅是从来没有想过钱的问题的。
他从八岁就登基做了皇帝,小时候有祖母孝庄皇太后的庇佑,长大了又有很多忠臣良将的协助,也算是完成了很多历代帝王很少能够完成的丰功伟绩,这么一来,稍微飘一点儿原本也是正常的。
他就是喜欢出个巡怎么了?
是,是要花钱,但是这不也是为了视察国土,考察官员们的履职情况,最重要的是看看水利工程的修建情况嘛。
当然,风土人情、百姓生活,这些也是他需要关注的。
康师傅自认自己没有啥大毛病,便就是钱稍微花的多了点儿,也不算什么大事儿。
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比起他的那些丰功伟绩来说,这点儿事儿哪里算什么事儿呢。
特别是自己最近还是非常上道地准备处置几个贪官了。虽然之前几年也在陆续处置了,但是肯定没有今年的力度大。
康师傅一边儿继续南巡的日程,一边儿思索自己的功过,思来想去,果然还是没有感觉自己哪里做的不对。
所以对于莫郁的这个“指控”,他心里其实还是挺不服气的。
幸好那天莫郁只是随便吐槽了他两句,又给老四说了不少好话,其他的事儿倒是也没有再多说了。
康师傅便就自己安慰起自己来,觉得这些事儿都不算什么。
既然老四能够做好,那么他这个皇阿玛没有理由会做得比老四还差。
说实话,在康师傅眼中,他的这些儿子们,虽然个个都有优点,但是每一个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
特别是他总是拿这些儿子们跟他自己比较——开啥玩笑,他们谁能够跟他比啊。
有一说一,在做皇帝这块儿,整个大清朝,康师傅基本上没有啥对手。
比他靠前的,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忙着站稳脚跟儿,哪怕是开国皇帝,也就是打仗厉害些,根本就没有显示出来什么治理盛世的能力。
他就不一样啦,他是又能打仗又能治理盛世,所谓的文韬武略、文成武就,就是说的他这种皇帝吧。
不然怎么能够被称为“千古一帝”呢。
比他靠后的就更加不要说了。太子原本还行,还以为是第二个自己,也是花了不少心血培养的。
谁料得到,小时候明明那么聪明伶俐、听话乖巧的孩子,居然越长越废,最后还要做出“刺探朕躬”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儿来。
不就是看朕年过五十了,身子骨儿还这么硬朗,有点儿等不及了嘛。
哼,朕还就偏不让你如愿。
大阿哥不要说了,那就是个憨憨。
老三是读书读傻了的,也跟他二哥当年那样做一个贤王就很好了。
至于做皇帝嘛,还是差了点儿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