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有佳鱼
莫郁默默按下了想要“名留青史”的冲动,改为在合适的时候给他爹提供贪官们的名单和他们的罪证。
这两年看效果居然还挺不错的,值得继续推广和坚持。
不过这种方式也有缺陷,因为康师傅还是不一定会相信他们。
就,有那么一种人,只愿意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事儿。
就是那么一句典型的“不要你觉得,就要我觉得”。
据系统零零六提供的史料八卦记载,康师傅对好几个贪官都是真爱。
如果是他的真爱们的话,哪怕其他的官员们查出来贪污受贿或者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罪证再“铁证如山”,康师傅也会选择性地眼瞎耳聋,非常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之前的噶礼就是这种情况,李光地也一样,至于赵世显就更加不要说了,那都是被好几个御史反复弹劾都能够全身而退,甚至晋升河道总督的牛人。
那可是河道总督啊,一年到头朝廷往河道总督府上拨过去的工程银两,不知道有多少,少说也得好几百两,这些银子随便搞搞,那一辈子的荣华富贵肯定是没有啥难度了。
可以说,只要昧着良心,把这个工作当成发财而不是服务黎民百姓,那肯定就是个轻松愉快、还钱多的肥缺。
康师傅居然把有贪污前科的赵世显弄到江南那边儿去做这个肥缺儿,不是真爱这很难收场。
事实上赵世显到了河道总督的位置上之后,果然也开始了疯狂敛财的模式,让后来的四大爷一上台就把他抓了处置了。
至于噶礼,也是类似的情况,要不是他跟他老婆丧心病狂地想要弄死他亲生老娘,逼得老太太跑到宫里头告状,也不会倒牌子。
李光地就更加不要说了。
本身他就跟这俩人才触犯的不是一种性质的法律,所以处罚稍微轻一点儿也没有啥关系。
但是阿山就不一样了。
这一位堪称是五毒俱全,是做出了诸多“英雄事迹”,让人一看就血压上升,恨不得直接做了他的类型。
【这位阿山也是个人才!听说他最喜欢做的就是打着朝廷的名号给管辖范围内的百姓加税——还美其名曰,火耗。】
【康师傅宁老是不知道。这老小子打着宁的名号干了多少坏事儿,搞得那些老百姓还以为宁是个暴君呢——毕竟徭役那么重,怎么可能会是明君做出来的事儿呢?】
【这老东西升任了两江总督之后,更是放飞了自我。听说他直接就让手下的官员为了迎驾挪用库银三十万两,当然这三十万两里能够有三万两真正用在南巡的事儿上就不错了。】
【至于其他的钱去了哪里?】
【那当然是阿山的口袋里啦。然后他在分出来一小部分当做肉骨头分给跟着他的那群狗们,这样就能够继续把这事儿源源不断地做下去了。】
【江南那地方富庶啊。但是再富庶也经不起这么折腾的,小心以后被史书上来一笔“千古一帝一生之中的几大污点”系列哦。】
【啧啧啧,果然这一次阿山这老小子又跑这么快,让我康康这老东西这次来是干啥来的?】
莫郁暂时停下来召唤系统零零六,果然系统零零六很快就给了他一些他想要的信息。
【嗷!原来阿山这次来接驾,居然是想要顺便告状来的。】
【哪个英雄敢跟堂堂两江总督阿山大人对着干啊?】
【哦,原来是江宁知府陈鹏年啊……】
莫郁默默想了一下,试图在记忆中找到这位陈鹏年陈大人的信息,但是总觉得没有啥印象。
好在系统零零六绝对不会让他失望。
很快地,一份儿补充的材料就放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什么?阿山要借着康师傅南巡的机会,让所有州府全部加税,还要足足加三成火耗?这简直是丧心病狂了有没有?】
【结果江宁知府陈鹏年坚决不同意,甚至还扬言要告御状……】
【所以这次,阿山甚至还带着弹劾陈鹏年的奏折来的吗?这可就热闹了,那可得看看他到底要如何表演了。】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爬走!
第143章 捷径
阿山此人,也算的上是大清王朝的一个传奇人物。
因为是八旗子弟的关系,这位阿山大人并不是走的科举考试的路子,而是直接靠笔帖式入仕的。
所谓的“笔帖式”其实就是“翻译官”,乃是有着正式编制的官员。
听起来还是挺高大上的,但是其实就是个翻译——这就要说起清朝的公文行文习惯了。
因着是满人政权的关系,大清基本上所有的正式公文,包括奏折,圣旨等等,全部都要用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书写——说到这个,就因为这种传统,那个民间传说里头的“篡改传位遗诏”事件,就纯属瞎说八道了。
因为按照这个传统,康师傅传位给四大爷的那个遗诏肯定就是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
所以就算康师傅真是想要传位给十四阿哥,也应该是满文、汉文各自表达这个意思,那肯定不可能直接把十改成“于”就完事儿了的。
而且人家书面正式的称呼才不是四阿哥、十四阿哥这么随意的。
应该要用“皇四子”和“皇十四子”才对。
所以说,不管是满文还是汉文,都完全没有可能直接把“十四”改成“于四”的。
不然的话,就会变成“皇于四子”,那也太奇怪了。
就是因为有这种需求,所以朝廷里头就需要一些既懂满文又懂汉文的人来做翻译。
而且,这些人必须要有八旗的出身——问就是,只有自己人才能更容易办好这个重要的差事。
可以说,这个笔帖式就是一条进入仕途的捷径,当然还是要照顾自己人,而不是那些外族人了。
所以,笔帖式全部都是八旗出身的子弟,这个差事也被称之为“八旗子弟出身”,意思就很明白了,你们普通汉人那是根本没有资格的。
还别说,整个康师傅的时代,从这个笔帖式的职位平步青云,最后位极人臣的就有好几位。
其中还有个老熟人,索尼大人,也是走的这个线路。
索尼也是从笔帖式一路做起,最后成为内阁大学士,人称索相,简直就是笔帖式界的大佬。
这阿山最后也做到了刑部尚书,也是正一品的大员。可以说,比索尼略微差了那么一点儿,但是也算是很能干的了。
而且比起因为站队和党争问题惨遭囚禁宗人府,最后死在里头的索尼,阿山的生活就幸福的多了。
首先,这位不是一般的贪婪。
其次,他不但贪,他还要玩弄权术。
坊间评价这位阿山大人看着廉明能干,其实是一个徇情枉法、沽名钓誉之徒。
他最喜欢搞的就是职场CPU那一套,把手底下的大小官员都管教得服服帖帖的。必须是他指哪儿打哪儿,大家团结一致,对上欺瞒康师傅和诸位大臣们,对下欺压、盘剥百姓,甚至还卖官鬻爵、欺男霸女,真是无恶不作、无所不用其极。
万一手底下的那些官员们有谁不听话,阿山就会命令整个小集体孤立他,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这一招真是屡试不爽,很快阿山负责的地方就只剩下一种人,那就是奉承他、听他的话的。
作为两江总督,阿山在江南过着志得意满的生活,一边儿借着给康师傅修建龙潭行宫的机会搞钱,一般堂而皇之地做了江南一霸,成为江南实际上的掌控者。
其实他原本都已经成功了,那两年整个江南地区的确成了他一个人的天下。谁料好景不长,他正在那里嘚瑟的时候,偏偏老天就让他遇到了一个刚正不阿、坚决不肯与他同流合污的倔老头。
这老头就是现任的江宁知府陈鹏年了。
这老陈是前年才到江宁赴任的,之前人家主要是在北方转圈圈,因为为官清廉、能力出众而受到当地百姓们的热烈拥护和爱戴。
听说他离开上一个任职地方的时候,当地的百姓们都哭了,夹道相送、拼命挽留,奈何皇命难为,只能挥泪惜别,踏上新的征途。
这老陈的确是个干实事儿的。
他一到了江宁,就干了好几件大事儿。第一件事儿就是给冤假错案平反。
既然是一方知府,那就是一方父母官。基本上就是从头到尾、芝麻绿豆的事儿都得管起来的。那么叫大家伙儿来有冤申冤就是常规操作了。
陈鹏年此前已经在好几个地方担任过知县、知府了,在做人家父母官这个方面可以说是已经积累了充分的经验了。
毕竟,人家也是进士出身,跟那些靠着家里头的背景身份,当笔帖式这种轻松的差事,然后一步步飞速提拔的人完全不同。
人家那是有真本事的。
所以说,科举考试那么多年为啥没有取消,因为这的确已经算是最为公平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了。
而且这是广大的汉人,特别是底层民众进入官场的唯一途径。
哦,你说莫郁就不是,这当然是不一样的。
毕竟他就算是再咸鱼,那也算是有金手指的,跟普通的土著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再说了,他爹林如海是正经探花郎出身,通过了科举考试并且取得了全国第三名这样优异成绩的大牛,他就是搞点儿特殊化又咋得了。
更加不要说林家本来就是五世列侯,林如海已经是第六代,到了莫郁跟小黛玉这一辈儿,那就是第七代了。
都第七代了,也到了要酌情“扶贫”的时候了。
这也是清朝皇帝最喜欢玩儿的把戏之一。
就是,你功劳大的话,他们就会给你封王进爵,并且规定是“世袭”还是“世袭罔替”。
如果是“世袭罔替”的话,就证明这个王位或者是爵位可以直接无损往后代子孙那儿传承下去的。
但是如果只是“世袭”,那就惨了。
这就表示只有第一代才有这个实打实的王位或者爵位,而从他的儿子那一辈儿开始,就开始逐代递减。
基本上到了第三四代上,就没有啥王位或者爵位了。
到了这个时候,就是一个家族生死存亡的时候了。
因为到了这个时候,正应该做顶梁柱的第四代或者第五代基本上已经是废物了。
无他,不管祖上是什么出身,如此养尊处优地过了几代人,孩子身上或多或少会有些毛病,就是那句老话“吃饱了容易撑着”,大约就是这个道理。
人吃多了就会容易想太多,还是要给他们找点儿事儿做才好。
所以,清朝的皇帝们一旦看到哪一位功勋卓绝的异姓王爷或者侯爷、爵爷等等,家里头已经传承了三四代人了就要小心了。
“世袭罔替”也就罢了,这种名额实在是太少了,也很少出现什么问题。
但是“世袭”就不行了。
到了这第三四代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扒拉不出来一个可以继承家业的孩子了。
老祖宗们就算在天上气出脑溢血也没有办法改变这种人性问题。
好在,总是有些人能够克服人性的弱点,对家族中的富贵并不看重,反倒是想要自己闯荡一份儿天下出来。
林如海就是这种情况。